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三乘菩提  涅槃  悟道  公案  十信  菩提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实修>修伏性障>

怎么样是修止观门呢?(7)

[修伏性障]  发表时间: 2015-07-30 22:18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说到这里,大家对禅定有些了解了,就可以作个结论而回到论文,接下来的论文内涵,解说起来时大家就容易听懂了。凡是从欲界定、未到地定,进修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所修得的都是依于形色而修。欲界定是依欲界的肉身而修的,当欲界定发起的时候,突然问身体被持住而不动摇了;很自然的不会动,让身体很轻松坐着,根本不必用力,它自然的就可以安住;身体就像被一层薄薄的膜(好像荔枝、龙眼外面粗壳剥掉以后里面的那一层薄皮一样)就好像是被那种薄皮里住一样,让你的身体都不会动摇,把你的身体很轻安的维持不动;但不是想动而动不了,而是想要安坐不动时,可以非常安定而轻松的坐着,你可以靠着欲界定而使身体不会摇晃;这就是欲界定的持身法:将你的色身持住不动。
从欲界定到四禅为止,都是依于形色而修止观;为什么是依于形色?因为都是有色身的法。欲界定依欲界色身而修证,所以欲界肉身坏了,欲界定就无法现起;初禅到四禅也一样都有色界天身,也都一样是依于色界天身而修的法;如果色界天身因为你不再保持定力而消失了,初禅到四禅的境界也就随着消失了,所以都是依于形色而修止观。一般人都很宝爱这个身体,但是你如果要修解脱道,就得要了解:色法越轻越好,最好是都消失了,才能与无余涅槃相应;境界也是愈少愈好,境界全部消失了,才容易与无余涅槃相应。境界愈多是愈不好的,身体与境界也是愈粗重就愈差的,愈细是愈好的;到最后连形色都不执着,你才能入四空定。人间的肉身有五脏六腑、三十六物,像个活动尿桶、屎桶;到了色界天就全部都没有五脏六腑,里面是如云如雾的,所以也不吃五谷杂粮,他们都是以禅悦来维持他的色界天身,所以才叫做禅悦为食。
假使没有得初禅以上的定力,上座跟人家讲禅悦为食;每天中午过五观堂时又在那边唱:“当愿众生禅悦为食。”唱念的时候总是觉得不好意思,因为都是白念的。等到证得以后,唱到“禅悦为食”四字时,心想:“果然是禅悦为食。”所以色界天人都不以五谷杂粮为食,都离团食;他们的色身愈往上进修,里面的如云如雾就愈淡薄;愈往上到四禅天,就愈淡薄,但身量却是越往上一天,就越比下一天要高、要广;这就是说,越往上面,对色身的执取性越淡泊。如果完全不执着色界身了,就可以转入四空定,那也是不依形色而修的了。可是四空定的修证者虽然是不依形色,却是依觉知心而修的;因为四空定中你的觉知心还在,了知性还在时,就表示仍然是依觉知心而修的,那仍然不是佛法出世间的真正止观行门。
初学佛法时,对于六识心的见、闻、嗅、尝、觉、知的功能自性,是很执着的,希望这六识的功能可以一直的存在着。这就是说,你若想要修初禅,就得舍弃对鼻舌识能嗅能尝自性的执着,也得舍弃对于男女二根自性的贪着;再往上修,还得要舍弃对于眼识、耳识、身识的见性、闻性、觉性的执着,才能证得第二禅;再往上修,还得要舍弃对于欲界身、色界身的执着,才能舍弃身爱;得要经过这些过程,才能进到四空定的境界,最后才能进入到非非想定中。但是这样子,还没办法证得灭尽定,无法进入无余涅槃,非非想定中的极细觉知心、极细意识,还得要再舍掉,才能取证灭尽定的,所以对意识觉知心自身的执着也得灭除。
可是四空定里面最粗浅的空无边处定,当代的大师与学人们已经都不能了解的了。所以现在根本就没有人了解:无所有处和非想非非想处,这二种定所讲的  “想”是和一般人所讲的“想”不一样的。台湾教禅的大师中,有人曾说:“我们心中没有打妄想时,就叫做无想定。”这是谁讲的?是南怀谨老师讲的。但是他错了!并不是没有语言文字的妄想就可以叫做无想定。无想定是四禅后的觉知心境界,无想定的想字,说的是了知的知,得要把意识心灭了才是无想的境界,不是他处于欲界定中的觉知心离语言妄想的境界。第四禅境界也被很多人误会了,总是把觉知心处于无念状态中,就误以为是证得舍念清净的第四禅了,误会真的很大!无想定,是从初禅修到四禅之后,再作涅槃想而把第四禅等至位中的觉知心舍掉,却仍然留着色界身与意根,误以为这就是不落入断灭境界的无余涅槃,这才是无想定。因为觉知心不在了,“知”灭了,所以才叫作无想。这个“想”是讲“想阴”的想,不是讲“打妄想”的想,想阴的想就是意识心的了知性。
你看!连一代大师的南怀谨居士,也一样误会了世俗定的四禅八定中的无想定,证明他的知见严重的不足,那他对禅宗的般若禅会产生误会,也就成为必然的了。等而下之的大法师与一般学人,也就可想而知了。无想定,如果要认真的说起来,他的境界是比非想非非想定高的,因为他可以把众生最难舍的觉知心舍弃;可是它的执着性却比非想非非想定的实证者重,因为他执着四禅天的天身,不肯舍弃,所以无想定的实证者,其实也是依于形色而修止观;因为他不能舍弃对色界身的执着,所以说他的执着重。可是,非想非非想定的实证者,可以把色界的天身丢弃,不依形色修止观,所以他的执着显得比较轻;但是他也有知见上的盲点,也就是执着觉知心的自己,不肯让觉知心的自己灭掉,这就是未断我见的凡夫。这是由于他以前证得无所有处定,人家告诉他:“你证得无所有处定,还不是出三界境界。你证得这个定境,还很清楚的知道‘我’住在无所有处:离开了空无边处,也离开了识无边处,所以无所有。有‘我’住在无所有境界当中,这就是‘我’还存在呀!‘我’既然知道‘我’住在无所有当中,那就表示你自己那个‘我’还是在。‘我’还在,就不是涅槃。”
他听到了就想:“那我应该也要把这个了知心自我丢掉。”他自以为把了知心丢掉了,其实却只是把了知心能返观的了知性消除而已,了知心其实仍然还在;结果他就转入非想非非想定中。他在非非想定当中,不返观自己了,不知道自己住在非非想定当中了,那这时候看来似乎是没有“知”存在了,所以说是非想;所以想阴也就是“知”。可是非有想为什么又叫作非无想呢?今天时间又到了,且听下回分解。
上周讲到不依形色修止观,还没讲完。非想非非想定,既然没有想阴的了知性存在,所以说是“非想”,为什么却又说它是“非非想”呢?因为在这个定境中,他把“知”灭了,所以没有反观自己的觉知性仍然存在,他自以为觉知性确实灭了;其实还没有灭尽,因为他的我见还在,对意识觉知心自我的执着还存在,还没有灭除,所以他只是把粗意识灭了,使意识觉知心对自己不起返观觉照:因为想要灭掉觉知性,所以不起返观自己的了知性;但是由于我见未断的缘故,所以觉知心毕竟还存在,还没有灭除,所以其实还是有知(还是有想阴),并不是真正的无想,只是不返观自己而已,所以不是真的无知、无想,这个非想的定境必须加以“非非想”的名称,就合称为“非想非非想定”。也就是说,他虽然不依形色而修了,但是却仍然执着觉知心自己,我见还没有断,是依觉知心而修。修成非想非非想定时,他只要遇到真善知识,教他正确的知见与观行法门,把我见确实断了,当场就可以取证灭尽定,使他从外道身、凡夫身而直接成为俱解脱的大阿罗汉。所以,一般人都是依形色而修止观的,修成的止观境界当然就成为外道或凡夫境界了;在佛法中修止观的人,则往往是依觉知心、想阴而修止观的;真修止观的人,是不依形色、也不依觉知心而修止观的,是依法界实相本源的第八识如来藏而修止观的。
现在接着要从“不依虚空”讲止观的修习。为什么要说“不依虚空而修止观”?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有些古人(或者是外道,或者是佛门学人),当他证得空无边处定的时候,就认为是涅槃境界了,这就是依于虚空(依于空无边处)来修佛法。因为在空无边处当中,意识心还在,也就是说,在空无边处中还有一个能觉知的“我”安住着,这个我在觉知空无边的境界,落在虚空中。这个境界既然空无边际,自己住在这种境界中证验,就觉得是涅槃无相的境界了,这是第一种认定虚空为涅槃境界的凡夫,其实仍然落在有中,因为三界有的觉知心还在。
第二种人就是虚空外道,虚空外道是误会了佛经的义理,他们想:“佛经上面说,真如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唯识的经典又说有虚空无为。”他们又听善知识开示:“涅槃犹如虚空。”所以心想:“真如就是虚空。”这种错认真如就是虚空的外道见,并不是现在末法时才有,古时候就有了!现代的代表者,就是莲生“活佛”卢胜彦先生,他的书里面明明白白写着:“虚空就是真如。”我们的布告栏上也有人贴文举证他是虚空外道。不晓得贴文现在还在不在?
他说虚空就是真如,所以就成了虚空外道见;他依虚空见而修,认为我们这个觉知心是以这个虚空为依归,当然舍报的时候,就会像月溪法师说的一样:“遍满虚空大自在”。他们都不晓得虚空只是色边色:虚空只是依于色法的边际而施设的一个概念,其实没有虚空这个东西。依于色法的边际,而说色法外面没有物质障碍的地方叫做虚空,所以虚空是“色边色”,是依物质而施设的性空唯名的无实法;既然虚空是依他施设的空无法,怎会是真如?
从色法上面来施设的依色法而存在的观念,就叫作虚空,所以虚空是色边色,所以虚空是色法,所以佛在《楞伽经》中说“虚空随入色法”。不懂的人刚听到说“虚空是色”,心想:“不对啊!明明空无一物,怎么虚空会是色法?”经上又说虚空随入色怯,很多人就更迷糊了:虚空既然是无法,怎么会是色法呢?很多人就误会这一句经文,永远都弄不懂。但是,我们要跟诸位说明:虚空是依附于色法的边际来施设虚空名相,所以虚空是附属于色法而有的名相与概念,既然附属于色法,当然佛说“虚空随入色法”,所以虚空是色法边际的色法,因它依于色法而有,离开色法就没有虚空可言,所以虚空其实还是色法中的一种;所以虚空之性空而无实,只是觉知心中的一个观念,纯是名词施设,其性空无,所以虚空可以说是性空唯名之法。但是虚空无为,讲的是心真如第八识心体犹如虚空无形无色,性如虚空而不可坏,又不堕入有为有作的七识心自性中,所以叫作虚空无为,讲的是凡夫、异生第八识心体的自性,而不是在讲虚空的体性啊!卢胜彦那个居士不懂,就认定虚空即是真如,就成为虚空外道了。当然他还兼有其它外道的本质,我们这里就不说他了(编案:详见︿正觉电子报)《真假活佛》专栏的连载)。
有的人更荒唐,譬如西藏密宗有一种人,就说虚空即是真如,主张虚空中有星球爆炸的能量继续存在,所以他们练气功、练拙火、观明体的时候,就要从虚空里面去摄取能量;又说虚空中的能量就是万法的根源,说他们将来舍报的时候要跟这个能量合而为一,这种人也叫做虚空外道。卢胜彦居士也是走西密的路子,所以他书里面也有这种说法,这也是虚空外道见的另一种。这些人都是依虚空而修佛道,所修的当然都是外道法,都与佛法无关,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而且虚空中并没有某一种能量可以被他们所摄取,他们依虚空而修得的所有能量,其实也都是来自他们的第八识如来藏,但是他们永远都不会了解的。所以修学佛法的人不可依于虚空而修,也不应该依地水火风而修。
“不依地水火风”而修止观,这也就是讲道家一类的修法。可是这部《起信论》是马鸣菩萨在印度写的啊!所以他这一句讲的一定不是指中国的道家,而是指天竺专修气功强身的外道们。中国道家也讲五行,依金木水火土等特性,施设修行的法门;可是在《起信论》中所讲的依地水火风而修,说的其实是印顺法师定位为天竺晚期佛教的密宗外道。密宗讲究地水火风空,但是这些东西,《楞严经》中有讲:地水火风空识,称为六大,密宗则讲五种;但这不是我乱编瞎说的,我们都是有根据而说的。譬如常常有人间我说:“外面有印顺法师的徒众们,说萧平实乱指责人家,人家印顺法师没有说过‘弥陀信仰是太阳崇拜的净化’,你们萧老师怎么可以这么讲?”有些同修就来问我,我近来也觉得每次举证解释,真不是办法,干脆把证据找出来,我自己把它打字打印成两张,交待给印刷行印两千张,下周你们来共修时就可以拿到;我们将把它放在知客处前面的抽屉里面,需要的人自己可以去拿。所以我们如果说了、或作评论了,一定都是有根据才会说。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怎么样,修止观,门呢,论文,何修止,息灭,一切,戏论,境界,
相关阅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