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菩萨优婆塞戒经》(11)
讲记佛开示说:“有智慧者应当观察财物是无常的,因为是无常的缘故,所以无量世以来每一世都会遗失、损坏、耗减,所以没办法得到真正不坏的利益。虽然世间的财物是无常,但是却可以让我们拿来布施而做出无量的利益,可以利益自己也可以利益众生,我们为什么要悭惜这些无常之物而不布施呢?有智慧者还应观察:世间如果有持戒、多闻的人,由于持戒和多闻因缘所产生力量的缘故,可以获得人天乐乃至阿罗汉果,虽然得到了阿罗汉果,却无法因为证得阿罗汉果就远离饥饿口渴等苦。”证得阿罗汉果了还是没办法的,只有往世的布施使他成为阿罗汉以后,可以远离饥渴等苦。“如果有阿罗汉始终得不到房舍居住而必须住山洞或者树下,也得不到衣服、饮食及睡卧所需的床铺,乃至生病了所需要的药物也得不到,就表示这位阿罗汉是过去无量世以来都不做布施的因缘,才会这样子。即使是破戒的人,如果往世乐于修行布施,纵使不慎造作恶业而堕于饿鬼道、富生道中,但他在饿鬼道中不会当饿鬼,而是当有财鬼,常得饱满。”有财鬼,譬如土地公;城隍爷不但是有财鬼,同时是大力鬼;又如有应公、石头公、大树公,都是有财鬼。祂们因为过去世修行布施,但是一时气愤而不慎造作了恶业,才会堕于鬼道中。所以佛做个结论说:“除了布施以外,不可能得到二个果报:第一、自在,第二、解脱。”因为布施可以获得世间富乐,无人能劫夺,所以自在。因为布施,所以远离我与我所的系缚而得解脱。
“持戒不坏的人虽然可以生欲界天中享福,但因为不修布施的缘故,生到都界天时却无法得到最上妙的食物,他得到的欲界天食物不如别人;他也得不到微妙璎珞来庄严色身,他得到的璎珞是下劣品。所以如果有人想要求得世间的快乐,乃至解脱道或佛菩提道无上乐,应当乐于布施。有智慧者应当观察生死无边无际,在无边生死中由于布施所得到的快乐也是无边际的;因此菩萨应该为了断除生死而修布施,不该为了求来誉的快乐而修布施。”
“还要这样观察:虽然在人间当转轮圣王而富有四天下的土地,所受的快乐是无量的,但是仍然不应该当作是真实乐。”因为普天下一切财物都归他掌管了,所以能享受人间最大的富足和快乐,可是世人不知这种快乐是无常的法,总以为是常而不坏的,却还不知道满足,还想要求得更多的快乐。假使这个地球都让他拥有了,他还会希望把月亮占为己有,进而扩之还想要把整个太阳系、整个娑婆世界都占为己有,乃至想要再占有忉利天主的宝座,如同经中说的转轮圣王因此贪心而失去一切,轮转生死不绝。“菩萨有这样的见地,就会想到自己应该为无上乐而修行菩萨的布施行,不应当为了人天的快乐来修菩萨行。因为这些财富、快乐都是无常的法,都不是真实法,而且都有边际,因为终究会失去。”因此应当常观财物是无常,应当修学佛菩提道、解脱道来亲证自在解脱的境界,以不坚之财来换取坚固的法财。(详续第六辑中解释)
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六辑)
(上承第五辑(杂品)第十九未完部分):
〖“善男子!若有说言:‘施主、受者及受乐者,皆是五阴,如是五阴即是无常。舍、施五阴,谁于彼受?虽无受者,善果不灭,是故无有施者、受者。’应反问言:‘有施、受不?’若言‘施即是施,受即我’者,复应语言:‘我亦如是,施即是施,我即五阴。’若言:‘施阴此处无常,谁于彼受?’谛听谛听!当为汝说:种子常耶?是无常乎?若言常者,云何子灭而生于芽?若见是过,复言无常,复当语言:‘若无常者,子时与粪、水、土等功,云何而令芽得增长?’若言:‘子虽无常,以功业故而得芽果。’应言:‘五阴亦复如是。’若言:‘子中先已有芽,人功、水、粪为作了因。’是义不然。何以故?了因所了,物无增减,多则多住,少则少住;而今水、粪,芽则增长,是故本无今有。”〗
讲记世尊说了很多布施的因果,但是常常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不但是现在,古时候就有,所以世尊还得要做这些开示。就好像我们讲般若,以第八识如来藏空性来说般若;但是那些凡夫位的大师们误会了,他们认为:般若就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就是般若。所以印顺法师会把般若定位作性空唯名,说一切法的体性都是空,就只有“名”相;换句话说,依他的定义,般若就是戏论。因此他从一切法空的邪见出发,认定没有所谓的因果可言:因果也是空。但是我们倒想请问:“正在生病痛苦时,受伤时,为什么不叫空?为什么要咬着牙根在那边痛苦得不得了?”这些痛苦难道是无因自生么?所以般若不是讲这个空。
有人说:“五阴无常,来世所得的快乐异熟果报也是无常,因为都是五阴,所以用不着布施,所以不需要供养三宝,也不需要护持正法,因为一切法空。”既然一切法空,你印顺又何必剃发着染衣、出家现僧宝相呢?一切都是空,你就不需要出家,也不用修行、研究佛法了,反正最后都是空嘛!他的想法到底对不对?从般若系的经文来看,好像是他讲的这样;《金刚经》大家耳熟能详,文字表面看来好像也是这样,但是其实都是他错会了,因为般若系的经典都是在讲常住不坏而无生死的真实心,所以六百卷般若浓缩简约成《金刚经》,再浓缩简约就成为《心经》了,《心经》讲的正是常住不坏而不堕于一切法中的真实心:一切法从真心出生,但真心常住的同时却不堕于一切法中。
有人误会般若真义,当作是凡夫所知解的一切法缘起性空,就提出这样的说法:“布施的施主,接受布施的受施者,布施后得到快乐的人,乃至因为布施而在未来世得到快乐享受,都是五阴,可是这些五阴都无常。既然都是无常,请问:布施者及受施者,有谁在布施当中接受了布施?”他们提出这个道理,表面听起来好像跟般若经讲的符合,这就是表相佛法,不是真正的佛法。他继续说:“虽然都是无常而没有真正接受布施的人,可是施主布施以后,善果也不会消灭,所以实际上没有布施的人,也没有接受施舍的人。”听来似乎有道理,因为佛似乎常常说一切法缘起性空,《金刚经》读到最后似乎什么都空掉了,可是实际上佛说的不是一切法空,佛说的法空有个前提:一切法空是依能生宇宙万法的理体、宇宙万法的根源,来说现象界的一切法空,而不是把万法根源的前提丢弃来说现象界一切法空。他们误会了就提出这样的说法来:“没有布施者,也没有受布施的人,一切都空无实质,但是布施以后善果也不坏灭。”《妙云集、华雨集》…等书中不正是这样说的吗?结论就变成没有布施者也没有受布施者。请问:辛辛苦苦赚来的那些钱财布施出去,是布施假的啊?是丢到水里吗?不!丢到水里至少也会咚的一声!竟然布施了钱财以后都没有意义。
佛开示:如果有人这么说,就反问他:“有没有布施与接受这回事?”如果他说没有;明明有人接受布施,拿了钱就可以生活下去;又为什么你们这些大师接受了数十亿、百余亿的布施,道场就可以建起来了?既然你建起大寺院,而你现前有五阴存在,你的五阴也接受了一百多亿元布施了,怎能说没有布施这件事呢?只有从实际理地——从真如心、如来藏——自身的立场,才可以说没有布施这回事;在未证真心如来藏以前,都无法现观三轮体空,一定会落在五阴中,因为都落在离念灵知识阴中,所以对他们而言:世上的布施是确实存在的,是确实有施者、受者、施事的。佛这一问:“有没有布施与接受布施的人?”他们就没有办法说了,只好改嘴说:“布施就是布施,接受布施的人就是‘我’。”佛教导我们:“你应该对他说:‘我也是一样:布施就是布施,确实有布施这回事,而我就是五阴。’”接受布施的你也是五阴,正在布施时的我也是五阴,你怎么可以说没有布施这回事呢?所以,悟错了的人,不论说什么话,都是动辄得咎。悟了就可以讲:“没有布施这回事。”等他跟着你说没有时,你就当面说有;他又跟着你说有时,你就说没有。因为你怎么说都对,永远是两面兼顾,他们却一定落在一边。
听到佛这么说,他们改嘴说:“布施这个五阴是无常的,谁在布施中接受了布施?”他又提出这个问题来反问。这问题比较复杂了,佛就说:“你详细听好、详细听好!我现在应该为你说真实布施的道理了。”就以问代答:“种子是常还是无常呢?”不管是五谷或水果的种子,种子是常还是无常?这话不能随便答,答无常也是问题,答常也是个问题。但真正的佛法就不会落在一边,所以“如果说种子是常,应该种下土里,水浇了,阳光晒了,它也不会生长的,因为常是不会变异的,可是种子种下去以后,为什么种子消灭而出生了芽?”所以不能说种子是常。他们如果看见这个过失就改口说:“种子是无常,不是原来说的常。”这时要为他们说明:“如果种子是无常的话,在种子的阶段中,施了粪、水、泥土、人功,为什么就可以使芽能增长啊?你说它是无常,无常就应该已经坏掉了,不该在给它粪、水、土、人功以后它就增长生芽。”这一听又傻眼了,不知道该怎么答了,只好又改口说:“种子虽然无常,但是因为有人功为它施与粪、土、水,所以才能发芽,乃至得到果实。”现在他们终于讲出来了:原来布施必须是要有五阴的。我们就应该为他说:“五阴也是一样的道理:过去世你布施了,就是给与人功、粪、水的加功用行了,所以这一世自然就会生长、发芽乃至结果实,你就得到布施的人间可爱异熟果报。”所以五阴也是一样的道理,不可说五阴是无常,也不可说是常;都要看时节因缘,该怎么说就怎么说。所以,凡是说法都有一个前提,不能把前提割弃了而说某一法的结果,没有因的果都不是正理。
如果他又改口说:“因为种子中已经先有芽了,所以人功、水、粪等,都只是作为了因而已;是种子中先有芽,才能生芽。”现在那些退失的人不也这么讲吗:“阿赖耶识中早就已经有佛地真如了,只要把佛地真如找出来就成佛了,这才是真见道。不用像同修会一般见道后再去修道;所以,一悟就悟得佛地真如,这样的开悟才是真正的证悟。同修会证得阿赖耶识而说证悟,那是大妄语,死后要下地狱的。”那就好像说种子中已经先有芽了。那就请大家把种子剖开,看其中有没有芽?那就请他们把佛地真如拿出来。拿得出来吗?拿不出来嘛!就像种子中拿不出芽来,一定要有水、粪、土、人功,再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长芽。同理,一定要在悟后再经过修行,才能把阿赖耶识因地真如性转成佛地真如性。所以阿赖耶识中没有佛地真如,但也不能说没有,就像种子中没有芽,但也不能说没有芽,要加功用行再等候时间到了。
这人说:“种子中已经先有芽了,人功、水、粪只是做了因而已。”但是佛说他的道理错了,因为“了因所了,物无增减。”了因所了是什么意思?所了是未来的果,可是了因只能了之前的因,不能成就后来的果,所以他不懂真理。后来的芽、树、以及果实都是果,可是了因所了的并不是这些果,了因所了的只是种子,不然怎能叫作因,而要说是了果了!了因所了的是因,所以了因无法使得种子增减;可是明明种子发芽之后,物有增减:发了芽,有了根,有了干、茎、叶、花、果,确实有增减。但是了因所了的是因而不是果,了因所了之时,物仍然没有增减。正因为它所了的是因而不是果,所以“多则多住,少则少住”:种子聚集了一堆在那里,种子不会再变多,也不会变少;聚多则多、聚少则少,种子永远都保持固定的数量在那里。一定得要有人功种下去以后,再加以水、粪,才会增长为芽,物才会有增减。所以只要加上人功、水、粪,芽就增长了,所以后来的物:芽、苗、树、花、果,都是本无今有的。布施的果也一样,也是本无今有的,不能说布施所得的福果是本来就有。若布施以后未来世没有生出福果,那是种子的问题,就要从了因下手探究了,所以了因所了的只是布施的因,不能了布施的果,所以不可能在布施时就立刻得到布施的福果,福果要到未来世去得。想要吃果子也是一样,必须种子先种下去,过了一段时间才有果实,不能刚种了就要吃水果,不是拿到橘子种子时就可以吃橘子。
〖“若言:‘了因二种:一多、二少,多则见大,少则见小。犹如然灯,明多见大,明少见小。’是义不然,何以故?犹如一种,多与水、粪,不能一时一日增长人等、过人。若言:‘了因虽有二种,要待时节;物少了少,物多了多。是故我言,了因不增。’是义不然。何以故?汝法‘时’常,是故不应作如是说。善男子!子异芽异,虽‘作、得’异,相似不断;五阴亦尔。善男子!如子业增芽,芽业增茎,茎业增叶,叶业增花,花业增果。一道五阴、增五道阴,亦复如是。若言‘如是异作异受’,是义汝有,非我所说,何以故?如汝法中,作者是我,受者是身,而复不说异作异受。受不杀戒,即是我也;以是因缘,身得妙色,是故汝法‘受者无因,作者无果’,有如是过。”〗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布施,菩萨优婆塞戒经,菩萨优婆塞戒经,专为,在家,菩萨,宣示
相关阅读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