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佛法基础>受持三皈>

僧的定义(4)

[受持三皈]  发表时间: 2015-07-27 14:06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7.这和阿罗汉灭后还是有的「有」有什么关系?
8.这和每位众生都可能有的「实际」有何关系?
9.如来既然是无上正等正觉,证得最终究竟之觉悟,为何还不直接说出这些法的内涵呢?
10.所以不管怎么说,抱持抵触这些想法者,就是恶邪见,这样的人还可以自称为比丘吗?
我们可以说,圣教中的大乘法不是一般众生可以理解,也不是一般声闻可以了解,所以 如来不欲为之说明,可能会有一些人产生疑窦:如果是像你说的这样,为何当时的大阿罗汉们没有去请示 佛陀,将这个问题的答案找出来呢?
这问题有许多的理由,其中一个很直接的理由是:这些大阿罗汉们必须将这场人生的无生大戏演好,所以他们安分于「声闻僧」的角色,这样就可以让佛、法加上后来进入僧团的比丘,诚敬三宝的比丘,而成为表相三宝、小乘三宝,再加上 如来所隐喻的大乘法,这样隐喻的见解不被后世的出家人所坏,这法就可以传之久远,因此便不会有三宝覆灭的问题;要清楚的是,实义三宝于此世界宣扬的对象还是如是根器的众生,因此必须要依附于当时世界还有表相三宝,抑或小乘三宝,如是斯才能够成就度生的种种殊胜因缘,不然这世界的大乘法的因缘就是相当微薄而难以建立,所以大阿罗汉们「乖乖」地扮演「尊者」、「尊宿」的角色,并不需要刻意去跨越这个界线和藩篱,将自己所了解的大乘法也说出来,然后改弦易辙,说自己也是菩萨;并不需要这样来作,只要这些大阿罗汉们好好地扮演常随众的角色,当大家都不去问 如来问题,后来进入僧团的比丘对此也就不会去问,因为他们的程度不到那里,「非所当问」,乃至可能要这些提问的比丘,好好地观行五蕴「非我」和「非我所」,不是要这些比丘去注意到底什么不是蕴处界的法,这个是不是出三界的法,是不是究竟的法?这些都距离这新熏习的比丘们太过遥远,因为他们不一定是为了大乘法的究竟义而来,直接挑明白说,他们不是为了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而发菩提愿而来,因此他们许多人是要解脱于三界,是要无再受到三界有法的束缚,因此既然许多人目前的种性是声闻,就要努力断除五蕴中的「我」、「我所」,了解「非我」、「非我所」,这是要审慎观察,确实去省思,于省思后,确实信受,并断除对于三宝──佛法僧的怀疑,断除对于四圣谛的怀疑,这样才能够于三缚结断除。所以对于佛法僧的怀疑断除,也就是对于外道的见解的疑惑断除,因为信受三宝,所以对于非三宝的外道不再信受,这疑见断除;对于四圣谛的怀疑断除,因此知道成就的道路应该如何去行,所在的僧团既然有这么多的小乘圣者,大家都可以成就阿罗汉,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众为大家作证,各样的人都有,这样为何我不能成就道果呢?所以对于外道所说怎样的修行才是对的,要持守怎样的戒行才是对的,便弃之如敝屣,而向 如来所说的四圣谛勇猛迈进,决定当生克期取证阿罗汉果。这世界的众生大多是心志怯懦之辈,因此不能够先直接不识其根器,便加以大乘法。如果遇到大心种性者,当然要跟他说大乘法,只是大家要受一段时间的熏习增长。
所以要作一位名实相符的比丘,至少是要证果,证得小乘果,不然别人一问起来,请问什么是「比丘」的含意,结果说了很多,然后人家只要一句话:「那请问你既然这样称呼自己是比丘,那『比丘』含意中的种种『功德』,你是具备了吗?不然为何你称自己是『比丘』?」经过这样当下一问,不免瞠目结舌,只好说自己不是比丘,可是自己又披着袈裟,这可尴尬了!
如果是以 如来之所说,那至少也要不落于外道见,而且「不能坏大乘法」,不能坏 如来将来所说法,不能坏 如来所说圣教量之法,而阿含时期实际已经说明了圣教法,将大乘法已经有说,这有说的事实是非常地明显,所以有分学者想要说 如来于阿含时期没有宣说大乘法,这是少闻寡慧的愚痴人! 如来因人说法,称机而谈,因此当然有宣说,因为总是有人天、诸菩萨、乃至人间出生的菩萨来道场出家,所以如何说没有这宣说大乘法的时机呢?因此小乘人不要妄想「坏大乘法」,如果不能知道「阿罗汉灭后不是无有」,就是邪见,如果以为「识蕴可以此生命终之后,为常」,也是邪见,这是荼啼比丘的事情了。所以佛法说「非断非常」并非是用嘴皮说说,这是以「闻思修证」的「证」来说,不是像是一般的人以为思考一下就是佛法,以为动动脑筋,能够含摄诸法就是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一边,在中间最好;可是如是之人根本出了家,还是不知道什么是一边,什么是另外一边,因为这是大乘法,不是出家的声闻能够确实了知的!声闻僧是必须证果,才能够称之为声闻僧;然而称自己是「比丘」,哪里不是僭越呢?因此 如来要这样苦口婆心地说,不管要参学的人是不是证得小乘果,至少不能够对于大乘法进行破坏,你不能坏大乘见,就是说「这蕴处界中应当有隐含一个非三界有的常,可是祂不是蕴处界」,所以就隐覆这样的密意,而说「非我」、「非异我」,「如来既然不是五蕴,那异五蕴有如来吗、非五蕴有如来吗?」当场还要你承认,即使你不懂这里面真实的含意,可是这法的知见不能坏,没得商量,就是不容许让大家再去作种种思维而说不是如此, 如来如是维护,就是说已经对于大乘法做了播种的工作,而记录小乘经典的菩萨们也知道必须如此,因此声闻人编纂出来的经典──《四阿含》经典看起来、阅读起来,就感觉好像没有那么精彩,这当然是要显扬大乘法;但即使是如此,这些大乘法的种子的意旨,大乘法的少分义理,还是于阿含经中有宣说。而且你只要是自认是「比丘」的人,你就是不能否定这样的见解,否则你就是外道!因此至少要有「初果向」,了解知见,不坏大乘法的知见,以 如来所说的见解来取代当初自己对于蕴处界的误计!因此透过这简短的僧的定义,应该让大家明了从 如来所说的小乘法中,如果你要自称为「比丘」,那你至少要是「初果向」,就是小乘的知见有了,而且不能坏大乘法。可是一定会有人说:「但小乘人都还不懂什么是大乘法,他如何坏大乘法呢?」这已经宣说于两篇文章了,就是对于 如来说的「五蕴非我、非异我」要肯定,「异五蕴、非五蕴有如来」要否定,「阿罗汉殁后无有」要否定,「识蕴于死后为常」要否定,这是小乘人至少遵守的原则,亦是必须信受的知见。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定义,定义,杂阿含经,在与,各位,分享,高僧,心得,之前,说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