救护佛子向正道(连载45)----游宗明老师(2)
释印顺在他所著的《宝积经讲记》中说:经说‘云何当有’,是反问,以表显心不可得。但从下文看,也是伏一疑问。尽管胜义观中,求心了不可得,但心确是那样的现成,这到底是什么呢?这可说是人人怀疑的问题。从前德山禅师,挑了金刚经青龙疏,想到南方去难破禅宗。半路上遇到卖点心的婆子,问他:‘金刚经说三心都不可得,上座点的是那一个心’?德山竟茫然不知所答。德山以为心不可得,就误会为没有心了。真俗不能无碍,解空不能达有,难怪他经不起老婆子现实门中一问,就落得哑口无言。这问题,且看如来如何解答!佛说:“但以颠倒想”,“心生诸法种种差别”。为了解说这二句,接著说:“是心如幻”,“以忆想分别”,所以心与烦恼俱起,而“起种种”善恶“业”;作了业,就“受”人天恶趣等“种种身”。这一解说,包含两个意义:
一、心是什么?是本性空而如幻的有。虽现现成成的有心,有分别,心相是了不可得。心是如幻性空,并非不可得中,别有什么微妙的,真实的心。
二、心生种种差别法生,确是阿含经以来的决定说。这与唯识学的依识立境,‘诸识所缘,唯识(心)所现’不同。这是说:由于无始来的妄想心,所以造业受果,生死流转。心就是那样的如幻如化,那样的虚妄颠倒。在幻化虚妄中,织成幻化虚妄的三界六道,生死不了。如以为一定有心可得,是真是实,那不妨打破沙盆问到底,心是什么?怎么样有的?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一连串的推求观察,而心是了不可得。通达心无所得,就能现证真性,解脱自在!4
注4 释印顺著,《宝积经讲记》,正闻(台北),1992.2 修订一版,页179-181。
不相信大乘法是佛所说的释印顺,如果能够安分地依文解义而说,即使他是找不到真心之人,也不会说出此荒腔走板的谬论;然而他不信佛语,只捡经典中他想要的语言文字来用,在他心中认为,心就是只有如幻一种;他以为是心如幻,以忆想分别,所以心与烦恼俱起,而起种种善恶业;因此造作了善恶业,自然地就受人天恶趣等种种身。然而,经中所谓是心如幻,当然是在讲意识心,意识才会忆想分别,于是造种种善恶业;然后第八识如来藏就出生了能让众生受人、天及恶趣等种种果报身。如果他只如前面那样讲,虽然不知道这些都是如来藏的妙真如性所显,但不否定第八识如来藏真实存在,那倒也没太严重的错误;但是紧接著释印顺就大发谬论而说:“心是如幻性空,并非不可得中,别有什么微妙的,真实的心。”这句话就完全与真实佛法相反,根本就是六识论外道邪见的说法。
如果佛法是说所有的心都是如幻的,没有一个真实的,那么整个佛法就会成为一切法空,一切法空无所有的戏论。这种无意义的戏论不是佛法的真实义,佛法不是只有讲空而已,佛陀主要是来告诉众生有一个真实的,不是断灭空的,能让众生成佛的真实法——如来藏。世间法中,空是一边,有(不空)也是一边;但有一个含摄两边却离两边的中道,祂就是非空、非不空的如来藏心,佛法的胜妙就在于它是依于这个含摄两边却离于两边的中道正观。佛法一定是有一个真实的心,此心即是如来藏,如来藏所生之法虽然虚幻不实,但如来藏确实能生诸法,所以说祂是真实的心。
由于释印顺否认第七识、第八识,所以他永远也不可能找到这个真实心,所以他说:“由于无始来的妄想心,所以造业受果,生死流转。心就是那样的如幻如化,那样的虚妄颠倒。在幻化虚妄中,织成幻化虚妄的三界六道,生死不了。”在幻化虚妄中,是怎样可以织成幻化虚妄的三界六道?这不是虚妄的意识所能完成的,必须要有真实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具足能生万法的功能自性,众生才有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如果只有六识,虚妄计著意识心能够不灭,众生当然生死永远都不能了,因为意识都在生生死死之中,永远出不了生死,但这只是释印顺的虚妄想象,因为意识心是一定会断灭的。
释印顺找不到这个真实心,这本来是很平常的事,因为大多数人也都还没有找到这个真实心,但却不妨碍降伏性障、解脱生死的修行,只要不否认这个涅槃本际心如来藏就行了,只要发愿作菩萨迟早有一天会找到祂。可是释印顺却不想老实修行,他以为他找不到就是没有这个真实心,人家找到了,却因为他这个自以为是的慢心,所以他也不承认,于是他说:“如以为一定有心可得,是真是实,那不妨打破沙盆问到底,心是什么?怎么样有的?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一连串的推求观察,而心是了不可得。”因此他的结论就是“心是了不可得”,没有真实心可说,所以他公然著书否认第七识、第八识。如此偏激的心态,使他永远嗅不到婆子点心的香味儿,释印顺至死都不明白为什么他点不著这个心。他不知道《金刚经》所说三心不可得,是在说如来藏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而不是意识没有过去、现在、未来。
释印顺这一生可亏大了,这就是他虽然现了出家表相却不相信佛语,迷信自己而去相信喇嘛教的六识论,所以才吃上这个大亏。真实证悟者一定可以告诉他,一定有心非可得、非不可得,是真、是实,即是如来藏。但是,当菩萨找到如来藏却又是没有所得,因为众生本来就有,不是修行而后得到的。懂得这个道理,就能回答他自以为尖锐的问题;心(如来藏)是怎样有的?法尔如是,本来就有。什么时候开始有的?答案是无始无终,因为无生,所以无死,无生即无开始。“心是了不可得”这句话是说三心了不可得,不是如来藏了不可得。虽然证悟如来藏,似有所得,然而是自家本有的东西,并非从外得来,故说无所得。
释印顺把如来藏妙法与所生的蕴处界法混为一谈,如来藏是空性、是不起不灭、无前际后际的、圆成实性、是常住法;而释印顺把如来藏所生的蕴处界一切法也称为空性、不起不灭、无前际后际的、圆成实性的常住法,如此颠倒乱说,让读其书的人,根本搞不懂什么是空性、是不起不灭、无前际后际的、圆成实性、是常住法。如来藏是母法,所出生的蕴处界是子法,母能生子,而子却不是母,如果没有如来藏,就没有蕴处界了,哪里会有常住又不起不灭的蕴处界?所以说释印顺是乱说法。
而释印顺在《胜鬘经讲记》中如是说:这样,生死流转,依如来藏而成立;解脱涅槃,也依如来藏而成立了。“如来藏”的所以为生死涅槃依,不是别的,因为它“无前际”,法尔如此,本来如此,没有时间性的边际。因此,如来藏是“不起不灭法”。是不起不灭的常住法,能为生死涅槃作所依,众生这才“得厌苦,乐求涅槃”。中观和唯识宗,明一切法空性或圆成实性,也是不起不灭,无前际后际的,然都不说为一切法的依止处。以常住不生灭为所依,即真常唯心论的特色!5
注5 释印顺讲述,演培?续明记录,《胜鬘经讲记》,正闻(新竹),1988.1初版,页245。
释印顺在解说《胜鬘经》时的这段话,就是比较老实而依文解义之说法,没有加上他的妄想戏论也就没有什么过失,虽然他无法如实了知一切法的依止处即是空性如来藏,不明了一切法空性之所指,但也不会造作毁谤如来藏正法的大恶业。“空”是说如来藏无形无色,体如虚空;“性”即是体性,本体之性,即如来藏有能生万法之真实性与如如性,故如来藏又名真如。法界中唯有一法是法尔如是,本来如此祂就是如来藏,但祂却不是十八界中的一个法,可以用语文字形容祂,但语言文字所说并不等于祂,非语言文字可以到达祂的境界,所以非常难以了知;众生虽然厌苦,但对如来藏从来没有讨厌过,不但不会讨厌,而且非常欢喜,所以说欣阿赖耶、乐阿赖耶。阿赖耶识即是第八识如来藏,佛法中的唯识学就是在讲如来藏这个心识,不论虚妄唯识或真实唯识,都离不开如来藏;若是离开如来藏而说唯识,叫作言不及义,因为所说没有探究到第一义谛(如来藏)的缘故,那就是戏论。
唯识学的精义除了唯此八识心王外,最重要的根本就是唯此第一义谛,没有第一义谛也就没有七转识了。唯识另一个最殊胜的地方,就是在告诉我们内相分的奥秘,这部分直到 平实导师出世弘法后,大家才恍然大悟,虽然不是开悟的悟,但这个正知见已经是非常胜妙的智慧了。所以,来正觉同修会学习佛法是极为殊胜的,在有系统、有方法的教导之下,学人在佛法上的智慧很快就会超越那些空有其名的大师们!
释印顺根本就不相信自己在《胜鬘经讲记》中依文解义的说法,也不知道内相分的奥秘,所以就不自量力想破唯识,因此才会在《中观论颂讲记》中说:
难破,不是一难就算了事的,你难别人,别人也可以反问你,你自己怎样说的,他人也可以照样的问你。这情形,在大小乘各派中都非常明白。比如唯识学者,破外色没有实在极微,就说:你所执的实在极微,有六方分呢?还是没有?若有六方分,那就是可分,怎么可以说是极微呢?若没有六方分,方分既没有,怎么还说是极微色?他破了外色的极微,就建立只有刹那刹那的内心变现。但我们也可用同样的方法,问问他的内心,你的一念心有没有前后的分呢?若说有分,那就不是刹那;若说没有分,那么这无分的刹那心生灭同时呢?还是异时?若是同时,这是矛盾不通;若是异时。先生而后灭,岂不是有分非刹那吗?
这样的反复征诘,照样的可以破他的内心有。又如犊子部,在五蕴上建立不可说我,难问他的时候,就说这是假有的呢?还是实有?若是实有,应离五蕴而有别体;如果是假有,那怎可说五蕴上有不即五蕴的不可说我呢?又如唯识宗破经部的种类,也是利用这假有实有的双关法。但他自己,却说种子是非假非实的;又可说世俗有,又可说胜义(真实)有。这虽破了对方,但仍不能建立自己,所以这种破立,是不善巧的。龙树立足在一切法空,一切法是假名缘起的,这才能善巧的破立一切。若一切法是实在的常尔的独存的,那甲乙两者发生关系时,你说他是一还是异?异呢,彼此独立,没有关系可谈。一呢,就不应分为甲乙。
若说亦一亦异,或者非一非异,那又是自语相违。所以唯有承认一切法无自相,是缘起的假名,彼此没有独立不变的固定性。因缘和合生,彼此有相互依存性,也有统一性,但彼此各有他的不同形态,不妨有他的特性、差别性。这样从无自性的非一非异中,建立起假名相对的一异。难他立自,都要在一切法空中完成。所以说:离空说法,一切都是过失;依空说法,一切都是善巧。这实在是本论的特色。。
释印顺在这里的说法,正好拿石头砸自己的脚,他质问说:“若一切法是实在的常尔的独存的,那甲乙两者发生关系时,你说他是一还是异?”其实会认为一切法是实在的常尔的独存的,那就是释印顺自己啊!他隐藏自己的看法,栽赃给中观和唯识,而说是中观和唯识宗的所说,所以他说:“中观和唯识宗,明一切法空性或圆成实性,也是不起不灭,无前际后际的,然都不说为一切法的依止处。以常住不生灭为所依,即真常唯心论的特色!”除了如来藏是空性外,被出生的一切法怎么会有空性或圆成实性?一切法都是生灭不停,怎么会是不起不灭?所以释印顺的说法根本就是胡说。唯识学的要领就是“识外无境”,一切外境其实都是唯识所显,因此而破外色没有实在极微。
我们的所见其实都是如来藏所显现给意识认知了别的内相分,众生的六识并没有直接接触外六尘,也无法接触到外六尘,这就是法界的秘密,唯有学佛、学唯识者才能少分了知。
释印顺说唯识宗破经部的种类,然佛法皆可一以贯之,不会互相矛盾,所破皆是邪见,若非邪见则无须破之;唯识不是只有唯识宗才有,诸宗都不离唯识,故唯识不是在破经部的种类。唯识学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故唯识学者,破外色没有实在极微,因为都是内相分的缘故。但释印顺则认为破了外色的极微,只有建立内心的变现也不对,连“内心有”也要破他,因此他说:“他破了外色的极微,就建立只有刹那刹那的内心变现。但我们也可用同样的方法,问问他的内心,你的一念心有没有前后的分呢?若说有分,那就不是刹那;若说没有分,那么这无分的刹那心生灭同时呢?还是异时?若是同时,这是矛盾不通;若是异时。先生而后灭,岂不是有分非刹那吗?这样的反复征诘,照样的可以破他的内心有。”六识论的释印顺就是一直拿第六识来取代第八识,不在佛法的正理上安住,不断地在意识情解上钻牛角,因此产生这一些莫名其妙的诤论,于是问人家︰“你的一念心有没有前后的分呢?”“那么这无分的刹那心生灭同时呢?还是异时?”《金刚经》早就告诉我们,法界中就唯有金刚心(第八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说如来藏没有前后的分。那么第六意识的一念心有没有前后的分呢?当然有。意识是生灭法,一念有九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所以意识一念心有八万一千次生灭,当然意识是有前后分的。释印顺竟然拿意识来跟如来藏比,真是不伦不类!根本就没得比,也不能比,体性全然不同当然无法比,结果他诤论了一辈子都是戏论。譬如他说后代唯识家的自证分,以心见心,也是从自生派学者的思想而来。如来藏怎么有自证分而能够以心见心?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救护,正道,连载,----,游宗,老师,论释,印顺,之唯,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