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释印顺在《大乘起信论讲记》中说:本论说:“一切境界,唯心妄起故有;若离于妄动,则一切境界灭,唯一真心无所不徧”。唯心妄起也好,唯一真心也好,一切法唯是众生心,众生心即是一切法体:这即是自性摄,本论的正意在此。7
注7 释印顺著,《大乘起信论讲记》,正闻(新竹),2000.10 新版1刷,页50。
释印顺本来讲:“唯心是真心,唯识是妄心。”后来变成:“唯心分为真心派与妄心派。”最后变成:“唯心妄起也好,唯一真心也好,一切法唯是众生心,众生心即是一切法体。”他如此和稀泥的意思就成为:“妄心也好,真心也好,一切法唯是众生心,众生心即是一切法体。”释印顺不知道真心在哪里,至少也应该知道妄心是指什么吧!怎么可以真妄不分而说一切法唯是众生心?若说一切法唯是众生心,要这样讲也可以,但要知道是唯众生的真实唯识心与虚妄唯识心,而不是唯有虚妄唯识心,否则讲了老半天都只是废话。蕴处界是虚妄的,当然十八界是虚妄的,所以《心经》说:无眼、耳、鼻、舌、身、意。不论意识或意根,都是十八界所摄,都是虚妄的,这就表示七转识妄心都是虚妄的。虚妄的妄心不可能是一切法之体;“法体”必须是能生万法之本体,那就唯有第八识如来藏才有这个体性,所以若说“众生心即是一切法体”,这个众生心指的就是真心如来藏。因为释印顺是否认如来藏的人,所以他才会说:“真心者,侧重胜义谛,不能在一切空中建立假名有的如幻大用,所以要在胜义中建立真实的清净法。……他们把真常的不空,看为究竟的实体,是常住真心。”因此他在《中观论颂讲记》中说:
但真心论者,把性空看成无其所无,只是离染的空。菩萨从空而入,悟入的空性,是存其所存,是充实的不空。诸法的真性,也可以叫空性,是具有无边清净功德的,实在是不空。所以《涅槃经》说:“不但见空,并见不空”,这是不以性空论者的胜义一切空为究竟的,所以把胜义分成两类:一是空,一是不空。后期大乘的如来藏、佛性等,都是从这空中的不空而建立的。真心者,侧重胜义谛,不能在一切空中建立假名有的如幻大用,所以要在胜义中建立真实的清净法。这像《璎珞经》的:“有谛(俗)无谛,中道第一义谛”(真中又二);《涅槃经》的:“见苦(俗)无苦(真空)而有真谛”(真不空),都是在胜义中建立两类的。他们把真常的不空,看为究竟的实体,是常住真心。等到讨论迷真起妄的世俗虚妄法,自然是,如此心生,如此境现,公开的与妄识者合流。这后期大乘的两大思想,若以龙树的见地来评判,就是不理解缘起性空的无碍中观,这才一个从世俗不空,一个从胜义不空中,慢慢的转向。8
注8 释印顺讲述,演培记录,《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台北),1992.1 修订一版,页14-15。
胜义即是如来藏,如来藏不但见空,并见不空,这可不是释印顺所说的是后期大乘两大思想的合流。释印顺所说的后期大乘两大思想,一个是常住真心,一个是妄识者,等到讨论迷真起妄的世俗虚妄法时,自然是两者合流,他用这种凡夫的想法来解释如来藏既是空又是不空的法义,其实是错误的思想。佛法是完整圆满的法理,是从每个有情本自具足圆满的真如心如来藏而开展出来的,是函盖一切万法的,不论是世间法、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全部都在其中,不能像释印顺这样胡乱切割、恣意分类,所以释印顺的师父太虚大师,早就点出释印顺的极重过失,说他把佛法搞得支离破碎的原因也就在此。因为,如来藏本来就是非空非不空,空与不空都是如来藏所显现的体性,不是说空指虚妄意识而不空指如来藏。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一般人很难理解清楚,认为是互相矛盾,释印顺虽然著作等身也是没有搞清楚,以致著作愈多恶业愈重。空如来藏是说祂的体犹如虚空,无形无色,乃是指如来藏心体;不空如来藏是说祂有能生万法的体性,不是空无如缘起性空仅是一种现象。如来藏所出生的一切万法都是虚妄法,能显现无常空,但一切万法却是与如来藏不一不异,不即不离,如来藏不受所出生万法的无常空而影响其真如无我法性,同时显现了般若空,所以说如来藏必定有空与不空的体性,才能产生这些现象。
释印顺判定“真常唯心”论的人把真常的不空看为究竟的实体,然此“实体”必须要讲清楚;若言此“实体”有形有相,是摸得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物体则是错误,若是指具有真实之体性则正确。因为这个真如心如来藏,若无“实体”,则不能称为真实如来藏,如来藏之体无形无色犹如虚空,故摸不著,也看不到;因为有如来藏,才会有蕴处界等缘起性空的缘生法,所以 龙树菩萨绝对不会否定万法的根源如来藏,而只在蕴处界缘起性空的生灭法上来戏论中观。因为那称不上是中观,而只是无因唯缘的戏论,唯有依止能含摄两边而离两边的如来藏才是真正的中观。为何缘生法要依于如来藏才能建立?万法之缘起而出生,从十因缘法可以推到“齐识而还不能过彼”,也就是说万法的出生不能超越这个“识”,此“识”即是第八识如来藏,祂才是万法的根源,是缘生法的根源。所谓唯心讲的就是此识,唯识就是讲八识心王,而非缘起法。释印顺问:“究竟唯有什么识?”当然是唯此第八识、阿赖耶识、真如心、如来藏……,所说的都是同一个法,可是释印顺却不知强以为知,认为这些论师是偏执一个定义,因此他在《唯识学探源》中说:唯识的定义,“即是识”,“不离识”,论师们有不同的解释。究竟唯有什么识?有的说是八识,有的说是阿赖耶,有的说唯是真心。这些,都是唯识思想的一个侧向,是唯识学的一流。偏执一个定义,这是一论一派的唯识学者。9
注9 释印顺著,《唯识学探源》,正闻(台北),1992.3 修订二版,页28。
释印顺把唯识当作一种思想,可见他根本不懂佛法中的唯识其实就是佛法能实证的法要,也就是生命的真理。唯识是佛法至高无上的法要,而不是一种思想,是可以亲证的,思想只是意识心的一种想法、理想、理念,乃是意识境界,意识思想才会有一派一论的种种想法,唯识则是正确无疑的真相,菩萨亲证以后都可以证明那是永不变异的法义。
释印顺把唯识义理当作不过是一论一派的思想,这是释印顺等六识论者的妄想,是对 佛陀所说第一义谛不信受的人,故释印顺等所说都是言不及义,言不及第一义谛而空谈唯识其实都不叫唯识,以无第八识或八识可唯故。释印顺不信有第七识、第八识,也许他认为六识也可以说唯识,这是释印顺的大妄想,七识论都不可能有唯识了,何况是六识论?为何如此?因为没有能生七转识的第八识,就不可能有唯识。要说唯心与唯识有差别就只能如前面所说的差别:唯心即真心如来藏,唯识即八识心王。唯识是真心与妄心和合运作,而不是释印顺所说的真心派、妄心派,硬把佛法切割成片片断断,佛法中根本没有什么真心派或妄心派,就是如来藏,就是八识心王在运作,这才是唯识的道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