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故事>禅宗净土故事>净土大德故事>

智者大师净土文集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节录)

[净土大德故事]  发表时间: 2015-05-14 18:18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节录)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五门禅
五门禅:一阿那波那门、二不净观门、三慈心门、四因缘门、五念佛三昧门。此五法门,通摄一切诸禅,发诸无漏故,名为内善。
问曰:内善无量,何得但说五门?
答曰:五名虽少,而行通诸禅。所以者何?一、阿那波那门者,此通至“根本”及“特胜”、“通明”等诸禅三昧。二、不净观门者,此通“九想”、“背舍”、“超越”等诸禅三昧。三、慈心门者,此通“四无量”等诸禅三昧。四、因缘门者,此通至“十二因缘”、“四谛”等慧行诸禅三昧。五、念佛门者,此通至九种禅,及百八三昧。
复次,初数息门,即是世间凡夫禅。次不净门,即是出世间禅,诸声闻人所行。次慈心门,即是凡圣二人,为大福德修慈,入四无量心。次因缘门者,即是辟支佛人之所行。次念佛门,功德广大,即是诸菩萨之所行。此则略明五门次第浅深之相。
复次,五门禅定,对治四分烦恼。四分烦恼,出生八万四千尘劳。当知五门,亦能出八万四千法门。此而言之,但说五门,则摄一切内善具足。数人所明,初贤五停心观发,与此有相开处。(《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三)
念佛门善根发相
念佛中,自有三种善根发相不同:一念应佛、二念报佛、三念法佛。明三佛义,出《楞伽经》,广分别其相也。
一、明念应佛善根发者。亦于欲界未到静定心中,忽然忆念佛之功德。即作是念:如来往昔阿僧祇劫中,为一切众生故,备行六波罗蜜、一切功德智慧故,身有相好光明,心有智慧圆照。降伏魔怨,无师自悟。自觉觉他,转正法轮,普度一切。乃至入涅槃后,舍利、经教广益众生,如是等功德无量无边。作是念时,即敬爱心生,三昧开发,入定安乐。或于定中,见佛身相,善心开发。或闻佛说法,心净信解。如是等胜善境界非一,是为念应佛善根发相。
二、明念报佛善根发者。亦于欲界未到静细心中,忽然忆念十方诸佛真实圆满果报之身,湛然常住。色心清净,微妙寂灭。功德智慧,充满法界。不生不灭,无作无为。岂有王宫之生,亦非双树之灭。为化众生,十方佛土,普应生灭。如是等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作是念时,心定安隐,三昧开发,慧解分明。或于定中,见不可思议佛法境界,即便出生无量愿行、无量功德、无量智慧三昧法门。是为念报佛善根发相。
三、明念法佛善根发者。亦于欲界未到静定心中,忽然忆念十方诸佛法身实相,犹如虚空。即便觉悟一切诸法,本自不生,今则无灭,非有非无,非来非去,非增非减,非境非智,非因非果,非常非断,非缚非脱,非生死非涅槃,湛然清净。有佛无佛,相性常然。众生、诸佛,同一实相者,即是法身佛也。故《大品经》云“诸法如实相”。诸法如实,即是佛。离是之外,更无别佛。如是念时,三昧现前,实慧开发。即时通达无量法门,寂然不动,一切不思议境界皆现定中。成就之相,如《法华经》“六根清净”中广说。是为念法佛善根发相。(《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三)
念佛对治恶业障道
恶业障道发相,亦有三种:一沉昏闇蔽障、二恶念思惟障、三境界逼迫障。
一、沉昏闇蔽障者。行者于修定欲用心之时,即便沉昏闇睡,无记瞪瞢,无所别知。障诸禅定,不得开发,是为沉昏闇蔽障发之相。
二、恶念思惟障者。若行者欲修定时,虽不沉昏闇睡,而恶念心生。或念欲作十恶、四重、五逆、毁禁、还俗等事,无时暂停。因是障诸禅定,不得开发,是为恶念思惟障发之相。
三、境界逼迫障者。若行人于修定之时,虽无上事,而身或时卒痛,觉有逼迫之事。见诸外境,或见无头手足、无眼目等,或见衣裳破坏,或复陷入于地,或复火来烧身,或见高崖而复堕落、二山隔障、罗刹虎狼,或复梦见有诸恶相。如是事皆是障道罪起,逼迫行人,或令惊怖,或时苦恼。如此种种,非可备说,是名境界逼迫障发之相。
治恶业障道多病。如经中说:“障道者,教令念佛。”今障道既有三种,对治则亦立三:
一、明治沉昏闇塞障发者。恶业病相如前说,对治应教观应佛。三十二相中,随取一相,或先取佛眉间毫相,闭目而观。若心闇钝,悬作不成,当对一好端严形像,一心取相,缘之入定。若不明了,即开眼更观,复更闭目。如是取一相明了,次第遍观众相,使心眼开明,即破昏睡沉闇之心。念佛功德,则除罪障。
问曰:若取其相分明,能破沉昏者,何不作九想、白骨等观?
答曰:九想、白骨,但是生死不净之身,除罪义劣,故非对治。
二、明治恶念思惟障者。障发如前说,对治应教念佛功德。云何为念?正念之心,缘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一切种智,圆照法界,常寂不动,普现色身,利益一切,功德无量,不可思议。如是念时,即是对治。何以故?此念佛功德,从缘胜善法中生心数。恶念思惟,从缘恶法中生心数。善能破恶故,应念报佛。譬如丑陋少智之人,在端正大智人中,即自鄙耻。恶亦如是,在善心中,则耻愧自息。缘佛功德,念念之中,灭一切障。
三、明治境界逼迫障者。罪业发相如上所说,对治方法应教念法佛。法佛者,即是法性平等,不生不灭,无有形色,空寂无为。无为之中既无境界,何者是逼迫之相?知境界空故,即是对治。若念三十二相,即非对治。何以故?是人未缘相时,已为境界恼乱,而更取相者,多因此着魔,狂乱其心。今观空破除诸境界,存心念佛功德无量,即灭重罪。此为对治,于义可见。(《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四)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智者,大师,净土,文集,释禅,波罗,次第,法门,节录,释禅,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