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93期>

见性与看话头(连载十九)----黄正幸老师

[第093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3:20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第六目 见性应该眼见为凭
《大般涅槃经》卷25〈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云:【不见佛性而断烦恼,是名涅槃,非大涅槃。……若见佛性,能断烦恼,是则名为大般涅槃。】1
所以佛性是可见的,而且眼见佛性时,可以成就如幻观,减少很多执著与烦恼,当然应该眼见为凭。
注1;
摘录自 平实导师,《正法眼藏—护法集》,佛教正觉同修会(台北市),二版四刷,2007 年12 月。以下皆同一书。
平实导师引述《大般涅槃经》的经文来开示说:
卷27 云:“若有菩萨具足智慧、福德二庄严者,则知佛性,亦复解知名为佛性,乃至能知十住菩萨以何眼见,诸佛世尊以何眼见。”所以佛性是看得见的。卷27 云:“佛性亦尔,一切众生虽不能见,十住菩萨见少分故,如来全见。”所以佛性是可见的。世尊又云:“复有眼见:诸佛如来、十住菩萨眼见佛性。”又云︰“善男子!见有二种:一者眼见,二者闻见。诸佛世尊眼见佛性。”又云:“复有眼见:诸佛如来、十住菩萨
眼见佛性。”
卷28 云:“眼见者:谓十住菩萨、诸佛如来,眼见众生所有佛性。”卷29 云:“嘴者喻于十住菩萨得见佛性。”卷32 云:“善男子!众生佛性非有非无。所以者何?佛性虽有,非如虚空。何以故?世间虚空虽以无量善巧方便,不可得见;佛性可见,是故虽有,非如虚空。”卷8 云:“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细难知,云何肉眼而能得见?’佛言︰‘迦叶善男子!如彼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所以佛性虽然无形无相,却真实可以用肉眼看见。
佛子读经前应先辨明所读了义经是说真如?抑或是说佛性?或者是二者俱说?《金刚经、楞伽经、维摩诘经》是说真如,不是说佛性。《楞严经》中的“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也是说真如,不是说佛性。真如不可见,故云见无所见。佛性是真如之用,虽然无形无相,但可以见,也必须眼见为凭。欲眼见佛性,必须具备定力与慧力,二者兼具方可眼见。若向人道“佛性不可见”者,此人乃是闻见佛性,不是眼见佛性。所以佛性是可以用肉眼看见的,肉眼没有看见佛性而说他见性了,那是“闻见佛性”。何谓“闻见佛性”?《大般涅槃经》卷27 世尊云:“复有闻见:一切众生,乃至九地,闻见佛性。菩萨若闻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心不生信,不名闻见。”卷28 云:“闻见者:一切众生、九住菩萨,闻有佛性、如来之身。”闻见佛性的人,不知用何方法可以眼见佛性?亦不知须具备福德庄严与定慧庄严,方能以肉眼看见佛性。此师看不见的缘故,便说“佛性非肉眼所能见,故见同无见。”请诸佛子详查《大般涅槃经》,细加印证,即可明了。吾等当以佛之开示及经典原旨为依循,莫学此师违背经典而说“佛性不能眼见。”
佛性的看见,除了上面所举证的经文,依据 平实导师及游正光老师书中的说法,以及末学自己的体验,都必须眼见为凭。当见性的因缘成熟时,一旦眼根看见佛性了,接著一定会六根同时都可以看见佛性;平实导师这个开示是真实的,是亲证以后所说的,一切眼见佛性的人都同样住在这种境界中。当你眼见佛性时,会亲自看见佛性在六根中互通,没有遮障或障碍,这就是禅门中说的六根互通的另一种意思。有时禅宗祖师方便说成六神通,也就是佛性在六根之中都存在,六根之中都是同样的一种佛性。这种神通妙用不是五神通的功用,但是如果没有这种佛性妙用,五神通就全部无法生起及运作了。
佛性不是六识的见闻觉知性,因为六识的见闻觉知性是分成六种,六种自性并不相同;但是佛性在六根中都是同一种,不是分成六种;而且跟见闻觉知性等六种自性同时存在,所以祖师才说见性后就有六通,就是同一种佛性在六根中互相通流,在六根中同时存在。末学是依据 平实导师书中的说法,再转述一遍;末学眼见佛性后,读到 平实导师书中这些开示以后,实地加以观察,也证明确实如此。
这种六通的意思,并不是指鬼神的五种神通,也不是三明六通阿罗汉的六神通。意思是说,十住菩萨眼见佛性时,肉眼能看见佛性,从耳、鼻、舌、身、意等五根也都同样能看见佛性;这时会看到佛性与六识的感觉、了知性,同在一起而不是六识的见闻觉知性,但也不离六根六识的见闻觉知性。不论怎么看,佛性和六识的感觉是混合在一起的,是可以在六根中都看见的。只要定力继续保持而不退失,这种眼见佛性的境界就会永远存在,不会退失。但是这种境界的实证,获得如幻观的现观,是要以看话头的深入修学而产生的定力作依据,才有可能成功。所以,想要眼见佛性的人,都必须具备看话头的功夫;因为见性时会发觉一个事实,就是眼见佛性时的看,与看话头的看是一模一样的。
第四节 看话头功夫之锻链及检查功夫是否正确
平实导师度众二十年,教大家修学眼见佛性的妙法时,有时开示说:“空有慧力,不能明见。”除了因为眼见佛性时必须具备三种庄严以外,也是因为必须具备能够与眼见佛性相应的定力,所以 平实导师开示说:
若尚未知晓佛性总相义之人,只需具足动中定力及慧力,而又无毕竟障碍佛法之种子者,善知识只需明告佛性名义,禅者当下便得眼见佛性,了了分明,如观掌中苹果。若已知晓佛性答案而不能眼见者,应将实况明告善知识,否则善知识必将只对此人引导悟得佛性答案,而不作勘验,直接认定为已见佛性。善知识若知此人已晓佛性名义而不能见,则必另作其他诸种方便善巧,而后详细勘验已否眼见?若仍不具看话头功夫者,当知其人尚无眼见佛性因缘,何以故?已见性之人皆知看话头与看佛性无二故,若具看话头功夫,能于动乱之中而不散失者,只须令知佛性名义,当下便能眼见分明,而无碍于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之运作及觉受。
看话头功夫是否重要,一切真正眼见佛性的菩萨都知道,因为见性时一定会如实了解“看佛性的看与看话头的看是一样的”,末学才会特地提醒求见佛性的同修们注重看话头功夫的锻链,以及留意看话头功夫是否正确。再由以下 平实导师的开示中也可以明白,看话头功夫必须确实作好,将来才有可能在山河大地上眼见自己的佛性:
是故,累积多年之度众经验,发觉聪明伶俐之人较易明心(如果有善知识指示正确之方向),而较难见性;未曾作好定力及看话头功夫,便已先知佛性名义故。凡已先知佛性名义而后补修动中功夫者,后来虽有部分人能渐渐眼见分明,但已无有大部分之见性功德,其余部分人终不能眼见;故余常语诸同修云:“聪明人大多自认为较他人占便宜,却往往是:得便宜处失便宜。”聪明伶俐及多闻善辩,不足可恃,反成修道学法之障碍,务必切实做好看话头功夫,来日方有眼见佛性了了分明之因缘。万勿多方求索佛性答案,以免功夫未成,先知答案而不能眼见,丧失眼见佛性之诸多功德正受。2
注2、摘录自 平实导师,《平实书笺》,佛教正觉同修会(台北市),初版八刷,2011 年4 月。以下皆同一书。
再引述 平实导师的看话头功夫,来强调求见佛性时应该重视看话头功夫的锻链,与建立这个功夫的前方便:
……又余于一九八九年即已因看话头而常入见山非山境界;彼年夏日亦曾于某寺大殿禅坐共修时,因看话头而入见山非山境界;顿忘眨眼达二十余分钟。于彼境中唯一话头,眼虽睁而不见色,耳未闭而不闻声……乃至身居暑而不触热;闻磬声而后方知闻磬刹那之前悉不见色等,于彼刹那起,回复五尘相,觉眼干涩而不能闭,眼球已干燥故,须拉眼皮使泪水润湿方能开合。彼时有五六人眼见余之久未闭眼,而不知余于其中离诸五尘。此境中唯有话头正念,不触外境;然坐忘则不唯离五尘,亦失正念,谓之未到地定过暗,不能发慧。
……余多年来不断强调:“若未将无相念佛之念弄清楚,不能以此念而礼佛者,即使拜断了腰杆儿,也无法成就无相念佛及看话头功夫。”一旦找到了无相念佛之净念,其余锻链功夫便无问题,只需按部就班练习即可成就。这些咐嘱,余每年上课中至少重复五六次提示。
至于应该如何来锻链看话头功夫,来帮助自己将来具备眼见佛性所该有的定力呢?在《平实书笺》〈附录三〉,是由正觉同修会中一位不愿具名的师兄,他有亲自体验而为我们讲出来的内容,就是 平实导师所指导的方法,可以提供大家参考,共同加强看话头锻链动中功夫: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既然俱足福德因缘参加禅三,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该如何努力使看话头的功夫成片,而能眼见佛性,找到本来的面目?谨呈上后学参加禅三的心得经验,提供诸位莲友参考,祈望能有所助益,稍许尽到后学丝微心力,以报答无尽之师恩。
一、 早晚的拜佛要确实、要诚心:时间为半小时或一小时,每一拜十分钟为适当。有妄想生起时,不要理它,重要的是看紧忆佛的念,观照妄念如同快要形成浮至水面的气泡,使它立刻消失,不要让它发展为连续的情节。每拜完,要发愿、忏悔及回向。(以下因与功夫无关,省略)
二、 在静时:工作中如有闲空,坐下来眼睛找一个定点,话头就停在那里;在家中亦如是长时间的练习……。因为看佛性得用眼看……当注视一个定点久了(五分钟十分钟)眼睛会酸或疲乏,则再换一个定点,如此轮换左右上下。总之要让自己的心,随著眼睛移动到任何的定点时都是话头,行住坐卧话头不失。最重要是功夫能成片,至少连续五分十分钟或半小时不中断的定力。需要与人交谈时,不时观照话头在吗?还是跟著对话时妄念跑了?要能一边讲话,而话头仍然执持不失。如此心更细,拜佛更入心清凉,看话头功夫作得越扎实上手,内心会有寂静的法喜,会很舒服,觉得是一种享受。
三、 在动中:动中的练习,应走到户外大马路、百货公司、菜市场等人多车多喧闹地方,去作功夫的加强。声音很吵,人影纷乱,但是内心的话头依然明历。视线在车群交叉过往的移动中,心仍安住于话头,也就是外缘内摄均等,仍是只见话头的焦点,而不被影像转走,心不在眼所摄取的景物上去分别大小车、颜色、声音的内容。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净念就是单单纯纯的话头。请在这样的过程中,多花时间及精神去磨练体验,以后见性的觉受才会强,功德受用才会大。
禅三前十天应把工作暂且放下、或请假;其实如果生死心很迫切的话,到此时真的是食而无味、如丧考妣般,整个人如行尸走肉,应该也无心于工作上的事了。这时的疑情是自然的出现,不是刻意用脑筋去想出来。不过别把心力浪费在疑情上,因为禅三有老师的机锋及善巧,可以帮助我们悟入,还是要在外缘内摄的定力上多用功;疑情可以把它导入为了生死大事的助缘及决心。
四、 禅三期间在户外寻看佛性时:最好看移动的竹叶,因为质轻,所以风一来、摆动的幅度大,较易相应。寻看佛性时,心要放轻松,还是用看话头的功夫,内心参究的疑情及话头不要绷太紧,视线轻松定在动的竹枝叶上。眼睛如果累了,暂移动一下,再转回来回到功夫上;福德因缘俱足时,一念相应便看见了,那时你就会抱著老师大哭或大笑了。
平时道场如有可以服务大众的机会,更要发心去作;护持正法的功德,不仅可以消自己业障,更能增加福慧。
对于看话头的功夫,末学再诚恳补充一些说明。诚如 平实导师的教诲,在静坐、静态中虽然也可以锻链定力,大概都会落入定境中,很难住在话头境界中,往往看不住话头而入定去了。如果是想要看见佛性,一定不许参话头,只要纯粹看话头,不许生起疑情,以免眼见佛性时必须具备的三种庄严还没有具足时,就先参得佛性的内涵,这一世便再也看不见佛性了。平实导师也常常对求见佛性的同修们开示说,想要看见佛性的人,应该在动态中看话头,一念相应时才容易看得见佛性。如果想要以禅定的境界来看见佛性,除非已经有 平实导师的禅定实证功夫,否则看话头时最好别看静的东西。如果是下雨天或是晚上,无法出门去看话头,正在拼功夫时不得不留在家里,或在院子里看静态的植物花草等,也还有特别的看法,末学不便公开说明,因为这已经涉及法主弘法指导的职权了。
平实导师也常常吩咐说,话头一定要往外看,不可以收在心里,也不可以定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这也是想要看见佛性的人,在作看话头功夫时必须注意的一点。平实导师开示说:
若不锻链看话头功夫,以此方法向心中直看下去者,看到驴年亦看不见佛性,便会学月溪法师以为悟后的知觉就是佛性,便会跟著他一样说道︰“悟后见闻觉知变为佛性。佛性非肉眼所能见,故云见无所见。”却成诽谤正法、诽谤《大般涅槃经》、诽谤 世尊。明心是见无所见,见性则须眼见为凭,《大般涅槃经》中 世尊已再三明示。以此修定之法欲求明心见性,无异缘木求鱼,曹洞宗默照禅之所以迅速没落者,其故在此。3
注3、
摘录自 平实导师,《生命实相之辨正》,佛教正觉同修会(台北市),初版13 刷,2009 年6 月。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见性,话头,连载,十九,----,黄正幸,老师,第六,见性,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