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金刚经宗通》摘录(2)
------------------------------------------------------
《金刚经宗通第五辑》网页之【内容连载】:
【内容摘录精华篇】
§内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讲记:“须菩提!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来有肉眼吗?”“就像您说的这样,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来有天眼没有?”“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来有没有慧眼呢?”“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来有法眼没有?”“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你的意下如何?如来有佛眼没有?”“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你的意下如何?恒河中的所有沙子,佛说那是不是沙子?”“如是,世尊!如来说那是沙。”“须菩提!你的意下如何?譬如一恒河中的所有沙子,有这么多沙子数目的恒河;这么多恒河中的所有沙子数目的佛世界,这样多的佛世界难道不是很多吗?”“非常的多,世尊!”佛陀告诉须菩提说:“像这么多的无量国土中的所有众生,若干种类的众生心,如来全部都知道。是什么缘故呢?如来说诸多众生的心全部都不是心,这才是我所说的心。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一体同观,到底是要凭哪一个“体”来“同观”呢?当然诸位都知道,就是如来藏,就是“此经”。可是在以往,我们所见的很多《金刚经》的注解,都是用意识心为主体在注解的。特别是在应成派中观来讲,他们完全是用意识心的境界在注解《金刚经》,从来不曾涉及唯一的法界实相本体,所以他们其实不能“一体同观”,而是“异体多观”;异,就是那个差异的异,是“异体多观”。因此,同一部经,一个人讲一种法,大家讲出来时各不相同;所以才会有很多的《金刚经》注解,一人一注,结果变成百家注。《心经》也是一样,你要是把《心经》古今的注解都蒐集起来,绝对不止百家,所以一样是百家注。
大陆有一位法师,他也有些名气。有一天,他的《心经》注解准备要去出版了,出版社也谈好了,也拿到书号了,突然得到我的《心经密意》,读过以后说:“我不出版了。”并且希望当我的徒弟,还写了信来。从表面上看来,好像这部《心经》的注解已经有一点被我垄断的味道。不过,我这个注解可不是托辣斯,我无意垄断,谁都可以继续去注解。《金刚经》也是一样,也是百家注;可是很多注解总是流通过一代、两代以后就不见了,没有人愿意再印行了,因为大家终究会去比较;于是注解的人过世以后,徒弟渐渐失散了,注解的内容又不是很胜妙,就不再有人印行了。
这个“一体同观”,每一位开悟者都一定是同样以如来藏为体来观,才可能所观的实相都同样,也才可能所观的实相都是同一种法界体,才可能是“一体同观”。如果不以如来藏为体来观,那就会变成多体多观,不可能每一个人都依相同的主体而说同一个样。所以,很多人讲《金刚经》时,不管讲哪一分,各人都会有不同的说法;因为众生的意识心所熏习的佛法内涵各不相同,因此所思所说自然也各不相同,不可能是“一体同观”。有人从人道的意识心来说,有的人又多讲了一些,再从畜生道相应的意识心来说某些事相;因为他心心念念想的,都是怎么从说法中去牟取不当的利益,将来应该出生到畜生道去,所以他以人身讲出来的时候,已经是畜生道的意识心了,那他讲出来的事相会跟人家同分吗?当然不同分,那他下辈子将会是畜生同分,决定不会是人同分。
甚至于为了名闻与利养而大胆谤法,毁谤说没有如来藏,就用谤如来藏的应成派中观邪见,来解释这一品的“一体同观”分,于是他在下一辈子就会变成地狱同分;所以未悟及错悟的人演讲这一品时,其实都是多体多分,不是“一体同分”。可是你如果以如来藏来讲,每一个有情各自的如来藏,都是同样体性而没有差别;所以这个如来藏,不管是在地狱道中、畜生道中、饿鬼道中、人道中、天道中、修罗道中,祂都是永远同样的体性,没有第二分,这才叫作“一体同分”。我们若不把范围讲那么广,把它缩小来讲,缩小到一个人类的自身来讲时,这个如来藏遍在五阴的每一阴中,也是“一体同分”;遍在十八界的每一界中,还是“一体同分”,这样现观时,才是真的亲证一体同分,才是真懂“一体同观”的开悟菩萨。这样的一体同分,过去世是一体同分,现在世、未来世也是一体同分;遍十方法界,横亘古往今来以及无量劫的未来,仍然是一体同分,这才能叫作遍周沙界。亘古亘今都是一体同分,因为祂永远都是如此,这才是这一品〈一体同观分〉所要说的真义。我们再来看看经文怎么说:
佛说:“须菩提啊!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来有没有肉眼?”须菩提答覆说:“就像您所说的那样,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啊!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来有天眼吗?”“就像您所说的一样,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啊!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来有慧眼吗?”“就像您所说的一样,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啊!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来有法眼吗?”“就像您所说的那样,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啊!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来有佛眼吗?”“就像您所说的一样,世尊!如来有佛眼。”
先讲这几句圣教。有许多人说:“如来成佛了,所以成佛是不用吃饭的。”有没有听过?当然有听过,如果你没有听过,那表示你孤陋寡闻;因为我们以前也读过人家写文章是这么写的,在电视上也看过有法师这么讲,这是很早期的事了。你要不信,我告诉你,真的有,并且在网站上面还可以查得到。有一位法师讲:“如来是不吃饭的,如来吃饭只是一个示现,祂这边吃了,护法神就接了去,度给众生吃了。”他的名气还不小,我们就不用讲他是谁。
如来有肉眼,那显然如来也有色身;要不然的话,何须要佛母摩耶夫人来生祂呢?祂又何须来入胎呢?所以祂当然是有色身才能度化人类众生;既然有色身,祂当然要吃饭,难道祂吃饭还为别人吃?假使你要说为别人吃,从事上来说也讲得通,因为如果不吃饭,色身不能维持;维持色身的目的是为众生,所以吃饭还是为别人吃,也讲得通。从事上来说,如来特地要示现为人身,来与人类同事,而天人们也同样可以来亲近,这样才能够使大家愿意发心修学佛道;否则的话,如何度人类行菩萨道?因为人们会以为人类不可能修行成佛,只有 世尊那样的天人才能成佛;或以为 世尊本来就是佛,人类是无法修行成佛的;大家会这样想,就不可能愿意修学佛法了。既然 世尊来人间入胎受生示现为人类,当然要有色身;既有色身当然就有肉眼,怎么会说 佛没有肉眼?既有肉眼也有色身,当然也得要吃饭才能生存于人间。
??什么 世尊要特地问这一点?因为需要用人身来修行,才能成就佛道。佛道的修行是以人间为主,诸地菩萨的修行也都要在人间修,所以我们这个人间就是凡圣同居土。除非入地后被 世尊摄受进入娑婆净土,否则这就是个净土,不要妄想说:“这娑婆世界,据说也有实报庄严土;那个实报庄严土,可能都是金沙铺地呵!”我告诉你:“你找不到,实报庄严土还是在这个秽土中并存;只要你入地了,就是住在实报庄严土。”这个“肉眼”,世尊问须菩提“肉眼”的目的,就是在告诉你:在这个秽土也有人能成就佛道,所以你如果要行菩萨道,你就得在这个秽土里面修。目的在告诉大家这个道理。
那么 如来有没有天眼?有,如来有天眼。这是在告诉众生,你们这些外道修得的天眼没什么,如来也有天眼,并且 如来的天眼远远胜妙于外道的天眼。接著又问:“如来有没有慧眼?”“有,如来有慧眼。”外道有没有?外道可就没有慧眼了。外道全都没有慧眼,只有 如来有慧眼;想要得慧眼的人,就得要跟著 如来修学,否则没有办法得到慧眼。请问:慧眼在哪里?是不是头上多长了一个眼睛?请问:天眼在哪里?是不是额头又多长了一个眼睛?都不是。以前曾经有密宗的喇嘛写书说:“想要开天眼,得要从眉心中间如何修、如何修。”诸位有没有兴趣知道是谁讲的?卖个关子,下周再告诉你。
还有两分多钟,有些事情我要先讲一下,然后留一分钟请轮值老师宣布事情。我们讲经、或者平常禅净班的课程、或者增上班的课程,你们如果自己作笔记,请你只能自己留著看,不要去找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整理了以后互相组织起来去流通。不论会外流通或会内流通,都不要作,好不好?因为这会有很大的后遗症。我们以前台中有人这样作过,被我们制止了!因为很久没有宣布过,所以现在台北也有人再这样作。我们还是要请大家把它停止下来,那些已经组合起来的资料就把它销毁掉。另外,我们这里《金刚经宗通》有一些投影的资料,请你们不要去把它照像、录影流出去,因为这个是现场听闻者的权利,不要损害了听闻者的权利。这些资料在将来出书时不一定会有,没有来听,那他就没有这个利益,这一定是这样的;不然,你们来现场听闻,跟以后人家阅读讲记的人,二者的权利有什么差别?来听经者的权利应该不一样才对;他们现在不来听经的人,将来阅读书籍时看不到现场的情形,他们的权利就是那个样子,他们是归于另一个样子;应该这样有差别,这样才是公平。
《金刚经》上周讲到第十五页〈一体同观分〉第四行:“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上周讲了肉眼、天眼、慧眼。当然来到同修会明心了就知道什么叫作慧眼,慧眼就是能够看见法界的真实相,所以有了实相般若,可以去观察法界中的万法,都是从实相而来的;你证得实相心,就照见了实相,所以有了实相般若,这就是慧眼。换句话说,明心了就有慧眼。如果眼见佛性,慧眼就更好。如果别相智都具足了,那么慧眼就圆满了。换句话说,三贤位所得,明心以后所得的智慧,一直到十回向位为止,都属于慧眼的范围。佛接著又问须菩提说:“你意下如何呢?如来有没有法眼呀?”须菩提答覆说:“就像您说的这样,世尊!如来有法眼。”法眼跟慧眼究竟有什么不同?那当然要说明一下,因为许多人谈慧眼、谈法眼都是言不及义,所说的根本不是慧眼与法眼的真实义。至于密宗说的修证天眼的事,全都是荒唐无稽的事,不可能修成功的,因为他们都在追宗人间最大的淫乐境界,不可能发起天眼的。(编案:是指罗桑喇嘛写的修证天眼的书籍,天华出版社出版。)至于天眼,只要受生到欲界天中就会有了;这是报得的天眼,层次不高;生到色界天中也会有,层次更高。若是在人间,只要正确修学,也可以证得天眼;但是不论什么层次的天眼,都一样无法知道菩萨们的慧眼所见,当然就没有佛菩提智,自然是没有实相般若的智慧,更不可能知道菩萨的法眼所见实相境界,不值得羡慕。
现在大家要了解,什么叫作法眼?法眼跟慧眼有什么不同?法眼讲的是诸地菩萨之慧眼。诸地菩萨都有无生法忍,这是因为修学一切种智而发起了道种智,了知诸法无我,实证大乘的法无我,这就是法眼;也就是说诸地菩萨亲证了一切法本来无生,有了这个诸法无我的智慧,就把这个智慧说为法眼。为什么这个智慧、这个法要叫作眼?这是对“他”而说,不是对“自”而说。也就是说,他有了无生法忍的智慧,他有眼力能辨别诸方善知识;乃至对于已经证悟底菩萨,凡是智慧在他之下的人,他都能够判断对方在什么阶位,对方所说的法对或者不对。因为有这个无生法忍的眼力能够现观诸法本来无生,也能够分辨别人所说的法,所以叫作法眼。三贤位里面当然也有能力来辨别,就像我们同修会有好多师兄、师姊破参以后,个个犹如雄狮一般,能在网路上面狮子吼,使得好多佛法网站论坛一个一个关闭了。至于《阿含经》中说的法眼净,只是对二乘法的慧眼生起了,成为声闻见道位的人,所以说他法眼清净,不是对大乘法也获得法眼清净,这是应该分清楚的。
------------------------------------------------------
《金刚经宗通第六辑》网页之【内容连载】:
【内容摘录精华篇】
§内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讲记:“须菩提啊!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果有人铺满了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以这么多的七宝用来布施给众生,这个人由于这样的因缘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就像是这样子,世尊!这个人以这样布施的因缘而得到的福德非常之多。”“须菩提啊!如果福德是有实物的,如来就不说他所得到的福德非常多;由于福德并没有实物的缘故,如来说他得到的福德非常多。”
接下来讲“法界通化”,这是第十九品。佛陀说过三心不可得以后,就唿唤:“须菩提啊!你认为怎么样呢?假使有人用能够布满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金???、琉璃、车磲等七宝,用来布施给众生;这个人由于这个大布施的因缘,得到的福德是不是很多呢?”须菩提就答覆说:“正像是您讲的这样子,世尊!这个人由于这个大布施的因缘,他得到的福德非常非常之多。”佛又唿唤须菩提说:“须菩提啊!如果福德是有实物的话,是有真实物质的福德,如来就不说这个人所得到的福德很多;因为福德‘无’的缘故,如来才会说这个人如此布施所得到的福德很多。”
这一段经文中 佛陀似乎又故弄玄虚了,只因为这个“法”就是不可以明讲的缘故,才需要这样烘云托月。咱们《金刚经》讲这么久了,证悟的人都说:“老师!您讲经时都已经明讲了。”可是我到底明讲在哪里呢?对于还没有悟入的人来说,这可就难会了。也许哪一天,有谁听出名堂以后又跟我说:“老师!您都明讲了。”我就问他说:“明讲在何处?”这位老哥、老姊也许就告诉我说:“六六三十六。”我只好跟他们说:“抱歉!还真的是明讲了。”那也没关系!回头我再去跟 佛陀忏悔吧!
现在 佛陀又问说:“如果有人用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拿来布施,由这个因缘而获得的福德到底是大还是小呢?”诸位想想看,这个因缘、这个福德,到底是大还是小?现在台湾佛教界最大的慈善团体,大概就是慈济,他们获得的资源可真够多的;可是如果以 世尊开示的这种布施来看,慈济全体会员集合那么多的资源去布施,那因缘、那福德,还真的不够瞧。再把地球上所有最有钱的富人们所有资财集合起来,全都投入慈济功德会来合并布施,这样算起来也还是差太远了,真的不够瞧,因为 佛讲的是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三千大千世界有多么广大?且不说那么大的处所,单说一个地球世间就好了,有谁能够用遍满地球的珍宝来布施?且不说布施,光是让他铺满了来示现;且不说地球,因为整个地球还是太大了,只说遍满台湾就好了;把全球所有富人的资财集合起来,假使能够买到那么多的七宝,能够把整个台湾铺满吗?不可能呀!所以你想,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全都用来布施,那福德当然不能说小呀!所以须菩提说:“由于他这样布施的因缘,得到的福德非常非常多。”可是 佛陀却说:“须菩提!像这样布施的福德,那个福德若是有实而不是无,像那样具体的福德,我不说他的福德多。”所以,成佛时的福德不该是像世间人这样看待。你如果想要成佛,你的福德都要化为无相的福德,把它们全部存在你的金刚心中,不应该加以实现为具体的福德。如果你把它实现的话,那你大部分都应该拿来布施,否则你无法将未来成佛时所应该有的福德累积成功,你一定累积不起来。
想要成佛,那个福德就得像滚雪球一样,每一世努力修集大福德而不用掉,要把大福德像雪球一般不断地滚下去,才能越滚越大。可是如果你把它具体化了,譬如说,你往世所修的福德,在这一世把它实现出来,那你可能会拥有几百亿、几千亿美元,其实一世是用不完的,可是下一辈子开始就得世世都当穷光蛋了。如果聪明,就大部分拿出来布施。有一些外国人很有钱,他们都不是没有前因的。他们很有钱,可是往往会设立一个单位,专门去付钱布施、救济贫穷;他们留给子女的,往往只是十分之一、三分之一。有很多这种洋人,都很有钱,可是他们大部分拿去作慈善事业。这种人当然会很有钱,因为这种布施的行为并不是一世就能养成的习惯。可是如果他不懂得继续去作布施,这一世很有钱,都不肯布施,下辈子就没有福德了。所以真正的福德要留在你的金刚心中,要把它化为无相的福德,永续存在金刚心中,不应该有具体的实现。
作为菩萨,世世修道时所需要的资粮其实很有限,世世修集所得的大部分福德,真的不应该全部实现出来;所以真学佛的人,世世不断地布施,当他重新受生于人间而必须实现福德时,他赚钱到了一个阶段时,就不想再赚钱了;也就是说,他赚钱到了一个阶段时,就不再实现应该有的福德。那时,他明明知道这里可以赚钱,那边也可以赚很多钱,可就是不想赚了;他不想再去实现自己的福德,保留著更多的福德无形无色而存在自己的金刚心如来藏中。所以 佛说:“因为福德无,如来说他所得到的福德非常非常多。”也就是说,你要转依于金刚心来看待这些福德业种。再从另一方面来看,金刚心不会觉得自己有福德,福德实现以后全部是五阴在受用;对金刚心来讲,没有福德可说。当你转依了金刚心的这种自住境界以后,你觉知心中也觉得没有所谓的修福可说;因为你已经把一切福德都归于金刚心的立场来看,所以修福之目的不是为了修福,而是为了成就道业、利乐众生。所以,如果能够像这样使福德成为“无”,如来就说:这个人真的得到了很多、很多福德。
这个观念,我不晓得诸位能不能接受?可是若不能接受时,你的佛菩提道这条路走起来就会非常地漫长。在利益一切众生之中不断去获得无形福德的回报──福德种子不断地累积起来,每一世也都只实现一些,把大部分福德留起来,成为无形无色的福德种子而存放在金刚心里面;然后把此世实现的那一小部分,再拨出其中的大部分继续来布施;如是,以无住心而行于布施,心中却没有修集福德的想法、看法。所以,住于无住心的境界而布施的时候,即使仅仅布施了一块钱,那福德可就很大了,因为这个福德是“无”的缘故。这就是懂得布施的人,依金刚心的立场来布施,这时没有我这个布施者,没有对面那个受施者,也没有所布施的财物。这样去布施,福德就非常之大,因为“福德无”的缘故。虽然理上是这么说,可是没有实证这个“理”的人,真的还是作不到,那我们就先从事相上来说说福德吧!
从事相上来说,福德有事相上的福,也有心地上的福。事相上的福,是说以实际上的财物来布施,或者以自己的身力去服劳务,这样来布施。这虽然只是事相上的福,但也不能偏废;因为未来世行菩萨道,你得要有资粮。没有世间法上的资粮,空言修道;结果在家的时候,每天朝九晚五不得休息,晚上还得兼差赚取生活必需品,哪还有心思放在佛法上呢?所以事相上的福德,你得要能够实现一部分。可是上一世若没有布施,这一世就没有这个福德来实现行道的资粮。所以有的人三、四十岁就退休了,不必再为五斗米折腰,可以专心在法上用功,这就是有形的事相上的福德。
还有一种福德是心地上的福德,那就是修除五盖,所谓贪欲盖、瞋恚盖、掉悔盖、睡眠盖、疑盖,是五盖。修除了这五盖是心地上的福德,其实说穿了,就是“好心”所得到的福德。可是这个好心不是世间人讲的好心,意思是除掉了贪欲,对世间的财、色、名、食、睡无贪;也除掉了瞋,不会随意对众生起瞋。可是他心地却不会掉散,也不会常常作错了事再来悔恨。他也不会像某些人有很严重的睡眠盖,不管什么天气,他都是好睡觉,闲著就睡;下雨天,睡觉天;台风天,睡觉天。天气很热,太阳那么大,他想:“睡觉!别作事了,累死人了!”等到阴雨的时候又说:“下雨了,睡觉!睡觉!”所以下雨天也是睡觉天。不管什么天气,他总是跟睡觉连在一起。然后,当他生起烦恼的时候,他还是上床睡觉。有的人起了烦恼,他就什么事都不能作,他只能睡觉;一觉起来以后,心情就好多了。就这样子,就是睡眠盖。等到没事了,不管他心情好不好,他坐下来,也不想讲话,什么都不想作,在沙发上一靠,他又睡著了。一到了吃喝玩乐时,他就很有精神;可是你若教他修定,才一上座,他又跟周公点头了,真没办法。这就是睡眠盖。明明刚刚睡醒起来,上了堂打坐时又瞌睡了。这样子,就表示他在佛菩提道里的心地上的福德还是不够的。还有呢,证得禅定也是心地上的福德,这个福德是诸天法界中通认的,这个福德比世间法上的一切有形福德更大。
但是还有一种福德,也是心地上的福德,就是不疑,除掉疑盖了。疑人、疑法、疑禅定境界、疑解脱、疑佛菩提,那就把自己的福德给缺减了。有的人就是这个福德好,他于正法不疑,于他的师父也不疑,所以他得法非常快。你们在正觉同修会得了法以后,到处去接引别人时,你会发觉众生很难度;不论遇到了谁,当你开口说:“现在真的可以开悟,真的可以证初果、断三缚结。来!来!来!赶快来正觉同修会。”对方听了却说:“哼!你在说什么?你算老几?现在已经是末法了,谁能证菩提?”这表示他的福德还不够,你得要费尽心神,今天送他《无相念佛》,明天送他《念佛三昧修学次第》,过几天以后,你发觉说:“也许这二本是结缘书,他觉得没价值,读不下去;那么我就买一本《心经密意》送给他。当他看到我是花了三百块钱买来的,也许就愿意读一读吧!”事实上往往也是这样。后来终于有机会送给他,他拿到了书也不看,就放上书架摆著。终于有一天闲著无聊,起了好奇心,拿下来翻一翻:“这是什么时候出版的书?”在版权页里一看:“哟!这书要三百块钱,我这个朋友对我还真不坏,还肯为我花钱呢!”心里想一想:“好啦!他对我这么有心,那我就读读看。”这一读,才终于愿意进正觉学法。搞不好,你们之中有人就是这样来的。可是更多的人是:“这本书卖三百块钱?邪魔外道写的,还卖三百块钱?”连读都不读,所以真的很难度。原因是什么呢?正是因为他被疑盖障住了。如果没有被这个疑盖障住,就表示他有心地上的福德,所以福德在事相上就有这些差别。
再来谈一谈说,福德可以分成世间福德、出世间福德。世间福德已经是千差万别了。所以你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出家以后,有的人小庙里住,人家就是一直送供养来,他根本是想推也推不掉;因为他往世布施多,在法上不断地利益别人。有的人出家以后是用宣传手法,发动群众的迷信心理去崇拜,又到处去劝募,这样弄成一大片家业;然后弄到每天三更半夜才能睡觉,清晨四点半打板时只好劳动徒弟们去把他挖起床来。名声变得很大,道场好大,金碧辉煌好像皇帝住的金銮殿一般,可是那福德是他自己的吗?不见得!等他转生去未来世,自己就知道了。有些人出家后,一天到晚要下山来托钵,好辛苦啊!他想要盖一个小小的佛殿,下山去劝募托钵就花了好几年,可是始终无法完工。台湾不是有很多这样的小佛寺吗?这就是说,往世在世间福德的修集上面,他没有作,或者作太少了,这是属于世间福德。
如果是在家人呢,他作什么就赚什么;看来似乎笨笨的,但他不管作什么行业都赚钱。人家都不看好的,他作了就是好;人家作了就是会赔钱,他去接过来就开始赚钱,真的没来由。可是,有的人去到某一家公司作事,那家公司就会赚钱,因为他能力太好了!有一天,他发觉说:“我不论去到哪一家公司作事,那一家就赚钱,显然是我的福报。”好了!有一天他真的自己开公司,开始营业以后却老是赔钱。这代表什么呢?是他自己的福德少,老板的福德多,他虽然很有才干,但是却要依靠以前老板的福德才能赚大钱。有的人很有才干,却是三百六十行几乎都干遍了,可就是赔钱,永远赚不了钱;这就是说,他往世修的世间福德真的不够。
可是,福德并不是只有世间福,还有出世间福,出世间福跟世间福德完全不一样。也许有人想:“那我知道了,能生天就是出世间福。”但这个不是出世间福,仍然是世间福。光说世间的有情,同样是行善生天,可是佛经上不是有讲吗:“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在欲界天中,有一个专门变化出甘露的宝器,诸多天人来了,都从那里去把食物舀出来放到自己的钵里面来吃。然而同一个宝器生出来的食物,不同的天人来了,舀出来放进自己的钵里,颜色与香味就是不同,那你要怎么说它呢?若是在人间的话,人们都会怨怪说:“你怎么拿比较不好的给我,好的就给他?”可是诸天都不敢抱怨,因为都知道那是由于自己的福德所致;又没有人弄比较差的给他,是他自己的福德弄成那样的。所以他从同样的宝器中自己现出不够精美的食物时,可不能怪任何人,只能怪自己的福德比别人差。这就是说,同样往生在同一天的境界中,可是因为往世所修的福德不同,各人的果报也就不一样。
相关阅读
- 上一篇:12、《楞严经讲记》摘录
- 下一篇:14、《实相经宗通》摘录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