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所共有的种种苦,譬如说:身外有寒热风雨等等,身内有饥渴病痛等等。那这些苦不妨也依于我们有了色身所伴随而来,也伴随着每一个人的福业差别不同;所以因为色身强壮与否,财富的多与少,相对受这种苦的状况就也有差别。而真正的修苦行,其实应当是讲说:从心上来着眼的,是要能够先不贪着世间的五欲,然后进而不执取自己的五蕴身,这才是真正的苦行。因为这样的修证,是远比前面的克服寒热风雨、饥渴病痛等等还要来得更难!这是什么原因呢?先从不贪着世间的五欲来说,五欲有时候指的是财、色、名、食、睡的这些贪着,有的时候指的是色、声、香、味、触等等法的贪着;一般人容易或者不容易离开这些贪着?答案是很肯定的:那就是不容易,或者是说极不容易。对啊!假如不贪着五欲,你要叫世间人怎么生活呢?因为都没有快乐了!那你跟他说:“人生苦短,所以要好好思惟:生到人间到底是为了什么?”跟你讲,那完全派不上用场!因为,一般人你才跟他说完那番大道理之后,他马上就会跟你说:“你说的有道理,所以就更应该要能够及时行乐。”那你能怎么办呢?真的是哭笑不得!
世间人要享受什么?不外就是要譬如说:唱卡拉OK、享受美食、旅游一番、大睡一觉,乃至说饶有财富、受人尊敬等等。可是,贪着这样的五欲,在世间人的哲理里面也好有一比,叫作“冷水煮青蛙”,一开始的时候享乐其中,丝毫没有出离之心,可是一旦警觉有所危险的时候,却已经是力不从心了!世间人过分贪着五欲,就好像是这样,当发觉年华老去,好的话自己最多只是受用一生五欲,更何况更多的是有很多痛苦还伴随而来!然而,下一世是不是能够再有快乐的五欲可以受用?或者是有无量无边的痛苦正等在前面,自己又完全无法了知,或者根本也无法掌握!可是,也无可奈何的而又有下一世,就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地轮回。
那么我们仔细观察之后,会发现说:快乐与痛苦其实是一体的两面;当追求快乐,其实就是厌恶烦恼,因为有快乐的同时就有痛苦,一般人只是不愿意承认或者是根本没有发现这个事实。譬如说:不管你安排的是港澳三日游、纽澳七日游、美加七日游等等,这是要追求快乐;可是在此之前或者之间要做什么事情?要努力赚钱然后取得旅费,要努力工作取得空闲,还要忙着考虑安排行程,然后加上旅游之中把大大小小的行李搬来搬去,然后拖着疲惫的双脚继续前进,加上饮食、睡眠等种种的不习惯,最后,还要努力吹嘘说:我玩得好愉快哦!结果落下来的工作,还是要继续去忙碌啊!而到最后最可怜的、也最无可奈何的是:又计划下一次的旅游。那依然是另外一个循环的痛苦。
这就好像说,每一个人吃饱,吃饱了以后,什么时候开始饿?有的人说:大概两三小时之后。其实不然!实际上是说:吃饱的同时,就已经开始饿了;也就是说,饿的过程这个时候就开始了,只是说两三个小时之后,饿的痛苦开始比较明显罢了,开始没有办法让我们接受;只是程度轻重不同罢了!乃至说“无聊”,无聊是不是很痛苦?对啊!这也是程度轻重不同罢了。因为有痛苦,所以就要找人来泡茶、聊聊八卦啊、唱唱歌或是到处去旅游。但这只是暂时忘掉痛苦而已,痛苦还在不在?还是在!所以,就努力融入快乐的境界,不想要再想起痛苦的情境,那就有所谓的藉酒浇愁,叫作“自我麻痹”。
一般而言,快乐有两种:世间的乐与出世间的乐。一般人追求的快乐是世间的乐,它的内涵不外就是五欲之乐。而追求五欲之乐,最低下的不外就是像外道们努力的修学双身法;这个其实不应该叫作修学,应该叫作沉溺在双身法之中,乃至还会去淫人妻女;这一些都已经不能容于法律跟天理。这些粗糙五欲之乐已经都这么难以舍离,当然更无法受用另外一种层次的世间乐,叫作“禅定”。乃至说能够证得禅定,却又贪着禅定的境界,那仍旧是被世间乐所束缚,而无法证得出世间乐或者是说世出世间的法,因为世间的乐都是无常、难得,然后容易失去的。所以有的人说修行难,究竟难在哪里?又如何去克服呢?这其实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修行”是一个总说,而菩萨从十信位开始,一直到等觉、妙觉,所需具备的资粮的层次,没有办法一概而论,也不是我们现在所能够了解,或是说应该进一步去了解。我们应该从一般的状况而说,而其第一关就难在说:过分贪求五欲,所以反而被五欲所束缚;要能够多多少少的舍弃对五欲的执取,那才是苦行的初分罢了!
第二种快乐是出世间乐,因为它不像受用世间的五欲乐所引生的快乐,但是为了彰显它的功德,所以也借着世间乐的这个“快乐”来加以形容,好让众生能够想象乃至了解,或者也能够进一步亲证。而要亲证这样的快乐,它的过程更可以称为苦行了,修行人为了想求解脱生死,他必须先去了解:什么才是可以真正解脱生死的法?那当然,这个部分我们在这里不进一步细说。当了解了以后,知道自己的五蕴身是虚妄的,知道外在的山河大地也是虚妄的,然后能够如理的思惟,进而不去执取自己的五蕴身,世间的烦恼淡薄了,进一步功夫也成熟了,常常可以住在相似于一念不生的状态之中;假如没有特别的外缘,就没有什么烦恼;假如发生特殊的因缘的时候,难免有一些烦恼,但是他只是顺着事理人情,把这些事情处理掉,烦恼自然很快就会消失;乃至于说,所以他可以享受这种没有烦恼的乐,而非是五欲的快乐。但是,这是方便描述只想求解脱生死者所可能有的一个境界;不过,要初分证得这个境界,要修不放逸行。
不放逸行,有一部分是说:要时时观照五欲的过患,要时时提起五蕴虚妄的作意,还要时时注意自己有没有又回到五欲的贪着上等等。那么这一些都是在心地上用功,这才是真正的苦行,修这样的苦行,才是会对成佛之道是有所帮助的。所以,外相上的苦行,并不是真正的苦行,是与解脱道或者佛菩提道是无关的。世尊的弟子之中,以大迦叶尊者为头陀第一,换句话说就是苦行第一,虽然在外相上也示现种种的苦行,但仍然不是因为外相上的苦行而证果。因为解脱道的法是要断我见、我所执与我执,而佛菩提道的法是要证如来藏,乃至要断恒河沙数的上烦恼;都不是只在外相上修苦行的人所能够了知,乃至能够亲证的。这就是为什么 佛开示说:“若于正法不肯印可者,虽修苦行仍是垢秽者。”意思是说,若只是在外相上修苦行的人,而不去亲近真正的善知识,进一步接受真正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内涵,然后接受了,再如法的修学,在心地上修真正的苦行,才是真正的离垢法,否则与真正的佛法还是无缘的。
而菩萨不但要修这样的苦行,却又示现另外一种相貌,怎么说呢?菩萨不能像声闻人一样只管自己的了脱生死,他于众生仍旧沉溺在生死苦海这件事情,可是一直都没有忘记的;所以他修这样苦行的同时,或能享受没有烦恼之乐,却常常反而是要在人群之中来教化众生。那在人群之中,当然就会有很多的烦恼,而菩萨在面对这些烦恼的同时,渐渐能够逆来顺受,因为他已经多分、少分的观察说:烦恼犹如空花,所以身在度众的烦恼之中,仍然是独处空闲、寂无言说。而这种苦行所得乃至智慧之乐,不但是一般人无法想象,也已经不是二乘人所能了知的;一般人也许会觉得平淡无趣,但却不知道这种乐是别人无法夺取的;同时,这个过程中又兼有无量无边的法乐;这样才是修行人所应当修的真正的苦行。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