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与眼见佛性(连载三)(2)
又唯识学四分中,将后二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摄归于见分,而有相分、见分二分之说。譬如眼识有相分、见分,眼识面对的相分为色尘相,眼识见分为分别色尘相分的青黄赤白等显色;眼识既如是,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亦复如是,亦有其见分了别相分的功能。第七识意根末那识运作时亦有相、见二分,相分是法尘,见分能了别法尘;可是意根了别法尘的能力非常弱,因为祂的了别范围极广,故不如意识那么细腻,因此需要意识的细腻分别后,再由意根作主决行。
同样的道理,既然前七识运作时都有相分及见分二种,当然第八识也有相分及见分二种,如此才能符合圣 玄奘大师《成唯识论》卷一所说正理:“识谓了别。”第八识相分即能显现六尘诸法相,第八识见分须依意根末那识方能运转于三界中,谓第八识能了别意根之作意与思心所,才能在世间运转,包括能够了别七转识的心行而配合七转识运为,不随七转识在六尘中分别及起贪染喜厌等分别,也能够知道如何摄取四大种来成就众生身,也能了知众生色身之种种运作,并能了别业种的完成而主动记存众生的谤法、谤贤圣等业种,未来缘熟时也能了知如何让众生所造业种现行而受种种善恶业果报皆无差池,亦能作种种七转识所不能了别诸事等等,都不受前七识的控制,所以因果律会确实显现、执行;第八识既能了别种种意识所不能了别的事相,当然有见分的功能,只因为慧广是六识论者,舔食印顺六识论的邪见唾沫,所以不信有第八识,更不信第八识有见分名为佛性,为未入地菩萨所能眼见,所以再三的把识阴六识的见闻知觉性强行套在第八识的识性上;他再怎么想象思惟,假使能想象思惟三大阿僧只劫以后,也还是无法眼见的;除非他肯回归阿含所说的八识论正见,断了离念灵知意识常住不坏的我见以后,才有可能在未来多世以后亲证第八识,才能再历经多劫以后得以眼见第八识见分示现的佛性。
在此书中所说的佛性是指第八识见分,不是指第八识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可以使人成佛之性。然第八识有种种的见分,皆不在六尘上起分别,难可了知,此即《成唯识论》卷二所说正理:“不可知者,谓此(第八识)行相极微细故,难可了知。”如是第八识见分,乃是为悟后进修道种智者而说,不为未悟如慧广等人而说。若为未悟的人而说第八识有种种见分,学人将如同慧广一般误会而认定意识觉知心的种种变相以及处处作主的末那识为真心,如是将永无亲证第八识之可能,永远在外门修学六度,无法进入内门修行;也将如慧广一样,误认识阴六识我所的见闻知觉性为佛性,永无亲证第八识见分而眼见佛性分明。由于慧广误以为第八识的见分就是六转识的见分,难怪他会提出“佛性就是知觉之性”之谬论,知觉之性其实是凡夫所知的佛性,不是未入地菩萨眼见的佛性,所以当慧广提出“佛性就是知觉之性”时,就可以断定慧广落入识阴自性中,不仅没有眼见佛性、不懂佛性,而且堕于凡夫随顺六识自性的“佛性”中,以凡夫六识的自性(六识的知觉之性)说之为十住菩萨眼见佛性的佛性;既落在识阴的自性中,当然也是没有明心,是错悟的凡夫,是未断我见而且是落入自性见外道中的凡夫,却敢大胆妄评亲证的贤圣,其过大矣!
综合上面所说,诸佛菩萨及证悟祖师有时为未悟之人而说七转识有四分、二分之说,有时是为悟后进修道种智者而说第八识也有四分、二分之说,说八识心王各各都有四分,已是极微细的无生法忍种智范围;是故对不同根器、不同证量的佛弟子,说法常有不同的层次差别,此即为人悉檀,故说法无定法。
又许多佛弟子,包括慧广在内,不相信 佛在《大般涅槃经》开示:可以透过父母所生肉眼而眼见佛性。为了使慧广及佛弟子们确实了知真的可以肉眼看见佛性,以及避免受其误导的徒弟们因为不信、怀疑而造下毁谤极胜妙佛法的重罪,正光不得不重复说明,还请慧广及大众等耐心读完,待你(你)看完了,确实理解了,就不敢再随便毁谤了。
《大般涅槃经》卷八: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细难知,云何‘肉眼’而能得见?”佛言:“迦叶善男子!如彼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
翻译成语体文为:
【迦叶菩萨向释迦世尊禀白:“世尊!佛性像这样子微妙细腻而难以了知,如何可以用父母所生的‘肉眼’而眼见佛性?” 释迦世尊答复迦叶菩萨言:“迦叶善男子!就好像二乘慧解脱的圣人已能出三界了,但若未修得非非想定及神足通,尚且不知道四禅天人住居的境界,云何能知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所以初学菩萨对于眼见佛性的事,现在虽然尚未亲证,但是因为随顺契经所说,以他们的信力来相信佛陀圣教开示的缘故,知道自己未来可以用父母所生眼而眼见佛性。”】
从这段经文得知,释迦世尊已经很清楚的告诉我们:佛性虽然非常微细难知,但是佛弟子们若肯相信 佛的开示,就能确信可以用父母所生肉眼而眼见佛性。这不是未断我见、自性见的慧广,及误解经典、不信肉眼能见佛性的凡夫俗子们所能否认的,因为这是释迦世尊的圣言量;等觉菩萨尚且不敢推翻 佛的开示,更何况是连我见都不能断,而且既不明心也不见性的凡夫慧广,又怎能推翻?毁谤经中佛说的眼见佛性正理,是比毁谤明心开悟的法更重大的谤法行为,舍寿后的果报非常严重,不可不谨慎啊!
既然确信可以用父母所生肉眼而眼见佛性,就必须勤求眼见佛性,除非如慧广一样不信经中的圣教。但是在求眼见佛性之前,必须先明心证真——证得一切有情的生命实相心“阿赖耶识如来藏”,欲证得生命实相心,必须具备明心所需的三资粮——定力、慧力、福德,必须先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信心而完成十信位,也就是说须经过一劫乃至一万劫对佛法信心的修集,对佛所说甚深微妙了义法产生信心而受持,乃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样经过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信心圆满后,才能转入初住位中。若如慧广一般不相信 佛说的法,故意否定 佛在经中说的眼见佛性正理,就表示他还在十信位中修行,尚未圆满十信位修行,故对经中 佛说的眼见佛性不能相信。即使能够修习法布施,也将永远住于十信位中外门广修菩萨六度的布施。
即使真的具足十信功德,对 佛在经中说的第八识法及眼见佛性之法,都不怀疑了,进入初住位了,但此时其实仍以财施为主,法施及无畏施为辅,并随缘、随分、随力去布施,以圆满初住位所应具备的福德与智慧。于初住圆满后,转入二住位中,外门广修菩萨六度的持戒——对佛所说菩萨戒的每一个戒相都能够圆满受持不犯,以圆满二住位所应具备的福德与智慧,这时当然不会再像慧广一样毁谤经典圣教、怀疑经典圣教了。于二住位圆满后,转入三住位中,外门广修菩萨六度的忍辱——对佛所说戒律以及世出世间法种种忍辱能够安忍,以圆满三住位所应具备的福德与智慧。于三住位圆满后,转入四住位中,外门广修菩萨六度的精进——对 佛所说的每一个法能够精进不懈,并努力的摧邪显正、护持正法,以圆满四住位所应具备的福德与智慧。于四住位圆满后,转入五住位中,外门广修菩萨六度的基础禅定——努力的依照 佛所说的禅定法门去修定,以圆满五住位所应具备的福德与智慧。于五住位圆满后,转入六住位中,外门广修菩萨六度的般若——对佛所说的般若不断的加以熏习以及寻求善知识教导,使自己的般若慧能够增上,并依善知识教导对五蕴十八界虚妄加以观行以及大乘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法,现观五蕴十八界虚妄及证能取与所取空,真的断了我见,以圆满六住位所应具备的福德与智慧。于六住位圆满后,努力的建立参禅正知见,以求慧力的增长、定力的增上、福德的具足以及性障的消除等等。于定力、慧力、福德等种种因缘圆满具足后,依善知识教导参究生命实相心,最后得以一念相应慧触证真心。当触证第八识真心的时候,现观第八识在蕴处界所显的真实性及如如性之真如,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可以看到别别有情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然而自他有情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在三界中,从来离见闻觉知、从来不思量、从来不作主,非是慧广所执的离念灵知心所能比拟,何以故?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故,于眠熟等五位中必定断灭故,生起而存在时一定会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故,有时清净、有时不清净故。确实证得第八识时才是开悟明心,若能受持不退,就是已经转入七住位中,从此可以开始内门广修六度万行了。
然而自古以来,证得生命实相的开悟明心境界与智慧,本来就不容易,更何况是证得生命实相后能够信受第八识本来无生而不退转?而能常住第七住位中?因此证得生命实相之前,尚须诸佛、菩萨等善知识不断的摄受,才能真正的断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大乘通教菩萨的初果人,才能在开悟明心以后成就七住位不退的功德。如果没有诸佛、菩萨善知识不断的摄受而先断我见,如同慧广一般落在离念灵知意识心中,又落在识阴六识的自性中,即使知道开悟明心的密意,仍将退回六住位中,仍会否定阿赖耶识,就无法圆满第七住位的福德、智慧与证量。此即《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所说正理:
“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
开悟明心进入第七住位不退后,于内门广修六度万行中,并于善知识教导之下锻炼看话头功夫,不断的将话头的变化及差异看得清清楚楚;并于锻炼看话头当中,努力熏习般若慧的增上、福德的增上(尤以正确法义布施为主)以及贪、瞋、痴、睡眠、掉悔、疑等性障的消除,在种种因缘圆满际会下,得以一念相应慧,用父母所生肉眼而眼见佛性,亦即透过父母所生肉眼而眼见第八识直接出生之见分,外于六尘而运作,伴随六识的见闻知觉性而于六尘境界上显现的总相作用;因此佛性不是见闻觉知,但不离见闻觉知。在眼见佛性的当下,不仅看到自己及别别有情的佛性在运作,而且也看见自己身心与山河大地非常虚幻不实,得以圆满如幻观之观行,圆满十住位而转入初行位中,此即佛在《大般涅槃经》所说眼见佛性正理,并非如慧广所说:“佛性就是知觉之性”,所以慧广以六识知觉之性来评论完全符合《大般涅槃经》眼见佛性的平实导师,真是牛头不对马嘴,真是离谱到家了。
最后,针对这一章,作个总结:唯识有四分之说,谓相分、见分、自证分及证自证分,而后二分摄归于见分之中,所以有相分、见分二分之说。见分有了别之功能:前七识见分有了别六尘之功能,第八识见分有能了别六尘以外诸法之功能;因此吾人可以透过看话头的功夫,以父母所生肉眼而眼见佛性,因为佛性是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直接出生之见分,外于六尘而运作,而于见闻觉知及六尘境界上显现,因此佛性绝不会是慧广所说六识知觉之性,因为六识知觉之性是妄知妄觉,正是《起信论》卷一所说的妄觉,落在自性见中,此中的人即是不觉位的凡夫。慧广以六识的见闻知觉性认作是常住不坏的佛性,正是凡夫随顺佛性;而凡夫所随顺之见闻觉知的“佛性”是夜夜眠熟就会断灭的,不是常住不间断的真正佛性,当然不是 佛在《大般涅槃经》所说的眼见佛性。所以慧广说法实在错得很离谱,“因为此错,种种皆错”,导致整个佛法修证偏斜;以此偏斜的知见,来评论明心、眼见佛性,并具有道种智的 平实导师,只能说他真是不知死活。
慧广云:【三、佛性是作用?“然而佛性是从真如心体(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出生的作用,不论是眼见佛性所说的佛性,或是明心者眼见成佛之性〔正光案:“成佛之性”应为粗体字〕所说的佛性,都是从真如心体中出生的作用〔正光案:慧广援引的文字漏了二字:“前者”〕或现象〔正光案:慧广又漏了二字:“后者”〕”(一六五页)
“‘性’永远都只〔正光案:漏了一字:“能”〕是作用,而不可能是〔正光案:多了一字:“是”,漏了二字:“成为”〕‘体’,这不旦〔正光案:原文应为:“但”,不过“但”与“旦”通用〕是世俗人的常识,更是学佛人所应当具备的基本常识。”(一六四页)
说“‘性’永远都只是作用,而不可能是‘体’”,实在是说的很没有常识!
《国语辞典》解释“性”字有三种含义:
“一是‘人或物自然具有的本质、本能’,如本性、人性、兽性,论语扬货篇〔正光案:应为:“论语˙阳货”〕:性相近,习相远也;荀子正名篇〔正光案:应为:‘荀子˙正名’〕: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二是指‘事物的特质或功能’,如药性、毒性等;三是指‘生物的种别或事物的类别’,如男性、女性,阴性、阳性。”(电子档国语辞典)〔正光案:慧广复制电子档国语辞典文字及标点符号时,省略很多标点符号,不过不影响文章真实性,所以不标示省略的标点符号,仅标示其引用不同及错误的地方。〕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明心,眼见,佛性,连载,驳慧,萧氏,眼见佛性,明心,之非,文
相关阅读
- 上一篇:正觉电子报第42期 钝鸟与灵龟(连载十七)
- 下一篇:学佛的觉醒(连载七)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