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默照禅的修法,与定相应,如果能定下心来,大多会入定,看不见话头。但是若要明心,以及想要眼见佛性的人,都应远离默照禅,要以看话禅的方法修禅,才有实证般若禅的希望,也就是明心。
如果开悟明心后想要进而眼见佛性,当然更要看话头;否则定力再好也没办法看见佛性,何况没有定力的人,更不能见。而且,想要看见佛性的人,看话头的功夫必须长期锻链,历经一些过程而到达某一个层次,那时配合其他二种庄严,才有可能亲眼看见佛性。在这段作功夫期间,就只是单纯看话头,都不想别的,话头的境界会自动演变转进;演变的情况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就必须请教善知识,别自己盲修瞎练,除非没有善知识住世了。求见佛性而锻链看话头功夫的人,必须长期锻链,不可能速成。单纯看话头的时间,因人而异;快的人,要二、三年;慢的人,可能要五、六年;是要长期累积起来的,不能够短期间一、二个月每天从早到晚锻链,平常却都不作功夫。而且,看话头的功夫,还必须配合无相念佛的功夫,必须每天一、二小时专心礼佛,专作无相念佛功夫才行,否则看话头的功夫不会增长,作功夫的期间就必须再增加很长。这也是看话头求见佛性的人,必须注意之处。对于纯看话头而求见佛性的人,话头要往外看,如微风吹动的树叶、花、流动的河水、游来游去的鱼、蠕动的虫、飞跃的昆虫、人来人往、猫狗的活动,都是看话头的好对象;但不可放在身体的某一处,更不可与呼吸联结,要单独的看住话头,功夫才会深入;看时只要话头在就好,心要松,别太紧,话头较易成片。
如果已经会看话头了,也看了半年、一年了,还没有明心而想要明心,要以话头寻找如来藏了,就得开始参话头。关于看话头与参话头的区别,平实导师早已开示过了:
参话头与看话头之间的差别,在于参话头有一个疑情在,一面看“念佛是谁”的话头,但心里怀疑思索,究竟念佛的是谁,心里虽无“念佛是谁”这四个字的形象或声音,但是我们一直安住于“念佛是谁?”这个意思里面,这样子叫作参话头。需有一个疑在。看话头如无疑情,是在修定。如果坐下来看话头,看久了就会入定;如果有个疑在看话头,疑情持续伴随话头存在,谓之参话头。所以二者之差别,在于有无疑情及寻觅思惟的作用。
参话头和思惟思想有什么差别?思惟思想就是运用语言文字,用一句连接一句的话,在作分析,那叫作思惟思想。参话头是要有定力,而不必透过语言文字,就能够有思惟之作用在,我们称之为思惟观—直观。所以看话头时,有一个疑情在,谓之参话头。参话头时常常会灵光一现而出现一个答案,我们能够不运用语言文字,就可以去分别对错,并且知道为什么对或错,均不必经由语言文字,这功夫就叫作思惟观—直观。4
注4
摘录自 平实导师,《悟前与悟后》上册,正智出版社(台北市),改版八刷,2011 年9 月。
以上说的锻链看话头功夫的方法,以及参话头的方法,即是 平实导师指导的方法。但是过程中可能会有许多状况,有些是应该不理会的,但也不必特地舍弃;有些是应该舍弃的,不可以继续深入;有些是正确的,是对眼见佛性有帮助的,应该继续增长。这些都要有过来人指导,才会走得正确与快速。不要自以为是,盲修瞎练,免得将来出麻烦。
在这一节更深入说明看话头、参话头等功夫的锻链,也更详细说明破本参的看话头与破重关的眼见佛性,所作的功夫有所不同之后,对于见性境界退失的人,究竟应该如何补救的问题,也需要提示一下。平实导师有开示过:见性境界如果退失而看不见佛性的人,只需要继续每天固定一小时时间,补修动中定力无相念佛就行了。主要是每天在礼佛之中忆佛,保持无相念佛的清净念都不中断,以礼佛的方式继续凝聚定力。当定力渐渐回复时,眼见佛性的境界又会随著定力而渐渐回复过来,又可以在一切事物上眼见自己的佛性,也可以在一切有情身上看见他们的佛性和自己的佛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