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中观(连载14)----游正光老师(3)
此外,佛在《菩萨善戒经》卷1 也开示,贪爱众生的缘故,能护持众生,使得众生乐于跟随:
优波离言:“世尊!犯有三种,一者贪、二者瞋、三者痴。菩萨所犯何者为重?何者为轻?”佛言:“优波离!若诸菩萨犯如恒河沙等贪,如是菩萨不名毁戒。若犯一瞋因缘毁戒,是名破戒。何以故?优波离!瞋恚之心能舍众生,贪爱之心能护众生。若爱众生不名烦恼,瞋舍众生名重烦恼。优波离!是故如来于经中说:‘贪结难断不名为重,瞋恚易断名之为重。’”9
注9《菩萨善戒经》卷1〈序品 第1〉,《大正藏》册30,页962,上13-21。
经中开示:贪爱众生就能护众生,所以不名烦恼也不名犯戒;菩萨因为对众生贪的缘故,与众生结下善缘,菩萨所说的话,众生就会很欢喜听,所以很容易接受菩萨的说法以及愿意跟随菩萨修学。就算是到了未来无量世以后,如果有因缘遇到,两人的如来藏还是会感应;如同阿难与摩登伽女、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一样,都是多生多劫在一起的眷属。所以,结下善缘的众生对菩萨所说的话不仅能够言听计从,而且乐于修学及互相提携,相互成为佛菩提道的法眷属,来成就自己的佛国净土。但是菩萨如果起瞋,不仅名为重烦恼,而且是舍弃了众生,故名为犯戒!这是菩萨与众生结下恶缘故,众生不乐于见到你,更不用说会跟著你修学佛法,所以对众生起瞋的菩萨成佛时劫会比较慢,不如贪爱众生的菩萨成佛来得迅速。
最后作个结论:菩萨宁愿对众生起贪而不可起瞋;贪能心心护著众生的缘故,不断地为众生著想,成佛也比较容易。千万不要对众生起瞋,而与众生断了法缘,成佛就会延迟许多,这也是学人在进修佛菩提道应该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以免在佛菩提道上旷费时日久远,大大延迟了自己成佛之道时程。
第十五点:菩萨成佛需经三大无量数劫,亦即菩萨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二乘成为阿罗汉、辟支佛最快一生即可成办。
在《阿含经》卷1 曾记载,有很多比丘听闻 世尊开示后,独一静处,或树下、或山洞等等,专精禅思,很快的就成为阿罗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有比丘名劫波,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比丘心得善解脱。’世尊!云何比丘心得善解脱?”尔时世尊告劫波曰:“善哉!善哉!能问如来心善解脱。善哉!劫波!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劫波!当观知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无常。正观无常已,色爱即除。色爱除已,心善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无常。正观无常已,识爱即除。识爱除已,我说心善解脱。劫波!如是,比丘心善解脱者,如来说名心善解脱,所以者何?爱欲断故。爱欲断者,如来说名心善解脱。”时,劫波比丘闻佛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尔时劫波比丘受佛教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心善解脱,成阿罗汉。10
注10《杂阿含经》卷1,《大正藏》册2,页4,下20-页5,上10。
经中开示:凡是色识受想行之五蕴,不管是过去、现在、未来、或内、或外、或粗、或细、或好、或丑、或远、或近,都是无常变异的法,不是常住法。能够这样观察五蕴虚妄,断了五下分结之欲界爱,因而发起初禅得心善解脱 11。劫波比丘听闻 世尊开示,于独一静处,专精禅思,行于不放逸行,因此断了五上分结,成为阿罗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这告诉大众:二乘利根的人,听闻 世尊开示,最快一世可以成为阿罗汉。然而在一世就能成为阿罗汉者,必然是过去无量世已曾供养诸佛,种了许多善根,今世才有可能遇到 佛,并在听闻 佛的开示后成为阿罗汉,如《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开示:
佛复告诸大众:“是须跋陀罗,已曾供养恒河沙佛,于诸佛所深种善根;以本愿力,常在尼干外道法中,出家修行,以方便慧诱进邪见失道众生,令入正智。须跋陀罗乘本愿力,今得遇我,最后涅槃,得闻正法。既闻正法,得罗汉果。既得果已,复入涅槃。”12
注11 解脱道中狭义的心善解脱,是指解脱欲界五欲的系缚,发起初禅而远离欲界生,是为三果人的果证,详情请见阿含诸经所说,以及 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唯识学探源》第四辑,第七章第二节〈心解脱、慧解脱—见道与修道〉。
注12《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憍陈如品余〉,《大正藏》册12,页900,中25-下1。
经中开示:须跋陀罗本来是一位外道,时年一百二十岁,为 世尊般涅槃前所度最后一位声闻弟子。他往昔曾供养无量诸佛而种善根,以本愿力故,常在苦行外道中出家修行,用各种善巧方便,引度外道弟子入于正确的佛法中,让他们得到正确的智慧;因此他今世得以遇到 佛,听闻 佛的开示,成为漏尽的阿罗汉。因为不忍心见 佛先般涅槃,所以在得到 佛的恩准后,于 佛前以火界三昧而入无余涅槃。这告诉大众:要成为阿罗汉,必然是于过去的无量劫中曾供养无量诸佛,培植无量的善根福德,今世才有因缘听闻 佛的开示证得声闻四果阿罗汉而得解脱,于舍寿后入无余涅槃。
声闻人曾供养无量诸佛才能成就声闻菩提。同样的道理,在佛世的缘觉也是于诸佛所,培植了许多善根福德,今世才有可能证缘觉菩提。至于独觉,也如同声闻、缘觉一样,都是在无量诸佛前培植了许多善根福德,才能于无佛的时代,自己成就独觉菩提,如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34 开示:
云何独觉道?谓由三相应正了知,谓有一类安住独觉种姓,经于百劫值佛出世,亲近承事,成熟相续,专心求证独觉菩提,于蕴善巧、于处善巧、于界善巧、于缘起善巧、于处非处善巧、于谛善巧勤修学故,于当来世速能证得独觉菩提,如是名为初独觉道。复有一类,值佛出世,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于先所未起顺决择分善根引发令起,谓煗、顶、忍,而无力能即于此生证法现观,得沙门果;复修蕴善巧、修处善巧、修界善巧、修缘起善巧、修处非处善巧、修谛善巧故,于当来世能证法现观,得沙门果,是名第二独觉道。复有一类,值佛出世,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证法现观,得沙门果,而无力能于一切种至极究竟,毕竟离垢,毕竟证得梵行边际阿罗汉果;复修蕴善巧、修处善巧、修界善巧、修缘起善巧、修处非处善巧、修谛善巧故,依出世道于当来世,至极究竟,毕竟离垢,毕竟证得梵行边际阿罗汉果,是名第三独觉道。13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般若,中观,连载,----,正光,老师,经典,有一个,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