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答-5(2)
一切诸法毕竟空,故无有作者、无有所作,无有受者、无有所受;能知能觉者亦是缘起缘灭,无常故空,空故言无能知能觉者;摄归自心如来时,自心如来亦恒离六尘见闻觉知,故亦无有觉者、无有所觉,故说一切法无相;一切法无相故,无有所求、无有所得,故于一切法无愿。一切世间法生起、出世间法显现之实相都是自心如来,而一切法之实性是毕竟空,此毕竟空乃是由五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所生之一切法中显示来的。空、无相、无愿乃是无为之法,此无为之法即是显示出:自心如来虽于三界现行出生了有为有作之法,然而其无为之体性却须由如是有为有作之法,于无常、变异之过程中显示出来。纵然自心如来于三界现行所出生之五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被众生执为有我、有有情、有命根、有补特伽罗人我,佛于经中宣说此种道理时,即是为人悉檀,非为了义之说;以空、无相、无愿之虚空无为、真如无为,说明了自心如来与世俗法阴入界之无我性、无有情、无命者、无补特伽罗人我;而虚空无为、真如无为却要在诸有为法中显现,离于有为法,则无为法亦无从显现。这样的言教才是了义之说,应该要依持并且往此方向渐次修进,传圣大德于此应知。
依 佛之言教,所谓了义之旨,并非仅说教外别传之旨──宗门下所悟本来面目自心如来,凡所宣说能够清净自心如来之有漏烦恼业种,并且能够转依自心如来之人无我、法无我之无为体性,而渐次修证成就佛道者,皆是了义之说。成就佛道之法方是无上之法,一切有漏有为法皆已灭除并圆满无漏有为法之四智心品果德;以圆满无漏法而成就佛地八识心王纯无漏之清净法界、无住处涅槃功德,皆究竟显现无遗,无有一法不知、无有一法未学,故为无上之法,方是了义之法。大乘教之教典言说中函盖了声闻乘不了义之说,也具足了无上大乘佛菩提道了义之说;能善于为众生分别 佛所说真正义理者,唯有菩萨,因为菩萨亲证了无上大乘佛菩提道之因──自心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因为亲证自心如来故,依亲证自心如来所得之般若波罗蜜多,了知 佛所说之声闻乘不了义者,是指声闻乘者所修所证之解脱道、有余无余涅槃,乃是因自心如来而施设二乘解脱涅槃,自心如来即是无余涅槃之本际故,而声闻乘者于此本际却无所知、无所证。无余涅槃位之自心如来,无有为法及无为法可言,有为无为、我与无我俱泯,所以 佛说“若有宣说文句及心皆同灰烬,是名了义。”因此,唯一佛乘之大乘教,包含了三乘教法,也包含了宗门一法,这样的唯一佛乘才是究竟了义之法,才是 世尊真正之意旨;所以宗门一法仅是唯一佛乘教法中之初入道而已,初入道之人只是刚刚要进入菩萨修行之人,尚不是已经开始修道之人,还没有进入修道位中,岂可说是已经成佛之人?岂可说是佛道五十二阶位所不能分摄之人?传圣大德于此应知。
大德不解 佛意,妄解祖师意,主张宗门下一法不可归于三乘教,认为是违背了义之法。大德如是说法,违背了 世尊于经中所有之圣言量,此举无异谤 佛及谤 佛所说法。身披大乘法衣而食如来食,竟然写出如此大胆之言论,公然违背 世尊圣意,果报无边,思之令人全身毛发悚然,不寒而栗。宗门一法非是究竟成佛之法,只是成佛之入门、之起步,虽是了义顿悟之法,然非大德所言最究竟了义圆顿之法,非是无有法更在其之上,非是最上乘,尚有一切种智未圆满故,尚有思惑未断尽故,尚有习气种子未断尽故,传圣大德于此应知。
禅宗行者于宗门下悟得自心如来,是以禅法及禅宗祖师之公案为方便而一念相应顿悟自心如来之所在;以其所亲证之现量境领纳到自心如来于六尘如如不动之清净性,领纳到自心如来能善分别诸法相,而于第一义而不动。如是自心如来之体性,非因修行而得,本就具足故;非不修而得,要得经修学禅法乃至降伏烦恼、调柔心性、值遇善知识才能悟得。自心如来之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不生不灭之涅槃性,乃是法界之一味相,此一味相非因凡夫、外道、声闻、缘觉、菩萨、佛而有所差别,于般若经中 佛处处宣说此法界一味相总相之平等性与无差别性;顿悟自心如来而能正观其体性者,说此行者证得般若,方能修学般若波罗蜜。然而如是亲证自心如来者,亦只是真见道位之初见道者,只得根本无分别智,尚未发起后得无分别智之胜妙智慧,更未证得道种智,其智尚浅,殊不足以和诸地菩萨面论法义;这即是禅宗多数真悟祖师之证量,衡于禅宗真悟祖师言教即可证知,自是大德未知未证自心如来,根本智未得,后得智亦无,更无道种智,故无智慧能作观察,读之不解,更作狂言,徒然贻笑方家。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佛告文殊:‘如实相法性,法住法位实际中,有佛有凡夫差别不?’文殊白佛言:‘不也!世尊!’佛告文殊:‘若无差别,何故生疑?’文殊白佛言:‘世尊!无差别中,有佛有凡夫不?’佛言:‘有。何以故?佛与凡夫无二无差别,一相无相故。’佛告文殊:‘汝信如来于一切众生中最胜不?’文殊白佛言:‘世尊!我信如来于一切众生中最胜。世尊!若我信如来于一切众生中最胜,则如来成不最胜。’佛告文殊:‘汝信如来成就一切不可思议法不?’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信如来成就一切不可思议法。世尊!我若信如来成就一切不可思议法,如来则成可思议。’”
语译如下:佛问文殊师利菩萨:“一切法界如实相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真如法性,及此法性住于四生三有及十法界之实际中,有佛与凡夫之差别吗?”文殊回答佛说:“没有差别!世尊!” 佛告诉文殊:“倘若没有差别,初发心菩萨及阿罗汉听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为什么要生疑?”文殊向 佛禀白说:“世尊!一切法界实际中之真如法性没有佛与凡夫之差别,然而于显示此无差别真如法性之一切法界中,有佛有凡夫吗?”佛说:“有。于一切法界中有 佛有凡夫。何以故?由于佛之无漏有为十八法界中显示出佛清净法界之无漏无为,与凡夫之有漏有为十八法界显示出凡夫自心如来虚空无为,两者之无为与无我无二无别,皆是
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佛又问文殊:“你相信如来在一切众生中,是最殊胜的吗?”文殊回答佛说:“世尊!我相信如来于一切众生中,解脱道之修证、一切种智之修证、福德之庄严等,是最殊胜而无与伦比的。世尊!我若是相信如来于一切众生中是最殊胜的,那么如来就成为不是最殊胜的(如来与众生的真如法性同样都是平等性、无差别性故)。” 佛问文殊:“你相信如来已成就一切不可思议之法吗?”文殊回答佛说:“世尊!我相信如来已得十力、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不共法…等不可思议之法。世尊!若我相信如来成就一切不可思议法,则如来就成为可思议者(于真如法性中,一切法不可思、不可议、无一法可得。若如来是住于“具有一切法不可思议境界中”,就成为有所修、有所得、有所证,那么如来则成为三界中法,则成为可思议者,因为真如法性过于言语道,无有一法可与之相应、无所得故)。”
经中 佛说一切凡夫众生自心如来之真如法性与 佛无二无别,仅是就自心如来心体之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无漏性、有为性、无我性等之般若总相而说,此般若总相又称为法界一相,要得亲证此自心如来者方能现前观察、领纳,不是传圣大德未证自心如来而落入意识心境界者所能稍知的。因此经中亦可看到以此法界一相而说“不见凡夫、不见学与无学、不见非学与非无学乃至不见 佛;以不见故无所证亦无所说,无一法可得故。”因此,多有禅宗祖师以此法界一相之般若总相而说“一切六道众生本来寂灭,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尽与百千诸佛同参”、“教外别行,单传心印,金色老子以来的的绵绵,只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阶梯,不生知见”、“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祖师如是言语,乃是藉般若经中 佛之言教开示而显其所悟,都是从理上来说自心如来之平等无二,非是指事上及一切种智所修所证已经与 佛地相同,大德显然不知此中同异。
犹如天台云居智禅师说:“见有净秽、凡圣,亦是大病;作无凡圣解,又属拨无因果。”永明延寿禅师于《宗镜录》卷二十五中亦说:“若实见性,心境自虚,匿迹韬光,潜行密用。是以全不悟道,唯逐妄轮回,起法我见,而轻忽上流;恃错知解,而摧残未学。毁金口所说之正典,拨圆因助道之修行,斥二乘之菩提,灭人天之善种。但欲作探玄上士,傚无碍无修,不知返堕无知,成空见外道。”大德正是永明禅师所斥之此人,毁责教门不能函盖宗门,正是“毁金口所说之正典”;大德又主张一悟即同于佛地,不知初悟只是见道,仍然未入修道位中,正是“拨圆因助道之修行”,误导众生在佛道上之修证而“灭人天之善种”;大德以未悟之身,仍堕意识常见之我见中,而公然主张一悟即成佛果,不能摄在菩萨五十二阶位中,则是永明禅师所说:“…是以全不悟道,唯逐妄轮回,起法我见,而轻忽上流;……但欲作探玄上士,傚无碍无修,不知返堕无知,成空见外道。”以凡夫我见、常见之见解,轻忽上流之士,虽欲作探玄之士,仿效无碍无修之圣者,却不知实已返堕于无知无智之中,成为空见外道了;大德既称禅宗祖师之开示方是宗门所应归命者,则不应对禅宗祖师如是语录开示视而不见,祖师未尝主张:“见性成佛、一悟即至佛地即是已经究竟成佛。”虽然说是最上乘、更无有法在此之上、圆顿了义之法,但都只是方便摄众之说,大德不懂祖师真意而作引申误解,并且写出来流通,不仅让祖师蒙冤,更堕于拨无因果,成为空见外道!
传圣大德说:“三乘教之佛典言说,被名为教下;而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被名为宗门下。教下与宗门下,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大可各行其是,不可相互抵诽,亦不可合而为一。若把宗门下一法,归于三乘教,则是贬低宗门,深违了义之旨。”但是佛门有一段名言是大家耳熟能详者,大德不应该不知:“依文解义,三世佛怨;离经一字,即同魔说。”大德怎可离于经教而将宗门从教下剥离而独立于教门之外?宗门中之证悟明心一法,可以让人一悟之下即成究竟佛吗?请大德写出来看看!请大德写出来广利众生吧!
佛门又有一句名言:“宗不离教,教不离宗。”意思是说宗门绝对不可离于教门,若离于教门,则若悟错了,自己都不知道自我检点,就误自以为悟,就会误导天下人;名声越大,误人越多;若是误尽天下人,只好承受最大的来世不可爱果报了。大德千万要注意这件事。可是教门若离了宗门,那也不可以,因为一定会成为依文解义,而把教门中经典的真义给解释错了,也会成为误导众生、断人慧命。解说经教而不会错误的人,只有证悟的菩萨;但是菩萨们解说教门经典也不一定全对;因为菩萨毕竟还没有成佛,仍无法完全的了解佛的意旨。但是,即使是刚悟的菩萨,再怎么错,都远比未悟的大德所解释的要好上很多;因为大德只能依文解义,不免三世佛怨。大德对此也应该有所了知。
而且,《楞伽经》中 佛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换句话说, 佛所说的法记录下来就成为经典,所以佛语就是教门;可是 佛说“佛语以宣说真实心为宗旨”,意思就是说:教门所说的内容,正就是宗门所悟的真心如来藏。如果有人所悟的真心违背佛在经中所说的真心体性,像大德一样的落在意识心之中,那就违背了 佛所说的真心,那就是错悟的凡夫。可是 佛在经中说了许多证悟宗门的法要以后,这个证悟宗门真心的事,却是无门可入的:证悟宗门所悟的真心时,并没有次第性,不是像十牛图一样的次第证,而是一念相应之下就全体亲证的,是一念之下就证得如来藏心体全部。悟后进修则是证知如来藏心体的种种别相,这就是三贤位菩萨所得的后得无分别智,称为别相智。地上菩萨则是深入的证知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功能差别,名为道种智;道种智具足了就改名为一切种智,这才是究竟佛地的般若智慧。而这一切佛地智慧的渐次进修,都必须依凭真见道、初见道的根本无分别智作基础,才能够于内门上进修的;若未证得如来藏,决无可能进修。所以佛说:“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证悟如来藏的大乘见道,只是一念相应之下就悟的,不必像大德那样故意住在不明白里而保持之,根本就不用保持,这智慧是悟后就永远一直存在著的。由此可知大德真的是误会严重。
若宗门之悟与教下无关,古来禅师为什么有很多人都像药山惟严禅师一样在悟后猛读经典?若宗门之悟与教下无关,达摩大师为何却以《楞伽经》四卷交付二祖慧可,教他以教门经典印证?若宗门之悟与教下无关,五祖为何却以《金刚经》印证六祖?若宗门之悟与教下无关,五祖为何解说《金刚经》中之义理而使六祖证悟?若宗门之悟与教下无关,为何佛说法(讲经)时会有许多菩萨悟入般若,甚至于悟得无生法忍而入初地以上?若宗门与教下无关,永明禅师为何要造《宗镜录》而广引教门经典佛语来开示宗门之悟?若宗门与教下无关,佛在悟后为何要广说教门来帮助大家证悟?为何要广说教门而教大家以教门来检查所悟之真假?若宗门与教下无关, 佛在菩提树下所悟的又是什么?为何却要悟后才能广说教门?若宗门与教下无关,宗门与教下所悟是不同的心,则成佛应当有二种,则真心也应当有二种,大德对此有何看法?能否写出来让大家“广开眼界”?若宗门与教下无关,为何佛会说证悟了只是七住位?而不是究竟佛?为何还要说“证悟后应该进修一切种智、断除习气种子”而说明尘沙惑等内容?大德为何不知此等真相?愚于此等真相?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P82-102,传圣,法师,来文,三乘,教之,佛典,言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