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集 舍利弗瞋习未消 吴正洁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我们今天这个单元会引举到两部经论,第一部是《大智度论》,第二部是《摩诃僧祇律》。三藏当中的律藏经典主角都是舍利弗,我们要从舍利弗他还有瞋习,就犹如这个毕陵尊者尚慢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的;我们从这个《大智度论》,还有律典、律藏的故事,以舍利弗尊者为主角,我们来讲说舍利弗瞋习未尽,然后只要事情作决定了,绝不改易,他一个本事的因缘;那也从这个故事里面所要讲说的道理,也可以来同时验证我们上一个单元所说的“阿罗汉非佛”,阿罗汉只断了烦恼障的现行,阿罗汉的烦恼习气种子还是储存在他的如来藏当中,并没有像佛一样已经是完全灭尽。
我们先来看前面的这一个《大智度论》的故事,底下是论文:【时佛从禅起经行,罗睺罗从佛经行。佛问罗睺罗:“何以羸瘦?”罗睺罗说偈答佛:“若人食油则得力,若食酥者得好色,食麻滓菜无色力,大德世尊自当知!”佛问罗睺罗:“是众中谁为上座?”罗睺罗答:“和上舍利弗。”佛言:“舍利弗食不净食!”】(《大智度论》卷2)这个故事,首先大家都知道罗睺罗是 世尊在俗家的儿子,是祂的亲子;他出家之后,世尊把罗睺罗交付给舍利弗来指导他修行。有一次佛就从禅定中起来了,来作经行(经行,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了);罗睺罗跟在 佛旁边,跟著这个俗家的父亲,然后出家的 佛陀世尊一起来经行。佛明知故问,就问罗睺罗说:“罗睺罗你怎么看起来这么消瘦,这样子没有气力呢?”罗睺罗就以偈来回答佛父:“‘若人食油’一个人如果有油可以来吃的话,就可以有气力;如果有人还有酥(就是牛奶提炼出来的)这些比较营养的东西来吃的话,他的颜色更会鲜亮;可是如果没有油,也没有酥可以吃的话,没有这些比较殊胜一点的饮食,难取得的饮食来吃的话呢,而都只能吃一些麻滓,一些芝麻榨油残余剩粒的东西,来煮的这些很卑劣的、很没有营养成分的这些菜的话,他当然就会像我一样看起来颜色没有润泽,身体没有气力;这也是为什么世尊您会问我说,你怎么看起来这么羸瘦的原因。”佛继续明知故问,佛问罗睺罗:“‘众中’这个僧众当中谁是上座和上啊?”罗睺罗回答说:“是我的和上舍利弗尊者。”(和上的意思,其实这是汉地的名词的误译,菩萨们如果稍微去查询一下,就会知道和上其实就是类似我们现在所说的“亲教师”的意思,这个部分我们不去多谈。)佛就说了:“舍利弗食不净食。”这样子的话,那舍利弗他所受的这样的饮食就不清净了。为什么 佛突然出这样的语言呢?我们看下去就知道了。
【尔时舍利弗转闻是语,实时吐食自作誓言:“从今日不复受人请。”是时波斯匿王、长者须达多等,来诣舍利弗所,语舍利弗:“佛不以无事而受人请,大德舍利弗复不受请,我等白衣云何当得大信清净?”】(《大智度论》卷2)关键就在这里,原来这个波斯匿王,还有这个长者须达多,就是给孤独长者,他们因为尊重、崇重舍利弗这样的智慧胜妙、果德殊胜,所以他们经常请舍利弗去他们的宅舍,供养他殊胜的饮食,去王宫享受油麻殊胜的这样美食。可是这些弟子,因为没有受长者的邀请,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去,所以才会有前面的 世尊问罗睺罗,而罗睺罗回答 世尊的那一段话。
在佛开示、指示下来说,那这样子的话,舍利弗你这样子就是不清净受供、不清净受食了。舍利弗辗转地听闻到 佛说了这样子话以后,在其他的经律有说了,马上用手爪抠出来(就好像我们现在有一些得到厌食症的女孩子,为了要保持身材,又贪饮、又喜欢享受口欲,一吃完饭以后就到厕所去吐,用手指头抓或用其他的器具,让自己呕吐出来;舍利弗就类似这样子的一个行为。),听到 佛指责他吃了、受用了这样的不清净的饮食之后,他就抠,以指自抠喉咙,然后让吃下去的饮食吐出来;然后自己还作下誓言:“我从今天之后,不再受任何人邀请,而独自去他的宅院里面,或是王宫里面受供了。”那波斯匿王、长者须达多就烦恼了、忧愁了,奇怪!请佛,佛不会随便没事,就因为人家来邀请祂去受斋供,然后就去接受人家的饮食;即使是贵如波斯匿王,佛也是有所简择;除非说有因缘,能够因为这样的供养而能够演说佛法,而利益大众,佛本来就不以无事而受人请。可是当舍利弗被 佛这样子指责之后,他不仅把饮食抠出来,还自作誓约:绝对不再受人家的别请了!那这样子就造成波斯匿王跟这个给孤独长者的忧愁。可是舍利弗因为他的意志力很坚固,他只要下一个决定绝不改易,这个原因到后面我们就会提到。
舍利弗就回答波斯匿王、长者须达多说:“我大师佛言”我之所以不再接受饮食,是因为 佛已经说了,我舍利弗受用了这些不清净饮食,独自受供。我享受美食,可是我这些弟子们却都吃那些麻滓这些很卑劣的饮食,所以身体都很瘦弱,颜色、气力都很不好。佛指责我受不净食,我于是自作誓约:“我不再受任何三宝弟子的别请、别供了。”这个波斯匿王跟这个给孤独长者没有办法啦!他只好至佛所白佛言:【于是波斯匿等至佛所,白佛言:“佛不常受人请,舍利弗复不受请。我等云何心得大信?愿佛敕舍利弗还受人请!”】(《大智度论》卷2)佛啊!舍利弗因为您指责他吃了、受用了不净食的关系,他自誓受约,不再受我们这些国王、长者的别请;可是 佛您老人家,又不会无事就接受我们的供养。那我们这些三宝弟子,如何能够依于这样子供养三宝、亲近三宝、听闻佛法,而来生起对于佛法三乘菩提的信心,而来修学、而来证果呢?请 佛慈悲啊!您还要去命令舍利弗,你要改变你的心意,继续回来接受我们的供养。
【佛言:“此人心坚不可移转。”佛尔时引本生因缘:】(《大智度论》卷2)佛回答波斯匿王他们说:“此人舍利弗,舍利弗这个人,他的心志是非常坚决的,是没有办法去改变他的。”佛就在这样子说过了之后,衪就来引用了舍利弗过去世的一个故事,而来为波斯匿王,为在座的出家、在家四众弟子,讲说舍利弗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一个情形,这样子的心性。
佛说了:【昔有一国王,为毒蛇所啮。王时欲死,呼诸良医令治蛇毒。时诸医言:“还令蛇嗽,毒气乃尽。”是时诸医各设呪术,所啮王蛇即来王所。诸医积薪燃火敕蛇:“还嗽汝毒!若不尔者当入此火!”毒蛇思维:“我既吐毒,云何还嗽?此事剧死!”思维心定实时入火。尔时毒蛇舍利弗是,世世心坚不可动也。】(《大智度论》卷2)佛就讲了舍利弗过去世的故事。其实舍利弗不是只有 佛所说的这一世当毒蛇,舍利弗当毒蛇很多世了;甚至如果比较稍微熟习佛典故事的菩萨,也应该有听过:佛有一世,是过去世了,那一世舍利弗也是一个悭贪人,然后他死了以后,他守护他生前所拥有的,好像是三罐的黄金那个故事,那一世的舍利弗也是毒蛇。这一次 佛又引用了舍利弗曾经有一世他当毒蛇,它咬了一个国王,王因为被这个毒蛇所咬,毒发快要死了;他于是赶快呼诏了这一些医术精良的医生、这些咒师,来帮他治疗毒蛇所咬的蛇毒。这个时候,这些良医就说了:“这要把那只蛇找来,把它抓来,这个毒气才能够把它消灭殆尽,您王才不会因毒发而身亡。”这个时候这些良医,其实古代的话,这个医生跟这个咒医都是会医术,也会熟悉一些咒术的;他们就依于咒术,各个施展他的咒术,然后把咬了国王的这只毒蛇,依于咒术而把它召唤来王宫所在。这些医生又堆积了一些薪火、柴火燃烧起来,类似我们现在的一个营火;然后烧起了这个营火之后,薪火燃烧了,火焰很炽盛、很炽热;然后又跟毒蛇说了:“你把你所放出去的毒,把它吸回去。”
因为有时候这个毒蛇,以古时候,我们看经典记载,有时候是像毒龙它这毒气,毒蛇它那个毒液;它有一些毒液、毒气,在某一些情况下,它是可以把它收回来的。因为这些,菩萨们也会知道,从这个经文里面也会知道,这些蛇,乃至于某一些经典里面的这一些禽兽还听得懂人语,这故事我们先不去提。简单来讲,因为过去很早期的时候,从刚开始有这些畜生道的畜生出生的时候,因为它当人很久了,所以它对于人语还很熟悉,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可能没有办法解说到这里;或许有些菩萨对于这方面有一些疑问,我们简略地这样子的介绍。
反正这些良医,烧起了这样子一个火焰之后,就跟这个蛇说了:“你把你的毒收回去,如果不这样子的话,你就自己跳到这个火里面,自己让火烧死好了;二选一,你自己要活、要死,你自己作决定。”那一世的舍利弗,这个毒蛇就思维:“我既吐毒,云何还嗽?”我毒都已经吐出去了,都咬下去、吐出去了,要我把它收回来。这类似“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类似这样子的一个心志的决定。“此事剧死”要我吐去的毒,让我自己收回来,这件事情比要我死,还更惨烈、更剧烈!我才不要!它作了这样决定以后,自己就跳入火坑当中烧死了。佛说那一世的毒蛇就是舍利弗,他一世又一世都是像那样子的,宁可死也不改变自己的心意,这是第一个故事。
我们再来进入第二个故事,《摩诃僧祇律》:【复次,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众多比丘在讲堂上论议作是言:“长老!世尊制尼师坛大小,若敷坐处两膝则无,若敷两膝坐处复无!”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问比丘:“僧中上座是谁?”答言:“舍利弗。”】(《摩诃僧祇律》卷20)先到这里,我们简单的说一下,又是另外一个故事,另外一个情节,另外一个时空了。有一次,佛住在舍卫城的时候,有很多比丘在 佛讲说法的地方,在厅堂之上,说法堂上,他们互相之间来言论、来谈说了:“长老啊!佛所制定的这个尼师坛,也就是坐具,这个大小实在不是很刚好。如果拿它来敷我们所坐的地方呢,我这两个膝盖就盖不到;若敷到这两个膝盖的地方,那我坐的地方又没有办法去垫到。”换句话说,他们的意思是说,世尊制作这个尼师坛不是很圆满;佛制这一个戒,制这样子一个尼师坛的大小,是不是有过失的。甚至引而延伸 佛的智慧,好像有所缺憾的意思了。“诸比丘以是因缘”这样子论议完毕以后,他们去找佛了。佛当然是明知故问啊!“你们这一群的比丘当中,谁是上座比丘呢?”倒霉的舍利弗又登场了,这一次又是舍利弗尊者了。
【佛语舍利弗:“众多梵行人作是论,汝云何默然而听?今当罚汝在日中立。”舍利弗受罚,即立日中。时诸比丘各前悔过,白言:“世尊!尊者舍利弗身体软弱,愿恕其愆,勿令不乐。”】(《摩诃僧祇律》卷20)佛听闻这些比丘这样子的论议,这是不如理的,是疑佛,甚至有一点谤佛了。而身为僧团当中的上座比丘,你的证量、你的智慧应该是可以回答这些比丘的疑问,而让他们于 佛所制定之戒生起清净信,而如之依之修行,能够修行没有障碍。舍利弗在这里,以佛来说,认为他已经是身为上座比丘,没有尽到上座比丘该要担起的责任,于是 佛就责罚他;责罚他怎么样呢?在日中立。烈日当中,中午的时候,站在太阳底下罚站。舍利弗听了 佛有这样的训示,当然就跟上一则的《大智度论》故事一样,佛说他受不净食,他用手指一抠喉咙,让胃中的食物就把它吐出来了,又自誓立约:再也不受人别供请了。这一则故事同样的道理,舍利弗,佛说什么他就去做了,于是就坦然至诚心,依于对 佛的清净信,依于本身是一个阿罗汉,然后去接受 佛的处罚,就站在日头当中,去承受这样子烈焰的照射。
菩萨们都知道,其实小乘的律典也有记载舍利弗是怎么过世的,舍利弗是病亡的。就如同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却被外道棍棒打的皮肤翻烂,勉强以神通才回到僧团当中;才有种种因缘,最后又是这样子示现,比 佛还早入涅槃。当然是比舍利弗还晚,因为诸佛常例,智慧第一的这个弟子都会第一个先示现涅槃比那第二的;舍利弗以声闻弟子是大弟子,目犍连当然也是大弟子,可是相较之下,因为这样子的一个智慧,听闻佛法的先后,他是暂列第二。这不是真的说有第一、第二,只是这个 佛的常例。最后目犍连还是勉强以神通维持生命,让舍利弗先禀白佛之后,然后舍利弗入了那个涅槃,目犍连才入涅槃。这边我们稍微岔出去了,我们再回来,换句话说,舍利弗其实在过世之前是生病很重,甚至还要天帝释——玉皇上帝,帮他“为躬除粪”,这个部分我们先不去解释。这些比丘看到长者比丘这个舍利弗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竟然因为他们多嘴乱讲话,有谤佛之疑,而舍利弗没有及时地更正,而让舍利弗代为他们受过了;于是赶快跟 世尊求情:“世尊啊!舍利弗尊者他身体多病软弱,希望您宽恕他的过失,不要让他身心不安乐;他平常就已经体力不好了,你还让他日头赤炎炎(台语),在那当中站著去日晒,对于他的身体可能很不好的。”
本文标签:瞋习(4)
本文关键字:瞋习
相关阅读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