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106期>

般若中观(连载8)----游正光老师(2)

[第106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3:56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佛已经很清楚开示:声闻、缘觉仅有一切智,地上菩萨有道种智 11,佛有一切种智,由于二乘阿罗汉没有证得第八识真如,不会有七住贤位菩萨的实相般若,当然没有菩萨的道种智,更没有佛的一切种智,所以二乘的阿罗汉尚未成佛,更不是已圆满一切种智的究竟佛。又譬如《大智度论》卷27 也开示,阿罗汉仅有一切智,没有一切种智,所以并不是佛:复次,后品中佛自说:“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道智是诸菩萨事,一切种智是佛事。”声闻、辟支佛但有总一切智,无有一切种智。12
注11 道种智、一切种智,皆必须先证第八识的真如法性,次第进修入地以后方能修学直到佛地圆满。
注12《大智度论》卷27,《大正藏》册25,页259,上20-23。
不论是经典或论典都已经很清楚开示:二乘四果人仅有一切智,七住以上的地下菩萨有实相般若,地上菩萨有道种智,诸佛有一切种智;而且诸佛的一切种智是最究竟,它函盖了地上菩萨的道种智与贤位菩萨的实相般若,更函盖二乘的一切智。如果二乘人想要证道种智,除非他回小向大勤求明心见性,证真如以后次第进修迈向初地,未来才有可能证得道种智,乃至一切种智,否则二乘人永远只有一切智而已,没有道种智,更没有一切种智,所以 佛般涅槃后,无有一位阿罗汉敢绍继佛位。因此缘故,如果佛门中有人主张:“阿罗汉就是佛”、“阿罗汉有道种智、一切种智”等,你一定很清楚知道:这个人在说梦话、在谤佛,不是吗?
又笔者经常听到有人提道种智这个佛法名相,一旦问他什么是道种智、一切种智?大部分人都无法清楚地回答。因为这样的缘故,有必要加以说明什么是道种智?所谓道种智 13,就是菩萨进修一切种智尚未圆满,是修道位中已证而未圆满的一切种智,名为道种智。如实了知真心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的智慧,这个种子功能差别的智慧无量无边广大深细,已究竟了知时,则名为一切种智,此时即能具足大圆镜智等四种智慧,也就是成佛了;这也是佛门中所说,地上菩萨摩诃萨有道种智,诸佛有一切种智的由来。然而,菩萨要发起道种智,就要在诸法上,现前观察真实虚妄才能发起的智慧,如 佛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 开示:
云何法无我智?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阴界入离我我所;阴界入积聚,因业爱绳缚,展转相缘生,无动摇;诸法亦尔,离自共相;不实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圣贤也;心意识五法,自性离故。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分别一切法无我,善法无我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初地菩萨无所有观地相。14
注13 道种智简称为种智,属于地上菩萨无生法忍的智慧,这是以狭义的方面来讲。广义的方面,三贤位的别相智也属于种智的一部分。
注14《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一切佛语心品〉,《大正藏》册16,页487,下30-页488,上5。
经中开示:什么是法无我智?就是菩萨如实观察阴界入虚妄想自性,犹如阴界入没有真实不灭的我与我所;而我与我所,乃是阴界入的积聚,是以如来藏为因,藉无明业爱系缚为缘展转而生。诸法也是这样的道理,无有真实不坏的自相与共相。不实的虚妄想及势力,是凡夫虚妄分别而生的境界,不是诸圣贤所行境界,所以菩萨摩诃萨对于心、意、识、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能够真实了知,因而远离不实的虚妄想。因此缘故,佛告诉大慧菩萨,菩萨摩诃萨当善于分别一切诸法中没有真实不坏的我,这就是法无我的智慧。善于如实观察法无我之菩萨摩诃萨,不久以后应当会证得初地菩萨无所有观之境界相。佛已经很清楚明白开示:能够了知一切诸法没有真实不坏我的智慧,就是有了地上菩萨的法无我智,也就是地上菩萨有道种智,这样的智慧有少分、多分的了知:初地菩萨能少分了知,十地菩萨多分了知,唯有佛究竟了知。
又法无我智的现起,是在菩萨找到第八识明心证真如时,入了真见道位,成为菩萨七住位不退,由此后方是法无我修证之开始。为什么?因为菩萨在参禅时得以破参,找到第八识之所在,观察万法皆从第八识真如出生,有了法身德;以及找到第八识时证得真如而了知实相法界,发起了般若智慧,有了般若德;然后以发起的法身德及般若德,来观待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及诸法都是虚妄不实的。也就是说,菩萨明心证真如,转依真心实际理地的功德,以及发起的般若智慧的功德,来观待蕴处界及由蕴处界展转所生的诸法,都没有真实不坏的体性,都是虚妄的生灭法,因而有了少分的人无我智,以及极少分的法无我智。正如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所说:破参的七住菩萨有二种无我智 15 的道理。其中的人无我智,含摄大乘人无我智,即是大乘菩萨依于真如的立场来观待蕴处界虚妄而发起的智慧,也含摄二乘人无我智,即是二乘人观察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了知蕴处界没有任何一法真实存在而生起的智慧。菩萨的法无我智,是菩萨依于真如的立场来观待蕴处界所生的诸法真实虚妄的智慧;而且菩萨现观蕴处界也是诸法的一部分,故说菩萨开悟明心后,可以同时现观人无我以及法无我,因此而有少分的人无我智,以及极少分的法无我智。
注15《成唯识论》卷9:“一、真见道,谓即所说无分别智,实证二空所显真理,实断二障分别随眠,虽多刹那事方究竟而相等故,总说一心。”(《大正藏》册31,页50,上6-8)其中二空就是人我空、法我空,因为菩萨如实现观二空所显真实理,所以有了人无我智以及法无我智出现。
然而,七住菩萨的法无我智与二乘的法无我智仍有所差异。二乘人的法无我智,是依于人无我智而说,是把五阴十八界加以细分;细分之后又将心所有法再细分,这样列出许多法,现观其无有真实我之存在,现观如是诸法之无我性,而说诸法无我。可是他们所说的法无我,并不是依实相法界第八识的无我性、中道性、涅槃性为中心来说的法无我,而
是依灭除五蕴后的空相—使他证入五蕴空—来说诸法无我。16
注16 此中详细义理,请读者自行参阅 平实导师著,《起信论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市)。
这告诉大众:二乘所观待的诸法,都是依于蕴处界细分出来的法,属于人无我智所含摄的范围。七住菩萨的法无我智有三个部分:第一、是以自己亲证如来藏本来无生的立场,来观待蕴处界及展转出生的诸法都是从如来藏出生的,蕴处界及展转所生诸法都是如来藏所含藏的功能差别的一部分,摄属于如来藏,与如来藏非一非异。譬如身体与手的关系,身体是身体,手是手,故非一;但是手不能离开身体而有,属于身体的一部分,故非异,因此身体与手的关系是非一非异。由于如来藏是常、不生不灭,蕴处界及诸法等法都是从如来藏出生,所以蕴处界汇归于如来藏,蕴处界及诸法本是如来藏功能体性的一部分,当然也是不生不灭的了。第二、菩萨了知蕴处界及展转所生诸法是以如来藏为因,藉种种缘出生,所以蕴处界及展转所生诸法都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然而诸法依于如来藏,可以不断地生起及消灭,前一刹那如是、现在这一刹那亦如是、未来一刹那亦复如是;以此类推,昨天、今天、明天亦复如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亦复如是,都是生灭不断的法、不真实,但因为蕴处界及展转所生诸法都摄属于真心,所以蕴处界及展转所生诸法才能不断地出生,以及有生住异灭的现象出现。第三、蕴处界与诸法既然都是依于如来藏才有不生不灭与生灭二种说法发生,但若离于如来藏又根本没有不生不灭与生灭可言,因此如来藏本体不生不灭,其所含藏蕴处界及展转所生诸法有生灭,也就是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故非一非异 17。
注17《大乘起信论》:“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大正藏》册32,页576,中7-9。
综合上面所说三种境界,都不是二乘圣人所能了知的境界,主要的原因是二乘圣人不证如来藏,不知真如。既然不证如来藏,当然不知如来藏之所在,更不用说能够现观如来藏与其所生的诸法非一非异的关系,所以这不是二乘圣人所行的智慧境界。又七住菩萨法无我智仅是极少分知之,不如地上菩萨多分知之。为什么?因为七住菩萨仅知道如来藏总相而已,尚不知如来藏其他种种别相的智慧(别相智),更不用说能了知地上菩萨对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功能差别)的百法明门、千法明门、万法明门,乃至千百万亿法明门的智慧。所以,七住菩萨于法无我智仅是极少分知之,地上菩萨多分知之。
综合上面所说,诸佛的一切种智函盖地上菩萨的道种智,地上菩萨的道种智函盖贤位菩萨的无生智及二乘圣人的一切智;所以菩萨有道种智,未来可以圆成一切种智的究竟佛,二乘圣人仅有一切智,无法成为菩萨,更无法成佛,唯除后来回小向大、证真如,未来才能像菩萨一样,成就道种智,乃至一切种智。因此缘故,在佛门中,如果有出家人、在家人主张:“阿罗汉就是佛”、“阿罗汉有道种智、一切种智”等,也就是主张阿罗汉是佛,有道种智、一切种智,你可以肯定这个人一定是佛法的门外汉,才会有如此荒唐的主张出现。
(待续)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般若,中观,连载,----,正光,老师,古时,黄檗,禅师,记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