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98期>

广论之平议(连载56)----正雄居士(2)

[第098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3:31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又身心轻安为显教正奢摩他觉受,这是假藏传佛教—密宗四大派所无能有者,因为这是初禅的境界,是离欲者方能证得的境界,一心专求性爱触觉的宗喀巴误以为自己已得,是错误认知;因为他误认为安住于性高潮中保持不退就是正奢摩他,但佛法的正奢摩他是安止于解脱智慧、实相智慧、种智智慧中,世间禅定的正奢摩他是住于离欲的初禅等定境中,与宗喀巴的安止于假藏传佛教—密宗四大派所修男女的乐空不二(明白的说也就是世俗男女的一心淫乐境界),是完全相异的,故正奢摩他是宗喀巴等假藏传佛教—密宗四大派喇嘛所无有的。
《广论》392 页又说:
生此三摩地奢摩他作意,义虽多种,然主要者是为引发毘钵舍那之证德。毘钵舍那又有二种,一.内、外、大、小乘所共,能暂伏烦恼现行粗静行相毘钵舍那,二.唯佛弟子内道别法,毕竟断除烦恼种子,修习无我真实行相毘钵舍那。前是圆满支分,非必不可少,后是必不可少之支。故求解脱者,应生能证无我真实毘钵舍那。以若得前说第一静虑未到地摄正奢摩他,纵未获得以上静虑及无色奢摩他,然即依彼止修习胜观,亦能脱离一切生死系缚而得解脱。若未通达未能修习无我真实,仅由前说正奢摩他,及依彼所发世间毘钵舍那,断无所有下一切现行烦恼得有顶心,然终不能脱离生死。……故预流一来,一切能得圣道毘钵舍那所依之奢摩他,即前所说第一静虑近分所摄正奢摩他。如是当知一切顿证诸阿罗汉,皆依前说正奢摩他而勤修习毘钵舍那证阿罗汉,故若身中未得前说奢摩他定,必不得生缘如所有或尽所有毘钵舍那真实证德。
然后宗喀巴又说:“初果、二果乃至四果圣人能证解脱毘鉢舍那所依的奢摩他,就是依于前面说的初禅未到地定所含摄之一念不生的正奢摩他。就像这样应当知道一切‘顿证’的阿罗汉们,都是依前面说的一念不生之正奢摩他而勤修习毘鉢舍那才能证得阿罗汉。”前已辨正修习解脱道的正理,故宗喀巴对解脱道修证方法的谬说,读者已当明了,不更赘述。然此处他竟然说阿罗汉是“顿证”的,在此之前他才学著说要观“五阴十八界虚妄”,既然要一一现观才能成就,那怎么会说是“顿证”,可见说宗喀巴是拾人牙慧而不知其理,一点也没冤枉他。修证解脱道没有顿证者!即使是佛世之时,依于 佛之
一句“善来比丘”实时证得阿罗汉果者,也是在此之前已经一一现观诸有为法生灭不实,而降伏了大部分的三界贪爱,只是对于识阴的虚妄不能、不愿、不敢承担,故而无能出离三界生死之系缚;但是于见 佛之当下,承 佛之威神力方能舍离对识阴的执著成为阿罗汉,从表相上看似“顿证”,但本质上依旧是次第渐修而成,何况这类阿罗汉都是乘愿再来的菩萨所示现者。所以,学人千万不要被宗喀巴等喇嘛们的错误见解给误导了,否则依喇嘛教的错误知见盲修瞎练,住于一念不生的未到地定中,或者双身法中无妄想的一心境界中,而想要能够忽然“顿”证阿罗汉或得初禅,那就是在非因计因的缘木求鱼,就算哪天驴年真的来到了,也还是无法成就解脱果或是得初禅。
再者,宗喀巴说:“若身中未得前说奢摩他定,必不得生‘缘如所有’或‘尽所有’毘钵舍那真实证德。”其意是说:“要先得奢摩他,然后才能得毘鉢舍那,有毘鉢舍那才能生起缘如所有与尽所有的所证功德。”其实,“如所有、尽所有”并非只有毘鉢舍那所缘,而是奢摩他与毘鉢舍那俱所缘的。如《解深密经》卷3 说:【善男子!一是奢摩他所缘境事,谓无分别影像;一是毘鉢舍那所缘境事,谓有分别影像;二是俱所缘境事,谓事边际所作成办。】3 经文说“事边际”即是如所有与尽所有,为奢摩他、毘鉢舍那俱所缘境事,所以宗喀巴又说错了,显然他是完全不懂止观的。《解深密经》之开示为菩萨法,唯有证悟的菩萨修止观时,才能如实缘于如所有与尽所有;这是专讲实相般若中的止观,不是世间法中的止观,更不是宗喀巴说的双身法中的止观;未悟得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的人,绝对不可能缘于此二智的。
注3、《大正藏》册16,〈6 分别瑜伽品〉,页697,下24-27。
“如所有”的境界即是阿赖耶识本体,“尽所有”即是阿赖耶识所生出之蕴处界诸法。宗喀巴等人既已公然否认有阿赖耶识心体,因此他们一定都是未证得如来藏的凡夫,当然就不可能了知阿赖耶识所显示出来的真如体性,如何能有“如所有性”的观行?当然不可能获得“如所有性”的证境。而蕴处界诸法是依于阿赖耶识而说缘起性空,蕴处界虽是缘起法,但必有因亦有缘,才能生起;缘即是父母、四大、业种、无明……,因即是阿赖耶识心体也!宗喀巴既公开否认有阿赖耶识心体,已成为无因论之断灭见者,落入龙树《中论》所破的诸法无因生、共生的邪见中;如此断灭见者修解脱慧的止观,如何能把蕴处界的“尽所有性”当作所缘境事呢?他一生追求淫乐中的四喜境界,必定是不肯断除我见的人,又如何能知“尽所有性”的灭尽、无所有的智慧呢?因为他必定会恐惧坠入断灭中,所以不得不将生灭有为的意识心建立为常住不坏法,来成就双身法乐空双运的“报身佛”说法。然而,若否定了第八识心体的存在,一定都无法证得“如所有性”与“尽所有性”的;因为如所有性是指第八识心体的真如法性,尽所有性是七识心王及其余诸法都是因缘生灭的应尽法;若是否定了第八识心体的真实存在,就一定无法断我见,也一定无法实证第八识心体的“如所有性”,这是世、出世间法永远不易的定律。《广论》的学习者,纵使能把论中文字倒背如流,也永远都别想要实证“如所有性”与“尽所有性”,因为《广论》所说的都与解脱道及法界实相完全相违故。
又奢摩他者,于所缘境事不起分别,此乃凡夫所修的奢摩他。菩萨修奢摩他则不一样,菩萨转依阿赖耶识修奢摩他者,谓:菩萨修奢摩他时,所缘境事“如所有性”,即是缘阿赖耶识心体本身的真如自性,是因阿赖耶识心体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自性,于六尘境相都不理会,无始劫以来于六尘境相从来不分别,无时无刻不是安住于奢摩他中如如不动,法尔如是非修所得,故说阿赖耶识心体的“如所有性”为菩萨修奢摩他的所缘境事。又菩萨修奢摩他所缘的“尽所有性”,即是观蕴处界诸法;蕴处界诸法本是阿赖耶识所生所显,是生灭法,有生有灭故无常,无常故体性是空,空故无所有,无所有故无所分别,故说“尽所有性”也为菩萨修奢摩他所缘境事。因此菩萨修奢摩他,究竟转依于所缘境事的“如所有、尽所有”二性
以后,从来无所分别。
毘鉢舍那者,于所缘境事起有分别影像,这是凡夫所修的毘鉢舍那。菩萨修毘鉢舍那则不一样,菩萨转依阿赖耶识修毘鉢舍那者,谓:菩萨修毘鉢舍那时的所缘境事“如所有性”,即是缘阿赖耶识心体在所缘境中显现出来的真如自性;阿赖耶识心体无形无相,犹如虚空相,但在这若虚空相中却有其专有的体性与功能,于犹如虚空的空中却有自体性,故说为空性;是空而有性,并非空无。菩萨修毘鉢舍那,以意识对所证的如来藏心体作更深入的思惟、观察、分别,而了知阿赖耶识的体性: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等,乃至由如此体性所衍生一切法都是“如所有性”,故说“如所有性”为证悟的菩萨所修毘鉢舍那的所缘境事。又菩萨修毘鉢舍那时,所缘境事中的“尽所有性”,即是阿赖耶识于无分别中却能作广大分别;前说阿赖耶识于六尘境不起分别,但是却能了知众生心行,众生心即是七转识;阿赖耶识出生七转识,再与七转识和合运作而生出三界一切法,众生应当需要什么种子,阿赖耶识就给什么种子,从不错谬,因此说阿赖耶识于无分别中能作广大分别。而阿赖耶识心体所生的蕴处界一切法,若入无余涅槃时,都必须灭尽,因为都是生死法、有为法、招苦法,故都应灭尽,所以阿赖耶识所生的蕴处界等万法都是“尽所有性”;但菩萨虽不灭尽这些虚妄法,却也不受此等虚妄法掌控,已灭尽对此等万法的执著,亦说为“尽所有性”,故说“尽所有性”也是菩萨所修毘鉢舍那的所缘境事。因此菩萨修毘鉢舍那后,对于所缘境事的“如所有、尽所有”二性,都能为众生作广大分别,这不是否定第八识真实存在的人所能了知的;故说否定第八识的宗喀巴对此当然也无所知,因而于《广论》文中讲出如此多的荒谬说法。
(待续)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论之,平议,连载,----,正雄,居士,宗喀,菩提道次第论,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