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住世时有一比丘名二十亿——长者子,非常勤奋研读经藏、念诵佛号,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地,每人自己忙完分内的工作后就不断的修行,甚至不去睡觉。别人看在眼里,就对佛陀说:他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有一日佛陀问比丘:你平日喜欢什么?比丘答:弹琴。佛陀问:如果琴弦太松会如何?比丘答:发不出声音。佛陀又问:琴弦太紧呢?比丘答:很危险,不但声音不好听,而且容易断。佛陀开示道:“修行也象弹琴一样,不可放松,但也不能太紧,否则过犹不及是很危险的,最好行于中道。所以,你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日常的作息要正常,而用功时则要专心,切不可放逸,若能把生活调节恰当,再用心去体解道理,把所学的法和实际的生活配合起来,那你的修学就成功了。”
我们修学佛法很需要深入经藏,如法功课,诵持佛号,参悟打坐,修行当中必以专心致志,发勇猛精进之心,修学佛法如果没有紧张严肃的精神,获益是很微小的,放逸一时苦害一生;专心治学受用一世。但是我们把全部的时间用在教理的研修上,而不再理会“身外”之事,就如同琴弦绷得太紧,做为在家居士,有工作、家庭,上有老人需赡养、下有儿女要抚育,行走世间的时间很长,如果不去顾及这些,而是真的“遁世”了,那将是事倍功半的,也是不切实际的,久之琴弦易断,有碍修学。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的修学不单指,读多少经、念多少佛、背多少咒、通晓多少教理,而是包涵日常的行为举止、接人待物。我们很多时间是用在工作、生活上,一样可以提供佛法修学的环境,而且是非常好的环境,在工作当中修学持戒忍辱;在生活当中修学慈悲喜舍,日常的修学如琴弦上的调节器,用来修正自己修学心态,检验修学精度。任何一种理论的可行性,都需要同实践相结合,佛法也是如此,学习佛法,掌握了教理知识,提升了思想认识,如果不将所学用于指导日常工作、生活,佛法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而无实际作用了。另外,佛法的修学是利人利己,先要有利益众生之心,有利益众生之行,利益自己只是“副作用”,因为利人的同时就是在利己,所以,利益众生就应该掌握手段与方法,运用佛法于生活中,使生活佛法化。懂得帮助别人就得到了快乐;利益了群蒙就得到自在如意;布施出去的是慈悲,收获的却是幸福吉祥。
修学佛法如琴弦,只有松紧适宜,按指法弹奏,才会有美妙和谐的音乐,愉悦众生身心。琴弦过紧,声音杂短、琴弦易折;琴弦过松,声音压抑暗哑;不按指法盲目乱弹,便成噪音。佛法亦然,在世间按出世间的方法去修学,是逃避现实责任的懦夫;在世间以出世间的精神去修学,是溶入社会弘扬佛法的勇士。修学的方法要正确,不盲目、不盲从,这样,生命之歌就如音乐般美妙而悠扬。
我亦凡夫,修学佛法亦遵循“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佛法是真理本不需检验的,但自己的修学程度与正误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末学和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