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是修止观门呢?(25)
论文:〖复次,若唯修止,心则沉没;或生懈怠,不乐众善,远离大悲,是故宜应兼修于观。云何修耶?谓当观世间一切诸法生灭不停,以无常故苦,苦故无我;应观过去法如梦,现在法如电,未来法如云,忽尔而起。〗
讲解现在又要重说止观了,说来说去还是要依你的如来藏自体的真如性来修止观。如果只是修止而不修观行的话,心就会低沈而不明利,就会像沉没了的东西看不见了,因为没有自觉与观照,就会住入昏沈、无记的状态之中,就好像未到地定过暗一样,智慧不能增长,定境也不能增上。如果只修止而不修观,往往会变成懈怠,为什么会变成懈怠呢?因为贪着定境中的轻安,心里就想:“打坐就进入定中,当个无事人,真是享受。”确实是享受!如果你会修定,入定真的是享受;但是贪着这个定境,不愿意在种智上面再进修,就不能在成佛之道继续迈进,那就是懈怠。
有的人喜欢打坐,他进入定中安住,一晃就是三、四个钟头过去了,下座时:“哇!好舒畅!”我今生破参,还没有出来弘法时,那段日子真是好过哩!午餐过后,沙发上坐一会儿,觉得稍微消食了,就上三楼佛堂!这一坐,得要到六点时才会下座,日子过得很快、很写意,真是痛快啊!现在可没那么好命了,现在很忙。可是从佛菩提道来讲,未到三地心以前,贪着定中的滋味就是懈怠。一天到晚坐在那边无所事事,佛菩提智没有在进步,你提早修学禅定的三三昧,也会是事倍功半的。我是今生初学佛时自己就懂得六妙门的禅定修法,当时也不知道那就是六妙门的行门,只是自己凭着直觉而修,也让我修成功了;但是你们没有这类知见,没有往世这种熏习,修起来就会很辛苦,一定事倍而功半,所以现在还不是你修禅定三三昧的时候啊!是应该在佛菩提智上面突飞猛进以后才修的啊!因为佛菩提智可以让你在以后修证禅定时事半而功倍,可以使自己得到大利益,也可以让众生得到大利益。结果你不在这上面用功,只想自己的禅定三三昧;将来纵使禅定三三昧再好,众生仍然不能从你这里得到真实的利益啊!从佛的立场、从菩萨们的立场来看,就得要骂你懈怠啊!
懈怠之后则“不乐众善”。“不乐众善”有两个意思,第一是不愿意去作利他的事,也就是不乐于教导众生修学佛菩提道和解脱道,第二是讲自己不肯再进一步去修慧,这叫作“不乐众善”。因为不乐众善、懈怠的缘故,就“远离大悲”。不是讲小小的悲心,而是大悲心。小悲心大家都有,看见一条蚯蚓爬到马路上来,赶快把他捉回草丛去,这就是恻隐之心;可是大悲心就很难发起,因为大悲心并不是专在小事上面着眼的,往往要你出来当恶人:有那么多众生被误导,竟然没有人敢出来破斥邪见、救护众生。因为大家都想要当好人,没有人愿意当恶人,这时你就要出来当恶人!这种愿意为了救护无量不认识的众生,而愿意得罪大师们,不畏惧大师们的抵制,也不畏惧他们指使手下来围剿而受到损害,这才叫做大悲心。有大悲心的人一定不怕得罪大师,肯专挑大师们、针对他们误导众生的部分提出来辨正,把证据陈列出来,把对与错的真正道理讲出来;得罪了大师,所以在佛教界中成为“众矢之的”:每一枝箭都拿你做标的,都射向你。明知会得到这种待遇,仍然无所畏惧的继续努力救护众生,这才是真正的大悲心。
就是因为这种绿故,所以我的书中都不印照片,所以我开车或者骑单车出去,都没有人认得我。有时骑着十几年的破摩托车出去,也不会有人认得我,真好!多么自在!别人要谩骂就让他们去骂,没有关系!因为我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可是将来众矢之的背面是什么?台湾十年后(2010年)将会有更多的正法锐箭,瞄准了想要继续使众生丧失法身慧命而射向萧平实的那些万矢,将射向萧平实的众矢一一射落。因为真正想要学佛的人们,详细读过我的书,详细比对经典圣教,渐渐会知道那些射向萧平实的箭都是恶见,所以他们就会支持弘扬正法的萧平实,支持使他们得到般若智慧的萧平实,反而准备更多的箭来瞄准众矢,射下众矢(编案:这个现象已经开始出现了)。但是,在众生还没有警觉自己被大师们残害法身慧命以前,我作这些救护众生的事,还得要被不明内情的众生们,依照大师们的指示来辱骂我、来收集销毁我救护他们法身慧命的书,所以我作的事情全都是吃力不讨好、不利自己的蠢事。可是你得要敢做、也愿意继续不断的做这种不利自己而能利益众生的事,才能说你真的有大悲心。
华严讲的菩萨十无尽愿,有很多人敢发心,可是发心的人如恒河沙那么多,但是能成就十无尽愿的人就像是指甲上的泥土一样少,所以大悲心不容易发起,更难维持久远。如果要做个世俗法上的聪明人,我也会做啊!我每天修我自己的三三昧就好了,何必吃力又不讨好的救护不知恩德的众生呢?我只管自己的道业,不是很轻松吗?每天享受禅定之乐,快乐得不得了!可是,为什么我可以这么做而不这么做?这就是大悲心。你真的要有大悲心,佛才可能不断加持你引生深妙的智慧。如果没有大悲心,你胆子不够、怕受到伤害而不敢做,就算是把十无尽愿的文字在佛前很恳切的每天发愿,可是等到境界现前,该救护众生而得罪大师的时候,又不敢作而退缩了,这就表示你还没有发起大悲心,仍然没有发起十无尽愿的愿力,只是口头上念一念而已。
这种人心中只是想:“我自己修好就行了,希望萧老师把他知道的所有法都传给我;至于别家的子弟法身慧命死光了,还得因为跟着大师们谛法、抵制正法而下地狱,那也都跟我不相干。”这就不是大悲心,而是私心了;不肯为众生的法身慧命设想,只想作个滥好人而不愿得罪大师。这就是只修止而不修观的过失,心很沉没而不能起心救护众生,也不乐于修造众善之业,也发不起大悲之心;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不该只有修止,应该兼修观行而发起深妙的智慧与大悲之心,所以止定与观行应该要双修,才不会偏在一边。
那么修观应该要怎么修呢?应当观察世间一切法都是生灭不停的,所以是无常的,这才能够使你对我所的执着消灭掉。世间有哪一种法不是生灭不停的呢?有的人说:“至少这栋大楼没有生灭不停吧!”我告诉你:“还真是有哩!己一楝钢筋混凝土造的大楼,标准寿命是六十年,所以折旧率是以每年六十分之一去计算,所以我们在帐上得要每年提列折旧准备,六十年后就得要拆除,所以是无常。也许你说:“六十年之间至少没有变动嘛!”其实还是有变动,只是很微细,所以你没有感觉而已。上周的大地震,我们布告栏那边不是裂了一条缝吗?可是别担心,那不是结构的问题,因为那个地方是用砖头砌起来隔间的,也没有砌到顶,所以地震时会裂,那是正常的。
世间所有的法,没有一法是常住的,都是生灭无常;金刚钻是许多女人最爱的宝物,可能寿命也会很长,但是也许有一天孩子拿了把锤子一槌,也就把它槌坏了,所以也是无常。或许有人说:“我把它埋到深土里面去,那就永远不会坏了!”但是一个大劫以后,它又怎么样?还不是爆炸、消失在宇宙中?还能存在吗?它还是得回到碳元素的极微地大状态去了。所以一切的法都是生灭不停的,只是转变的快与慢的差别而已。既然是生住异灭就表示无常,无常的东西当然是苦,既然是苦,苦则当然是无我。为什么佛法常常要讲无我?因为蕴处界都是无常,所以才叫作无我。可是无常、无我的背后,佛却又说有我。
并不是只有在般若跟唯识的种智经典才开示真实常住的“我”,而是在原始佛教的四阿含诸经中,早就讲有真实不坏的“我”了。譬如阿含里面说:色蕴,不论是远色近色、大色小色、长色短色、现在色未来色,一切色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这意思就已经很明白的指出来:蕴处界都是无常故无我,可是却与真我如来藏非一亦非异的。这是原始佛教的四阿含经典所讲的真我,难道印顺与达赖他们可以睁着眼睛说瞎话,硬说四阿含没有讲真我吗?所以不能够说佛法单讲无我,佛法中也是有讲到真我的;应该函盖无我与真我,才是具足完整的佛法。但因为众生偏执蕴处界等我,所以偏重在蕴处界无我上面来讲;但若只讲蕴处界无我,就会落入断灭见中,就和断见外道完全一样了;所以单讲无我而否定第八识真我的人,决定不是真的懂佛法,所以三乘佛法都是讲“非有我亦非无我”。
那为什么偏讲“无我”的时候多呢?因为五阴、十二处、十八界都无常嘛!无常当然是苦,苦就不可能是真我嘛!真实的我应该是无苦、应该是恒常,所以说“蕴处界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这个阿含中很有名的名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都读过的;这句经文中所说的真我是什么?就是你的第八识如来藏啊!就是无余涅槃中的本际,就是你的名色七识心所缘的另一识啊!名色的“名”里面已有七个识,因为六识加上意根就是七个识了;由名色七识心所缘的另一个识,不正是第八识吗?这个第八识和名色非一亦非异,所以佛才会在四阿含诸经中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这个中道的妙理,在阿含经里面就已经略说过了,并不是没有讲过。
所以不能像印顺法师一样,一口就否定第八识真我的常住,又否定第七识意根的存在而主张只有六识。所以佛法不是完全无我性的,在初弘期的原始佛法中,偏重二乘解脱道的断我见与我执,所以细说蕴处界等法都是缘起性空而无我性的,因为都会坏灭、都是无常的法性;但是原始佛法四阿含诸经中所说的无我,是讲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的无常故空,是苦,所以叫作无我,但是从来不曾说过名色所缘的第八识是无常、苦、空、无我,所以不曾否定第八识的存在与常住性;但因阿含偏重解脱道的取证,只要断除我见与我执就够了,所以就不在第八识心体上面多作宣说,但决不是不曾讲过第八识的常住与存在的。所以,蕴处界的无常空之中实有不空的法性,那就是名色七识心等所缘的另一个识,就是阿含部经典中讲的如来藏、识、我、本际、实际、真如、如,这才是真正的原始佛法。
那么世间法,一切都是无常、是苦、生灭不停。请问:如来藏是不是世间法?有的人摇头,有的人想点头但不太敢点。假使如来藏是世间的法,那么如来藏就不是涅槃之体了,如来藏就不可以讲是不生不灭的了。反过来,如来藏假使不是世间的法,那么如来藏就应该一直都处在三界外了!可是如果你能出现在三界外时,却又绝对找不到如来藏了;因为你既然消失了,如来藏又离五别境心所法而不返观自己,所以也不知道自己的存在,那你在三界外当然还是找不到如来藏的。无余涅槃既是以如来藏为体,所以涅槃当然非三界法、非非三界法,如是方可名为真实涅槃。假使如来藏是要出了三界才找得到,可是没有“人”(五阴十八界就是人)能出三界,那就没有人找得到如来藏了,也就没有人能证得佛菩提道了;因为断除了三界中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世间的我都全部灭尽了才是出三界,这时既然没有见闻觉知的我存在,又是谁能找到如来藏?所以你想要找到出世间的如来藏,还得要在三界里面去找。
可是不懂佛法的人听到这个说法,他们可能会骂:“这个萧平实!说话颠三倒四!如来藏是出三界的法,怎么可能在三界中找得到?”这些人真是不可避免的会误认佛菩提的证悟。所以佛菩提道真的是甚深极甚深的道路,你要跟那些不懂的人说这种极深妙的法,真的是鸡同鸭讲,没有交集点。所以佛法的修证,必须要从基础的佛法中一步、一步的修上来,不能一下子就跳跃过去;所以我们的禅净双修班的教材,才要为诸位准备两年半的课程,从最基础的佛法开始讲,把证悟之前所该具足的知见都告诉你,将来你证悟了之后就有能力去整理它,智慧就开始出现了。
在破参明心之后、眼见佛性之前,我们又施设许多法门,让大家按部就班的修上去:如何作看话头的功夫?如何修集见性所必需的福德资粮?如何增益般若别相智?所以说正觉同修会的法义是很深妙的法门,不是只有明心见道而已,当然很不容易和外面的大师们对话。你若想要跟那些知见严重不足,而且知见颠倒却又自以为是的大师们对谈佛法,真的没有交集点,一定没有办法跟他们沟通、宣说的,除非他们舍弃了面子,愿意虚心与你谈论。
当你证得如来藏时,可以现观世间一切诸法生灭不停,无常故苦、苦故无我,你就知道这都是在讲五阴十八界无常、无我的自性。接下来你又反过头来观察如来藏,祂从来没有生灭,体恒常住。“恒”就是永远是不灭,“常”就是常常这样子安住而不会变来变去的改变清净涅槃自性。然后再从如来藏来看待世阆,这个世间最多不过是一个大劫,还是会坏掉;可是如来藏绝对不会坏,祂将会一直延续下去,这个才是真实法,这样子才是真我:没有蕴我性、处我性、界我性,可是却常住不坏,所以才是真我。这样观行之后,你的智慧就会和以前不一样。这样子观行完了以后,再依如来藏而观过去法:过去犹如昨天的一场梦。过去无量劫以来不晓得死过多少个萧平实了?把那些尸体堆起来的话,一定会比须弥山还要高;因为过去有无量世,没有办法计算,所以堆积起来一定比须弥山还要高。佛曾说过:“你们这些众生,每一个人过去无量廿以来所喝的母乳,比四大海水还要多。”真的是很多,因为过去世无量,既然是无量世,所喝的母乳加起来一定很多,一定超过四大海水,当然得要恭敬一切女人,她们可都当过你往世的母亲呢。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怎么样,修止观,门呢,论文,何修止,息灭,一切,戏论,境界,
相关阅读
- 上一篇:善知识关于放生的问答
- 下一篇:骄慢与惭愧
阅读排行
最新收录
讲座文稿
- 何时开始“转识成智”?
- 观一切妄念无相
- 为什么阿赖耶识能能生一切法?
- 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
- 活在当下,并非心性无见
- 佛藏经卷第一
- 佛藏经卷第二
- 佛藏经卷第三
- 佛藏经卷第四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 佛说解节经
- 深密解脱经卷第一
- 深密解脱经卷第二
- 深密解脱经卷第三
- 深密解脱经卷第四
- 深密解脱经卷第五
- 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
- 解深密经卷第一
- 解深密经卷第二
- 解深密经卷第三
- 看看我们学的是不是相似佛法?
- 礼佛的规矩
- 八万四千法门与不二法门
- 不断烦恼而证菩提
- 欲界中的有情四生---卵胎湿化
- 佛教八部护法:天龙八部
- 释、儒、道所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吗?
- 何谓佛教?
- 两个关于“因果”的故事
- 早晚二课仪规
- 菩萨戒之八种殊胜
- 什么是佛法?
- 关于受戒、持戒、犯戒的问答
- 菩萨戒诵戒仪轨(佛教正觉同修会)
- 梵网经菩萨戒本(难字注音)
- 血肉带回的《楞严经》
- 大乘法中的僧,含括了在家和出家四众
- 什么是破和合僧?
-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
-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 顿悟与渐修
- 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
- 如何获得真正的初地
- 如何修百福
- 诸地菩萨所证之涅槃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佛陀如何度天魔
- 《佛说阿弥陀经》里的「出广长舌相」是什么
- 禅宗“开悟”究竟是怎么回事?
- 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
- 修学佛道“信”很重要!--三资粮之“信”资
- 菩萨转依如来藏的功德--平实导师法语
- 亲见自住弥陀
- 「一句佛号概括事理」的真正意涵
- 声闻、缘觉圣人和 佛的十八种差别
- 什么是佛
- 如来行一切行、修三种增上学都是为了利益众
- 菩萨实现福报的方法:继承、婚姻或自己努力
- 正说无余涅槃
- 《心经》到底在说什么?
- 定慧知见
- 定的正受
-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一语乃方便说法,非真
- 学佛最大的盲点就是想要了生脱死
- 什么是真正的法师
- 佛法中的智慧有几种
- 定力、定境、定相的差別
-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
- 大乘法中的善根
- 何谓“五浊”?
- 八种无福听闻佛法的众生
- 八解脱(九证法)
- 见惑与思惑
- 戒有几种?
- 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
- 证初果的观行
- “空”有两个含意
- 菩萨之四果
- 欝头蓝弗——以定为禅无法解脱生死
- 供养智波罗蜜应知四事
- 菩萨尊贵,不可思议!
- 菩萨戒诵戒仪轨(佛教正觉同修会)
- 禅定与静虑之异同
- 何谓自利利他?
- 度众的善巧方便
- 真正的菩萨行
- 菩萨初果——须陀洹
- 菩萨二果——斯陀含
- 菩萨三果——阿那含
- 菩萨四果——阿罗汉
- 怎样才是有菩萨性?
- 如何修证解脱道
- 菩萨种性何其尊贵
- 皈依后的正行
-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
- 持守菩萨戒的三个基本原则
- 如何修证四果
- 如何修证三果及初禅的发起
- 如何修证初果
- 每个人都有苦衷,需要慈悲心与同理心来善待
- 消除怨恨,和乐相处!
- 真正证悟了以后,才容易具足发起至诚心、深
- 修行一定要闭关吗?
- “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哪里修行比较快
- 欲离众苦,当观无常!
-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为何成佛最迟?
- 供养智波罗蜜应知四事
- 禅定的实证
- 什么是忍辱波罗蜜?
- 如何修百福
- 神通是依附意识而有,不是常住法
- 修禅定(静虑)不放逸的方法
- 菩萨的热情与不攀缘五欲
- 精进学佛也要深观眷属跟环境的因缘
- 发七种心可得灭罪
- 修福可以抵罪吗?
- 亲手布施,未来享用美好果报
- 断了“我见”会怎样?
- 听闻佛法的功德比赚几百亿还重要
- 出家人为何要受供托钵?
- “随缘”能不能帮我们减轻烦恼?
- 自杀与杀生
- 释、儒、道所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吗?
- 能烧出舍利子就是有证量?发疯与梦境的差别
- 五根不具足原因
- 如何使诵经的利益达到最大
- 关于“戒”的问答(正觉电子报般若信箱)
-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 是一花一世界?或者是一叶一世界呢?
- “知见立知”与“观行”的差异
- 妄想因何而生?使定力提升的关键是什么?
- 如来藏本来具足,世间第一位众生为什么有无
- 犯五逆罪可以成佛吗?是否罪性本空?
- 对初学佛者要从何着手呢?
- 密宗对四加行之误解
- 如何看待《西藏生死书》里面的内容?
- 声闻、缘觉为什么不能称为佛?
- 何谓天魔 阴魔 烦恼魔?
- 佛陀为何制酒戒?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2)---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3)---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4)---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5)---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6)---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7)---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8)---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9)---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0)--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1)--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2)--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3)--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4)--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5)--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6)--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7)--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8)--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9)--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20)--
- 六祖慧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是开悟诗吗?
- 顿悟与渐修
- 禅宗实证有三关:明心、见性、破牢关
- 佛陀拈花一笑的故事---禅宗的起源
- 菩萨不引用公案、不耍机锋的原因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克勤大
- 六祖度道明禅师的故事
- 大慧宗杲禅师是径山中兴之主
- 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 如来有所说法耶?
-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
- 大慧与天童同一所证:如来藏
- 大慧禅师之心性
- 离念灵知之非
- 似即似,是则不是
- 天童正觉禅师所悟者其实不由默照而得
- 悟的六种表象
- 永嘉大师以亲证如来藏而言证道---永嘉大师
- 眼见佛性
- 上品上生
- 上品中生
- 上品下生
- 中品上生
- 中品上生
- 中品中生
- 中品下生
- 下品上生
- 下品中生
- 下品下生
- “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哪里修行比较快
- 以清净的念佛念与众生结下善缘
- 九品往生表
- 确保您的权益-捐赠器官应自我保护
- 无相念佛资料汇编(十方论坛忆佛拜佛问答集
- 无相念佛、拜佛问答集锦(般若信箱)
- 弥陀法会仪轨
- 2008年5月17日四川大地震罹难者超荐法会
- 莲友往生助念开示文
- 正觉正法公奠文
- 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亲可信之人
- 色不迷人,人自迷----“七情六欲”的真相
- 人在做不只天在看!
- 人生就是,你必须接受很多人的离开
- 我们生下来就已经欠债累累了
- 佛教中的夫妻相处之道
- “随缘”能不能帮我们减轻烦恼?
- 学佛后能万事如意吗?
- 往生与灵魂说
-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重要
- 何谓“我”与“无我”
- 孝道最难做到的是什么?色难!
- 【相好庄严】女人,胖一点命好有福!
- 什么是真正的孝道
- 孝养父母的福德等同供佛
- 听闻佛法,功德难量!
- 安全感从哪里来?
- 不受生死系缚叫自在!
- 我们往世的眷属在哪里?
- 下一世我们会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