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中观(连载10)----游正光老师(2)
为什么会有习气存在?乃是无始劫以来“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熏习所产生的结果,导致某种不经意且重复性的行为发生,这就是习性,亦名惯性。所谓“种子生现行”,乃是如来藏依于七转识熏习所得的种子,于某种因缘出现后,能生起七识心种子现行去运作。所谓“现行熏种子”,就是七识心相应的种子现行熏习诸法后,必定会落谢如来藏内而长养如来藏中所含藏的种子,与先前的种子多少有所改变及差异。“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这二者,如同一个循环一样,不断地现行生住异灭及熏习,不断地落谢及改易如
来藏所含藏种子内容,如此不断地进行著、不断改变如来藏所含藏种子内容,使得每一个人所熏习、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都不一样。诚如俚语所说:一样米养百样人 10,譬如同样在医院的婴儿室中,可以发现每个小孩习惯不一样,有的小孩很安静,有的小孩很好动,有的小孩很会哭闹等。又譬如久处于黑暗的鱼,由于眼根平常所见都是暗色,没有差别,所以眼根所见变成不是很重要,反而是眼根以外的器官,譬如耳根、身根等变成很重要。因为久熏习以后,鱼的眼根渐渐退化,可以看见久处黑暗的鱼,虽然仍具有眼根的模样,可是它的眼根已经退化。这就是经过熏习,以及“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所得的结果。
注10 比喻人我之间思想与行为各有不同,参见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网址:http://dict.revised.moe.edu.tw/,撷取日期:2011/11/10。
既然知道什么是习气,就要去观察自己有什么好的习气,如何去增益;有什么不好的习气,如何去断除。譬如,某甲如来藏的种子有五分的清净,因为某甲不断地熏习白品法(善法、清净法),使得如来藏种子起了现行(种子生现行),去熏习白品法,有了一分清净后,落谢在如来藏内,改变某甲的如来藏种子成为六分的清净(现行熏种子)。如是不断“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使得某甲如来藏心体内种子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增益清净,乃至最后得以究竟清净。反之,熏习黑品法(恶法、不净法)也是一样,透过不断“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熏习黑品法,使得某甲如来藏心体内种子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增益染污,乃至究竟染污。又譬如小孩小时很天真无邪,但是受到后天环境熏习善法或恶法的影响,导致后来变好或变坏的结果出现,这就是熏习的结果,也是世间人所认知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又譬如抽烟的人,
因为经常抽烟的关系,导致后来成为烟瘾;当烟瘾出现时,就会想抽烟,如果不抽烟就会很难受,这是因为经常熏习后成为一种惯性,导致烟瘾出现时,不得不去抽烟来满足自己的欲求。因此抽烟的人想要戒烟,就必须经过一段痛苦的戒烟过程,这需要有坚强的毅力,才有办法戒烟成功,才能将以前熏习抽烟的习惯慢慢改变成不抽烟。同样的道理,有人熏习恶法,譬如吸食吗啡、大麻、K 他命、安非他命、摇头丸、笑气、浴盐等毒品,等到毒瘾发作了,如果没有继续吸食此类的毒品,将会很痛苦、很难过。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二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修行乃是透过一连串的“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的过程,在历缘对境中,去改变如来藏所含藏种子的内容,使得如来藏种子清净,乃至究竟清净,不再变异,那就是成佛;或者使得如来藏种子变得更加染污,乃至要下堕三恶道受无量苦。
第二件事情,要改变习气种子随眠是很辛苦的,必须经过长时间一次又一次不断地忍受痛苦、不断地改变习气,才有可能改变成功。以此类推,每一个人过去无量劫之每一世,也包括今世在内,熏习了许多习气,所以吾人自无始劫以来,有无量无边的习气存在(不是不存在,只是大多数众生不知道,或是自己有没有发现而已),因此菩萨要透过“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的方法,于成佛之道的第一大阿僧只劫,将这些现行烦恼性障永伏如阿罗汉,可以将三界爱现行之思惑断尽而不断,留下最后一分思惑以继续取得未来世的五蕴身继续佛道之修行。然后,于第二大阿僧只劫断除三界爱习气种子随眠,于第三大阿僧只劫将异熟愚断除,这也是菩萨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修行,去将烦恼现行、烦恼习气,以及无始无明的上烦恼全部汰换到究竟清净才能成佛的道理。
基于上面所说,笔者经常听到有人想一下子改变某种不好的习气,那是不太容易的,这是因为今世已经熏习习惯了,乃至于有些习性是经过无量劫熏习成就,不是马上可以改变的,正如世俗人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11 这比喻人的本性、习性很难改变。虽然习性不容易改变,但还是可以改变,只是比较困难、比较缓慢而已。正确的作法是:如果知道是不好的习性,在日常生活中,透过“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去改变,也就是历缘对境一次又一次去熏习、去改变它,去忍受不便、去忍受痛苦,未来才有机会扭转习气,乃至要经过多生多劫,才能将不好的习性汰换清净。譬如菩萨在习种性之十住阶位,仍然有很多习气存在,只是菩萨在别相智上用心,不是在习气断除上用心,所以不容易断除习气,待转入十回向位修行,也就是进入《楞严经》所说的色阴区宇的范围继续修行,于十回向位快满心的时候,性障永伏如阿罗汉的菩萨三果,并于第一大阿僧只劫结束前,成就如梦观后,可以将思惑断尽成四果而不断,转入初地修无生法忍智慧,开始断除习气种子随眠。
注11 山河的面貌随年月而有变化,而人的禀赋性格却根深蒂固,比喻人的本性极难改变,参见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网址:
http://dict.revised.moe.edu.tw/,撷取日期:2011/11/10。
如是一一成就初地、二地所应断除习气种子随眠,转入三地修行。于三地快满心的时候,加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发起三昧乐意生身,不仅圆满三地应有的功德,而且也成就色阴尽的境界,将色阴的习气种子随眠断除,转入四地修行,同时也进入受阴区宇的范围。
如是菩萨于四地、五地,对于四圣谛以无生法忍分别进行创观及重观,一一详细及深入观行,因而圆满四地、五地功德,转入六地修行。于六地,对于因缘法以无生法忍详细观行,于六地快满心的时候,成就似有非有现观,不仅圆满六地功德证灭尽定,而且也成就受阴尽的境界,将受阴的习气种子随眠断除,进而转入七地修行,同时也进入想阴区宇的范围。
菩萨转入七地修行,并于快满心的时候,成就如犍闼婆城现观,不仅圆满七地功德,证得念念入灭尽定,断除了分段生死,而且也成就想阴尽的境界,将想阴的习气种子随眠断除,转入八地修行,同时也进入行阴区宇的范围。
如是菩萨于八地、九地、十地修行。于十地满心的时候,成就大法智云,不仅圆满十地功德,而且也成就行阴尽的境界,将行阴的习气种子随眠断除,转入等觉位修行,同时也进入识阴区宇的范围。在等觉地,菩萨已经不需要修学任何法门,所以百劫专门修福德,为了成就菩萨的三十二大人相,以及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无一时非舍身时,无一处非舍命处,只要众生有所需求,不管内财、外财,统统布施出去。于百劫修集圆满,上生天上。于因缘快成熟时,事先派遣菩萨们诞生人间,以安排自己成佛的因缘。并于因缘成熟诞生人间,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等性智、大圆镜智现前;夜睹明星眼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不仅断除了变易生死,而且也成就了识阴尽的境界,将识阴习气种子随眠断除,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
由此可知:一者、菩萨经过二大无量数劫才断除五阴的习气种子随眠,不是于一世可以将习气种子随眠断除的,因此,想于一时、一世将某些多生多劫习气断除,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者、断除习气种子随眠是要一次又一次去改变它,才有可能成就的。既然习气要经过多次,乃至多生多劫才能改变它,显然断除习气种子随眠真的不容易,是一件痛苦的事,不是快乐的事,这需要时间、毅力来改变它。
综合上面可知:菩萨经过三大无量数劫修行,不仅断一念无明现行之分段生死,而且还断除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无始无明随眠之变易生死,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二乘仅断一念无明现行、断分段生死而已,还有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无始无明存在未断,但不妨二乘四果人解脱三界轮回生死而入无余涅槃;但是菩萨如果不断一念无明的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无始无明,就会妨碍菩萨证大菩提果,所以菩萨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才能断除二障,成为无上正等正觉。
第七点:菩萨不断烦恼而证菩提,亦即菩萨不须断尽烦恼障(我执、我所执)而证菩提,但是二乘人断尽烦恼却不证菩提。从第六点结论可知,二乘仅断一念无明的现行而已,还有习气种子随眠及无始无明未除,但不妨二乘四果人入无余涅槃,已断分段生死故。菩萨经过三大无量数劫修行,不仅断一念无明的分段生死,而且还断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无始无明随眠的变易生死。然而探究菩萨于明心见道的时候,仅断除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而已,其他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的我执、我所执烦恼还没有断除,因此,菩萨明心
证真如,虽然已断真见道所应断的见惑烦恼,可是还有修所断的我执、我所执烦恼未尽,不过菩萨已经知道二乘人所证的无余涅槃境界为何,这样的智慧证境不是二乘人所能了知,因为二乘的四果人将一念无明的烦恼现行断除,于舍寿后,入无余涅槃,而说已证涅槃,但是他还是无法了知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为何,更何况他入了无余涅槃,五蕴十八界皆灭,哪还能证涅槃?根本没有阿罗汉证涅槃嘛!
可是佛方便说:二乘人证涅槃。又二乘人虽然知道无余涅槃的境界是没有任何一法存在,是要断除烦恼现行后才能证得,根本无法想象菩萨不断尽烦恼,却又知道无余涅槃的境界为何,因此当菩萨解说不断烦恼而证菩提时,阿罗汉当然百思不解,可是又无法反驳,只能口挂壁上,乖乖地听菩萨说法。又菩萨断了见惑,没有断除思惑烦恼而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时,知道二乘人断烦恼所证的无余涅槃本际,其实就是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没有六根、六尘、六识,也没有任何一法存在之极寂静境界。虽然二乘人如同菩萨一样,知道无余涅槃本际是极寂静的境界,可是无余涅槃本际、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在哪里,二乘人不知道。既然二乘无学连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所在都不知道,更何况能知上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无住处涅槃境界?
从上面的说明可知:一者、菩萨不须断尽烦恼障而证菩提(涅槃本际),但是二乘人虽断尽烦恼障却不证菩提(涅槃本际),虽然二乘人可以入无余涅槃,可是不知道菩萨所证无余涅槃本际—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在哪里,所以二乘人面对菩萨说法,不敢置喙一词,以免菩萨藉此机缘更说甚妙法,让二乘人无法回辩,如同 佛的十大弟子,无有一人敢回应 维摩诘居士的说法。二者、二乘人所证的无余涅槃,乃是 佛方便说,不是究竟说,是 佛为二乘人而从佛菩提中特别析出解脱道来建立的化城,只是佛菩提中极小的一部分,是让二乘人可以止息的地方,但不是究竟处,真正的究竟处是 佛要让二乘人回小向大,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后,再分证大乘有余涅槃,以及大乘无余涅槃而不取证,故意留一分思惑润未来生,取得后世的五蕴身继续修行,未来才有可能证得佛地无住处涅槃的大菩提果。
(待续)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般若,中观,连载,----,正光,老师,大智度论,同卷,龙树
相关阅读
- 上一篇:导师法语
- 下一篇:苍天有眼(连载23)----郭正益老师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