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法义辨证>宗门与教门>

07、宗门与教门(第7集) 正德老师

[宗门与教门]  发表时间: 2015-04-17 10:34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
 
那我们就开始今天的课程,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接续宗门与教门的课程,昨天提到归依三宝是为了断除异生性,可是我们提到世间不会有未断异生性的初果人。那这个跟所谓的,归依三宝除异生性,又是什么样的一个关连呢?所以我们刚好昨天是讲到这儿,今天再跟大家说一声,初果人呢,就是指断我见,断三缚结的叫初果人,断我见,断了三缚结就是断了三个系缚在人间。在世间会让你不断的,生死苦的结叫三缚结,就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所以这个初果人呢,为什么叫初果,他得到的一个果德是什么?初分的解脱果,初分,初果就是初分的解脱果,初分的解脱果就是因为,他可以把这三个,系缚在生死轮回中的结断除了,所以呈现出,他有一个初分的解脱果,就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这三个,那断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的初果人,他一定是断异生性的,所以这里面讲说,世间不会有未断异生性的初果人,表示初果人他是断了异生性了,也就是初果人。
为什么他想要证解脱分的初果呢,因为他想要求能够离开三界生死轮回之苦,他想要能够离开三界生死轮回之苦的第一个要件,就是一定要能够先断,系缚在三界生死之苦的三个结,第一个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这是基础,那这三个结断了以后呢,就不会去生到畜生道、饿鬼道以及地狱道。因为这个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是欲界的,属于下层的果报,欲界的果报里面有欲界天、人以及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如果说你要有能力,解脱于三界生死之苦,那一个根本就是你要先脱离去往生到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的能力,对不对?你第一个能力,你要先获得这样的能力,就是能够离开去出生于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的这样的机会。你要先有能力断除,这个叫作解脱的初分,所以说你能够证得初果,有这个解脱的初分的,这样的人呢必定断除异生性。
所以佛有说,最懈怠最懈怠的初果人,他是七次人天往返以后,证得四果阿罗汉,七次人天往返表示,他这七次都是人间以及天界,人间以及天界,表示他不可能会去生到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是不是这个意思?表示他已经断除了异生性,对不对?七次人天往来,衪没有说,佛没有说,七次欲界往来呀!人、天,七次在欲界里面生死轮回,表示那可能是在,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可是已经讲得很清楚,七次里面是在人间跟天界,那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最懈怠的初果人,他可能都一直发不起初禅,发不起初禅,所以他就不可能生到色界天,对不对?发不起初禅,可是就已经断了我见,断了疑见,断了戒禁取见,所以他的果报,他的出生地的果报,一定是在人间或天界,这必然的因果道理是这样子的。所以才说,初果人呢,必定是断了异生性,所以才会有这句话说,世间不会有,未断异生性的初果人。
可是我们又说到,归依三宝是为了除异生性,好啦,那我们就知道,你要能够知道,生死轮回之苦的因是什么,要怎么除这个生死轮回之因,要用什么方法,要怎么学习?请问是在佛教里面学,还是在佛教以外的----道教、儒家、一贯道学,请问在哪里学?(众答:佛教)在佛教中学,在佛教中学的时候,是由佛来说给我们听,佛说的法由僧宝秉受以后,自己实证以后再说给我们听,那么这叫什么,佛教的三宝。所以你一定要依止三宝,你才有能力,你才能够把这个能力培养起来,增长起来呀,所以你想要脱离,三界生死轮回之苦的首要,就是要先归依三宝,不是吗?
所以才会讲归依三宝是趣向,往那个方向去走的,第一个首要做的事情,你如果没有想到要归依三宝,也从来没有人告诉你归依三宝,你就没有机会去听到这些法,没有机会去亲近这样的善知识,可以真实把这个内容,告诉你的善知识,而且呢,能够次第地,接引你如实的按照这个理论的内容去履行去实践,让你能够知道说,现在走的路是往那个方向,现在走到哪里,那下一个阶段是要做什么,前面已经做了什么?
前面不知道的内容,再去请问善知识,不知道的内容是属于什么?譬如说我不知道我见的内容,到底有哪些,那我要怎么断我见呢,你有得问哪?你可以来问这个传法的善知识,你能够去问一个真实能够,解答你问题疑问的善知识,你能够依照他告诉你的方法论,你能够了解这个理论的内容,这理论的价值,履践的价值,当你都知道以后,请问你学起来快不快乐?(众答:快乐)你会不会觉得晚上想想说,我到底今天听了这个,再过几天会不会变,会不会又找错人,那会不会又是浪费我的时间?那心里又担忧,那担忧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我人生的生命有限,人生只不过这么短短的几十年,扣掉前面已经付出去的,能够学习的年数剩多少,你想到说不确定的事情,想起来会不会担忧,会不会?(众答:会)会呀!
可是你如果跟到真正的善知识,他把整个方法、内容、次第、理论完全呈现给你,而且能够对于你的所求,来解答你的疑问,这样学佛才会快乐,所以学佛,导师经常说,学佛要学得快乐,不要学得很忧愁很担忧!那我这样子做,会不会去走错路,我这样做会不会浪费时间,我这样做,到底是不是真的能够实证?那就是很担忧的事情,让自己觉得说,老是不能安定下来,老是不能确定这件事情。
可是我们有说,宗门教门整个理路,整个理论基础,整个理论的价值,整个履践的内容方法论,履践的价值,你都可以去检查的。透过我们这前面两天的解释,透过你看导师的书,透过导师解释经典,你可以检查,最后你确认以后,你终于知道你可以依止了。你可以依止以后,你就学得很快乐,很快乐是为什么,是因为不管前面的路,还要走多远都是对的,都是对的,都是肯定的,都是确定的,都没有浪费时间。
唯一让你会觉得说,不确定的是什么,什么时候,一个恶缘想要来转变你,想要来拉你去离开这一条正道,哪一个恶因缘来,把你今天学习的,这一条正确的修道路把你阻断,这个倒是有时候会令人担忧,这个就是什么,就是每一世你一旦发现到,这个跟著学的这个,就刚前面我们讲,这宗门教门的理路不通,不通之余呢,其他的东西是属于世俗的东西,世俗的东西,当作世俗的朋友可以,可是呢,想到你要学习这种,所谓究竟解脱第一义谛的法,又觉得不太通,可是你又舍不得,你又舍不得这样的一个缘,又继续跟这个缘一直和下去,那么这一世这样子和,未来世,因为他的如来藏跟你的如来藏,就把这个缘都记录下来,未来世你要再想学正法的时候,他还是会在你的左右来干扰你,这是事实。所以唯一让你觉得担忧的,就是恶缘,所以恶缘恶知识呢,是我们在学正法的过程里面,要早日远离了!
假如说,这个是一个你觉得世间法上,可以当作朋友交情去交的,你就只能止于世间法的朋友。对于学正法,你这个部份,你就要自己作简择,才不会说,你学得很快乐,可是就是有这些恶缘,恶知识,不断地,一而再地,要来阻扰你,干扰你,让你没办法往前走,让你心里不能下决定!我就觉得那个法是对的啊,萧老师讲的法是对的啊,萧老师讲的理路是对的啊,可是我就远离不了,因为他跟我世间的情谊还不错,你就没办法,你就永远要被,这个世间的情谊拉著,系缚著,可能好几世,好几世,都无法进入快乐的,修学佛法的这一条路上面来。
所以我们说,归依三宝这个事情,是一定要做的,所归依的对象,一般的这些,普通我们世间人说,他喜欢归依,他到底是归依的是声闻僧,或者是一般的这个凡夫的菩萨僧,那都没有关系。这没有关系,因为什么,这都只是在长养信心,长养信根的阶段。
可是当你今天,要进入住位修学的时候,你就一定要依止胜义菩萨僧,因为在信位跟住位是不一样的,我们接下来要引用的《菩萨璎珞本业经》就在告诉你这个道理,归依三宝的僧宝的对象,跟你现在目前,所处的学习阶段是有关的。因为什么?因为你依止他以后,那他教导你的东西,是有你要学习的东西,是不是这样?他给你什么东西,你就学什么东西,可是今天你如果,这些还在信位学习,那没有关系,因为只是增长信心,可是一旦进入住位学习,那得要作一个选择,才有助于住位的菩萨,能够在住位真正的进入住位,而不会退到信位。
那这个部份呢,下面再来说,那我们先来说,因为归依三宝以后,依止真实的僧宝善知识,把法正确的,能够解脱的法如实的告诉你,把次第明白,明显的方法论,都把它摊开来,解释给你,引导你,指导你,如实的去修学,那能够证得初果,能够除异生性,是不是就会感恩这样一个僧宝?一定会感恩这样的僧宝,你就不会说,今天阅读了导师的书以后,自己断了我见以后,觉得自己确实是能够,断除我见、疑见、戒禁取见,结果去否认说,我是跟萧老师去学法的,我没有跟他学,萧老师不是我的老师,就不会这样否认,对不对?
因为今天一个宁可求解脱的人,还要去顾著面子说,我跟萧老师学,我会被人家说,说你怎么跟一个,人家现在在攻击他,人家攻击他是邪魔外道咧,很多地方都说他邪魔外道,你为什么跟他学,你就不会去顾虑这个了,是不是这样子?因为你如果没有断我见,还在守护著自我,守护著这个我,我这个宝贵自我的面子,那你当然会说,人家都在说萧老师不是,不是真实善知识,他专门在评论别人的,专门在说人家不对的,那我说了以后就会被攻击,那不行,那个时候,因为你自己还没断我见,自己还没有这个解脱果的,初分的功德受用,那情有可原,对不对?情有可原,可是一旦真实断了我见以后,那个我,你宁可那个我要把它除掉,那你还会去在乎说,我会不会被人家说怎么样,当然不会去忘恩负义说,我的法,不是从萧老师那边来的,就不会这样讲,这是一定的道理。
因为什么?我这边有注明,有顺抉择分,有顺解脱分,什么叫顺抉择分?就是你今天任何修道的抉择,你能够简择,应该要依止佛戒,依止善知识说的,继续除我执,怎么去伏除我执的方法,你能够选择说这个法是对的,这个叫顺抉择分。你的简择那个慧,那慧本身在抉择的时候,你会顺著那个,能够帮助你解脱的那个法,内容去做简择,这叫顺抉择分。顺解脱分的意思就是说,你本身现在第一个我见,已经断了,我见断了以后,接下来的课题就是要除我执,对不对?伏我执,这叫顺解脱分,因为不能解脱是因为,这个我见我执的关系,既然断了我见,是解脱的初分解脱果,那当然接下去要做的事情,就是顺著这个解脱的路,趣向,然后接近,然后到达,对不对,那个叫顺解脱分,也叫顺抉择分。这个智慧让你选择的时候,你选择的法,一定是真正的,接近解脱的法,你本身要实际去做的,实际去行的,一定是往除我执,伏我执的内容去做,所以以这样的情况之下,就不会去做忘恩负义的事情了。
所以才会有这一句话说,世间不会有未断异生性的初果人,就不会有忘恩负义,而不认佛教胜义僧是个证果者,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今天刘灿梁主张说,他已经开悟了,他已经听说,还验证别人过牢关,你能够验证别人过牢关,表示自己过牢关,对不对?他能够验证别人眼见佛性,表示他自己眼见佛性嘛,如果这样的话,表示他,应该要断我见才对,因为明心一定要断我见。可是他却否认说,他这个明心的法,是从萧老师这边学来的,所以我们这一句话,就告诉大家说,如果今天刘灿梁,真的说他开悟了,那么他就不能否认,他应该说,对,我的明心见性的法,是从萧老师这边学来的,应该要承认这一点,可是他今天否认,而且我们从很多地方举证出来,他没有断我见,他没有开悟,他没有见性。所以这句话的结果,是告诉你,刘灿梁本身,没有顺抉择分,没有顺解脱分,完全没有!
那大家也许会说,您已经说了一次刘灿梁了,已经说了二次了,这一次第三次,为什么还要说啊?是因为这个因缘,他仍然持续在误导别人,仍然没有修正,什么情况之下我们不会说:第一个,他停止误导别人,停止破坏正法,然后忏悔;第二个情况,我们也不会再说,就是他说,我是一贯道的讲师,他对他的学员说,我是一贯道的讲师,我现在所传的法,是一贯道的法,那我也不会讲他,这样子的话就太平了。我就不会再讲说,刘灿梁如何如何,因为他今天是,以外道法的本质,一贯道法的本质,披著佛法的名相,说他是弘扬大乘法,说他是要弘扬明心见性的法,可是本质上却是在,破坏学人的法身慧命,在破坏正法,这个是菩萨所不容许的,菩萨不允许正法被人利用,而且刘灿梁上课,是有收门票的。今天大家来这儿,是不是,你就是进来,就可以听课,对呀,他是收门票的,所以我们说,这完全本质是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就是请大家,有少数人,请大家不要生起烦恼说,你为什么还要讲刘灿梁,其实我也不得已呀,我不是好于去跟人家,去说你如何,说你如何,那样的一个人,我们觉得很费时费力,留下来进修,多好,我要付很多的时间,去看他的东西呢,还要说,他这个东西是错在哪里,要怎么去解释让你明白,这我都要付出很多的时间,我要付出我的很多的时间,来阅读我们增上心学,增上慧学的东西,我都没有时间,可是我却要花时间,来准备这个东西,还要花时间来讲解给大家听,这个不是我乐意的,可是因为藉著这个因缘,大家能够得到利益,所以我也愿意,把这个时间付出来,虽然说对我不见得有帮助,可是对大家有帮助,可以协助,可以协助刘灿梁,赶快改过,可以协助跟随他的人,赶快及时回到修学正法的正轨,那么这件事情,我花多少时间,我也都乐意,所以请,就是少数,可能觉得心里起烦恼的人,能够体谅这一点,体谅这一点!
接下来呢,我们要告诉大家,对于这个住位跟信位,这个修学的差别,对于归依三宝,除异生性,这样一个前提,归依三宝是为了除异生性,这个前提,然后你能够,从归依三宝为开始,最后能够修学到断我见,成为初分解脱的初果人,那能够真正一直生在人天,将来一直在人天行菩萨道,这样的一个方向,那么我们要从信位以及住位,这两个很重要的位阶的修学,对菩萨而言,这两个位阶的修学,是你所要了解的,因为跟你自己有关,跟你想要接引的人有关,对不对?很多菩萨都想接引人,来修学正法,可是你怎么去理解,这里面的差别呢,你怎么去了解,自已在修学正法的,这个部份的次第上面,我们要怎么样去补足自己所不足的地方呢?早日能够满足六住位,而能够进入七住位呢?就是我昨天所说的,对于菩萨的修道上面来讲,七住位实证如来藏,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点,一个入门的地方是在七住位,那你怎么样能够进入,满足六住位而进入七住位,这个对你的切身关系,就很密切!
好,那我们接下来用,《菩萨璎珞本业经》卷2这一段解说的内容,这段经文的内容来为大家说明【佛子!发心住者:是人从始具缚凡夫,未识三宝圣人,未识好恶因之以果,一切不识不解不知。佛子!从不识始凡夫地,值佛菩萨,教法中起一念信,便发菩提心;是人尔时住前,名信想菩萨,亦名假名菩萨,亦名名字菩萨。】好,我们先停到这儿。
这个地方呢,佛说,【佛子!发心住者】要解释说,住位开始发心了,因为在菩萨五十二阶位里面,是有十信位的,是从五十二阶位,十信、十位、十行、十回向、十地,从十信开始然后等觉,妙觉。但是三贤位呢,却没有函盖十信位,我们三贤位,最常讲的就是三贤位----住位、行位、回向位。很多地方在经典里面,都讲这个三贤位的修证,对菩萨而言,但是从五十二阶位来讲,讲到十信,但对于十信的修学呢,很多的基础,在大乘经典里面,是讲得比较少的,但是《菩萨璎珞本业经》刚好这里说了多了一点,因为其他的经典呢,在这个阿含里面,其实也讲了很多属于信位应该要具足的部分,只是那时候的记载,记载下来,对这个部分记载得很少。
只记载了什么呢,只记载了说,佛有时候要接引一些外道,一些外道呢,他们虽然一心想要求得涅槃,求得解脱,可是方向错误,方法错误,没有真实的法,可是佛要接引他们的时候,都会先跟他们讲说,布施,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然后讲了以后呢,再跟他们讲,讲说这个欲界的过失,那怎么样无常苦空无我,再告诉他们要怎么样,等他们断我见以后,再跟他们说,怎么样再修学下一个除我执,甚至于呢,让他们能够实证解脱,甚至于要到四果解脱以后,才告诉他们菩萨应该修学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学完了以后才告诉他们,怎么样参禅,怎么样去证如来藏,这个次第从佛讲阿含,然后到这个般若,到最后方广唯识的次第来看,佛是这样来,示现在人间的时候,是用这个次第来教导佛子的。
所以我们观察到这样次第以后,要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对于前面的这个信的培养,信的长养非常重要。跟他讲了,说有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心中调柔以后,再告诉他欲界有过失,无常苦空无我,他能够断我见,断了我见以后发现到说,解脱果可以实证,那么这个部分在作什么,也是在长养信根,发现到解脱的果可以实证,这一世可以实证,他的信就增强,对不对,信增强了,增强了以后呢,再告诉他菩萨的法,菩萨的法从布施告诉他再让他的心量增广,使学菩萨戒,慢慢的到般若,让他知道,佛道要三大阿僧祇劫,如果说一开始没有让这些,刚开始学的这些,能够实证解脱的话,一开始就告诉他,佛道要三大阿僧祇劫,他们能不能安住?不能安住!所以前面这个信非常重要,所以在阿含里面,其实那个部分,都在显示著佛陀怎么样,让他们能够生起这个信根,甚至于增长信力,可是因为佛陀在世,威德力很大,所以可能在佛陀的摄受之下,他们马上就可以生起这个信根,甚至长养信力,所以我们说,阿含里面很多地方这么讲,可是没有强调这样的次第内容。
可是在《菩萨璎珞本业经》这里,刚好讲到这个部分比较清楚,所以我就把它引用出来,至于讲说发心住,菩萨从发心,从住位开始之前,在告诉我们,之前这位菩萨,是从一开始从具缚凡夫,具缚凡夫是说,具足了种种系缚烦恼,种种系缚烦恼,包括贪瞋痴慢疑,其他的引生这些,个人所有不同的我所执,可能各个不一样,各个从过去过往,自己的因缘,所造的业所结的缘,这些都不一样,可是不管怎么不一样,都是具足种种系缚,在三界生死轮回不已的凡夫,所谓凡夫,就表示说,他一点点这个圣教量,一点点对圣法的认识都没有,叫凡夫。对于怎么样可以让自己心清净,能够解脱的,这样的一丝一毫的这个知见,都完全没有熏习的,称他叫凡夫。
【未识三宝圣人】根本就不知道,三宝里面的佛法僧,这个僧里面有什么,有声闻僧,里面有什么,声闻僧里面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还有缘觉僧,还有什么,还有菩萨僧,菩萨有什么,七位菩萨,十位菩萨,还有这个行位菩萨,回向位菩萨,初地菩萨等等,乃至到十地菩萨,等觉,妙觉完全不知道,对这些菩萨完全不知道,不识不知,有没有这样的人,请问?(众答:有)有,有喔,你跟他讲佛菩萨,他说迷信啦,对不对?我记得我以前,我以前,很早以前,还没有进入正觉之前,还在工作,很早很早,跟我家里的兄长提到这个事情,他都说,你这迷信,别跟我谈啦,我这个印象很深刻,虽然那时候,我也没有接触三宝,虽然我也没有,可是他那样讲,可是我就不会这样讲,我就不会讲说迷信,我只是觉得说,他为什么这样讲呢?可是那么久,隔那么久,我都还记得喔,我都记得说,我的当初的兄长是这样说的,可是当我有因缘,引介我进入学正法的时候,我就马上学,我从来不会说,请问佛是什么,菩萨是什么,我都不用问,我就马上学,马上相应,因为这跟过去世,培植的信根有关,可是,如果从来没有,在三宝这儿去认识,去供养,恭敬,承事,作种种的礼拜供养,去熟悉,去听闻,就会像这样子,未识三宝圣人,不知道说这些三宝,这个佛法僧是什么,完全不知道。
【未识好恶因之以果】对因果不信,你旁边的人,有没有不信因果的人,(众答:有)有,你跟他讲未来世,你跟他讲过去世,他说你这迷信,谁告诉你的,他说纵然是这样,你这一世也是来不及啦,他就跟你讲,别跟我讲因果,对因果排斥得很呢,可是不识因果的人,会造什么,会造恶业对不对,因为他根本就不会去害怕,未来世的果报,所以不识好恶,因之以果,对于说,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他根本就一点都不想知道,听你讲以后,他还跟你反驳,用他的世智聪辩,用他的世间学问,来跟你反驳,因为世间的学问,有些是什么,物质理论,物化理论,物化理论哪有因果可说,所以这样的情况之下,【一切不识不解不知】完全不认识,完全不了解,完全不知道,有这样的人,对不对?你旁边确实是有的,可是我们过去无始劫,也是这样子,知道吗?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我们不是,无始劫以来就像这样,不是喔,我们也曾经那个样子喔,曾经那个样子,然后呢?
【佛子!从不识始凡夫地】从那个时候开始,【值佛菩萨,】一定要有个因缘,刚好你生在佛世的时候,于教法中起一念信,就是依佛的威德力。譬如说佛讲了,所谓的这个什么,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或佛因为你的因缘,因为我们可能哪一世,过往无量世,曾经跟佛成为某一个,什么因缘的眷属关系,很远很远以前,可能这样吧,所以佛,成佛的时候,那一世听到佛讲了什么,心中就信入,因为【教法中起一念信,便发菩提心】,好,我要发愿成佛,就这样子。
【是人尔时住前】也就是在住位之前,名为信想菩萨,只是因为那一分信,听了佛的话,那一分信,亦名假名菩萨,亦名名字菩萨,那个信位的菩萨,不是真的菩萨,他只是说那个时候,因为听闻佛的教法,一念发起菩提心而已,所以又【名信想菩萨,亦名假名菩萨,亦名名字菩萨】,所以现在你看到很多人,很多人你告诉他,归依三宝,他说好,归依三宝完以后,他从来也不会想到说,要去跟僧宝求个法,从来不会想,你教他说,是不是我们,去寺院里面去礼个佛,他说好,礼完佛他就走了,他就这样子,就只到这里而已,就没有想说,他要去求一个什么,求一个法,他从来没有想到这些,那个也称为菩萨啊。
然后呢,归依的时候不是说嘛,四弘誓愿,对不对?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誓愿成啊。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就是什么,这个就已经有那个心念,心愿起啦,那么这样子,你也可称为菩萨,因为他一发这个愿成,依这个愿一发完,那也是菩萨,可是叫什么,名字菩萨,假名菩萨,接下来呢?
【其人略行十心,所谓:信心、进心、念心、慧心、定心、戒心、回向心、护法心、舍心、愿心。】这样的信位菩萨,他会有这十个心,所谓的一切的行,会在这上面呈现出来,他做什么呢,信心,也就是说对于这个,我们说,因为曾经值遇佛菩萨,佛菩萨的教法,让他起一念信,可能让他觉得说,原来可能听到说,原来众生都有成佛的体性,一心说,那这样我发愿我要成佛,一听了以后就发愿,这么那一念,那一念了以后对这个信心,就只说,那众生皆能成佛,所以对于佛菩萨,有那一分信以后呢,你告诉他说,去寺院里面去烧香,拜佛,去供果,供花,他说好,可以,所以有人说去朝山,他说好,对不对,有人说去拜忏,他也好,这些这一部分的信,他都可以,他可以做,他的信呢,就止于说,就是去做什么,恭敬礼拜,去做拜佛的事情,去做供佛的事情,他都愿意去做,那一分信他可以。
精进心呢,他那精进的表面上在于说,怎么样去求说,我有在作这个,我是念佛,我有在念佛,我有在做这个拜佛,所以呢,在这种精进的这种表相上呢,对三宝这种那个信呢,那种呈现出来,会说想要跟著谁去做什么,跟著去朝山,跟著去印度朝圣,他都去喔,哪里在做什么他都会去,这个精进心看得出来,所以你看很多人,四处去跟著人家去,譬如说去普陀区,对不对?去礼拜,去哪儿,他都跟著去,这个部分他都做,那个都属于信位的部分,可是对于想要求法治烦恼,没有,没有生起那个念头,说我怎么样,求一个法来对治我的烦恼,都没有,他的精进心就止于这里,所以你看得出来,那个都还在累积他的善根,在长养他的善根的阶段,对于信根的长养,还在进行中呢。
而他的念心呢,他念呢,所念的念佛,然后呢,你教他念佛,他可以念念佛,这个所谓的念三宝呢,这个部分呢,有时候你说,这个地方归依过,这个地方再归依,好啊,你另外一个山头,归依过,另外一个山头再归依,他也可以去啊,都可以去,也就是对于这样的情况之下,没有想要求法,没有,可是在对于去做,对寺院的这个三宝,这个部分的表相上,说要做什么,他都可以,慢慢的,有的人是偶尔可以,有的人是很精进的,他这里也要做,那里也要做,怕少做了一样,怕说,这个归依过再归依,好,再归依,他在什么地方他都可以归依,对于这个念,念于这个佛法僧的部分,表相上是念个什么,觉得说我有念佛,能够自己要保什么,保我自己能够平安,他没有想要求法,只想说保平安,然后自己能够什么,看能不能财运好一点,有的人去求观世音菩萨,求说我生意做得顺利一点,对于这个部分,还是止于这个世间上的祈求,没有想要求法,可是这个部分的念,还是止于什么,对三宝还是有信,如果对三宝没有信,为什么要祈求说,观世音菩萨啊,我想要得一个好眷属,有的人就是求好眷属对不对?求说我能生一个小孩,我想要生一个乖巧的小孩,有的人就去求观世音菩萨,有啊,<普门品>里面说,你可以求啊,他就去求了,也就是对于这个部分,基本上停在这个部分,那这个都属于信位的部分,在信位的菩萨所做的部分。
他的慧的部分呢,这一部分的慧的部分止于什么,止于说,就像说,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好了,观世音菩萨说,你今天有所祈求,你要求你的对象,你要求你的事业,你要求你的子女什么,你就可以求,他就只有这一分了解,说那你有什么啊,你去求观世音菩萨,你这里感觉到不安,你去求观世间菩萨啊,你去求佛啊,这个慧仅止于了解说,求,然后能够得到庇护,仅止于这里而已,也就是说在信位的菩萨,还没有求法的心,还没有要求说,我怎么样能够得解脱的法,怎么样能够得,真正能够成佛的法,还没,就在这地方。
对于这个定心的部分,也就是说,定呢,可以讲是心里比较决定,不是指修定那个部分,是说对于三宝的这种决定性,就停在说,我能够有个祈求,我能够有一个,譬如说,我什么事情,我是跟佛菩萨报告,我每次什么事回来,我就跟佛菩萨报告,把佛菩萨当作他一个,就是好像一个可以诉苦的对象,这个地方呢,他心中觉得,我只要跟佛菩萨报告完,我心中就比较好一点了,他对这个部分,这个信,这个部分是有决定的,慢慢的就有决定的。
然后这个戒心呢,也就是,你说叫他受五戒,他说好,叫他受菩萨戒也好,也就是在信位的时候,他就有那个心想要求戒,你说三归五戒,可以,五戒可是我不能全受了,我那个饮酒还不能受,他说可以,饮酒你不要受,其他的可以全受,他说好,那我就去受五戒,所以五戒里面,五戒可以少分受,那个菩萨戒就不行,菩萨戒不能少分受,要全部满分受,所以你跟他讲,没关系,你现在还需要应酬,还需要饮酒,那就这一个饮酒戒不受,其他可以受,他说好,他受戒,基本上他就愿意,而且呢,你告诉他说,受戒喔,将来学戒,可以保住人身,可以生天,这里他听起来,他就愿意受戒,所以对于学戒基本上,还不是依止于说戒要求解脱,对于这个戒信位菩萨是有的,在信位来讲,甚至于你跟他说求菩萨戒,求菩萨戒有功德耶,可以什么来灭罪啊,可以减少多少生死罪,他一听,说好啊,他就受菩萨戒,可是内容如何,他从来没有去看,这样有没有违犯,没有去检查过,受了就算数,从来没有去,因为什么,他去受戒的那个地方,从来没有要求要布萨,没有要求说,你得布萨,你得忏悔,也没有,不像我们,你来受戒,你得懂戒相,你也懂戒相的内容是什么,然后你有犯了,你要忏悔,都没有跟你解释的,很多道场在传菩萨戒,就这样子,传完以后就了事,对不对,就像这样子,这属于信位的部分,求戒的心,因为这学戒,好像受戒以后,可以让我们以后生天,他对这里有一点决定心。
他的回向心呢,他所回向的部分就是怎样,自己将来能够因为这样子,当然就是祈求福,还是求世间福,对于这些部分祈求的是世间福,信位菩萨还没有祈求到说,可以成为佛道资粮,还没有那样的念头,所以你如果发现到,他还不是属于信位满心的菩萨,你就不要去勉强他,你这个犯戒,你要忏悔什么的,你要观察,他听到你说,犯重戒下地狱,吓得要死,每天紧张,然后不敢来受戒,你就知道这个,慢点慢点,你不要太急,别太急著跟他讲这个事情,因为他对于这个戒本身的了解,他可能还没有想到,这跟解脱有关,跟成佛资粮有关,他还没有想到这个呢,所以我们说大家修学正法,如果进入住位,进入二住位,当然一定要学菩萨戒,可是我们有很多菩萨,你在接引人的时候,也许他信位还没满呢,你就要花你的耐心,慢慢去什么,慢慢去用你的心,去照顾他,照顾他信位能够满足,满足以后,他哪一天觉得说,菩萨戒我也可以受,那你就知道因缘到啦,那时候才跟他说,要来求受上品菩萨戒,所以这个回向心是不一样了。
护法心这里呢,对于信位的菩萨,护法呢,通常是著在师父的,情结上面比较多啦,因为他亲近这位师父以后,跟师父说,师父啊什么什么,师父啊,什么什么,跟师父感情很好,可能就没有想到,师父你有没有给我法不重要,师父对我好就好,是不是这样子,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的人,你告诉他,你在那儿也没学到什么正法,他说可是师父对我很好欸,我去的时候,师父真的很照顾我,他就很护持这个师父,然后呢,对于寺院里做什么做什么,他都很发心,因为是师父的寺院嘛,所以他对于这个师父,就是这里面有感情存在,对于说,到底这个是不是正法,他暂时不会想,暂时不会想这么多,所以他在长养信根的阶段呢,他比较会属于依止这个师父,所以我们在座的诸位,这么多的我们出家菩萨们,如果你的座下有这样的信徒,你就要摄受他,你不要一时就要把他,拉到住位来,你摄受他,摄受他到最后他觉得说,那一天你跟他说,你有没有想到要学什么法啊,你就透过你的方便善巧,他哪一天跟你讲,他什么很苦恼啊,对于这个苦恼,他简直是生不如死,你发现到因缘到了,跟他说点法,那这个时候他一听进去了,因为他说,师父对我很好对不对,对你很好,这个也是对他好,他就听得进去啦,所以说,如果说,我们这么多出家法师,出家菩萨们,如果跟你接触的这些信徒,有这样的人,你也不要去嫌弃他,摄受他们,因为他会护持你。
接下来说舍心,信位菩萨也会愿意布施,他也会布施,就是我们刚刚讲的,你叫他说,这个寺院里面要做什么做什么他都很愿意来,很愿意做这个事情,叫他助印经典,好啊,助印经典求功德,有功德他要求,他这个时候,信位菩萨是求功德的,你告诉他有功德,他好高兴啊,我这个功德如何如何,他就很高兴哪,他有那个舍心,有那个愿心。
所以他的愿心,你告诉他你发愿作什么,因为这样子,你说,你要他发愿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也说,他也愿意发这个愿,所以说这个的愿心,在信位菩萨的愿心,还不能急于,我怎么样对未来,可以快速进入七住位,进入三贤位,怎么样去荷担如来家业,还没有这个愿心,可是你可以协助他发四弘誓愿,所以对于信位的菩萨,四弘誓愿他都愿意,愿意发这个四弘誓愿,甚至于说,你把我们这个正觉发愿文,给他发,他也发啊,他就会听从,跟随的这个师父的话,来发这个愿心,他虽然不是很了解,他虽然不了解说这里讲什么,可他愿意发这个愿心,甚至于有说,我们这个正觉发愿文的唱诵,他觉得说唱诵很好啊,这个也是其中之一,他就唱诵著,唱诵著,他就把里面的这愿唱诵出来,心里就记得它,这个他们也愿意做。
所以对信位的菩萨而言,他这些他都会做,还不能急于要求法啊,对治烦恼,要求开悟,对于这个佛道未来,有什么样的一个理想,还没有到,可是他一定要经过这个阶段,而且呢,就是喜好功德,所以我们要多多赞叹这些信位菩萨,让他欢喜,因为喜欢让人家知道他有功德,跟诸位菩萨不一样哦,信位菩萨喜欢你赞叹他,知道说他有作功德,因为我们说到住位菩萨以后,做事情很低调,对不对?我们做了事情不要去张扬,你不要跟我说,我这个哦,我做了喔,我只是说,知道该做,你说了以后,我反而不好意思,可是信位菩萨不是哦,你没有称赞他,他会心里会烦恼,他说竟然都没有看到,我做这么多事情。因为他还是求有所得,对于这个部分非常重视,所以我说我们大家要观察,你旁边的这个跟你一起的人,你如果发现到,他的心量还是这样,你就要去赞叹他,要有那种随喜赞叹,因为菩萨随喜赞叹,很容易做到,对不对?这个随喜赞叹本来就是,菩萨应该修学的方便,所以我们对于信位的菩萨,你就要多多赞叹他,他做一件事情要把它记起来,要找机会赞叹他,让他觉得说,我做什么事,师父都知道,他很高兴,他下次又很乐意去做这个事情,所以我们说,对于住位的菩萨,在长养这个信根的过程,你如果是在住位,你不要用你住位的部分,来去苛求他,你应该了解说,他这个部分慢慢上来,我过去也曾经,我过去世也曾经这样走上来的,只是说因为我现在,还没有宿命通,不知道而已,可是依照经典里面,所告诉我们的,信位的菩萨还是属于什么,还是属于信想菩萨呢,对不对?
还只是依止于这个信,这个信还没有入心,信还没有满呢,你说要他开始要去断我见,说断我见是什么咧,你不要跟我讲,好恐怖,他都听不进去,所以我们大家如果,接引人来修学,你千万要观察好哦,你不要一开始就说,你非得断我见,你不断我见,你就不对,你就要什么,叫他念佛啊,叫他念佛,叫他忆佛,让他念佛忆佛到心里觉得,他觉得念佛忆佛,心里好轻安,然后其他的观察,你觉得说适当的时候,你这样慢慢的看他,愿不愿意熏习,愿不愿意接受一些知见,对不对,这样的话你也不会觉得说,他这个人特别的没办法,特别的不愿意学习,不是啦,不是不愿意,是因为他还需要一点时间呢,他如果这一世能够满足,信位到住位,你的功德已经不可思议,是你摄受他的功德,因为我们等一下会说,要满足信位要多久,结果你竟然你这一世,可以让他满足进入住位,可见你的摄受力多强,所以你要知道这方面,你能够去摄受,这些信位的满心到进入住位,可见你已经很多地方进步,你耐心进步了,你的智慧进步了,观察力进步了,方便善巧进步了,我们接下来再来看,看说这个信位菩萨还怎么样。
【复行十心,所谓十善法、五戒、八戒、十戒、六波罗蜜戒;是人复行十善,若一劫、二劫、三劫修十信,受六天果报。】到这里为止,你看说信位菩萨呢,除了前面这些,所谓的十心,信心,进心等等,还行十善法,五戒,八戒,十戒六波罗蜜戒,信位菩萨特别喜欢受八关斋戒,特别喜欢受八关斋戒,你跟他说行十善行善,还是求有所得,你跟他说,叫他说三归五戒,他说好,这唯一的说,饮酒戒你可以不受,他说好,他就很高兴,这个部分就呈现出来,八戒就是八关斋戒,十戒就是波罗蜜戒,就是对于布施,布施有可以到彼岸,布施你到彼岸,可是你不要求布施的功德,到彼岸的意思,就是不求得功德,他也慢慢的,慢慢的,会往这个方面去做,也就是说对于信位菩萨,他还是有行布施,还是有学一点戒,你会跟讲,你忍一忍啊,你小不忍则乱大谋,你这个嗔火会火烧功德林。你跟他讲,他还是可以稍微听得进去,只是说什么,没有方便,没有法可以对治,完全没有,所以这个部分行的十善多久,若一劫,若二劫,若三劫,这么久哦,要这么久来行十善,来修十信,来修十信,来修这个信位的,让他信根能够得满足,信位能够满足,受六天果报,也就是信位菩萨,经常有机会升到欲界天去,升到欲界天去享天,再回到人间来,所以信位的菩萨,就是生欲界天再到人间,生欲界天再到人间,这个情况呢,是有,可是这个情况,到底有哪几个层次呢,我们呆会儿再继续说明。
 
本文标签:宗门(29) 本文关键字:宗门,教门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