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经典时常告诉我们,也有祖师讲:“信为道源功德母”。所以,信在菩萨道来讲,十信位是摆在前面的,信的具足非常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基础。既然信的具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我们的五根、五力都是以信为起点,所以善法当中也是以信为第一优先;在探讨的过程当中,“信”显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甚至是一个基础。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我们来探讨信到底有哪些?举例来讲,我们看有人说,我相信这个,我相信那个,甚至有的人说“我不信,我什么都不信”!可是我们来研究看看,“我什么都不信”的话,那到底他有没有相信呢?有智慧的人一听,一想:那他也有相信!虽然他什么都不信,可是他还是有“相信”!他相信什么呢?他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见解”,相信“自己的抉择”。显然他一样有“相信”,只是他自己不清楚他有没有“相信”而已。好了,既然这样的话,我们来研究“信”有哪些层次?举例来讲,信有好几个层次,我这里大概分成五个阶段来说:第一个信是什么?第一种信叫做迷信;第二种信叫什么?第二种信叫做仰信——崇仰,因为我崇仰而相信;第三种信叫做什么?叫做解信,因为我了解了,我去探究,了解了以后而相信,这叫做解信;第四种信叫做什么信呢?叫做证信,因为实证,因为验证,因为查证,而心得决定的证信,证明的证;第五种信是什么?叫做智信,因为智慧而相信,这种智慧不仅是自己信,也让跟你有缘的菩萨也相信。所以信有分这五个层面,我们来探讨。
好,我们来看迷信,什么是迷信?既然叫做迷信,就显然他是因迷而信,可是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迷多不多?很多!有歌星的迷,有偶像的迷,有学术的迷,都是有迷。为什么叫做迷信?就是因为他不清楚当中的内涵,只要听到了就相信。我们举例来讲,有人说我是成年人,我怎么会是迷信?我们举个例子来看看,有没有迷信?譬如来讲以前有传说,说某某草,吃某某路边的什么草,就可以治癌症,结果一窝蜂的大家都去买那些草,结果造成缺货。那是不是迷信呢?一样是迷信,显然成年人也有可能有这个过失。我们在修行的人,佛陀告诉我们要有智慧,显然我们不应该落入迷信的这个阶段,所以迷信就是说,因为你不了解内涵而相信,就是没有做抉择,你就马上相信,这叫做迷信。
第二种信是什么呢?第二种信是仰信,什么叫做仰信呢?是因为你崇仰某个对象,因为你是依据那个人而相信,而不是依据他所说的内涵,所说的义理而相信。好了,这个仰信有哪些?我们仔细看,仰信什么?我们举例:有些人仰信政治人物,有的人仰信什么大师,有的人仰信什么博士,甚至有人仰信歌星。以前我遇到一个小朋友,跟他在讨论,在作分享佛法的过程当中,那个小朋友跟我讲一个道理说:“一定是这样子。”我就觉得很奇怪:“你为什么讲这个道理,可是这个道理不合理。”他就说:“一定是这样子。”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很简单,因为这是某某歌星讲的。”我就觉得奇怪:“你为什么会说某某歌星讲的就是符合呢?”因为他是他的偶像。好了,那我们大人是不是也一样有这样的情形呢?一样有,我们很多人是因为崇拜某个人,崇拜某个大师,或崇拜某个学者,崇拜某些偶像,而相信他的一切。可是 佛告诉我们的是不是这样子?佛告诉我们:不是这样。佛告诉我们说要符合什么?符合四依法当中的,其中有一个叫做什么呢?叫做依法不依人,佛告诉我们要依法不依人,就是说我们所相信的,要依据那个法的内涵,如理不如理?符合事实不符合事实?而去做一个信心信力或者信受的接受,所以这是第二个阶段。很多人会落入这个无明的误会里面,就是落入仰信。当然我们对佛也有仰信,可是我们还要进一步,进入第三种信。
第三种信是什么信呢?叫做解信,你不只是仰信而已,你崇仰这个贤圣,而且你还要了解这个贤圣或佛菩萨,他所说的内涵,这个内涵符不符合事实?符不符合正理?如果符合事实,符合正理的话,你透过如实的了解,如实的胜解,因为是有这个如实的了解,符合 佛在经典讲的,现前的观察事实,甚至符合逻辑的推论,甚至也符合经典记载的至教量、圣教量;这就是进入到解信的阶段,我们学佛人也应该要有这个解信的基本能力。
第四个信是什么?第四个信叫做证信,我们不仅是要解信,为什么不只是要解信?因为我们有的时候了解会带有一些成见,带有一些误会,甚至带有一些自己原来的一些迷惘,而去做一个价值的判断,就造成判断的错误,所以我们需要透过实证,因为了解胜解以后,而去检查验证,有这个实证,实际验证检查,因为透过很多实际验证检查的证据,看到了这些证据,验证了这些证据,这些证据都是确实存在,确实事实是这样子,那因为这样而相信,而心得决定,这就不是迷信的人,不是仰信的人,也不完全是解信,他是因为实证而相信,因为实证而相信的就叫做证信。
证信就是说你证信,你可以利益自己,可是菩萨不是只有这样啊!佛教导我们的菩萨道是这样:可以“自利利他,利众无边,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所以我们不只是要有证信,我们还要进到下一个阶段,来学佛菩萨一样要有智信,因为智慧而相信,这个智慧是说:你有这个智慧可以利益跟你有缘的人。佛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但所有的众生都跟 佛有缘,只要你发愿跟 佛结缘,都是有缘;我们每一个人未来都可以成就佛道,也跟很多众生在无量世结了很多的缘。那这些缘我们要透过这个智慧的力量,因为你实证而发起了闻慧、思慧、修慧、证慧,因为听闻而得了智慧,因为思惟而得到了智慧,因为修行而得到了智慧,因为实证而得到了智慧。透过这些智慧,来利益跟你有缘、遇到的有缘众生;甚至有些是菩萨,你也可以利益他们,利益他们而让他们对于真实的法,对于真实的解脱,能够实际的信受而迈向未来的成佛之道。所以说在探讨生活与佛法之前,我们了解说原来我们要相信的,我们需要能够检查:到底我们是落在迷信、仰信、解信、证信哪个层次当中。从这里就知道说,我们最后要相信于 佛,相信于法,相信于僧,要信受于三宝。
信受于三宝:那三宝就很多,从整个法界的事实来看,佛是具足两足尊的,具足这两足尊就能够成就世间一切的万法。因为 佛是亲自的实证,而且祂透过证信,而让众生能够实际的跟随于 佛,象 佛一样亲自能够实证这个法。那我们就来看,佛的两足尊是哪两足?佛的两足是:第一个,智慧的具足庄严圆满;第二个,福德的具足庄严圆满。佛的智慧无量无边,甚至他方世界,现在这个时节下了几滴雨,佛都完全清楚;对于众生的根器,祂也是如实的了知;对于一切烦恼的解脱,祂也能够如实的了知;对于三界一切万法的因缘果报,甚至它的法相、它的体性,都完全完全的了知,没有一法不知;所以佛是无一法不知的,是世间智者。佛也是出世间智者,所以佛有一个十号名字,叫做“世间解”!是“世尊”!是世间最尊贵的尊者!佛也有一个名字叫做“阿罗汉”,可是阿罗汉不一定是佛。我们看经典,有一千两百五十个大阿罗汉,可是这些大阿罗汉可以是佛吗?不是!只有 佛是 佛。所以 佛是可以叫做阿罗汉,阿罗汉不能叫做 佛。所以说我们要学 佛,就是要学 佛的福德具足,智慧具足。在这个目标的状况下,我们根据 佛所开示的圣教,来一步一步的从迷信、仰信、解信、证信,最后能够像 佛一样,究竟的成佛。所以说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就是因为 佛是世间无上的正等正觉。在这个世间,无上正等正觉,也是我们未来可以成就的;所以我们每一位菩萨都是未来 佛。过去有无量诸 佛已经成佛,现在也有无量诸 佛在说法,未来我们这些众生也可以成就佛道,所以佛法是非常非常公平的,而不是一般宗教所讲的:只有上帝可以当上帝,其他人不能当上帝。可是佛法当中是具足了平等与圆满,因为每一个众生未来都可以成就佛道。只要依据 佛所开示的圣教,一步一步往上走,就可以成就佛道。所以说我们在生活当中,跟佛法是不能脱离的;因为是不能脱离,所以我们就应该要皈依于三宝。皈依于三宝,三宝也有很多。三宝是说有 佛、法、僧名为三宝。既然佛宝、法宝、僧宝,所以说皈依三宝,并不只是皈依三宝而已,是皈依三个具足的“宝”;既然是叫做“宝”,就是说祂是世间珍奇的,是世间所无法替代的,那就不是世间法所可以比拟的;就是说要有出世间法的功德,能够出离三界有,出离三界的烦恼,出离三界的无明,要有这个功德。
所以真正的佛法,是不共于世间也不共于外道的,那才是具足的佛法。可是佛法也不离世间法,因为佛法是涵盖于世间;可是世间的很多法,并不能涵盖于佛法当中。所以佛法才有完整的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真正的佛法是一个圆满的佛法,并不是一个支离破碎的佛法,是具足了声闻道、缘觉道,还有佛菩提道的。
佛法我们大概来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解脱道的部分,另外一个就是佛菩提道的部分。解脱道的部分就是涵盖了声闻菩提与缘觉菩提,佛菩提道的部分就是除了解脱道,还有实证的部分,连 佛所成就、最后的一切种智,甚至法界实相的智慧,乃至到最后的一切种智,这都是佛菩提道所含摄的。所以真正的佛法是含摄三乘菩提的,不仅是只有声闻阿罗汉道,还有缘觉的辟支佛道,甚至菩萨三大无量数劫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来实证的这些,都是成佛之道过程当中所需要实证、所需要实修的部分。所以说佛法是一个圆满具足的、是一个真实了义而且是究竟的,不仅可以实证、而且也可以现前观察乃至可以具足的圆满成就。在这个基础上,所以 佛说“众生都是平等的”,原因是在这里;因为每一个众生未来都可以成就佛道,未来都可以透过 佛的圣教开示,而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朝着这个方向迈进!因此说:佛法具足三乘菩提,能够圆满具足!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