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87期>

《中观金鉴》(连载三十六)——孙正德老师(2)

[第087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3:08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佛护、月称、宗喀巴等人,宣称若不能证得人我、法我无自性,则不能证得解脱,但彼等所说之无自性性,并非大乘法无我所摄不增益不损减之三性、三无性,不仅否定阿赖耶识心体存在,成就损减之实,而且是各自于五阴人我生起增益执以后,所妄想之五阴名言无自性,尚不能及于五阴法无常无自体性之缘起无自性,连初果向的见地都没有,所知与所见正与解脱道完全背道而驰。世尊所施设教导二乘断除五阴人我执之方便,乃是如实知、如实见五阴人我中诸法之无常、苦、空、无我,以知五阴苦及知五阴过患为先,再断除五阴人我见,进而断除五阴我与我所之贪爱执著,故世尊并未以蕴处界诸法无自性性为方法教导二乘声闻与缘觉,应成派中观主张未能见诸法无自性性即不能断除人我执与法我执,显然违背释迦世尊之圣教。
兹举阿含中世尊教导二乘断五阴人我执之方法如下,供大众检查审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正断,何等为四?一者断断、二者律仪断、三者随护断、四者修断。云何断断?若比丘已起恶不善法断,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未起恶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未生善法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已生善法增益修习,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断断。云何律仪断?若比丘善护眼根,隐密、调伏、进向,如是耳、鼻、舌、身、意根善护,隐密、调伏、进向,是名律仪断。云何随护断?若比丘于彼彼真实三昧相善守护持,所谓青瘀相、胀相、脓相、坏相、食不尽相,修习守护,不令退没,是名随护断。云何修断?若比丘修佛说此四念处等,是名修断。”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断断、律仪断,随护、修习断,此四种正断,正觉之所说,比丘勤方便,得尽于诸漏。”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如四念处,如是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道支、四道、四法句、正观修习亦如是说。(注3)(……
中略……)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如是比丘能断贪欲、瞋恚、愚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如断贪欲、瞋恚、愚痴,如是调伏贪欲、瞋恚、愚痴,贪欲究竟,瞋恚、愚痴究竟,出要、远离、涅槃亦如是说。(注4)
世尊于此经说,降伏贪瞋痴、断除贪瞋痴,乃至究竟断尽而远离对五阴人我爱染、出离爱染系缚,远离瞋恚、出离瞋恚系缚,远离愚痴、出离愚痴系缚,断尽三界有漏苦法,证得五阴不再出生之涅槃解脱,要以四正勤之精进心,善于守护眼等六根,以远离对于六尘之贪爱;对于不净观所得之种种决定境,时时思惟守护不使退失,以断除对色身、眷属之贪爱;如是以身、受、心、法四念处正观修习为方便,乃至七觉支、八正道法为方便,能够断尽一切障碍解脱之有漏法。要能够断尽诸漏而出离三界,依照世尊之教导,首要断除五阴之人我见,如实了知五阴非真实我,如实了知意识自我亦含摄于五阴人我中,了知意识是二法为缘所生之识阴所摄,不能自外于识阴;亦应了知意识自我同于五阴,是无常法而不是常住法;应知意识自我若不能弃舍妄计自我真实之执取,则苦法不灭,即不得解脱。世尊对欲求出离三界之佛弟子如是谆谆教诲: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非汝有者,当弃舍,舍彼法已,长夜安乐。诸比丘!于意云何?于此只桓中,诸草木枝叶,有人持去,汝等颇有念言:‘此诸物是我所,彼人何故辄持去。’”答言:“不也,世尊!”“所以者何?彼亦非我、非我所故。汝诸比丘亦复如是,于非所有物当尽弃舍,弃舍彼法已,长夜安乐。何等为非汝所有?谓眼,眼非汝所有,彼应弃舍,舍彼法已,长夜安乐。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云何?比丘!眼是常耶?为非常耶?”答言:“无常。”世尊复问:“若无常者,是苦耶?”答言:“是苦,世尊!”复问:“若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答言:“不也,世尊!”“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于此六入处观察非我、非我所,观察已,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彼有。”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注5)
注 3 《大正藏》册2,《杂阿含经》卷31,第879 经,页221,中16-下8。
注4 同上注,第881 经,页221,下16-22。
注 5 《大正藏》册2,《杂阿含经》卷11,第274 经,页73,上2-21。
世尊说,于眼、耳、鼻、舌、身、意六入处中,能取六尘之见闻觉知及所取之六尘境,并非真实我,亦非真实为我所有,因为眼等六入处皆是无常法、苦法、变易法故;因此,经常听闻世尊善说五阴无常无我、已断我见之圣弟子,弃舍意识自我见闻觉知能取之心为真实不坏法之妄计,弃舍所取之六尘境,因为如实了知于其中无有真实常住我,所取六尘亦非此我所能真实拥有,了知真实常住之我,不与五阴六入十八界相在,故不随著阴界入的无常而变异生灭。多闻圣弟子于弃舍五阴之我与我所见以后,不取著五阴世间,不取著器世间外六尘,不取著意识心之见闻觉知,如是一切无所著,而意识自觉自我可以灭尽无余,因为尚有世尊金口所说真实不生不灭之涅槃本际恒存,如是于涅槃本际中无有五阴人我法现起,以本识之真实自住涅槃而施设为五阴人我解脱于三界,故能不堕断灭。也就是说,五阴人我法中,无有一法能够离开三界而存在,纵然处于意识五百劫不现起之无想天中,五百劫中都无意识现起时似是真实无我,亦仍是三界中之有法,无想天之天身还是有五阴人我法继续存在故,尚有意根执取无想天身之人我执而存在故,仍有天身色阴及意根心体故。因此,多闻熏习如实修道之二乘圣者,虽然不知不证涅槃本际入胎识之所在,未证蕴处界法与本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之现量,不能现观一切法唯由本识幻化所生,不知此中如何是遍计执性、如何是依他起性、如何是圆成实性,如何又是本识心体之无所得无自性性之自性,却仍然能够遵循世尊之圣言教,而以五阴人我之无常、苦、空、无我为智境,以三十七道品为方便,断尽五阴人我执所摄之烦恼障而出离三界生死苦,永远不再有五阴出现于三界中。故二乘圣者不须断除所知障所摄之法我执,仍然能具足方便断除系缚于三界之烦恼种子。但应成派中观诸传承者皆不知、不证如是法义,徒以凡夫身心而师心自用,非毁诸佛圣教,一切正信之佛弟子皆应慎思明辨,勿受其盗用佛法文字名相之后所曲解之法义所笼罩。
佛护、月称、宗喀巴严重扭曲了二乘五阴人无我之内容,妄计能持身者为意识,妄言能藉缘生一切法者为意识;又说只要遣除意识依托于眼等诸处因缘而有之名词施设我,了知此一名词施设之“我”名确实无有自性,就是断除烦恼障粗分之人我执;若证得意识明了分中之细意识我,观察此细意识我于受用六尘见闻觉知时,“我”之名言施设亦非自性有,宣称此为破除法我执,是破所知障,则称如是已断除烦恼障之细分。因此,应成派中观强言烦恼障含摄所知障,主张阿罗汉证得意识微细我之法无我才能出离三界,更将习气随眠系属于意识微细我,声称若不证意识微细我,则不能成佛,这也意谓著应成派中观主张彼等所立之阿罗汉已经成佛。先举示彼等之言论如下,后作辨正:
《入中论》释云:“无明习气,能障决了所知。贪等习气,亦是身语如是转因,以彼无明贪等习气,亦唯成佛一切种智,乃能灭除,非余能灭。”;此宗诸教及圣父子无诤论中,未有较此更显然者。言身语转者,谓阿罗汉有身语粗重,如猿猴跃,呼他为婢,大师虽遮终不能断。言亦是者,显贪等习气,亦能障碍决了所知。故一切烦恼习气,皆是所知障。其果现似二取相等一切乱分,亦是彼摄。习气自体,如入中论释云:“若法于心熏染随逐,说名习气,烦恼边际,薰习,根本,习气,是诸异名。”断除此所知障,虽除前说通达真实之道外,更无有余。(注 6)
注 6 宗喀巴著,法尊法师译,《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卷4,大千出版社(台北),1998.3 初版,页168~169。
如上宗喀巴于《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中所说,将习气随眠归纳为细分烦恼障,再将此细分烦恼障称为所知障。依照彼等之立论:称人我执为粗分烦恼障,称法我执为细分烦恼障(也就是彼等所说能常住细意识我之名言我),因此烦恼障就含摄了所知障,所以他们认为阿罗汉断除烦恼障出离三界,必定已经证得细意识我之存在,并断除“法我执”证得“法无我”。而宗喀巴宣称此等习气随眠细分烦恼障唯于成佛时能够灭除,这样前后呼应的主张就表示著:彼等之所立论,必定证得细意识我才能出三界之阿罗汉,是已经成佛,所以出离三界之罗汉道就是成佛之道。然而释迦世尊及十方诸佛皆未曾如是宣说“证得阿罗汉者即是成佛者”,反而处处训诫著:阿罗汉不知不证一切众生皆有之如来藏,阿罗汉之解脱道是方便道,不是究竟一乘道,阿罗汉仅断烦恼障现行而未断所知障等等。因此,依止于佛世尊之教导,仅断除五阴之人我执而真实出离三界之阿罗汉,尚且不列于亲证菩萨藏─本识入胎识如来藏─之菩萨数中,更何况能成就佛果?而月称、宗喀巴等应成派中观师徒立论所称之“阿罗汉”,浅如烦恼障所摄之五阴人我见尚且不能断,何况能出离三界?更何况能证阿罗汉们所不知明心菩萨所证的如来藏?又遑论具足断除烦恼障与所知障而成就佛道?
(待续)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中观金鉴,连载,三十六,孙正德,正德,老师,详述,应成派,中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