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结缘书>识蕴真义>

15 第十四章 识蕴之观行与断三缚结取证初果(3)

[识蕴真义]  发表时间: 2015-04-15 23:18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身根有行蕴,七识心王亦有行蕴;然因二乘菩提中虽说有第七识意根,但不开示对于第七识意根之观行,是故二乘菩提中不说意根之行蕴,唯说六识心王之行蕴。六识心王之行蕴者,即是眼识之行为、耳识之行为……乃至意识觉知心之行为、离念灵知之心行,皆属行蕴所摄。识蕴六识之行蕴者,即是眼识见性之行为过程、耳识闻性之行为过程……乃至意识觉知心(离念灵知心)了知性之行为过程,皆属识蕴六识之行蕴,都是识蕴六识自性之运作过程故。若将六识之见闻知觉性认作常住不生灭法,误认为开悟见性者,即是堕于识蕴所显示之行蕴中,名为未断我见之大妄语者。
而此六识心王,正是识蕴之全部内涵。识蕴者,依阿含部经典中 世尊所说者,举凡经由“根、尘、触而生”者即是识蕴所摄,以“根、尘、触”三法和合而生之识,皆是因缘所生法,亦是众法蕴积而成者,皆摄归识蕴:所谓眼根触色尘而生眼识……乃至意根触法尘而生意识,故名识蕴。依此二法(第一法为“根、尘、触三法和合”,第二法为“因缘所生法”)所生之心体共有六识,皆名识蕴,此是四阿含诸经中世尊所开示之识蕴义涵。由是故说,六识心王即是识蕴之全部,意根摄属十二处中之一处故,不摄在识蕴中,此是四阿含诸经中之正说。若在大乘法中,有广说识蕴亦含摄意根者,皆属方便说,为显示意根亦是可灭之法故(依三乘菩提共道之解脱道而言皆是可灭之法故),亦欲显示意根非属有色根故。然因意根非是外道诸天天主、天神所能灭除者,亦因不同识蕴六识之夜夜眠熟即灭者,故不摄在识蕴中;亦因意根是识蕴之俱有依故,亦是识蕴所生起之藉缘故,亦是识蕴未生之前即已存在之法故,不予摄在识蕴中,此即是四阿含诸经对识蕴与意根之界定。
如是,识蕴中六识心王之心行,皆是行蕴所摄;而识蕴之功能即是了别六尘,此是阿含 佛之圣教。由识蕴六识了别六尘故,便有能见之性、能闻之性、能嗅之性……乃至身识能觉、意识能知之性;举凡此等六识所显现之能见乃至能觉、能知之性的存在,皆是识蕴六识心王运作时所显现之行蕴;能见、……、能觉、能知等性的运作过程,亦摄属行蕴。云何六识心之见闻觉知性存在之时亦是行蕴所摄?谓此六识了知六尘之自性存在时,必定同有了别作用伴随运作故,非唯语言文字上之分别方是分别故,当知亦是行蕴所摄。分别青黄赤白之时虽无语言文字,仍是分别故。有智之人观察:能见之性乃至能觉、能知之性,皆是由于色蕴、识蕴、受蕴、想蕴等四法,以及五色根之行蕴配合,方能有之;而色、识、受、想四蕴皆是依于众缘才能出生之法,是故识蕴等四蕴和合所显现之行蕴──见性、闻性乃至知觉性之存在或运作──皆是识蕴之行蕴,同属生灭有为之法性,由是故说见闻觉知性有生有灭、无常败坏;由是故说识蕴所显行蕴无常,摄属五蕴法,是故不可执著。若有人执取识蕴所显示之行蕴──见性乃至知觉性之存在及运作──作为实相心体者,如是自称实证般若者,如是自称已经开悟见性者,如是而以贤圣自居者,实则未断我见,堕在识蕴我及行蕴我中,即是大妄语人,成就地狱业。
如是将此五蕴法,审细阅已、如理解知已、如理思惟已,当历缘对境而现前观察证实之;现观证实已,即得断除我见,即断三缚结,转依所现观之五蕴无我智慧境界,现生亲证声闻初果(或通教菩萨初果)之分证解脱境界。
如是略说五蕴我已,次说十二处。以十二处为我者,谓执著十二处法为真实法。处者谓根与尘,根有六根,所谓眼、耳、鼻、舌、身等五色根;复有一根谓意根,意根非是色法,是无色法,是心体,然能作处胎位五色根生起之所依缘,亦能作五色根具足时意识生起之所依缘,为意识之所依根,故名意根。尘有六尘,所谓内相分色、声、香、味、触等五尘;于此内五尘中所显示之种种法相,即名法尘,是故法尘依于五尘而显现,而由众生之意根所触受,再由意识觉知心所领纳与分别。六根与六尘之所以名为处者,乃因此十二法乃是识蕴六识生起之所在,不得离此十二处而有六识心生起,是故说此六根、六尘等十二法为处,合名十二处。意根既是处所摄、根所摄,当知不应摄在识蕴中,是识蕴生起时之所依根、所依处故。如是十二处,皆摄属十八界法;十二处、十八界法都摄入五蕴法中,故知六尘亦是五蕴所摄,当知所言六尘者必定是内六尘,绝非是指外六尘也!是故摄在吾人五蕴中,皆属吾人身心所有之法,皆属吾人如来藏中所出生之法。
众生中之无智人,常有执著眼根为我者,亦有执著耳根为我者,乃至执著意根为我者,故名无智;即如台湾惟觉大法师常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作主之觉知心,即是真心、真如。”此名执著意根一处及意识一界为常住不坏我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者即是意识心故,处处作主者即是唯识学中所说之恒“审、思量”也,即是意根之体性也;由意根心性恒审思量故,遍计而执,不肯令自己转灭,是故不得不世世继续受生而保持恒审思量、处处作主之功能。至于执著六尘为常住法、实相法者,唯有四大极微派外道有之,佛弟子众皆不堕此中,今则略而不谈。此十二处法者,皆是有生之法,如前所说,有智之人阅已,如理作意而思惟之,即得断除十二处我不生不灭之我见,是故不应执著。
十八界为不坏我者,谓于十二处中再加六识心也。六识即是识蕴,如前所辨,本是有生有灭、常生常灭,而且是可以永灭之法;譬如死后入胎,即告永灭,不能去至后世,后世已是另一依新生五色根为缘而生之全新六识心故;亦如定性声闻阿罗汉之入住无余涅槃时,灭尽十八界我,名为无余涅槃,六识永灭。既是有生而可灭除之法,当知即是虚妄法;十二处尚且生灭无住,依十二处而生之六识识蕴更属生灭无住法,是故十八界我虚妄不实,一切佛门行者不应执著十八界。由是教、理而知之后,加以实地观行而证实确属虚妄法,因而断除十八界我常住不坏之我见,成就声闻初果之实证。然此十八界我虚妄之智慧境界,仍须一一如理思惟、观行、确认,确实亲自观行之后,始能断除十八界我常住不坏之邪见,非是唯凭阅读此书之了知即得断除。阅读所知者乃是知识常识,非属实证智慧故。
若有人执取六识心体之自性(见性乃至知、觉性)作为真如佛性,如是自以为悟者,即已落入十八界法之自性中,即是落入识阴六识之自性中,名为自性见者,名为自性见外道;此是更为枝末之法故,越发远离实相心体故。
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由如是正理之宣示,即可经由如理作意的详细思惟及观察而了知之;了知已,即知五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皆是虚妄不实之法;详细思惟、了知之后,即应于六尘、十八界等境界相中实际观察之;如是实际观察而确认之后,即可一一现观十八界法之一一根、一一处、一一界都属因缘所生法,则能亲证五蕴无我之现观,则可确实断除我见而无遗余。我见断已,边见、邪见、疑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必将一一随之而断,永不复存;如是断除三缚结、五利使已,即名已断三缚结之声闻初果;若是立愿永远不取无余涅槃,乐愿生生世世住持正法永利人天者,亦是大乘通教初果菩萨;虽然犹未实证第八识实相心何在,犹未能确实了知法界之实相境界,不能入住别教七住位中,然已分证解脱果。如是之人中设使真有慧力极为迟钝者,亦得在七次人天往返之后,成阿罗汉而出离三界分段生死苦。
若此声闻初果人能起大悲心,不畏胎昧而回心大乘法中,欲世世救度悲苦众生同证解脱者,当起受生愿而再度生起一分思惑,故意不断灭之,以润未来世生,即成大乘通教中之初果、二果、三果菩萨,即是故意不断尽思惑者。于世世受生度化有情时,若有缘得遇大善知识出世,得亲近修习大乘般若禅──修习中国禅宗之禅悟──即得亲证第八识实相心;由此真见道故,即得渐渐观察十八界悉由第八识如来藏所直接、间接、辗转出生,即知法界之实相即是如来藏,渐证法无我观。亦可渐渐了知:二乘罗汉、辟支所住之无余涅槃境界,实即是第八识如来藏不再出生十八界法而离七识心王独住之无境界境界,便通般若经旨,便可对大众说道:“所谓证得无余涅槃,即非证得无余涅槃,是名亲证无余涅槃。”如是具有般若智慧之别相智,能通般若实智,名为大乘真见道菩萨(尚未是相见道位菩萨,更非是通达二种见道之初地入地心菩萨)。
总结:识蕴既然是由意根、法尘以及心所法之“触”,三法和合而出生者,而根、尘、触三法都是阿赖耶识所生者,当知能出生识蕴之阿赖耶识,绝非识蕴所摄之生灭法,阿赖耶识心体并非由诸法蕴集而成者故,识蕴是由诸法蕴集而从阿赖耶识心体中出生者故,怎可将阿赖耶识归类在识蕴中?岂非心行颠倒?故说安慧论师不懂大乘菩提之基本法义,名为“大乘法”中之凡夫。安慧师徒二人虽然身著大乘法衣,而其所言所行既然同皆否定大乘法,其徒般若趜多更造《破大乘论》而破大乘法义,显然彼二人皆非大乘法师。既非大乘法师,却身披大乘法衣,而以错会后之二乘菩提法义,写作《广五蕴论》而冠以“大乘”之名,用来否定大乘法根本之第八阿赖耶识,否定二乘菩提所依止之第八阿赖耶识;如是冠以大乘之名,显然所说非是大乘法中所说之广五蕴论也。由是可知:安慧所造之《“大乘”广五蕴论》内容,绝不可信也!
复次,蕴我、处我、界我之内涵者,谓五蕴为我;蕴谓积聚,由众法积聚而成者,方可谓之为蕴也,不特大乘一切真悟菩萨皆如是说,否定大乘法之安慧论师自己亦如是说。然而一切证悟之人现前可见:阿赖耶识非由他法积聚而成,并且现前可见祂是出生一切法者,而且是无始劫来本然存在之法。非唯圣教中如是明文记载,理证上亦复如是现观可得:无人能证实祂是所生法,并且是一切证悟者在现量上都可以观察祂确实出生了万法,而非由任何一法所生。既然是出生万法之心体,又非由他法为因、非由众法为缘而积聚成就出生者,则不可说之为蕴,是故安慧论师在其《“大乘”广五蕴论》中,说阿赖耶识是“识蕴所摄”者,其言虚妄,绝无丝毫可信之处!更何况识蕴是由从阿赖耶识中出生者,识蕴是阿赖耶识所生之法,由此能生与所生之关系,已经分明显示一项事实:所生之法应含摄在能生之法中,能生之法绝无可能含摄在所生法中。安慧论师及其徒弟般若趜多全无智慧,又“不曾”读过四阿含诸经(读而不解故言不曾读过),故不曾了知 世尊曾说“根、尘、触三法和合而生之识即是识蕴所摄”,妄将阿赖耶识归类在祂自己所生之识蕴中,可谓胸无点墨、不学无术之人!故其所造《大乘广五蕴论》所说之法,绝不可信。
二乘菩提中以灭尽十八界、灭尽五蕴,作为实证无余涅槃;若阿赖耶识是生灭法、是识蕴所摄者,当知亦是十八界法所摄;则诸阿罗汉灭尽五蕴、十八界法而入无余涅槃时,阿赖耶识(涅槃之本际)即断灭不存,则二乘菩提所证之无余涅槃即成断灭。此谓佛已在《楞伽经》中宣示: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心体。亦在阿含部诸经中说:无余涅槃中,蕴处界悉皆灭尽,而有涅槃本际常住不灭。亦谓大乘法中所说之真如唯是第八识所显示之真实、如如体性,故真如非心亦非识,乃是第八识心体在蕴处界中运作时所显示之真实性与如如性二种法相,以第八识心体此一真如法相之特性,来表示第八识心体之清净性及自性性,是故真如摄归第八识之相分,实以阿赖耶识心为体,故真如并非实有法;若非实有法,即无可能独自存在,只能成为所显法,即无能生他法之性用,不可将第八识所显示之真如相状作为无余涅槃中之实际。以真如非实有法故,般若系之经典中说:大乘法因此而显示其尊贵、胜妙(详见拙著《真假开悟》之举证);亦因第八识有真实性与如如性故,经中有时以真如一名而代称第八识心体。若无余涅槃之中实无第八阿赖耶识心体独存,于真如唯是第八识相分之情况下,误认“识性真如法相”为常住法而否定阿赖耶识心体者,则二乘罗汉所入无余涅槃境界,即成断灭境界:彼时阿赖耶识心体之真如法性已经不能藉十八界而显示出来,则真如法性已经灭失不存,亦无阿赖耶识心体独存,即成断灭。试问:无余涅槃是断灭境界耶?印顺法师极为认同安慧邪论,杨、蔡……等人亦认同安慧邪论,同皆取作教材以教学人,今请彼等诸人就此发表议论,并落实于文字而广流通,以令佛门四众知之。然平实预记于此:印顺、昭慧、杨荣灿、蔡岳桦……等人读此以后,都将只能顾左右而言他,不敢以文字公开答语也!
然我 世尊在四阿含中,曾说无余涅槃中有实际、如、我、真如、本际不灭,故无余涅槃中绝非断灭法,实有一心独存。由此亦可证知阿赖耶识心体唯有改名为异熟识之理,而无灭除之理;唯有再改名为无垢识之理,绝无灭除之理;唯有成为无垢识之后,利乐众生永无穷尽,而常住于无住处涅槃中,不住生死亦不住无余涅槃中,如是亲证者方名为究竟佛,如是了知者方名为菩萨。是故无余涅槃仍非究竟,但亦非断灭境界;如是不落于常见外道神我之第六意识心境界中,不堕三界有中;亦不堕于断灭见外道所言之断灭境界中。而断见外道所说的断灭境界,其实根本亦不能存在,谓其我见未灭故,仍不离常见境界之执著故;而其断见理论其实亦是依于常见而衍生出来、得以存在者,非离常见而得有断见故。
云何言灭尽十八界法时名为无余涅槃?譬如小乘法中说:“十八界灭,名为涅槃。”有文为证,《俱舍论》卷一云:【彼说言依十八界摄,或名有离。离谓永离,即是涅槃;一切有为有,彼离故。】已明说离十八界法者名为涅槃,而且是永离,不是暂离之后忽而又投胎而生也。
小乘经中亦说识蕴灭尽,名为涅槃;譬如阿含部之《佛说法印经》中 佛开示说:【“复次,离我见已,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何以故?由因缘故而生诸识,即彼因缘及所生识皆悉无常,以无常故,识不可得;识蕴既空,无所造作,是名无作解脱门。入是解脱门已,知法究竟,于法无著,证法寂灭。”佛告诸苾刍:“如是名为圣法印,即是三解脱门。汝诸苾刍若修学者,即得知见清净。”时诸苾刍闻是法已,皆大欢喜,顶礼信受。】由是可知,不论是大乘法中抑或小乘法中,都以十八界我、五蕴我、十二处我灭尽,名为无余涅槃。无余涅槃既非断灭,当知其中即是第八识阿赖耶改名异熟识之后,不再出生十八界法而离见闻觉知之独存境界,乃是无境界之境界也。如是正知而说者,方合佛说;不如是说者,即是魔说;违 佛所说教证正理故,亦复悖于理证故。
再作诚恳之咐嘱:绝非阅读此书而理解已,即是断我见者;不应于阅毕此书时,心生增上慢而障自己修习解脱道之实证,而障自己之佛道前路;已如实依书中所授知见观行,而且皆是如理作意之观行者,亦须于事行上自我检束:所思、所言、所行,是否符契初果人之证量?是否仍被我见所囿而不能跳脱其局限?是否未断我见而误认为已断我见?是否仍在抵制大乘如来藏妙法而落入“我厌恶平实居士的所有法义,绝不信受”之我见、邪见中?
已经如实谂细观行而断我见者,应以三缚结而自观察判断:究竟自己之三缚结已断?未断?应于各个层面中长时间加以详细现前观察:自己之所思、所言、所行,是否已经永离我见?
然而确实观行而确认已断我见,成初果人之后,纵使真实已断三缚结者,仅是声闻初果之取证尔,或者唯是大乘通教初果菩萨之取证尔,仍然不能稍知别教七住菩萨所悟之般若智慧也;于七住菩萨真见道位所证之根本无分别智尚不能知,何况能知悟后进修相见道诸法之十住、十行、十回向位等菩萨之别相智慧?何况能入诸地所证之无生法忍道种智智慧境界?何况能知诸地满心位之现观证量?是故不得因为确实已断我见、已断三缚结而生慢,而障己道。
现代若有真断三缚结者,若有真证阿罗汉果者,即知自己其实仍然未曾稍知般若,即知自己所有之般若智慧,其实仍然远不如真悟之菩萨;甫阅平实诸书已,甫阅大乘诸经已,皆知自己所知之般若智慧是听闻及思惟所得而非实证故,是故绝不会于大乘真悟菩萨稍起慢心;若有法师居士,修习南传佛法而对大乘证悟菩萨起慢心者,当知其人根本未曾实证声闻初果解脱之智慧,皆是凡夫也。此谓大阿罗汉未悟得第八识时,尚且不敢对大乘七住位之贤位菩萨起于增上慢,何况敢妄谤之?更何况今时法师与居士,多属误会二乘菩提者,焉有二乘解脱道之实证可言?由此可见现今时代真是末法也!唯愿此书流通之后,能广令佛弟子四众阅读而断我见、取证初果功德,普令一切大师与学人速疾远离末法劣根!
复次,由此书中所举示之实例,已可了知一项事实:自古以来,错悟者多,真悟者少;无般若智者多,有般若智者少;真悟之人中,无种智者多,有种智者少。譬如此书中所举示圣 玄奘菩萨与 窥基菩萨之辨正中,已经明说当年唯有圣 玄奘菩萨师徒等人是真悟者,余人譬如安慧、般若趜多、清辨、陈那、觉天…等人,皆是未悟之人;岂但如此?而且更是妄造邪论以破正法之破法者。往昔人心纯朴之西天与中土尚且如是,千余年后之今日末法时期,人人聪明伶俐而又尚慢,岂能外于如是状况?由于不知其理故,每有愚人言曰:“怎么就只有你们正觉同修会的法义正确?别人就都不对?世间哪有这种道理?”
但是世间确实是有这种道理!而且必然如是!因为佛法背俗:一向背于俗法、俗理。世俗谛的二乘法就已经是背俗的了,更何况大乘佛法的甚深般若妙义,当知更加背俗,更不是世间人意识思惟所能了知的;所以,佛门内外真悟者少,错悟者多,是古今不变的定律;所以,现代佛教界的大师与诸学人,对极为粗浅的二乘菩提的断我见的智慧境界,尚且都已经误会了,都落在意识心上而自以为已经证得解脱境界;若是胜妙于二乘法百千倍的大乘菩提般若,那就更没有修证的可能了;更何况无生法忍一切种智的上上妙义,又更胜妙于般若系经典所说的般若总相智与别相智,岂非更无希望亲证?所以今日佛教界仍然无法免于真悟者少、错悟者多之现象;古时及现代佛教界如是,未来佛教界仍将如是,永远不可能跳脱于此一现象。
这个道理,并不难懂,在历史事实上也是如此,只是大众多未注意到而已;往昔 玄奘与窥基菩萨在世时,就已经是如此了,那些名气极大的安慧、般若趜多、清辨、陈那、觉天等论师,个个都不曾证悟般若,只有 玄奘师资才是真悟的人;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成唯识论》及《成唯识论述记》中广破彼等诸人法义的事。又如本书第一四二页所举窥基菩萨的记载中,也证明当时对正法的叙述与弘扬,已经是诸家大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了;但是法界实相的正理必定唯有一种,不可能有许多种,然而在玄奘菩萨当时却已经有许多种了;但是许多种见解不同时,其中必定只有一种才是正确的法义,由此可见当时的 玄奘师资也真的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这当然也是佛法弘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否则岂不是要变成“百万将军一个兵、百万贤圣一凡夫”的不合正理现象了?请大家想一想:有没有这种可能?
特别是难知、难信、难证的大乘般若?尤其是比大乘般若更难修证的、诸佛据以成佛的一切种智唯识增上慧学?古人根机胜于今人,而其性障又少于今人,尚且不免如此;更何况去圣更遥、根机更劣的现在大法师们?何能超越此一现象与真理?所以,“真悟者少、错悟者多”,“目前只有正觉同修会的法才是能令人开悟的了义究竟正法”,这二句话永远都不是“危言耸听、似是而非”的说法,永远都只是显示当前佛教界的事实真相,也永远都可以显示佛教界真修实证者必定永远都是少数的必然现象;所以,从今以后,请大家少再乱用“危言耸听、似是而非”的成语来抵制正法。也请大家尽量不再如此说:“不可能只有你们正觉同修会的法义正确。大家可以各说各话,所说的证悟内容虽然不同,但都是正确的开悟境界,都是正确的佛法。”如此不顾事实而抵制正法的人,违背了“法界实相唯有一种”的真相,后果非常严重;所以请大家谨言慎行,不可处心积虑的用各种变相的方法与言语来抵制正法、诬蔑正法;否则,将来腊月三十到来,阎王老子与您算总帐时,可不怕您多舌善辩哩!
书末谨愿:如今余等众人既以《八、九识并存…等之种种过失》一文辨正之,复以《灯影─灯下黑、辨唯识性相、假如来藏、真假开悟》等书辨正之,今者复以《识蕴真义》一书,证实阿赖耶识非唯不曾、亦不能摄在识蕴中,而且证明“识蕴乃至五蕴全部,其实皆从阿赖耶识心体所生”,阿赖耶识心体正是万法之根源,真是实相法。由是而可证明:彼等诸人诽谤阿赖耶识为生灭法者,安慧师徒故意贬抑阿赖耶识而妄行摄入识蕴中者,悉皆已经成就严重破坏大乘妙法之大恶业。如是证明已,能救慧力不足者回归正法正道,能令印顺、昭慧、杨荣灿……等人了知自己所犯之破法重罪,以冀彼等诸人能知己过,久后年老舍寿前,能作殷重忏悔;若作殷重忏悔已,能见好相,方可免除下堕长劫无间地狱,尚可小小为庆;否则不堪设想也!若不见好相而欲免除地狱重罪者,唯有及早回心转意而力护正法,舍此别无他途也!
今以此书,阐释 识蕴 之真义,并将广为发行流通而与佛门四众普结法缘,普令佛门四众皆知大乘佛菩提实以阿赖耶识为根本,普知二乘菩提亦以阿赖耶识为其根本;并期待将有更多佛弟子依此书中所述识蕴真义内涵,如实了知识蕴内涵,如实观行识蕴而断我见以及三缚结;则此后广大佛弟子多能免于再造谤法之地狱罪,皆可分证解脱果;虽然非必能令印顺、昭慧、杨、蔡、莲…等共谤正法者保住来世人身,然定可能救护彼等谤法者免入地狱,斯乃此书写作之目的也!愿彼等诸人冷静读之,平心静气谂细思惟之!莫负平实为彼等写作此书之辛劳。
书末再次重申曰: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法,函盖离念灵知、意识细心,函盖六识之见闻知觉性;然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法,其实皆是由阿赖耶识所出生之法,亦是二乘菩提修证者取证涅槃时所应全部灭除之法,故说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五蕴十八界俱灭已,则成无余涅槃,唯余第八异熟识独存,断灭了意根、意识等十八界法之后,离见闻觉知而不触外六尘、不现内六尘,如是迥无六尘而独存,觉知心永不复现,绝对寂静而无丛闹,永离生死,故名“涅槃寂静”。然而二乘定性圣人取无余涅槃已,十八界虽然俱皆灭尽,却仍有阿赖耶识改名为异熟识而独存不灭,故说阿赖耶识心体绝非可灭之法,不应谤为识蕴所摄之生灭法。
复曰:依第三转法轮诸经所说,皆言五蕴十八界法(包括离念灵知心、见闻知觉性…等)悉从阿赖耶识心体藉缘而生,则知五蕴所含摄之离念灵知……等法,皆系阿赖耶识所生者;则知阿赖耶识是能生五蕴之法,是能生识蕴之法,绝无可能是有生之法。从理证上现观之,亦证明如是法界真理:由有阿赖耶识心体及其种种无漏有为法上之自性功德,以及无始劫以来之无明与烦恼熏习,是故使得意根不肯自灭,常欲保持自我及六识性之存在,以遂行处处执取六尘及处处作主之我性,是故意根促使阿赖耶识以“大种性自性”而执取受精卵及四大、而创造众生之色身;复因此一色身圆满具足故,能触外五尘而现内六尘,时时流注六尘法相种子故,能令意根触及法尘,复由意根之作意……等心所法,促使阿赖耶识流注识蕴……等种子,便使见性、闻性……知觉性生起与运作。如是事实,无始劫来世世如此;由此缘故,而有众生世世所有之五蕴、离念灵知、有念灵知、见闻知觉性现前,不断攀缘世间六尘万法。由有识蕴六识故,复又辗转出生世间万法:出生文学、艺术、核子弹……乃至佛法等一切法。
证悟阿赖耶识者,若非央求他人明说而听闻得来者,多能作此现观,证实法界中确实如是。由此现观故,即知一切法由识蕴故有,识蕴则由色蕴与阿赖耶识及意根故有,意根由阿赖耶识心体之意根我执种子及意根种子的流注而有,是故经中常有是说:一切法即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即是一切法。此谓一切法都由阿赖耶识中直接、间接、辗转而生起故,由此证实识蕴乃是阿赖耶识所出生者;所生法之识蕴既从能生法之阿赖耶识心体中出生,则所生法之六识所有见性、闻性…知觉性等六识自性,必属识蕴所摄之法,当知皆不能含摄能生法之阿赖耶识也!如是正理,浅显易明,非属极深之理;若是稍有智慧之人,闻余说已,即能了知能生与所生之能摄与所摄实义,不致混淆不清,绝不会误将能生之法含摄在所生之法内。诚愿杨、蔡、莲…等人深入观察,深加思惟,尽速改往修来,寻求忏除谤法重罪之道;或改以极力护持正法之身口意行,以救自身,兼救追随者;以彼等读此书后,应皆有如是观行之智慧故,以彼等应皆有慈悲心以救追随者故。
三曰:“蕴”者,如 世尊所说,谓为积聚之义。然而 世尊圣教中说阿赖耶识本有,无始以来不曾有生,又说未来亦将改名为异熟识、无垢识,利乐有情永无穷尽,故亦无灭;又说阿赖耶识出生诸法,非由诸法积聚而蕴成阿赖耶识心体,故阿赖耶识心体非由诸法蕴集所成,当知不可归类为“蕴”,当知不得摄入识蕴中。然而安慧论师自谓有智,能造“胜”论,亦已在论中举陈 世尊所说蕴为积聚义之开示圣教,却依旧懵然无知,而认为阿赖耶识是积聚而成之心体,而将能生诸法之阿赖耶识归纳在阿赖耶识所生之识蕴中,以之而造五蕴论,增名为“广五蕴”;并且不如实的冠以“大乘”之名,混淆视听,其心颠倒乃至如斯;而法莲、紫莲、蔡先生、杨先生…等人竟然取此邪说作为教材,于其所设讲堂中,用以否定阿赖耶识如来藏,不可谓为有智之人也!
更有甚者,谓蔡岳桦其人,于余法中得证阿赖耶识已,以其早前就读佛学院时得自印顺法师认同《大乘广五蕴论》之邪见,由先入为主而不能改易之故,不信 佛说阿赖耶识为万法根本之圣教,竟大胆执取佛学院教材之安慧邪论,认作教材,用以公然教人,用以公然破坏 佛所弘传之阿赖耶、异熟、无垢识正法,妄谤阿赖耶、异熟、无垢识是识蕴所摄之生灭法,成就诽谤如来藏正法之极重罪(编案:蔡先生讲授安慧邪论后不久,风闻平实老师将写书破斥安慧之邪说,随即停止讲授安慧邪论而离开杨荣灿先生的讲堂)。然而安慧以维护小乘法之心态而谤大乘法根本之阿赖耶识,乃以未证阿赖耶识而无法发起般若实智故,虽造此谤法大罪,尚有微小可宥之理由;蔡先生则是已在余座下亲证阿赖耶识,并曾亲闻平实种种理证上之现观分析,亦阅平实书中举证 佛语明言“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应可细观其能生万法之体性,并应有智读懂世尊圣教中所说“如来藏名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出生万法、……”等圣教,而竟转信安慧未悟阿赖耶识凡夫之邪见,共谤三乘菩提根本之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为生灭法,可谓较之安慧法师更为无智也!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第十四,识蕴,之观,三缚,取证,初果,第十四,识蕴,之观,三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