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谈解心,学佛就是要能解心,这是学佛最根本的学养。解心二字,文字简略,但内涵深广,根本大论〈五识身相应地〉开讲,就是解心的起步。学佛要通达佛法,若不能解心,出入佛门持香跟着拜,求福、求财、求去灾、求解灾难,这是没有解心的信仰。有的将佛法作文字比较,或作西洋哲学比对、会通等现代式的佛学学术研究,这是把佛法当作世俗学问,来得名闻利养,是连对佛教信与仰都没有,更谈不上解心,但这竟成了现在许多出家人的修学方法,这是相当可悲的。
我曾在一个佛学院旁听,就听到一位年轻的比丘尼举手问教授:“我出家是希望能够解脱三界,是为了要知道如何成就佛道,我为什么要学康德哲学?我为什么要学哲学和佛法的关系?我为什么要学儒学和佛法的关系?我为什么要学佛教的演变史?我为什么要学西藏佛教双身法的内涵?”教授没有正答,就问她:“那你为什么来上课啊?”比丘尼说:“是院长规定的。”教授就说:“那你应该去问你的院长。”这位教授说明他很清楚自己的立场,他是作现代佛学学术研究的,人家请他来讲课,就应聘来讲课,有关佛法的修证,那不是他的范围,所以他是相当能够了解自己的范畴。但是当时我能深深感到那一位剃发出家众心中的痛苦和呐喊。问题出在那位当家法师,本身就是搞西洋佛学学术研究的,他能够成为当家师,就是拿了个西洋博士回来;可是他在上课时,连十二因缘法的次第还有内容都记不起来,只是以种种世间经营法则,带入寺院的事务中,一群出家众学人,跟着他忙的都是与三乘菩提背离,合于世间经营法则的事务,如此要得到信仰的法益、要能够解心是谈何容易?所以六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要能深入经藏、要能了解经藏真正的意涵与内容,这才是解心。
在此不可能将解心的内容完全说明白,因为 佛陀的一切开示都在解心。不过我们可以先了解,心中如果有什么样的心行,会无法安住在佛法的修学中,这也算是解心的内涵。世尊开示:心中有五秽染和五种弊病,则会退失佛法的修学。心中的五种秽染就是,疑佛、疑法、疑戒、疑教、疑梵行。所谓的疑佛:就是心中对如来不信任,然后他也不会记着 佛陀的教示,佛陀对他的开示,他无法记在心中。疑法就是:佛陀所说的法他不会忆持,他心中抱着对 佛陀的怀疑,所以对 佛陀所说的法,也会怀疑不信解,因为对佛怀疑不信解,对法怀疑不信解,所以他就不会很积极地、很热心地在法上修学。第三种疑就是对圣众疑,这样也不能解脱;也就是,他对于同行的僧团这些和合众们,他对他们会有怀疑、会有犹豫、会有不信任,所以没有办法和僧团的人相处得很好。第四种就是他犯了禁戒,他不会悔过;然后不但不会悔过,人家劝他,他也觉得说:“我这样真的是有错吗?”无法听信人家的劝导。第五种就是他的心没有办法安住在清净梵行的修学,所以当 佛陀称赞说:我们应该要对衣服、饮食、医药、卧具不要贪婪,我们应该对于五欲六尘不要贪婪的时候,他心中无法生起喜乐,他没有办法安住在梵行的修学当中。也因此这样的人,他的心中是有秽染的,他对于佛、对于法、对于僧、对于清净戒行、对于梵行都没有办法安住在心中修学。
另外一种就是心中有五种系缚,这五种系缚就是:他的身没有办法离染,所谓的身无法离染,就是他对于衣服、饮食、卧具有爱惜,对于财色名食睡无法舍离,这就是身无法离染。另外一种是欲不能离染,也就是他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的贪爱无法舍离,而这个欲不能离染,是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只要对于三界任何一界产生爱着,都是属于欲不能离染的范畴;如果欲不能离染,这个染就是系缚、就是爱着,那么他就无法出离三界。另外就是他的心的趣向力不够,对 佛所说的圣义没有办法相应,对 佛所说的解脱没有办法相应,也就是他的心,力量无法安住在修学佛道当中。第四个就是习气很重,喜欢跟大家常常一起道俗共会、一起来聊天,讲些世间学说,心不会安住在佛道当中,喜欢世俗法的一些言论。第五种就是这样的人也许他没有前面四种的弊端,但是他也许能够安住在佛法修学,可是他没有办法很精进,他有一点点的所得,他就觉得够了,就不想再继续往上修学了,这也就是有一点懈怠觉得不急。所以这五种,就是属于修学佛法的弊端。我们要能先观察心中是不是有这五种秽染还有五种弊病,如果我们有这五种秽染跟五种弊病,我们应该要先把它修除,这是属于习气的对治;有这样的一个对治以后,然后我们把解心放在我们佛法修学的第一要务,从断我见、认知五阴无常,这样因缘际会时,就能够相应到第一义谛法则,就能够证果了。
今天就谈到这里,祝愿您,深信三宝,深信因果,解心自在。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