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88期>

正觉电子报第88期 童女迦叶考(连载五)——平实导师(2)

[第088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3:10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注2、2 资料来源:智博网:http://www.3answer.com/mod/question/search_result.php?keywordQA=%E7
%BB%93%E9%9B%86《中国佛教图监》,作者:夏传才,页17~19。
由以上南传佛法的结集记录资料中,可以得出这些结论:
一、真正的阿含解脱道经典结集,只有佛灭后不久即展开的五百结集。
二、第二次的所谓结集,其实只是律法的决议记录;即是针对十事非法的决议加以记录,并非法义的结集;其时间已是佛灭后百余年的事了!
三、第三次“结集”是佛灭后二百余年的事,是为了确认当时流传中的经典是否确属佛所教授的经典,藉以排除外道渗透进来的伪经,无关于佛经的结集。
四、第四次的“结集”是佛灭后约四百年间的事,只是针对当时的佛法论著加以厘清及保存,无关经典的结集。
五、第五次及第六次的“结集”都不在天竺,而是在缅甸;只针对被翻译为巴利文的经律作出审定与保存。六、纵使北传佛法《异部宗轮论》中有说到第二次结集,却一样是在律法上面所作的讨论与决议,并不构成经典结集的实质。而且,在大乘法中所认定的第一次结集,并不是五百结集,而是不被声闻部派佛教认定的七叶窟外的千人大结集;大乘菩萨们对于五百人结集后诵出时,声闻人自称已将佛陀所有法义全部结集完成的说法,不曾加以认同,甚至当场提出异议说:“吾等亦欲结集。”方有后来随即展开而不被声闻人承认的七叶窟外千人大结集,这才是大乘菩萨所承认的第一次结集,也是曾经亲闻大乘诸经的大乘菩萨们唯一的一次结集。所以大乘人认定的第一次结集,与二乘人认定的第一次结集,是不同的两回事,不可混为一谭。
由以上六个事实看来,由声闻人举行的第二至第六次的结集,其实都不能算是经典的结集,只能说是讨论戒律以及对流传中的经典加以审定及保存;因为能结集经典的人,必须是曾经亲闻佛陀说法,并且是实证 佛陀所说法而能真的了解 佛陀所说法义的人;也只有这些人才能对佛陀所说的法义具有胜解的功德,因此而生起念心所,方有资格结集经典。声闻人所举行第二次的十事非法律典结集,其实已经不算是经或律的结集了,因为听闻佛陀说法并且已有实证的人都舍寿了。所以,南传佛法真正的经典结集就只有第一次的五百结集3,其余都是针对后来流传及被翻译为巴利文的经典加以审定及保存,或单纯只是对律法加以讨论决议及记录保存罢了,所以都不算是真正的结集。以此缘故,这些所谓的“结集”,都不能取作最原始的佛法经典结集内容,更不能被取作最有公信力的考证依据。此外,南传佛法小部经典中的《本生谭》,学术界也公认是出于声闻部派佛教时期,所以其中有许多是口耳相传之时被有意或无意作了一些改变;因此其中往往有一些是不同于较早传入汉地的阿含部经典所载,因此其可靠性是绝无可能比汉传的《本生经》更准确。
注3、3 五百结集后随即展开的七叶窟外千人大结集,是大乘佛法的第一次结集,不属于南传佛法的结集,不应计入南传佛法的结集顺序中。
只有由亲从 佛陀闻法而且实证者,有了胜解而生起了念心所的圣者所结集诵出的最原始结集的经典内容,才是最符合当时真相的记录;因为,这是由亲从佛闻的圣者主持而结集下来的,不是长时口耳流传的后世未悟凡夫主持而结集下来的。因此,吕凯文先生将后代结集流传的纯由南传佛法声闻人所“结集”的,而且是后出的巴利文经典所载内容,用来推翻最古、最正确的汉传《阿含经》的说法,是取材错误而造成的不正确考证结论。
西元前二十六年(编案:大约佛灭后460 年),大寺派罗希多等五百长老举行佛典第四次结集,诵出上座部的三藏和义疏,并首度将锡兰佛教口口相传的经典,用巴利文写在贝叶上保存。摩诃男王时代(403-431),佛音论师(觉音)至锡兰,住大寺,以巴利文为南传上座部的三藏作注疏,并造《清净道论》,奠定大寺派基础,为南传佛教留下传承典籍。大寺派结集了完整的巴利文三藏与佛学著作,长期流传在锡兰境内,后来缅甸、泰国、高棉和寮国也传承此一系的佛学。4
注4 、佛光星云编著,《佛光教科书-5 宗派概论》,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北),1999.10 初版,页213~214。
一八八六年,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至一九四七年,终于宣告独立。独立后的缅甸努力发展佛教,曾于一九五四年五月至一九五六年五月于仰光召开第六次佛教经典结集大会,出版完备的巴利文南传经典,成绩斐然。5在阿育王时期,邀请目犍连子帝须长老来首都华氏城,召集一千名上座部长老,进行第三次结集,(编案:据说现存的巴利文三藏经典,即是在此次结集中会诵而成)(平实案:大约西元前245年)。在这次大会之后,阿育王又派遣僧侣四出(编案:应为出)传教,阿育王的儿子摩哂陀率领四位长老和一位沙弥,被派前往僧诃罗(又译为僧伽罗、锡兰,即今斯里兰卡)建立僧团,传入三藏经典,锡兰王室将王室的亭园捐出,建立寺院,让僧团居住,称为大寺。其后摩哂陀的妹妹僧伽密多也前往锡兰,建立了比丘尼僧团,她并且将 佛陀在菩提伽耶成道时所在菩提树的分枝,带往锡兰,种植于大寺之中,这是锡兰佛教的开始。
注5 同上注,页216。
传入锡兰佛教属于上座部的一支,又称分别说部。至西元前一世纪,因为锡兰僧团中的长老,有监于国内曾发生战乱,担心教典散失,由罗揭多与五百名长老,于斯里兰卡中部马特列地区的阿卢寺会诵集结三藏教典,并以僧伽罗文字将经典写在贝叶上成书,这是巴利文三藏最早的起源。……西元五世纪前后,北印度菩提伽耶的觉音到达僧诃罗首都阿努拉达补拉,进入大寺学习三藏经典。他将僧伽罗文义疏译成巴利文,并且以巴利文写作了许多注释。觉音所秉承的主要都是大寺派的观点,他写作的《清净道论》,对于南传佛教有很大的影响,而《善见律毗婆沙》也在南北朝的南齐时被汉译传至中国。”6
注6、 摘自维基百科〈上座部佛教〉。网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A%E5%BA%A7%E9%83%A8%E4%BD%9B%E6%95%99
所以,事实上是:阿育王作了第三次“结集”以后,派人到斯里兰卡弘传;经过大约一世纪的口口相传以后,再翻译成巴利文而写在贝叶上,然后细心保存以免原文经典因为兵灾而被焚毁或散失,这是巴利文经典初始形成的时间与因缘。由此看来,巴利文经典是声闻法经典,是由上座部所弘传的解脱道而非菩萨道经典;而且是佛灭后几百年的西元前大约 245 年时才由阿育王结集成的,并且是再经锡兰的声闻僧翻译成巴利文的。译成之后又过了大约七百年,尚未断我见的觉音论师才进入锡兰取得巴利文三藏,加以自己主观的注释。不但如此,他连巴利文三藏的经典也无法正确的领解义理,所以他所造的《清净道论》中,全然无法述及我见的断除,仍然落在意识境界中,遑论断我执及亲证本识如来藏妙法。
由此可知,单凭巴利文三藏中的经律记载作为考证的资料,是有许多盲点存在的;因为那已经渗入后代凡夫声闻僧的许多自我观点了,并无全面取证为真相的证据力。莫说后起的巴利文三藏经律,即使是最古老、最能代表佛世声闻人所知的佛法记录书“汉传四阿含诸经”中,都已有许多不可靠的、纯由声闻圣僧心态而产生的错误记载7,何况后世辗转流至鍚兰的巴利文三藏,都是由凡夫声闻僧所结集及翻译的,怎能取作最正确的考证依据?
注7、 详见拙著《阿含正义》的考证。
在声闻僧的认知之中,绝对不可能会有示现在家身的童女出家行者,来率领五百比丘游行于人间,而且是佛世已经存在的事实。这在声闻僧的心态中是绝对无法接受的,当然会在后面的结集过程中加以曲解,或者在翻译时故意译作“童迦叶”而不乐如同汉译的四阿含一般诚实译作“童女迦叶”。
因为他们不知佛世三乘并弘的事实,也不知佛世的大乘出家人中有二种身相:
一、受菩萨戒而不受声闻戒的出家人,是穿著俗服的菩萨僧,如同童子文殊、普贤,亦如同童女迦叶……等人;
二、兼受声闻戒而穿著僧服的菩萨僧,如同当时的弥勒菩萨,以及回小向大后的舍利弗、舍利子、须菩提、迦旃延……等人。他们只愿意信受回心大乘以前的舍利弗……等人的事相,不乐意信受回心大乘法以后的舍利弗等阿罗汉们修学大乘法的事实与内容;乃至连最原始的四阿含诸经中的内容,他们都希望能加以改造。由此背后不能明说的原因,所以巴利语系的《弊宿经》,也就是吕凯文先生提到的法藏部、说一切有部,与部派不明的《大正句王经》中所说的《弊宿经》中的迦叶菩萨,都译为“鸠摩罗迦叶”,都不译为“童女迦叶”,其原因也就很清楚了。
(待续)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正觉,电子报,88期,童女,迦叶,连载,平实,导师,考证,童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