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修行人而言,贪著利养会障碍三乘菩提的追求与实证,所以 佛在《增壹阿含经》卷13曾开示:【设有比丘著于利养,而不获三法。云何为三?所谓贤圣戒、贤圣三昧、贤圣智慧而不成就。若有比丘不著利养,便获三法。云何为三?所谓贤圣戒、贤圣三昧、贤圣智慧。若欲成此三法,当发善心,不著利养。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增壹阿含经》卷13)佛已经很清楚开示,如果贪著利养,将无法获得贤圣的戒律、贤圣的三昧以及贤圣的智慧,为什么贪著利养无法获得这三个法呢?有必要深入探讨。首先谈贪著利养不得贤圣的戒律。佛曾制戒,出家人不应该广聚钱财,因为钱财乃是身外之物,如果贪著五欲而广聚钱财的结果,就会障碍自己三乘菩提的追求与实证;又因为贪著利养的关系,更会处心积虑想积聚钱财,因此都在积聚钱财及利养上用心,对于戒律必然会忽视,乃至违犯戒律。所以说,因为贪著利养的缘故,将会障碍自己的修行。所以 佛在《杂阿含经》卷25曾开示:【贪著利养是烦恼,而此烦恼正是坏正法鼓、毁正法轮、消正法海、坏正法山、破正法城、拔正法树、毁禅定智慧、断戒璎珞、污染正道。】(《杂阿含经》卷25)也就是说,贪著利养的缘故,无法受持佛的戒律,本身已经不清净,于是大众对佛门产生负面的看法,导致众生不护持佛教;佛所说的正法,就会渐渐消失于无形。然而目前佛教界有很多人追求世俗第一,譬如追求徒众第一、寺庙盖得最多、学术界第一、寺庙盖得最高等等。因为追求世俗第一的结果,导致很多名闻利养也跟著来了,像这样贪著世俗第一,导致名闻利养跟著而来,不正是 世尊在经中所预记的“坏正法鼓,毁正法轮,消正法海,坏正法山,破正法城,拔正法树,毁禅定智慧,断戒璎珞,污染正道”。像这样贪著利养的结果,就是在消灭佛法,就是在消灭正法,成为破佛正法的罪人,实不可取。
接下来谈贪著供养的缘故,无法得到贤圣的三昧。由于都在利养上用心,导致所思所念的都是在利养的事,因而起了许许多多的妄想妄念;既然妄想妄念多了,还有可能止于一境吗?当然不可能。因为当他修止的时候,就有许多妄想妄念出现,使他无法心一境性,既然无法心一境性,表示他所修的三昧一定不会好,还有可能获得贤圣的三昧之定吗?用膝盖想也知道,当然不可能。由此可知,贪著利养的人,是无法证得贤圣的三昧。
最后谈贪著利养的缘故,无法得到贤圣的智慧。由于贪著利养的结果,对于经中的开示,不会深入去思维整理,反而在世俗法用心,导致贤圣的智慧无法发起;可是祖师都告诉大众,要深入经藏,其智慧就会像大海一样非常深广。既然经中开示,都不会去深入思维整理,对真善知识所说的正法,还会去听闻思维及整理吗?还会去探究“什么是三乘菩提的内涵”吗?既然都不会深入去思维整理,其出家人不就成为粥饭僧了吗?由于一生无成,枉费信施四事供养,未来只好入牛胎马腹来偿还信施的债了;其在家人只能空过一生,只好随业在三界轮转生死了。如果佛门四众不贪著利养,殚精竭力在法上用功,去听闻真善知识所说的正法,并作思维整理,很可能在某一个时节因缘成熟,实证了三乘菩提的任何一个菩提,使得自己可以解脱三界生死,乃至证得生命实相,因而发起般若的总相智慧,并以此智慧为基础之下,去进修别相智、道种智,乃至圆证一切种智而成为究竟佛,不是很好吗?所以说,不贪著利养的缘故,很容易证得贤圣的智能,如同前面所说的夜儿达多一样,不贪著柔软的草座与美好的果实,清心寡欲的结果,很快证得五神通,以及一万两千位仙人,看见夜儿达多证得五神通,纷纷学习夜儿达多的清心寡欲,最后都证得了五神通,乃至这一万两千位仙人于命终后,都往生无色界的无所有处天。
综合上面所说,不管是否为世俗人,也不管是否为佛门的四众,都不应该贪著利养,因为贪著利养的结果,导致众生不断地在三界轮回生死,而且也会使众生无法得到贤圣的戒律、贤圣的三昧与贤圣的智慧。所以说,贪著利养危害众生很大,不应该去贪著才是;如果贪著世间利养,不仅自己无法实证三乘菩提,而且也导致自己一直在三界当中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