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德老师
(连载八)
五、缘于五受阴之我非业果之所依
未般涅槃前之五阴无常,刹那刹那生灭不住,故无有真实、自在、常住之实我体性,因此世尊说五取蕴无我与我所;五蕴既然非我与我所,何有真实我于五蕴之中一一刹那各别生灭?故应成派中观所立之宗、因、喻皆不得成就。月称、宗喀巴、印顺所执者,本质上乃是有一能作业之细意识我常住不灭,而此我不应刹那生灭前后自性各异,亦不应随著五阴而无常、变异,否则业种应无所依;法界现见之因果律中,应有一被业种所依之常住我不随五阴坏灭故。唯有能出生五阴,而自身是无覆无记性的心,才可能执持一切业种及实现因果律,实证所得的自心如来阿赖耶识正是如此;然意识心不论粗细,从来都是有覆有记性的心,不可能是执持善恶业种的心,p42故应成派中观师月称、宗喀巴、印顺等人,凭思惟想像而建立细意识常住不坏、是持种心,理不得成。
密宗应成派中观师将生灭无常之细意识妄执为常住不灭法、为持种识、为因果实现者,不离识阴范畴,事实上已堕于我见、常见中了,故彼等极力维护自身之邪见:我见之所缘是依蕴假立之我,只要能证此细意识我之存在,安立其具无自性、自性空之无生而常住世间,即可灭我见而得解脱,继续以意识受用贪爱五欲六尘。故不许 世尊所说能被灭之“我”即是“我见”之我,不许“我见”缘于五取蕴而有;而这样的细意识我只是假名施设,然后再推翻这个假名施设的细意识我以后,就自称是已断我见了。如同愚人假名施设虚空中有一饭之资,假想把那些饭吃完以后就自为吃饱了一样,终究只是假名吃饱而仍然未进粒米,仍然是饿汉──依旧是未断我见的凡夫。但世尊所说我见所缘之我,全都是五阴中法,不是想像建立的细意识我;可悲的是月称、宗喀巴、印顺等人所认为非属五阴我的细意识我,仍然是五阴中的识阴所摄的意识心,不能超出意识心外,故其细意识我仍是五阴我所摄。佛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五取蕴(五种能取三界诸法之蕴集法)都是所生法,识蕴中之眼、耳、鼻、舌、身、意识乃是根、尘、触三法所生者,是无常、生灭、变异之法,并无常恒不变之自性,故五取蕴中无有能作名色、能作万法之我,虽无能作名色万法者而有业报,能作者实乃自心如来──能出生五取蕴之第八识如来藏。缘于五取蕴而妄执有一细意识实我能为业种所依之应成派中观师月称、宗喀巴、印顺等人,p43又如何能了解此等甚深之理?再举示阿含部经文中 世尊之开示略说之: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注1)
略释经文义理如下:【如何是第一义空能贯穿一切法之经?诸比丘!眼处、眼入、眼触生时,非从业来,亦非从四大或四大聚集之色而来,灭时亦非有去处可至;由于无明而产生贪爱,因贪爱所作故有业,有业故眼根、眼识出生;如是眼根、眼识不实而生,出生以后随著贪爱又有所作,此眼根、眼识随著业报之受尽而消灭,故眼根、眼识不实,故非实我,非能造作根、尘、识之能作者,故眼非作者而有业报;此眼根、眼识、色尘等五阴所摄法,随著受报而使业种消灭以后跟著灭,又有来世不同的眼等诸阴由于此世新的业行而相续不实出生,如是观察了知就能除掉误认世俗可以计数之眼等诸法是真实常住的邪见。耳、鼻、舌、身、意也是同样的道理:生无有来处,灭无有去处,不实而生,p44有业报而无有作者;如是清楚观察以后,就除掉了“实有世俗可以计数法——五阴”等我见,不再落入五阴实有的恶见之中。世俗可以计数之法就是指因缘法中的“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之法;由于有无明故造作有漏身口意行,由于有漏诸行而于现法长养眼等六识种子,以贪爱水滋润后有六识之苦芽;由于后有六识种子之增长,现法之五阴坏灭后必有后世五阴名色之出生;名色出生后必定增长六入处;六入处增长时必定触六尘,由于来自无明触故不能正思惟,乃至领纳觉受归于自我,认定为真实而生贪爱;因贪爱故集取后有之苦因,导致现法中的名色出生,名色无常故必有老病死忧悲苦恼诸苦;又因不正思惟增长无明而有诸多有漏行,纯大苦蕴之业报五阴如是聚集而起,于是生死不绝。又同样的道理,若反过来观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能够不颠倒而正思惟五阴无我,无明则灭,无明灭而不再贪爱五阴我与我所,有漏诸行即灭;有漏身口意行灭故,不再于现法中增长六识之苦芽:不再因触而生受,因受而生贪爱,积集后有之苦因;无后有六识苦芽之增长,来世名色即不再出生;名色不再出生,纯大苦蕴之五阴等法即灭。比丘!眼耳鼻舌身意生时无来处(来以前不是住在某处,是不曾存在的),灭时无有去处(灭后亦不是住在某处,是不复存在的),由于无明而有贪爱等诸有漏行积集苦蕴业报,现法五阴坏灭后,后有苦蕴业报的五阴等法相续而生起,其中无有作者,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的缘故。由于破除了无明,故断除贪爱等诸有漏积集后有苦蕴之行,苦因灭了所以不再出生后世名色等法,纯大苦聚即灭,p45其中亦无有作者;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缘故,这就是第一义空贯穿诸法的经典。】这是声闻人听闻大乘第一义空经而结集下来的大乘经典,只剩下声闻法中的解脱道妙义,已经没有大乘法中的第一义谛妙义了。但却是可以使人断除我见与我执的解脱道妙义。
─────────────────
注1大正藏第2册,《杂阿含经》卷13,第335经,第92页下。
五阴是因缘所生法,是生灭、无常变异之法,五阴对于自己、对于宇宙万法,都不是能自主之作者,若有认取五阴之某一法为能作五阴、能作业者,此亦属于缘于五取蕴而认取其中某一部分为常住不坏我之我见内涵。五阴既是所生法,不是能作者;又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之缘生法,是属于不实而生之法,故说蕴处界空不是真实空──不是第一义空,仍是声闻圣者所知的现象界中有生有灭之有为空、无常空,不符菩萨所证的第一义空。然应成派中观师月称、宗喀巴、印顺等人,却企图于此五蕴等生灭法中建立识阴中的细意识为能作之常我,以便指称为业种所依,才能与业果连系整合而不违背现实中存在的因果律,以为如此就能避开“他所造业而我受果”之因果混乱逻辑,但此建立却是不能成立而违背基本逻辑的妄想法──将本无今有的被生法建立为本有的能生法。如果五蕴法中有某一蕴、某一识是能造作万法之实我而与业果相系,则此“实我”必定非生灭法,必然是本住法,方能生五蕴,方能持种令业种不失不坏,则此“实我”必定是自在而非缘生法,亦必定是能主宰者。然依应成派中观师所建立的细意识既仍然是意识,即是以所生法建立为实我,理本不成;而此“实我”既能主宰而又能分别苦乐善恶,则必能决定弃舍恶业种子,p46而免受后世三涂苦之恶报;然而此细意识属五阴所摄的“实我”,违背三界六道的现象法则,故应成派中观师的月称、宗喀巴、印顺等人如是建立意识细心,作为因果律的持种及实行者,根本不能成立。因为,此“实我”既然是名色及善恶业种的执藏者,当然就会是因果律的作者、实行者;然而应成派中观主张之“实我”细意识又是五阴中的识阴所摄之法,则必定有领受苦乐及分别善恶等之造业功能行相,一定不欲往生三恶道受苦,世间就不该有欲界三恶道的苦受众生存在,然事实上却有三恶道有情存在,故说这样的立论不但违背逻辑,也违背三界六道的现象法则。而此细意识“实我”的实质就是五阴之行相,故此造业之“实我”必定是生灭法,所造之业种依止于此生灭法,则业种将随著五阴的死灭而灭失,如是因果律即不能成就,同时也堕于断见论者及常见论者之窠臼中。故应成派中观师月称、宗喀巴、印顺等人,本质上已堕于萨迦耶见中,尽是于生灭有为的蕴处界无常空中论说有我、无我,或于此戏论邪见中论说我与业果,若不是落入断见就是堕于常见中,又有何真实理可以与他人谈论中道观?更遑论写书流通来教导他人修学中道观?
应成派中观师月称、宗喀巴、印顺所说缘于五取蕴另立之我,到底是何种法相?下一节中将予以检讨并徵其诸多自相矛盾之事实。(待续)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