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佛法基础>奉持众戒>

八关斋戒(一)(2)

[奉持众戒]  发表时间: 2015-07-26 17:39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受持八条戒现世至未来世功德:
第一、受持不杀戒,今生来世可获长寿,远离病苦。
第二、受持不盗戒,今生来世可获资粮如意圆满,永不间断。
第三、受持不淫戒,今生来世可获相貌秀丽,清净庄严圆满。
第四、受持不妄语戒,今生来世可获不受他人欺骗,真诚相待,自己的话语能令他人信服。
第五、受持不饮酒戒,今生来世可获思维清楚,明彻遇事不迷,还能得到圆满的智慧。
第六、受持床广不越肘戒,今生来世可获他人恭敬、穿戴资粮具足。
第七、受持不非時食戒,今生来世可获如意丰满的食用资粮。
第八、受持装饰歌舞戒,今生来世可获身体光泽芬香,体相丰满美丽,语业清净无口痴。
问:如何获得金刚不坏之身
答:由前生远离杀害有情命终。
问:如何获得手指纤长网缦为相
答:由前生远离偷盗他人财物
问:如何获得具足色力诸根圆满
答:由前生远离女人欲染之事
问,如何获得出广长舌自覆其面
答:由前生远离妄语诡诳于人
问:如何获得威仪庠序如师子行
答:由前生远离诸酒放逸之处
问:如何获得微妙相好庄严其身
答:由前生远离歌舞娼艳之事
问:如何获得上妙香气芬馥其身
答:由前生远离香花璎珞装饰
问:如何获得金刚胜妙之座
答:由前生远离高床大床娇恣之物
问:如何获得四十牙齿鲜白齐平
答:由前生远离非时饮啖诸食
问:如何获得顶上圆髻圆满相好
答:由前生于一切应恭敬处。五轮著地以无慢心。虔城致礼。
时婆罗门,见佛为说因果不虚,白言:此名何福?云何受持?佛言:此名八支净戒若能一日一夜,或复长从师受持,获果如是。
 
名义略释
八关斋戒,在各经中,或称八分戒斋,或称八戒斋,或称八支净戒,或称八支斋法,或单称八戒。名异实同。依俱舍论:一、杀生。二、不与取。三、非梵行。(与五戒中之不邪淫不同)四、虚诳语。五、饮诸酒。六、涂饰香鬘舞歌观听。七、眠坐高广严丽床上。八、食非时食。离此八种之非法,为八戒。然此八戒中之第八离非时食,是斋法,故总名八戒斋。依萨婆多论,成实论,智度论等、则分涂饰香鬘舞歌观听为二。总有九戒,前八为戒,后一为斋,合名为八戒斋。若分释其字义,清心之不净日斋(斋者齐也,齐一其心。戒言清也。静摄其虑如世闲室,亦号曰斋。)禁身之过非曰戒,其又称为关者,奉持此斋戒。可关闭恶道门之义也。律中于食,分时与非时,自明相出现乃至日中为时,从日中乃至明相未出为非时。时宜食,非时不宜食。斋者指时食言。所谓时与非时是何义耶?萨婆多论云。“从晨至日中,世人营事作饮食。故名为时,从中至后夜分,燕会嬉戏自娱乐时,比丘游行,有所触犯,故名非时”又佛欲众生断六趣因故,令同三世佛食。谓晨朝是诸天食。日中是诸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比丘学佛,日中而食,此时食之义也。
 
受持方法
如从师受,自有受戒仪规,故本文略而不说,如目前无师,南山律开许在佛前自誓受。至受持之日期长短,或一日一夜,或每月六斋日或每年三长斋月,或一年,或尽形寿,随各人之志愿,及其力所堪能,自定之,至于受戒时候,应在早晨,或每遇持斋日在佛前受,乃至尽形寿总作一次受,悉可随意。所谓一日一夜者,以此戒之持法自日中至翌晨明相出现,即为圆满故。现每有天未明秉烛而食者。应亦以破斋论,不可不注意也。每月六斋日者,智论云:“初八四天王使者下,十四王太子下,十五、四天王自下观察众生善恶。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亦尔,小月应二十八、二十九。”三长斋月者,正、五、九三月冥界业镜,轮照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故令修善。一年者。依药师经所云:至于尽形寿受持,则出家人之本分,应如是也。
 
开遮异同
各律对于同一事情,或开或遮,宽严互异。兹就律文中之关于食事者,摘抄于后,分列三类。第一持法最严,第二次之,第三又次之。望持斋者,各就其力所堪能行之。至于其他七事之开遮;应从律本研究。文繁未录。
开遮一
僧祗律,“日正中名时,非时若食,亦得轻罪。时过一瞬一发,食者正犯。”正中亦犯,故知受食必在中前。经中食时,乃当晨己。古德卯斋,护之弥急。云时食者,如疏钞所谓豆谷酪饼果饭莱,又米汁粉汁,圣教所许,故名时食,非时不许妄服。若澄清之果汁及蜜等,并一切咸苦辛甘不任为食之药,如胡椒黄芪等,以上三类不名时食。若有病者,以水和合,非时作法开服(以上见弘一法师编述南山律在家备览持犯篇节略。末句作法二字,系慈老法师添入。)内法传云:“牙中食在,舌中腻存,未将净水重漱已来,涎垂必须外弃。若时过,更犯非时。”出喉还咽犯。
开遮二
毗尼关要云:若有病服吐下药,比煮粥熟顷,日时已过,应煮麦令皮不破,滤汁饮之,若喉中(口+见)出,还咽不犯。事钞云:“僧祗一切谷豆麦,煮之皮不破者之汁。”资持释云。豆等皮不破者,若破,非时不得饮。
开遮三
五分云。“作石蜜时扰乱(扌+寿)米著中。本草云,西戎用水、牛乳汁、米粉和沙糖煎炼,而作石蜜。佛言,石蜜听非时食,作法应尔。”根本羯磨云:西国造沙糖时,皆安米屑,如造石蜜,安乳及油。佛许非时开其啖食,而为防粗相,长道资身。毗尼序云:“病服下药,中后心闷,佛令与熬稻华汁饮,与竟闷犹不止。佛令与竹笋汁,与竟不瘥。佛令囊米粥,纹汁与饮,病犹不瘥。佛令将至屏处,与米粥。”根本尼陀那云:“有病比丘。医令以水和面,非时可食。”又佛言:医人处方,令服面饮,若稠若团随意应服,而须作法。(而须作法四字,系慈法师添入。)
 
开遮结论
佛言:“凡有所事,我于病人,非时开出,于病瘥后,咸不应作。(见根本尼陀那。)如释云:‘此等皆佛大悲,愍诸重病弟子随病宜药,开听服之。若非丧命因缘,决不可托轻小疾,妄符圣意,还堕非时之咎,更加违教诬圣之愆。”
按:卢山东林远法师,示疾垂终。有弟子进蜜浆于前,公止之。云:请律阅证,有开缘否?盖由除渴病外,则无听尔。此洵足为后人持戒之人楷模也。(见作持续释卷七。)
 
疑问解答
受特八关斋戒事,已如上述。但于所以必须持戒之理,若不深切明了,仍易为外缘所诱惑,受持以后,难保不发生退心。兹就易于怀疑之处,设为问答六条,以说明之
疑问一。
一切律文,既皆为佛所说,何以于同一事情,或开或遮,彼此各异。窃恐历代以来,递相传授,诸师难免各有所偏,未必尽符佛意。
答。溯自金言寂唱,离波诵如来言,词满八十,号为八十诵律。初自迦叶顶受,以次传至优婆崛多,百十余年之间,从无异议。后有育王,会僧重集,各引师说,互有异同。于是分为僧祗,上座二部。后于二百年间,又演出十八部。今此震旦所传,仅四部耳。其中轻重开遮虽有不同,然皆出自佛说。佛于昔时曾为预记,偈云:‘十八及二本,悉从大乘出,无是亦无非,我说未来起。’有此偈言为证,可以不复怀疑。盖众生之根性乐欲,各各不同,如来随宜说法,普应群机,各令堪能受持,同沾法益。如医者之应病与药,安能泥定一方耶?后人各秉师承,虽因见闻不广,各执一词,然皆自金口所宣,无可疑也。
疑问二。
持斋功德,固决不虚,但仅一日一夜,而能获得上述种种之福报,实非我等凡夫之心量所能想像,故不易发起信心。
答。经云:“众生业力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我等对此深义,当然只能从信得入,非自己智分所能解者。但就戒之功用而言,受戒之时,一经将此善法纳入心胸。由心业力,结成戒体,便起莫大功用。能牵后习,于诸过境,能忆能持能防,心无边故,戒亦无边。心无尽故,戒亦无尽。如受一不淫戒,便于尽虚空、遍法界、现在未来之一切男女边,有不加侵犯之心,与戒之功德。受一不杀戒。便于尽虚空、遍法界,现在未来之一切圣凡边,有不恼害之心。与戒之功德。乃至其余各戒,莫不如是。每一戒量周法界、持一戒福等虚空。此不难依圣言量而可得知者。故经云:“持一日一夜戒;功德不可穷尽。”以如是因,得如是果,事所必至,理所当然,亦何疑之有哉?推而广之,一日一夜,又一日一夜,则一即多之一。智者勉之。(自推字下二十三字,慈老法师添入。)
疑问三。
八关斋戒之前七,尚无若何疑难,惟第八中后不食,晚近众生之色力,不如古人。若不自加审度,而猛浪行之,诚恐福未求得,而害己潜滋。且自饿外道,佛所不取,何乃独于此戒不尔耶?
答。宝积经云:“菩萨若作是思维,此法甚深,此法非深,此法是净,此法非净,此法应作,此法不应作;是名增上慢。”一切众生,依食而住,为食所缚,不能出离,是以往来六道,如旋火轮。皆由积习相沿,无以自拔。我佛愍其痴顽,特令以斋法熏修,渐趋解脱。定制过中不食,正以示佛处中道,不落二边。勿若俗人受滥食无度之苦,勿似外道堕自饿无益之愚。增一阿含经云:“多食致苦患,少食气力衰,处中而食者,如秤无高下。”我等何幸得遇此胜祛,应起希有难遭之想,常存愧悔感奋之心。奈何慢幢高竖,邪见横生,犯宝积之所呵,而徒赚自害也哉。又每见佛门中人,遇有劝以持斋者,即谓自身色力孱弱,既恐饮食减少,营养不足;又恐夜间饥饿,忍受难堪,种种妄度,自为障道之缘。殊不知晚食乃一种习惯,时至思食,非真饿也。若真饿者,则夜半之饿,当甚于晚餐之时,至翌晨,应更不支矣。而事实决不如是!初习持午者,其思食每在平素晚餐之时,过此以后,直至翌晨,反不觉饿。可见前夕之饿,全为自己心理作用。请试习一二日,当知此言不谬也。至恐营养不足,亦因过分保重,有此顾虑。须知贪食无厌,最易为致病之由,若谓因不晚食而病,盖无有也。佛是一切智人,所制戒法,保任众生,离苦得乐,绝对有利无害。又佛是大慈大悲,视众生如一子,故体恤无微不至,凡病中可开许之处,皆已一一言之,岂有反不如我等自己设想之周到者。若作此想,即宝积经之所谓增上慢,愿同人受信佛语,勿自疑误。
疑问四。
八戒本为在家者制,不过通于出家诸众,并非尽人必受持者。当今海内大德不持此戒者多矣。今乃劝人普持,其义安在?
答。坚牢罗汉有偈云:“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怨入丘冢,唐受诸辛苦。”可见侈情啖食,实为系缚生死之因。佛制持斋一法,具有潜移默化妙用,令于不知不觉中,自离食欲为患之苦。众生同罹此病,即应同服此药。此奉劝普持之意也。至于现时诸大德,或亦有于此不加意者,此则见仁见智,各有不同。我佛在世之时已证罗汉之诸大弟子,犹不免各有宿习,何况晚近之凡夫僧,安得行持一致耶。持斋乃三世诸佛共行之法,愿有志者,恪守依法不依人之训,各自勉力行之(慈老法师于此条下加‘不得如作贼被问即攀伴’十字)
疑问五。
出家人持沙弥戒与比丘戒,则八戒已在其中。凡八戒所有之功德,应尽已得之,又何必再受八戒,为此重床叠架之事哉。今乃谓再受令功德增上,其义安在?
答。此可分三层言之,一、按授戒作法之义。在纳此善法于受者之藏识中。使其结成戒体。但各人心有明昧,学有精粗,未必尽能一次深入,是以佛许再受。资持云:“重受中意,令行者审己所受,更求增胜。”此即再受之义。出家人虽于八戒戒相。业已行持,但以前如未正受者,不妨再受。可更加一番警策,转为上品。(经云:戒是警意之缘。芝范云:初受但发中下,佛开重增,转为上品。)此功德增上之义一也。二、出家人如再受八戒,依药师经所言,只须一年,或复三月,于短时间。获大利益。此功德增上之义二也。三、若于八戒不依法受,经中所许与受持八戒者之利益,决不可得。纵能持具足戒,就持戒功德而论,不过后世生天而已耳。若依法再受,即可得八菩萨导往西方之益。此功德增上之义三也。
疑问六。
八戒中之后三,事极微细,并无害于人,何以佛必戒之,且即能不为,亦仅小善。何以与杀盗淫等并列耶?
答。后三戒所列各项,可以色声香味触五者摄之,事虽小而五欲备焉。为害于人,其始也微,将毕也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不塞,将成江河。嗔恚之火,贪爱之水,亦犹是也。治之于些小境界,则用力小而收效易。若迨其流煽既盛,即无及矣。古德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佛为防微杜渐,所以列此为戒也。故凡真实办道之人,必于寻常日用间,一切些小之处,用力克治。虽犯小恶,心怀大惧,即所以杜粗重烦恼之源。若于此等小处,犹自把握不住,而乃好为夸大之言。则真所谓戏论之粪耳。且持犯功过,全在自心,安可徒以事相之大小论哉?佛言:“一毫之善,虽是有为,若助菩提,直至成佛而不毁坏。”又宝雨经言:“多服毒药,能令人死。少服毒药,亦能令人死,若多犯罪,即生恶趣。若小犯罪,亦生恶趣。”故世儒亦有言曰:“勿以小善而不为,勿以小恶而为之”。佛之制后三戒,即为呵五欲,杜恶源,意旨深远,无可疑也。
 
佛说出家人不持斋戒之过患
舍利弗问经云:“佛言,非时食者,是破戒人,是犯盗人。非时与者,亦破戒人,亦犯盗人。盗檀越物,非施主意。施主无福,以失物故。”又云。“盗与盗受,一团一撮,片盐片醋。死堕焦肠地狱,吞热铁丸。从地狱出,生猪狗中,食诸不净,又生恶鸟,人怪其声。后饿鬼,还僧伽蓝,处都圊内,啖食粪秽。并百千万岁,更生人中,贫穷下贱。所可言说,人不信用,不如盗一人物,其罪尚轻。割夺多人福田故,断出世道故。”
 
本文标签:六斋日(18)八关斋戒(38)吃斋(5)布萨(7)过午不食(7) 本文关键字:八关斋戒,过午不食,吃斋,六斋日,布萨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