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生学佛从 萧平实导师那里学会了如何布施和孝养父母
在修学佛法的路上,一定离不开善知识的引导。
末学今生修学佛法能够越走越顺利的最大的原因,是信受了 萧平实导师所传授的佛法正知见。从跟随 萧平实导师所教导的《无相念佛》修学念佛法门开始,到现在有十个年头了,这条学佛路上的酸甜苦辣,着实尝过了不少;但因为从没有舍弃跟随 萧平实导师修学佛法,所以到现在可说是受益匪浅!除了自身获得利益以外,最主要的是,末学的家人同样也获得了很大的利益。在家庭利益中,最明显的一点是家庭和乐,生活安宁。周遭的朋友、邻居们,对末学父亲的评价是非常慈详,对孩子的评价是很绵软稳重,而末学的同修也以孝顺老人而广得善名。这样的家庭氛围,在末学没有学佛之前是不圆满的,而在学佛之后,但还没有追随 萧平实导师学佛之前,也是波折不断的;甚至是在学佛初期,因为观念错误,几乎导致了家庭的破裂。
可能有些人也和末学一样,有过类似的学佛经历,那就是学佛以后,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佛教,心心念念挂记着自己的师父、挂记着寺院里的各种事务,而却完全忽略不顾家人的感受。从末学自身的经历来看,之所以会采取那样的做法,是因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自己也愿意效仿古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护持佛教、利乐有情,这样大公无私的精神,应该是要被发扬光大的,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渐渐地遭致了家人的反对及遮障。
因为,那时候经常拿家里的财物去护持道场和供养师父,将道场和师父看得最重要,而忽略了对家人应有的照顾,渐渐地与家人的关系疏离了,甚至是格格不入而视家人如怨仇,只因为他们不希望末学继续在道场里学佛。与此同时,跟同修道友的感情却在增加,因为志同道合的关系,所以大伙相处在一起很是快乐。自己实际上是从一个小家庭,融入到了一个由师父带领的大家庭中,大家一起学习探讨“佛法”,过着一种自以为是的“高尚”生活。为了满足这种冠冕堂皇的“快乐”,末学很少自我反省;然而支撑自己这种浮华假象的,却是全家人默默地忍耐种种委屈与愤怒,以及对佛教的日渐深刻的误解:“怎么学佛了,却变得六亲不认,不食人间烟火了?眼里只有道场,只有师父了?这是哪门子佛法?”于此同时,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与世间善法中的大公无私,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因为自己身为一名公职人员,所谓的大公无私,其定义应该是在工作上积极进取、不求回报、无私奉献,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甚至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无私才是人们所赞叹的。可是自己是怎么做的呢?那个时候,末学其实是走了一个极端,一味地认为只要护持好道场、护持好师父,由师父来度众生,从佛教的角度来利益众生,这是最伟大的一个工作,其他的世间法中的一切都无法与这个工作相提并论,因为佛法是无上大法。可实际上,什么是佛教?如何才是护持道场?如何才是供养师父?这些自己并没有认真去考虑,也缺乏正确的认知,只是一味地盲目去做,而支持自己这样做法背后的理念,却不是光明正大的!说穿了,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做!原来自己的本分应该是要照顾家人、热爱工作,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可是自己选择的却是远离家人,远离工作,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建立在了一个不切实际的虚幻想像以及偏差行为之上,还美其名曰“学佛”!现在看来那根本不叫学佛,因为真正的佛法根本不是那样的。
虽然是因为自己误会了佛法而犯下了过失,把自认为的正确的观点和做法强加在了佛法上,把对家庭、对社会的一切责任几乎全部想推脱掉!然而多年来却没有善知识把我拉回正道,现在回想起来,都感觉到非常可怕!而且,在那段“学佛”历程中,甚至出现了彼此之间的眷属欲,打着学佛的旗号来满足自己的私心。比如说,计较自己布施道场比别人更尽心竭力;自己更能舍弃世间的牵挂,舍弃小家庭,来护持道场这个大家庭;自己学佛更积极、更真诚、对师父更好、更恭敬等等。
但这样的做法,相当于把道场当作是炫富、炫福报、争名夺利的地方!很久很久都没有人能够一针见血清楚明白地告诉末学错在哪里?为什么是这样做不是佛教应有的做法?为什么自己这样做其实不是做功德,而是已经伤害了大家,伤害了佛教,同时也伤害了自己,甚至是放火烧了自己的功德林?真正的佛教究竟是什么?居士应该如何学佛?写在书本上的知见,为什么和实际的做法不一致,可是大家却都看不见?如何将正知见落实在行动中?为什么自己学佛之后,依旧看不到光明?没有人能告诉末学,如果要说有的话,也只是一顿的责备与搪塞,依旧无法真正解决末学的疑惑。因为这样的做法,其实也给他人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所以可以确切地说,这种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的“护持”,而不是建立在六和敬基础上的护持,是不如法的。而且,因为隐含着抛弃家庭、逃避工作的心态,所以这种护持其实连世间的善法都构不上,更遑论是佛法了。也因为这种做法而严重地障碍了大家对于学佛的认识,直接将佛教归于封建迷信的宗教信仰,并且是可能会让人失去理智的。可是,以这种畸形的做法来护持、来学佛,所衍生出来一连串的祸害并没有人能够看得清楚、讲得明白,更没有哪个善知识能让末学有一个回头是岸的机会。
那段日子,一直到现在末学都很不愿意去回顾它,因为里面有太多的痛苦。后来,有幸遇到能帮助末学转变回头的真善知识,那是在真正接触到 萧平实导师所传授的佛法之后,遇到了真正亲自跟随 萧平实导师修学的老师,由老师的言传身教带领末学渐渐走出了学佛的雷区,回归到正法之中。以末学的自身经验来说,在学佛以后的第一个雷区就是布施;在家居士修学佛法一定要实行布施,这一点是对的!可是,要怎么如法的布施才能符合佛教理念?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告诉末学,以致使末学因为不如法的布施而得罪了所有的家人,也因为这样的布施是背离了三福净业的基础,所以本身已非佛教中的布施。但是,因为身边没有真正的善知识摄受,所以末学在雷区中徘徊了好几年,搞得自己跟家人遍体鳞伤。
萧平实导师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 第三节所讲的三福净业中,有这样的开示:“孝养父母:有人说学佛念佛最基本的部份是布施,而内心又盘算着钱赚不多,如何布施?有些人以克扣父母亲之零用钱或家里菜钱来布施。当然,如果父母发心自愿同意或家人同意将节省下来的钱用来布施,这是可以的。若非双亲或家人心甘情愿而克扣他们的钱财去布施,称之为假名布施,非真实布施。真实布施应是自己付出较多之劳力或心力,把多赚的钱用来布施;或由减少享乐所节省的钱提出布施,方是真布施。又譬如父母要去散心,由于一周才得有一天不须上班,要求你陪伴同往,而你却以寺院或萧老师有课为理由婉拒,这是不对的;因为孝养父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如果不能孝养父母,不能善待父母,常常对年老的父母冷言冷语或恶口辱骂,而说要学佛,那是假的。因为“学做人尚且做不好,要如何学佛?”所以应该孝养父母,行有余力(暇)再来护持道场,这才是修行佛法者应有的知见。”
这是在末学吃足了苦头以后,才看到 萧平实导师的这段开示,末学反反复复地琢磨了很久,渐渐知道自己错在何处。说来惭愧,这段话所描述的,除了没有对年老的父母冷言冷语之外,基本上就是末学的写照,当然自己也因为这样的行为而福报減损。因为,在这样行为的背后,有这么一个观点支持着我,那就是认为“供养师父的功德,比供养父母的功德要大得多”,因为虽然父母生养我身,但师父却是会出生我的法身慧命。虽然供养僧宝功德很大,可是自己确是以这样的功利心来供养僧宝的,所以心不纯正,违悖了佛法的道理。但是,因为身边没有真善知识的摄受,而让自己内心深处的这个误解折磨了自己以及家人多年,并且是在自己因为不孝养父母而吃足了苦头之后,才有因缘反复思考,并依照 萧平实导师的教导,如实地去改正自己的行为之后,问题才得以消弭。也因为这个改变,而导正了自己对于布施的认识;同时,只要是看到佛经中有对于孝养父母的开示,便愿意多读个几遍,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譬如下面两段 佛在《杂宝藏经》中的开示,就是末学最喜欢读的:
在《杂宝藏经》卷2中 佛陀这样开示:【父母恩重,犹如天地,怀抱十月,推干去湿,乳哺养大,教授人事。此身成立,皆由父母,得见日月,生活所作,父母之力。假使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至百年復种种供养,犹不能报父母之恩。】这是告诉我们:父母恩如天地般广大,十月怀胎、哺乳长养、教导人事……种种的恩德,就算我们这辈子左肩背负着父亲,右肩背负着母亲,如是而行直到父母百年,而且不但每日三餐以丰富美食,种种衣物、汤药、卧具、舍宅等美好物质来供养父母,还是无法报答父母生育哺养之恩于万一。所以说,父母生育哺养之恩真的非常广大,菩萨受父母生育哺养之恩,当然应该要恭敬、奉养、孝顺父母来回报父母的恩德,这是身为子女,更是身为菩萨所应该做的事,因为这样的回报乃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也是未来能够迅速成就佛道的基础。
《杂宝藏经》中还记载了 佛陀对弟子更为具体明白的开示。经中讲:【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尚已在家中。欲得阿阇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在其家中。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中。”】(《杂宝藏经》卷二)
这意思就是,孝养父母所得的福德,与供养一切天神、一切僧宝,乃至供养诸佛菩萨所得的福德相同而没有差别。末学想,现在是末法时期,最难见到的就是诸 佛菩萨了,那种与 佛同在心神安定的感觉,很难找到。可是,我在恭读了 萧平实导师所写的《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中的那段开示,以及上述《杂宝藏经》卷二中 佛对于供养父母的开示之后,结合自己对无相忆佛拜佛义理的理解,末学对于家中的老人是等同 佛菩萨一般来对待,纵然做的不是很好,所做也无非是一日三餐诚心的供养,可是末学的这个行为,却给了家人莫大的安慰。家里的老人家,自从住到末学家里以后,再也没有起个念头说,要到其他儿女家去住;而末学的同修也因为末学能善待老人而能安心工作;末学善待老人也得到了兄弟姊妹们的尊重,可以说利益丰厚。原先家里人反对末学学佛的意见,也都成为了过眼烟云消散殆尽,自己随缘尽份地护持正法也再没有受到家人的阻碍,甚至家人都很支持末学继续修行。
有了家人的支持,使得末学减少了许多的遮障,反而可以在修行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神来护持正法,也渐渐知道布施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而是学佛人藉由布施的修行,来达到解脱的彼岸。这一点是末学在学佛之初万万没有想到的,也更愿意接受 萧平实导师的教导,去如法修行,实践布施到彼岸这个理想。
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末学目前所过的生活,是一种美满的生活;站在修行人的角度来看,末学所经历的生活,是一种智慧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因为有真善知识的摄受与陪伴而万分精彩,不但可以利益到自己的今生、后世,更可以成为自己成佛之道上摄受佛土的一段佳话;而这一切,都源自于 萧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中的那段----不只是当头棒喝,更是醍醐灌顶的开示,以及 真善知识的言传身教。末学对 萧平实导师的那段开示,体会颇深,记忆犹新,因为这段话直指末学的要害,让末学渐渐从彻底的失败中爬了出来,重新做人;同时,末学也深深地感激我的 老师。在末法之世,所谓的“善知识”良莠不齐,能够遇到个品行兼优不笼罩人的善知识,就算不错了;如果有幸能像末学这样,遇到个真正善知识的老师来教导指引我们学佛的话,那就是比天还大幸运了!末学在想,像自己这样一心向善学佛的人,一定不在少数,但能够将真正的佛教内涵传达给这些学佛人的真善知识,末学寻觅了一辈子只就遇到 萧平实导师这么一个,以及萧平实导师所带领的 佛教正觉同修会这个菩萨僧团里的老师及菩萨们;而在这之前所遇到的那些出家、在家的法师、居士及他们所领导的团体,给末学以及家人带来的就是前述那种迷茫与痛苦。所以,末学对于 萧平实导师以及佛教正觉同修会所有善知识的感激之情,深植心中却无以言表,也十分珍惜今生的际遇,愿意继续追随 萧平实导师以及 正觉教团修学正法,希望自己能早证菩提,以证法的功德供养 萧平实导师以及一切菩萨、父母师长、亲朋好友乃至一切有缘众生,并祈愿正法久住 法轮常转 人天安乐 众生得利 道业精进 速得登地 早成佛道 广度有缘。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 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相关阅读
- 上一篇:我们生下来就已经欠债累累了
- 下一篇:回到最开始的地方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