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除大妄语业—
一西所倡“庐山风心开见佛理事一心”的真实面
何承化老师
(连载三)
三、由一西所出书籍中显示其见道真相:
1、尊崇述说有特异事迹来彰显自己的修为:
一西未深心体认 平实导师为其引导的见道功德来增上熏修,反而性好以神通异事等言说来为修行佐证,故而连自己的见道功德法眼都丧失了。早期迷惑于静老的来往极乐、神通救众之不实说词,为之于其各个共修道场彰显其内心的崇拜,并大力加以宣扬。然而这样的习性,并未因 平实导师的开导劝说而有所改进;所以上课时还是喜欢宣说或附和这样的“事迹”,以致有随其修学之学人崇拜的告诉我:“现在许老师的学生里有不少有本事(神通)的人。”由他所出的书中也可看到这样的事例,如:
末学曾亲闻一位久年修行,且禅定功夫深入之仁者告知,并被请托于书中代为转述一因缘,约略如后:九十五年五月第二个周六夜晚,仁者在禅定中,随同 地藏菩萨赴地狱为纯苦众生放光注照,令暂离苦……
也因为深心内好乐这些事迹,故连是非淆讹的判断力都会被蒙蔽,所以当这位“禅定功夫深入之仁者,告知看到下地狱的学术前辈,身体很小,也相信了,并在书中来彰显出来。”(注:详见《常忆念佛自在解脱》第六章第六节,页132。)也因此一西会说:同修会现在什么人放什么光我都很清楚。也对笔者说出“他老人家(指平实导师)的光愈来愈暗”等话语。
由 世尊或 弥陀、观音、文殊、菩贤等诸大菩萨的种种开示可了解,三乘佛法的修证,或解脱道或佛菩提道,不在神异言说、世俗神通,而是菩萨性的发起与宗门意旨的增上进修与通达,乃至往生极乐的修学也是如此,没有差异。若神通真能解脱生死,世尊不必示现六年苦行羸瘦,故而佛法不是重在三界世俗有为的神通异事。
《博山参禅警语》卷2写著:
于法身边生奇特想,见光、见华,见种种异相,便作圣解;将此殊异之事衒惑于人,自谓得大悟门,殊不知通身是病,非禅也。当知此等殊异境像,或是自己妄心凝结而成,或是魔境乘隙而入,或是帝释天人变化试现;妄心凝结者,如修净土人,观想不移念,忽见佛像、菩萨像等。如《十六观经》中说,悉与净土理合,非参禅要门。乘隙而入者,如《楞严经》中五蕴空时,行人心有所著,魔即随意而现,变化试现者……
炫耀神通,好向特异功能,以此来诱揽众生,实在不是一位明心见道的菩萨所该有的表现。一位见道的菩萨,当知神通是三界世俗有为、依于意识而起的法,在了解证得五蕴空相的虚幻后,不会标榜神异,自己更能时时作意出离,不愿为其所系缚,又怎可能以此诱导众生陷入泥沼。所以,菩萨见道破参后,看到教界、学界那么多人在误导众生,或伪造神迹异事来耗损众生修道因缘时,一定会悲心增上,发起无所惧的勇猛菩提心,荷担起护持如来正法的家业,让大乘学子不再为邪说所迷惑,又怎可能再如同世俗外道以神迹异事来诳惑众生!
然是否真有放光之事呢?证悟者都了知,每个众生都有清净般若之光,放光恒长,无有变异,无论佛身、菩萨身、天人身、修罗身、饿鬼身、畜牲身乃至地狱众生皆然。有差异者,在无明覆障,执著颠倒程度的有无与深浅。因此每位修行者身口意行所展现的功德胜性,便是他的般若之光;此光不是以色法思惟的角度来检视,若有说言“什么人放什么光或某某的光愈来愈暗”等语,皆是落于以物质法观照的观念,来观照世人,也显出对色蕴无常的观行不足,乃至落于意识妄想分别之中;更何况一西并未修得天眼或阴眼,妄言见光,与他人真得天眼所见 平实导师的光全然不同,显然是虚言笼罩之说。
达摩西来传法脉,自二祖慧可禅师后,都不以神通异事为度众之钥,不论三祖僧璨、五祖弘忍、药山惟严,马祖道一、南泉普愿、黄蘖希运、赵州从谂、石头希迁……等诸大禅师,皆是以第一义谛的传授为度众本事。一西落于色蕴、想蕴窠臼之中,妄想自己能见别人的光,不知已堕五阴之中,犹自得意,又如何能安住法座乃至度众至彼岸呢?
2、因见性错误,无法简择经典中“佛性”一词内涵的差异:
一西因对真心如来藏的体验不足,又因知道佛性密意但未能真正眼见,故无法简择经典中“佛性”一词内涵的差异,乃至将如来藏能令人成佛的体性,当作是《大般涅槃经》所说的眼见佛性,强作诠释来证明自己有见性,反而败阙尽露,现出其体用不明、未真实眼见的狐尾来。这可由其对众开示与经典引用两方面来检视:
(1)一西的开示:
一西开示的资料或以文字或以录音档公布于网路中,并有上课录音带的流通。此类开示的内容极多,于此仅列举二事说明:
A、自创经文:大般若经云:“不二之性即是佛性”
一西在2007年度懿莲念佛会超荐及消灾法会上对大众开示真心与佛性的意涵,在开示佛性时宣说:
大般若经云:“不二之性即是佛性”,何谓不二之性:空有不二、内外不二、善恶不二、圣凡不二、不二就是一。六祖告诉我们: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能生万法。(http://www.inlotus.org/TIME1-11.htm)
这段开示,引经据典,非常动听,只可惜却显出一西体用不分以及并未真实眼见佛性的败阙。先说什么是“不二之性”,
《说无垢称经》卷2:【不二是菩提,差别法性皆远离。】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8普贤菩萨偈颂:
清净解脱而无缚,于一切趣知实性;世间生死流转法,菩萨解法无有二。于不二法无所著,其心不住诸世间,又亦不离于世间,所行不在世间外,了知诸法真实相……
由两段经文可知,所谓“不二之性”,即是菩提即是实性。然什么是菩提?
《维摩诘所说经》卷1:
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不行是菩提,无忆念故;断是菩提,舍诸见故;离是菩提,离诸妄想故。
在此菩提皆指归第一义谛的实性。何为实性?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82:
诸法实性即是法界真如实际,如是法界真如实际皆不可转、不可越故,所以者何?如是法界真如实际,皆无自性而可转越。
在《大般若经》中 世尊多次开示真如与实性的关系,而《成唯识论》中也开示“真如亦是识之实性”。故“不二之性”是指第八识的真实性与如如性,以此第八识空有不二之中道性立名,然此真如性若非行者亲证,诸多论说,皆纸上舞文,难以透实,在此并非指禅门的眼见佛性。
一西言《六祖法宝坛经》到处皆指归佛性,但是他所引用的这些经文皆是在指“如来藏”的清净自性,并不是说明眼见佛性的亲证境界,《六祖法宝坛经》中见性的关键句反倒不见而未能引出2。若一西为证明自己有见性,能有慧眼,当要能引出《六祖法宝坛经》中的枢纽之句。只因明心的体证不足,看到经典写“见”写“性”,便强作是眼见佛性的实相境界,故处处将经典中如来藏的清净自性、如如性,说成“眼见佛性”的见性来误导学人。
─────────────────────
1. 行者若欲了知,可来正觉同修会共修,或待 平实导师开演《六祖法宝坛经》。为免造成读者只是了知密
意,而将无法成就眼见佛性的真实亲纳,故于此不宜写出。
一西引的这两段经文,皆与见性不相干。第一句“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是六祖对行者说,不要将打坐时一念不生,当作是真心。今以其完整的前后文来检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由以上经文即可看出,六祖大师是在破斥以定为禅,以一念不生为悟的学人。其言心不住法,即已说明如来藏,是不会住于某处,若有所住,将坐中之心,无求的妄心当作真心,则为自缚,是六识心的境界。所以六祖大师说:“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
一西所引的第二句: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云何立无念为宗?……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等……
此段经文在说明真如的证得不是在境界上生心,但也不是百物不思,念尽除却的一念不生。如来藏本性清净、不变异、本然自在,但其种子如瀑流刹那刹那的流熏,不断圆满成就一切染净法,如来藏所起的念不在六尘之中,但也不离六尘,十八界一切万法由祂出生,但如来藏仍是清净无染。所以六祖大师称其为无念。学人若得明心,依著转依如来藏的功德,悟后起修,不断的转变七转识中染污种子,则能来去自由,通用无缚,就是一行三昧,自在的无念行。所以六祖大师说“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也是呼应了 维摩诘大士所说的:“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这是明心的人就该具备的知见了,不是到了见性才了知。由一西这样的引文,也可知其当初明心见道时虽无问题,但因后来转信静老真如住于头部的谬说以后,他的知见真的开始有问题了,更何况见性。
如一西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以彼性(佛性)故,一切众生得般涅槃。”此句“众生悉有佛性……得般涅槃”,这是在点明众生的如来藏皆有成佛之性,不该以此来举证眼见佛性的证量。一西言“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即是佛性。”若一西言“佛性是实性、无二之性。”当无法言其有过,但说“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即是佛性”则有体用不分的混淆之处。一西对见性的认取于书中尚有许多的错误,目前也仅就此结束。(待续)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妄语,一西,所倡,山风,心开,见佛,理事,一心,真实,何承化
相关阅读
- 上一篇:广论之平议
- 下一篇: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