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识蕴之苦集灭道(一) 叶正纬老师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
叶正纬老师 主讲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这个讲次里面,我们要带大家更进一步来看识蕴,并且我们希望说,在了解识蕴的内涵之后,更能够有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方法,来看看到底这个识阴应该要怎么观行。
因为识阴的内容很重要,所以我们还是要跟大家复习一下。识阴的部分我们上次说:识阴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个六项的内容。前五识的部分:眼、耳、鼻、舌、身的部分呢,眼的部分就是相应于我们眼前所看到的,包含色彩、明暗等等的境界;这个耳就相应于我们现前的这个声音的境界,包含声音大小、高低;鼻子是去分辨之前的味道,是香的或是臭的;舌识最主要是要分辨我们舌头所尝到的酸甜、苦辣、咸淡等等;身呢,触的部分是要去分辨我们所触到的东西的软硬、粗细、冷热等等,这个就是我们说的前五识。
那前五识呢,各位可以看看前五识:比方说眼识好了,眼识祂要能够生起要能够作用的话:首先我们的面前就一定要有境界----我们要看什么东西,那个东西当然一定要在眼前,要看得到、没有阻隔能够看得到,这个才能够构成见到眼前这个东西的条件;所以我们说眼识要生起的话,当然第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说你的这个尘、我们说境界----简单来讲就是所谓的色尘----一定要具备,中间不能有阻隔;你有阻隔了,你见不到这个色尘就不能说见。第二个条件就是,你的眼根必须要完好无缺;如果说你的眼根有所缺憾的话,你极有可能就看不到眼前的我们所关注的东西了。所以说关于眼识的生起来讲,眼根跟色尘是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但是光有眼根跟色尘的话,其实还不能够成就看的条件,因为眼根跟色尘还必须要有触----两者要相触,这就是我刚才讲的就是说不能够整个阻隔了,所以要有相触,眼根跟色尘相触了之后,才能够相应的眼识生起。这个就是我们谈眼识的生起跟现行。
眼识是这样子的状况,当然耳识、鼻识、舌识跟身识,每一个都是这样。比方说身识来讲,就一定要有我们的这个身根,也就是我们的这个身体的触觉器官要能够完好无缺,然后再加上说眼前有要触的这个境界----有触尘在,这两个接触之后,你才能够分辨说:它到底是软还是硬等等。所以说五识的境界里面,可以说,我们把它简略来说,就是根跟尘两个相触,两者相触之后,就会产生了识,这个是所谓的五识的状况。
跟五识比较特别不一样的,是所谓的意识。我们前面讲过说,前五识都是分别对于色、声、香、味、触这个五种的尘、五种的境界“各别去了别”。也就是说,眼识不会去了别声尘,同样的声识也不会去了别色尘,因为五识各自有清楚的职掌。但是五识在这个第一刹那完成了别之后,进来对于这个五尘的更细的分别,就开始是意识作用的范围了。所以我们前面跟大家提说“意识的分辨”:比方说就色尘的这个分辨来讲,意识就会开始分辨:眼前的这个人到底气质、长相好不好,或者说他现在脸上的表情是不是代表了他正在生气,或者很快乐等等,这个就是意识对于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境界的一个分辨。
同样的,在声音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要分辨说一个人唱歌的时候有没有走音的话,这个状况很显然是对于单纯的声音的进一步的分别,这个自然是属于意识的境界;如果我们除了说走音之外,我们还要更进一步要去分辨出这个人唱歌的音质好不好听的话,当然这个更是意识的范围。所以色、声、香、味、触这个五个尘的更一步的分别,那就是意识的作用范围了。实际上这个五尘进到我们(就是从外面进到我们)的心里面去之后,形成了所谓的法尘的这个境界之后,在法尘境界里面,同样也是由意识去分辨的。关于法尘由于时间所限,我们就不在这里细说,如果各位菩萨有兴趣的话,可以参加我们的禅净班,我们在里面再来详细的解说法尘。
我们再看看前面五识,很显然祂都是根、尘两者相触之后产生的识,意识是不是也是如此呢?我们说:意识就是意根的分别----所以这个表示说,意识要生起的话,首先就必须要有一个意根在,当意根接触了这些的境界,接触了法尘之后,意根要去分辨法尘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现起了意识。所以从意识的眼光来说、意识的角度来说,同样祂的生起跟现行,也都是根和尘两者相触之后会生起。所以我们可以说整个六识:眼、耳、鼻、舌、身、意,不管哪一个识,祂的生起的状况,都一定有三项必要的条件:也就是根、尘和触这三个必要的条件。这三个是最基础最基础的分类,其他当然像有一些的经论里面,把生起的条件又把它划成更微细,细分成更多的细项;不过不管怎么细分,它的大的区分里面仍然就是落在根、尘、触这三者。这是有关我们跟大家复习的关于识蕴的部分。
接下来我们要再看看这些的六识,我们说:祂的共通性是什么呢?我们刚才已经跟大家解说了:第一个非常明显的共通性就是:这些的识都是由三个法,也就是根、尘、触而生起的,所以这是第一个共通性。第二个共通性就是说呢:这每一个识的生起都有祂的针对性的作用;比方说五尘,五尘的分辨就各自由五识去分辨;意识呢,意识原则上是会分辨全部的五尘,不过就是说在五尘刚现行之后,进到我们的心识内部运作的时候,其实里面都是法尘,所以意识其实很重要很重要的范围是在分辨法尘。再来第三个祂们这个六识的共通性是说:这六个识既然都必须要仰赖我们的六个根,也就是代表着我们的这个色身----也就是色蕴所摄属的五个色根(眼、耳、鼻、舌、身五个色根),一定要不坏,这个五个色根如果坏了,我们接触不到外尘的时候,这个时候所有的识的作用都没办法生起,所以必须要五色根。然后再来就是说,还有一个特别的特性要跟大家说就是:这些个识我们刚才说意识,很清楚就是由于有意根然后去了别法尘生起意识,但是其实祂的实际的状况是,连前面的五个识(眼识、耳识,鼻、舌、身识这五个识),其实祂的背后也都是意根在主宰,因为意根才引起了这些相应的五个识。所以如果我们把祂们真的把祂划归分类来讲,也就是说这六个识其实都需要意根的作用,才能够出生和存在。这些就是这六个识祂的共通性。
从上面的解说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共通性明白的表示说:识蕴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几项的内涵,其实祂都不是一个(本身都不是一个)纯然的实体,不是一个恒存的实体;因为每一个识都必须,至少都必须要根尘触而生起,根尘触如果任何一个状况、条件不具足的话,这个识就不能生起了。所以说就这一点来看的话,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说六个识叫做“识蕴”,因为蕴呢,我们一开始就是说“蕴”就是蕴集、积聚的意思;正因为说:这些识的生起本身就是需要这些条件积聚在一起才能够现行,所以当然祂们都是划归在识蕴的范围。
唯一一个大家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所谓的意根。意根我们可以说,意根呢,意根其实在四阿含的经典里面是隐说,真正对于意根的解释都是在大乘经典里面----特别是在唯识学、唯识的经典里面。那么意根的本身,一般的人来讲我们说(包含外道,包含诸天的天主天神),其实他们都没有办法直接去证悟到意根的这个状况的,并且他们也没有办法去灭除;除非是经过 佛的开导之后才有办法,不然的话他们是没有办法去灭除这个意根的。意根呢,其实只有在我们说解脱的极果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之后,才有办法把意根给灭了。所以从这里来看,祂不是外道的这些修行人能够灭除的。并且意根呢,祂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性是意根跟我们的意识不一样:意识在人间里面可以说有五个状况祂会断灭的,但是意根就不一样了,意根是常在的,意根祂不会随着意识的断灭而断灭,相反的祂是时时都在的,只有在无余涅槃的时候,意根才会整个灭掉。
再来就是说,我们说:识蕴、整个识蕴的内涵、这个六个识的生起来讲,都需要意根当作一个俱有依,当作一个凭借;如果意根没有这个心行、意根没有要现起、意根不想去了知的话,那么也不会有相应的这些六识的生起;所以从这一些种种的这个道理来看的话,我们说意根不在识蕴里面,意根应该在十二处里面的一处,而不是在识蕴里面,所以这一点要跟大家先澄清。那么当然就是说大家在看大乘法的时候,有时候会看一些大乘法的经论的时候,说到识蕴也顺便说到意根,我们要跟大家强调:那个是基于大乘法的方便说----它是为了要显示,为了要凸显意根也是一个可灭的法;因为在无余涅槃位的时候意根就已经灭尽了,只剩下我们的如来藏本心存在,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意根是可灭的,所以有一部分的大乘的说法会把意根,把祂放在识蕴里面。当然我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就是说:实际上从祂的识的整个生起、现行的整个的道理来看的话,意根不应该划归在识蕴里面。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了知这个识阴的这个状况之后,我们要再一次的跟大家说,所有的五阴里面最关键的就是“识阴”,所以我们在书里面有一句这个脚注写得非常好:也就是了知“识阴”的虚妄是修道的关键。这个有两个层面来看:第一个层面就是,我们一直在讲因为识阴是五阴里面最难断、最关键,并且最微细的;再来就是说,识阴虽然说是我们在断三缚结的时候,首要面对需要去破除的一个阴,但是识阴却也是我们在不论是这个解脱道或是佛菩提道上面,修行上面所需要依恃的一个重要的心行,这个我们后面会再看。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到识蕴的部分。我们刚才讲识蕴是一个这个蕴集、积聚,祂是缘所生法。我们刚才举的例子、所有的例子,都是围绕在各位菩萨在日常生活中所能够知觉感受到、能够体会到的部分来说,其实这个识蕴的部分是一切的有情皆是如此。比方说我们举例来说,比方说我们看看:在色界,色界跟无色界的识蕴又是如何呢?我们说我们整个的世界来讲是分成三界:有欲界、色界跟无色界。在色界来讲,色界的天身是由色界的微细物质加上禅定力的功德才能够生起、才能够维系、才能够存活的;这也就表示说,色界的识蕴祂要能够生起的话,一定先要有色界的色蕴存在生起,(生起存在,)才能够有这个识蕴现起。所以从这个道理来看,我们应该就很简单的能够了解到说:为什么色界的识蕴也是一样是一个蕴呢?那是因为祂本质上就需要色界天身的存在(当然这个除了这个色界天身的存在之外),还需要禅定的禅定力的功德……所以说即便是色界的天身,祂也是一样:是由这个几个法的的蕴积而来,祂不是一个自己恒存的一个实在。
色界的这个识蕴是这样,如果我们说无色界的识蕴,又是如何呢?我们说无色界的识蕴的话:到了无色界之后原则上就是没有----连我们刚才在色界看到的微细物质也没有。无色界的识蕴呢,必须要按照四空定的定力、禅悦为食以维持他的生命;但是同样的,(正因为我们讲到说)需要四空定的禅定的定力,来维系无色界的生命的存在,所以说这个表示说需要禅定;讲到禅定的话,当然就一定需要有意识的定力,加上还有必须要有意根触定境的法尘;所以说连无色界的识蕴本身也是因缘和合、众缘蕴积才形成的。所以说这个就是说,不管是这个三界任何一个状况,识蕴本身都是缘所生法、因缘和合而成的。
既然如此的话,我们就可以回头来看,之前曾跟各位菩萨分享的、佛告诉我们:“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 ”(《杂阿含经》卷九)从我们刚才跟大家讲连色界、无色界的识蕴也是如此,各位现在应该可以更加的了解为什么 佛说“诸所有意识皆意、法因缘生故”;因为一切都是意根,一切的最基础都一定要有意根跟法尘的因缘才能够生起。
所以这个当然也包含,如果说现在大家在外面听到,有一些人说到他证悟的是所谓的“细意识”,另外有一些人更是说他所证悟到的是“极细意识”,说这些“细的意识或是极为微细的意识,能够怎么样的超越生死,祂是一种开悟”的话,对于这种说法的话,各位菩萨就应该要打上问号了,因为我们(刚才除了跟大家详细解说)一路以来除了跟大家详细解说意识的这些作用之外,如果您听到了、有提到了所谓的要“横贯三世的开悟的这个境界”的话,您就要详细去检视:到底他所说的东西是不是落在识蕴的范围、识阴的范围?是不是意识的变相呢?那像细意识、极细意识的话,您就要看看这个名词的这个背后的涵义,是不是也有我们之前讲的意识的种种功能在里面?如果有的话,这个表示说,这些东西都不是我们真正应该开悟所悟到的本心。
除了这个之外呢,我们接下来还要跟大家讲的就是识阴,我们说我们要从苦、集、灭、道这些方式来观行识蕴。
怎么样去看“识阴的苦”?其实各位从刚才我们一路讲说:识蕴本身的是因缘性;也就是说众缘----它适合的缘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能够现起识蕴;然而“众缘”若有这些因缘不具足、消散的时候,识蕴就灭去了,从这一点来看的话,您应该可以马上联想到:当识阴存在的现行的境界里面,各种识阴所分别、所领受到的状况,其实都充满了“无常的苦”,都充满了我们所谓的“行苦”在里面。
它们都是无常变迁的,哪怕你是再在怎么样喜乐的觉受,那么都会因为因缘不具足了,这个喜乐的觉受都消失了,后来又变成了苦受,所以这些觉受的本身呢,都是落入了我们所谓的无常苦、行苦的范围。
从这一点,您应该就可以去观行识阴:为什么识阴的种种皆是苦?那要做这样的观行的话,就真的需要您在平常的修行体验当中,细心、静心下来好好的去思惟、去观察、去领会了。
今天我们就先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识蕴(8)
本文关键字:识蕴,苦集灭道
- 上一篇:4、受想行蕴 叶正纬老师
- 下一篇:6、识蕴之苦集灭道(二) 叶正纬老师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