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集 起信论导读(二)
余正伟老师主讲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现在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也就是 平实导师(萧平实导师)对于《大乘起信论》的解说,也就是《起信论讲记》这一本书。
上一次的课程中,我们讲到了 佛陀开始对五比丘说法,并且建立了最早的声闻僧团。大约在十二年间,这一段时间 佛陀为大众讲《阿含经》、《法句经》等等二乘菩提的教法,说四圣谛、说十二因缘,又叫作藏教,也就是初转法轮。这一些最早的经典,主要阐述的内容就是二乘菩提的解脱道,佛要尽可能地让所有的弟子能够尽快地断除三缚结,成就须陀洹初果,然后就能够进修二果、三果、四果,成就阿罗汉。经过 世尊刻意安排的说法引导之后,弟子们普遍得到了初果乃至于四果的证量,于是自己知道了未来一定能够入涅槃,所以对于佛、对于法、对于僧团,都生起了具足的信心,也就是心量变大了。在这个时期,佛也已经开始密意说──隐覆地说有本际、有真如如来藏。
第二个时期则叫作般若方等时,这个阶段 世尊演述了般若诸经,像是《大般若经》、《思益经》、《金光明经》、《金刚经》、《心经》等等。世尊开始依着清净真如,说一切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是故自性涅槃;也就是以隐覆秘密说,转无上正等法轮,以说空来贯穿整个般若时,说诸法本空。但是空并不是空无一物的断灭,而是空有不二,因为有一个真如,真实而如如不动。在般若时中,佛说了真如实相,也就是自体的总相智,以及在自体上所显现出来的种种的个别的法相,也就是别相智。般若时期,原本的二乘人开始转化了自己的心量,陆陆续续地发起了成佛的大心,开始勇于求学佛菩提道,不再只是满足于二乘的解脱道,所以能够在 佛的引导下,渐渐的证悟了真如如来藏,所有的人一起听闻般若的教法而各自得到了自己的见解。大乘的菩萨知道 佛在《般若经》中所说的空就是本心、实相,就是如来藏的空性;但是二乘人听闻之后,认为空就是二乘所证的寂灭空相。所以这个般若时的教法,它是通于三乘人的,因此又叫作通教,也就是二转法轮。
接下来是唯识种智时,也就是三转法轮。经过了二转法轮时期,有因缘的弟子,一个一个的都渐渐的能够实证了真如实相,进入了大乘的见道位了。于是 佛开始演说《解深密经》、《胜鬘经》、《楞伽经》等等,主要就是摄受这一些已经证悟的弟子悟后起修道种智,让这一些的弟子们,除了依于真如自体的总相智、别相智以外,能够继续地进修如来藏中过恒河沙数一切种子的智慧,所以叫作一切种智。也就是修行到菩萨摩诃萨─地上菩萨─之后所应修学的内容,所以又叫作道种智。这一些唯识种智的经典,依着一切法无自性的如来藏说真如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说自性涅槃无自性之性,显示了了义的法相,转正法轮;依如来藏中过恒河沙数的种子一一功能差别,说五法、三自性,说七种性自性等等自心藏识的智慧。这种三转法轮的教法,它只针对菩萨,主要是悟后起修的菩萨,所以无法摄受二乘小根器的人,两者有差别,是不一样的,因此又把它叫作别教。
最后是法华涅槃时,这是到了 佛即将入灭之前的时间,诸经三藏已经完全地演说圆满了,所以就依着诸佛的常法,在最后的阶段演说《法华经》,也代表了 世尊入灭的日子近了。依着真如如来藏自性功能差别,依着佛地不可思议的智慧、威德与无法思量的神通游戏,说出佛地的境界,也就是究竟圆满的法教,大畅 佛之本怀,说众生其实一发心就已经到达佛地等等,更显示出诸佛的净土,无量的菩萨,以及 世尊殊胜的三身事业等等。所以在演说《法华经》的时候,有增上慢的二乘人,也就是那一些未证言证的慢心人,有五千个人当场退席不肯听受,世尊也默然不作阻止,因为《法华经》这种圆教,它本来就不是这一些未悟言悟的增上慢人所能信受的。《法华经》的说法完完全全就在说真如实相、如来藏,说体、说用、说性、说相,凡所说者无有不圆满者,完全依照着如来藏本来成佛的圆满体性来说,所以又被叫作圆教。
在这个五时当中的教法种类,最初的华严是函盖了一切后来所有说法的内容。然后,最后的法华则是专门在成佛的果地──真如如来藏上面来说。所以 世尊说法的阶段,总的合起来虽然是五时,但是 佛说法的内容却是三类四教。我们整理一下:五时就是华严时、阿含时、般若时、唯识时、涅槃时;而三教则是藏教、通教、别教,最后阶段叫圆教。五时的教法,虽然看起来是五种法教,但其实它们统统都是用同一种牛乳,也就是用真如如来藏这种牛乳来酿制的,所差别只在于这个牛乳越提炼越纯,越炼就越香,越炼就越营养;所以五时的教法,是用同一个牛奶的同一个味道,因此经上又叫作五时一味。而 世尊的法教跟诸佛的法教完全相同,诸佛的正法向来都只有一个味道,没有两个味道。
这一些教法,古时候的大德从慧远法师开始到天台宗的智者大师,都大略地讲述过这个道理,也就是所谓的判教。但是因为他们自己并没有实证真如如来藏,没有证悟后所生起的宗通,所以只能依着经典的记录来判定。一直到了唐朝 玄奘法师以己身所亲证的内容,讲说三法轮的法义,然后徒弟窥基大师接着重说三时之教,至此 佛陀所施设的说法次第,才完整的被中国的佛教界所彻底的了解。可惜 玄奘法师、窥基法师这两位大师在陈述唯识种智,法义过于深奥,少有弟子能够真正的了解;因为唯识种智的教法,本来就是为了通达位,也就是登地以后地上菩萨所说的道种智,让地上的菩萨能够一一的实证,而最后道种智完全圆满时便成就了佛果,成为一切种智。也就是如来藏中全部的种子都已转为清净种子,都完全的圆满了,连最细微一分的习气异熟也圆满无余,所以叫作一切种智。因此可想,一般的大众尚且难以证得如来藏,更别说悟后起修的唯识种智了,曲高则必定和寡,所以法相唯识宗不过两三代的时间,就烟消云散了。祖师们大多被佛菩萨安排转入禅门,继续度化众生。
好!讲到这一边,我们已经将一些先备知识简单的说过了,现在我们就可以开始来看这一本《起信论讲记》了。我们先从引言看起,比较容易了解。
导师说:今天有许多人在座闻法,其中有一百二十几位已经明心破参的学员(也就是真见道,七住位以上的菩萨),请你们不要嫌我讲得太细、太啰嗦、或者嫌我讲得太浅,(这一点平实导师(萧平实导师)有说过,比起证悟实相后,所上的增上班的课程,例如《成唯识论》来说,《起信论》是非常浅显的。)因为在座的人中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是还没有破参的,所以请你们要包涵一下,因为我讲的时候也要顾虑到那一部分的人,所以必须深入浅出。至于还没有破参的人,你们听了以后也许会觉得:“《起信论》好像太深了!这么深的法,我都听不懂。”请不要起烦恼,因为你还没有破参,所以听起来似懂非懂,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个法是大乘里面别教的法,别教的法是通往圆教的,但是它不共二乘法─二乘圣人不能像菩萨一样的证解这个妙理─也就是说,二乘圣人所证的解脱道智慧,是无法通达大乘实相般若智慧的,因为解脱道不是般若实相智慧,只是无余涅槃的一切智而已;(这里我们解释一下:二乘人修习声闻法,观察证实了三界的法,也就是五阴十八界都是虚妄不实,因此能够离开了身见与三界爱,所以能离三界而入涅槃;也就是三界法无法再系缚住这一位阿罗汉了,在这里所说的一切智是指轮回三界法一切的系缚他都已经断除了,所以叫作一切智。)好!回来,因此可以说《起信论》所讲的如来藏境界是甚深微妙法门所证的智慧境界,所以凡夫众生未悟以前会听不懂,这才是正常的。如果听了以后似懂非懂,算是智慧很好的人,因为你毕竟还没破参,所以这是正常的事情;所以不要起烦恼,可以继续修习,听闻熏习久了以后,渐渐的就会开始懂得一些深妙的法义了。(这是导师在一开始讲《起信论》前的提示。)
接下来讲到学佛人应当依止三宝、依止正法,而不应该依止自己的私心。所以接下来 导师告诉大家:许多人都知道要护持僧宝,但是 佛陀明白的交代过,怎么样的修行人才算是真正的出家人呢?在《阿含经》中 世尊一再的教导:唯有证得四沙门果的人,加上即将证得四沙门果的四向位,也就是只有四双八辈,才是如来门下的贤圣弟子,成就解脱、解脱知见,是应供、是世间福田。例如在《大集地藏十轮经》中,佛说到:“善男子!有四种僧。何等为四?一者胜义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哑羊僧,四者无惭愧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也就是 世尊交代:不论这个人是现出家相还是在家相,只要他证得了四沙门果中任何一果,这个人就叫作胜义僧,如果这个人没有证得四沙门果,就算他受了具足戒现出家相,还只是个凡夫僧罢了。在《佛藏经》中,世尊更明确地说到:“于圣法中拔断一切诸见根本,悉断一切诸语言道,如虚空中手无触碍,诸沙门法皆应如是。”(《佛藏经》卷1)也就是一位出家沙门,应该要在佛法圣道之中拔断诸见根本,断一切语言五蕴法之依,出家沙门应该如同在虚空中,手脚动转无所触碍,不被我见所系缚,这才算是出家人。世尊甚至交代:“于佛法中成就身见,不在僧数。”(《佛藏经》卷1)也就是没有证得声闻初果的出家人,不算是 佛陀真正的出家弟子。意思是说:我们修学佛法,应该要按照 世尊的交代去简择真正不落于我见的出家法师,而不应该落在个人私情的崇拜;认为说只要是外表现出家相的人就是法师,就应该恭敬、礼敬、承事、修学,这样子的想法不是 佛陀的教导,而应该依止 佛陀所说。如果这一位出家人他不能够了解身见、我见的内涵,他不能够努力朝向断除我见的方向而修行,他不能够教导众生远离我见、身见,反而倒过来住于我见成就身见,认为五蕴、十八界中真实有我,或者执着意根、意识心的一分,当作是真实的我;佛陀说得很清楚,这个人根本就不是佛门中的出家人,是为贼住,也就是从外道混入佛门中的假出家人。如果我们因为自己私人的执着,跟随着这样的假出家人,那就一定无法在佛法上进步,也就是没有办法在这一部《大乘起信论》上获得真正的法益。这也是 平实导师(萧平实导师)对于我们殷切的提醒与交代。
时间的关系,今天就先为各位解说到这一边,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大乘起信论(63)
本文关键字:大乘起信论
相关阅读
- 上一篇:第001集 起信论导读(一)
- 下一篇:第003集 起信论导读(三)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