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中观(连载14)----游正光老师(4)
注13《瑜伽师地论》卷34〈本地分中独觉地 第14〉,《大正藏》册30,页477 下15-页478 上5。
弥勒菩萨开示:独觉有三类,第一类、于百劫中值遇诸佛,亲承供养而种诸善根福德,熏习蕴善巧、处善巧、界善巧、缘起善巧、处非处善巧、谛善巧等正知见,专心求证独觉菩提,因此得以在未来世无佛时代证得独觉菩提。第二类、值佛出世而亲近,听闻正法如理思惟,于四加行之煖、顶、忍、世第一法当中,仅能进行煖、顶、忍前三法,无法于世第一法中断结证果;后来熏习蕴善巧、处善巧、界善巧、缘起善巧、处非处善巧、谛善巧等正知见,于后世无佛时代断结证果,成为独觉。第三类、值佛出世而亲近,听闻正法如理思惟,因而断结证果,但是无有能力探究到最究竟而毕竟离垢,所以无法证得阿罗汉果;后来熏习蕴善巧、处善巧、界善巧、缘起善巧、处非处善巧、谛善巧等正知见,依出世道于后世无佛时代证得阿罗汉果。从 弥勒菩萨开示可知:这三类独觉也与声闻、缘觉一样,都是要值遇诸佛,并供养诸佛而种诸善根,未来才能成就独觉菩提,不是没有在诸佛前种诸善根而能独自可以成就独觉菩提。
此外要探讨的是,为什么独觉在无佛出世而证得独觉菩提,而不是在有佛之世证得?如《瑜伽师地论》卷34 开示:
云何独觉种姓?谓由三相应正了知:一者、本性独觉,先未证得彼菩提时,有薄尘种姓,由此因缘,于愦闹处心不爱乐,于寂静处深心爱乐。二者、本性独觉,先未证得彼菩提时,有薄悲种姓,由是因缘,于说正法利有情事心不爱乐,于少思务寂静住中深心爱乐,三者、本性独觉,先未证得彼菩提时,有中根种姓,是慢行类,由是因缘,深心希愿无师、无敌而证菩提。14
注14《瑜伽师地论》卷34〈本地分中独觉地 第14〉,《大正藏》册30,页477,下6-14。
弥勒菩萨开示:独觉本性对五欲的攀缘很淡薄(薄尘种性)、对利益众生的慈悲心也很淡薄(薄悲种性)、心中有慢存在(慢行种性),所以喜欢在寂静处,不喜欢弘法来利益众生,以及希望在无佛时代出现于世,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证得独觉菩提,因为当代没有人可与之匹敌故。从论中得到二个结论如下:一者、独觉于有佛时代,对佛的开示:于蕴善巧、处善巧、界善巧、缘起善巧、处非处善巧、谛善巧勤加修学的缘故,希望于无佛时代,用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智慧证得菩提,因此缘故,出生于无佛时代独自证得独觉菩提。
由于当世没有人证得独觉菩提,只有他证得,显示他很有证量,不希望别人能够超越他,所以当他知道即将有佛出世的时候,就会赶快入无余涅槃,不再于三界出现。二者、不论是声闻或缘觉(或独觉),都是要随佛修学及熏习等,才能成就二乘菩提。如果往昔没有跟随诸佛听闻佛的正法及种诸善根,今世是无法成就二乘菩提,更不是仅靠他自己的智慧及力量就可以证得二乘菩提,所以二乘人仍然需要在诸佛所培植善根福德、听闻佛的开示,以及久劫熏习,未来才有可能断结、证果而成就二乘菩提。
(待续)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般若,中观,连载,----,正光,老师,经典,有一个,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