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佛法基础>奉持众戒>

趣次法——戒论(2)

[奉持众戒]  发表时间: 2015-08-05 23:04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再来说速证菩提。前面已经讲,菩萨戒是修行的根本,是菩萨修行的根本,那么没有说不持清净戒就能够证得见道与修道的功德。见道就是证佛菩提,那么在声闻菩提当中也是这个样子,声闻菩提当中也是要受戒才能证果;那么佛菩提道同样的一定要受菩萨戒,才能证得佛菩提。因此,菩萨想要从初发心的菩萨变成证得菩提的真正的菩萨,他就一定要受菩萨戒。
有人或许会问:佛不是说,称一声“南无佛”,将来必得作佛,那么为什么你说一定要受菩萨戒才能成佛?但是你想想看,佛有没有说,称一声“南无佛”以后你什么都不做,然后就可以成佛?所以即使你称了一声“南无佛”,将来必得作佛。但是在成佛之前,你还是要受菩萨戒才能成佛,因为受持菩萨戒是成佛的根本。所以一个人一定要受菩萨戒,他将来才能成佛。
 
四、受菩萨戒有三种受、受菩萨戒的心态和注意事项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云:“受戒有三种受,一者诸佛菩萨现在前受,得真实上品戒。二者诸佛菩萨灭度后,千里内有先受戒菩萨者,请为法师教授我戒,我先礼足,应如是语:‘请大尊者为师,授予我戒。’其弟子得正法戒,是中品戒。三,佛灭度后千里内无法师之时,应在诸佛菩萨形相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戒,应如是言:‘我某甲白十方佛及大地菩萨等,我学一切菩萨戒。’是下品戒。”
所以,自誓受戒是下品戒,可能的话,应当要求已受戒的菩萨为我们传戒。而上品戒非常难得,如果我们在自誓受戒时,有佛或菩萨现前为我们做证,那是真实上品戒,但是须有天眼通,亲见佛菩萨化现或放光作证才能确定是上品戒。所以,因缘不具足者先自誓受戒以后,有因缘的话仍应要求受中品戒,那就需要请已受戒的菩萨为我们传菩萨戒了。
 
我们要用什么心态来看待受菩萨戒这件事情?
有些人在听到了说学佛以后要受菩萨戒,他就吓了一跳,想说:“如果我受了菩萨戒以后,那岂不是被一条大绳子绑住了,从此我就不得自在了嘛。”所以他就不想再学佛了。对于这样的一个心态,其实他的想法是有问题的;菩萨戒其实就是菩萨的身口意行的准绳。如果一个人他的心行是合乎标准的,他就不会觉得这一条绳子的存在;就是因为身口意行不能合乎这样的一个标准,所以他要想跨越这一条绳子;当一个人想要跨越这条绳子的时候,他才会觉得有这条绳子的存在。所以说一个人认为是受了菩萨戒,是受到这一条绳子的束缚,那么其实他的心行是不合乎标准的,所以他应该更要去受菩萨戒,怎么说不受菩萨戒,让自己的身口意行处于不清净的状态呢?因此一个人有机会受菩萨戒,那么他赶快去受菩萨戒,让自己的身口意行合乎菩萨所需要的标准。
 
如果想要受菩萨戒,那么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第一,先受三皈依,然后发四宏誓愿。发了四宏誓愿以后,你就取得受菩萨戒的资格。
那么你还要注意第二件事情:不可以在不是正法的道场受三皈依及受菩萨戒,那些不是正法的道场?第一个它是破坏佛法的道场。譬如说大乘非佛说,如果大乘非佛说,一个人受了菩萨戒,然后说大乘非佛说,那他受菩萨戒的目的是要干什么呢?所以你不可以在这种道场受三皈依或者受菩萨戒。
再来说你不可以在支持修邪法的道场中受持三皈依。那么如果你在修邪法的道场或者是支持修邪法的道场受三皈依,其实你的三皈依是无效的;
再来说你也不可以受四皈依,如果一个人受四皈依,他所受的皈依就是邪皈依,因为佛只施设三皈依,所以你不可以去受四皈依。
再来第三个你所要注意的就是你一定要在了解戒相,清楚每一条戒相的内涵,你才可以受菩萨戒;
还要了解一个人犯了菩萨戒以后,要怎么去除罪,除罪的方法你一定要了解,所以在这样的条件都具足了以后,你就可以去受菩萨戒了,简单的说完受菩萨戒。
 
在受菩萨戒之前必须取得父母与配偶之同意,才能避免受戒后产生「重戒不犯,轻戒不断」的情况。
 
其余敬请参考《菩萨优婆塞戒经》中注意事项
《梵网经》菩萨戒戒相:
十重戒
1、杀(若自作、教作、方便赞叹作、随喜亦然)
佛言:「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返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2、盗(自盗、教人盗、方便盗)
「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咒盗:盗因、盗缘、盗法、盗业,乃至鬼神有主物、劫贼物,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3、淫(自邪淫及教人邪淫)
「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淨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淫,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4、妄语(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语皆同)
「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妄语:妄语因、妄语缘、妄语法、妄语业,乃至不见言见、见言不见,身心妄语。而菩萨常生正语,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5、酤酒(自酤酒、教人酤酒)
「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缘、酤酒法、酤酒业,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缘,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6、说出家在家菩萨过
「若佛子口,自说出家、在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教人说罪过:罪过因、罪过缘、罪过法、罪过业,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7、自赞毁他(自作及教他作)
「若佛子口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毁他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自向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说四众过、自讚毁他」两戒主要乃是避免成就破和合僧的过失。因此僧团中调查事情,应当「如实说」而非隐覆片段说,如实才是维护僧团和合的重点。为护僧制,乡愿不说亦是有犯之嫌疑。
【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一他胜处法。】——《瑜伽师地论》卷40〈10戒品〉
【菩萨为贪利故,自叹己德毁呰他人,是名第一波罗夷处法。】——《菩萨地持经》卷5〈10 戒品〉
8、故悭(自悭、教悭)
「若佛子自悭、教人悭:悭因、悭缘、悭法、悭业,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须一切给与;而菩萨以恶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而反更骂辱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若诸菩萨现有资财,性悭财故,有苦有贫、无依无怙,正求财者来现在前,不起哀怜而修惠捨。正求法者来现在前,性悭法故,虽现有法而不给施,是名第二他胜处法。」】——《瑜伽师地论》卷40〈10戒品〉
9、故瞋(自嗔、教嗔)
「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菩萨犯嗔乃大忌!【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是因缘不唯发起粗言便息,由忿蔽故,加以手足、块、刀杖,捶打伤害损恼有情,内怀猛利忿恨意乐,有所违犯,他来谏谢不受、不忍、不舍怨结,是名第三他胜处法。】——《瑜伽师地论》卷40〈10戒品〉
10、谤三宝(自谤、教人谤)
「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缘、谤法、谤业,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鉾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见人谤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破法、错说法知而不改更,故犯者。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人于如来众而兴诽谤。云何为二人?谓非法言是法,谓法是非法,是谓二人诽谤如来。复有二人不诽谤如来,云何为二?所谓非法即是非法,真法即是真法,是谓二人不诽谤如来。是故,诸比丘!非法当言非法,真法当言真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增一阿含经》卷9〈18 惭愧品〉
佛世的时候,错说法也是谤佛。
【于是尊者阿难与拘萨罗王波斯匿所共论者,尽向佛说。叉手白曰:「我如是说,不诬谤世尊耶?真说如法,说法、次法,不于如法有过失耶?」世尊答曰:「汝如是说,不诬谤我,真说如法,说法次法,亦不于如法有过失也。」】——《中阿含经》卷59
印顺等说「大乘经乃是后代弟子因为对世尊永恒怀念而成的。」
诽谤菩萨藏、诽谤如来藏:【菩萨谤菩萨藏,说相似法,炽然建立于相似法,若心自解或从他受,是名第四波罗夷处法】——《菩萨地持经》卷5〈10 戒品〉
《梵网经》卷2:【善学诸仁者!是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学;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何况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以是不应一一犯。汝等一切诸菩萨,今学、当学、已学,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八万威仪品当广明。】
「是业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业有四种:一者、时定果报不定,二者、报定时不必定,三者、时定果报亦定,四者、时果二俱不定。时定者,所谓现在、次生、后世。若时不定果报不定,是业可转。若果报定,应后受者,是业可转现在受之。何以故?善心智慧因缘力故,恶果定者亦可转轻。何因缘故名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众生行业有轻、有重、有远、有近,随其因缘先后受之。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若人具有欲界诸业,得阿那含果,能转后业现在受之,阿罗汉果亦复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坏极重之业。」
——《优婆塞戒经》卷7〈24 业品〉
重罪戒罪成就有三要件:动机、实行、达成目的(根本、方便、成已),若缺其一,成轻垢罪。违四十八轻戒者,犯轻垢罪;轻垢罪若缺三要件之一,不名犯戒,唯损律仪。
 
四十八轻戒
01轻慢师长戒(若怀轻慢,教授无由)
「若佛子欲受国王位时,受转轮王位时,百官受位时,应先受菩萨戒;一切鬼神救护王身、百官之身,诸佛欢喜。既得戒已。生孝顺心、恭敬心,见上座和尚、阿闍梨、大德、同学、同见、同行者,应「起、承、迎、礼拜、问讯」;而菩萨反生「骄心、慢心、痴心、嗔心」,不起承迎礼拜,一一不如法供养,以自卖身国城男女七宝百物而供给之;若不尔者,犯轻垢罪。」
02饮酒戒(故饮酒、方便饮酒、教人饮酒。酒为昏狂之药,重过由此生。)
知酒饮酒,方便饮酒,教人饮酒,有障圣道,犯轻垢罪
「若佛子故饮酒,而酒生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亦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酒?一切酒不得饮,若故自饮、教人饮者,犯轻垢罪。」
03食肉戒(菩萨应离损命之食,食肉违害大悲性种,失自利也)
食众生肉,断大慈悲,得无量罪,食一切肉,犯轻垢罪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6云:【昔有一鸽,为鹰所逐,入舍利弗影战惧不解,移入佛影泰然无怖,大海可移,此鸽无动。所以尔者?佛有大慈大悲,舍利弗无大慈悲;佛习气尽,舍利弗习气未尽;佛三阿僧祇劫修菩萨行,舍利弗六十劫中修习苦行。以是因缘,鸽入舍利弗影犹有怖畏,入佛影中而无怖也。】
04食五辛戒(菩萨应香洁自居,勿食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蕖。)
葱蒜韭等,能障圣道,人天淨处,若食五辛,犯轻垢罪
「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蕖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本文标签:菩萨戒(129)次法(25) 本文关键字:次法,菩萨戒,菩萨,退转,不退转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