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道次第广论》81 页说:
此中所生之三摩地总有三种,谓缘天身,缘天语咒,及缘天意真实。初云最粗者,即极粗显三摩地。第二较前微细,第三最细。以于身中须从粗渐生故,次第决定如是。其中先须天身明显及能久住二和合生,是故须以多相静虑修令明显,以所修相须数数作意乃能明显故。
宗喀巴说有三种“三摩地”:缘天身、缘天语咒、缘天意,由粗至细的次第渐渐生起。缘天身,谓观想自己为广大天身,观想出来的天身即是自己未来成“佛”的佛身;观想时能够明显及长久,即是所谓缘天身“三摩地”成就。所以宗喀巴才会主张:修学禅定必须从观想佛地的身像入门(容后详说),观想佛地的身像要从头到脚明显,进一步再缘天身观想才容易成就。如此观想自己所有的佛身影像成就后,宗喀巴认为就是已经证得佛身了!再继续观想天语咒,乃至最细的天意,即是成就“三三昧”;但这只是宗喀巴自己认定的“三摩地”,不是佛法修证的三摩地。佛法三摩地都不是用观想所能得,也不是观想自己色界天身成功就能获得色界定;观想之法假如能得三摩地,则天下人胡思乱想成功了,就皆得四禅八定了;而医学上也就不该有所谓的“妄想症”,人间更不应有精神病患了。
末学衷心祈盼宗喀巴《广论》的随学者,应当依佛陀圣教深入思惟简择,不要迷信于《广论》中似是而非的谬论;若从信受《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的邪谬止观,心得决定的结果就是进而修学《密宗道次第广论》,就会犹如被“冷水煮青蛙”一般,不自觉地沉溺于双身修法的乐触境界,种下未来长劫下堕恶趣的业因而不自知。因为,那是层次最低的欲界乐触境界,因耽著欲界乐触境界,不但背离离欲的世间四禅八定,更会令修学者下堕恶趣难可出离!是故,若真正有心修学佛道之“广论团体”的学员,应当尽快脱离此种与恶趣相应之止法与观法,回归世间禅定的离欲之止法与观法的修学,进而回归世尊八识论的如来藏正法三摩地的止与观,努力修学开悟应有的正知正见,并修集实证开悟时所应具备的福德资粮,于福慧具足而使般若三摩地实证的因缘成熟后,方能证得那伽大定,然后转依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体性,发愿尽未来际救度一切有情趣向正法,进而修学实相般若别相智、道种智,次第成就佛道。即使是好乐修学四禅八定者,也可以建立离欲的正知正见而证世间禅定,进而转入大乘般若修学的正确止法与观法,终能安隐于大乘法而不入歧途。
如上所言,奢摩他与毗钵舍那之法为禅定波罗蜜多所摄,属于实证第六度般若的方法而非般若自身;般若属于实相智慧而非止观等方法,故于六度中尚有般若立为第六度,故而般若亦非宗喀巴说的意识一念不生的观察慧。于大乘佛菩提道中,般若乃是实证空性心如来藏以后引生出来的法界实相智慧,应该要从正确的般若知见中熏习及进修,第五度的静虑止观只是实证第六度般若的辅助之法,所以止与观并不是般若本身,更不是宗喀巴所说的意识观察世间法的观察慧,也不是意识住于一念不生的境界可以名为般若。当菩萨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并亲自观察体验如来藏的恒常中道性、涅槃性、空性、实性、无住性、真如、无智、无得……等无量体性,了知法界的实相而有了世出世间智慧,这才是般若。而让众生能证得空性心如来藏的观行法门,只是帮助学人实证般若波罗蜜多的“工具”,所以观行法门不等于观行后所证的智慧,不能说毗钵舍那即是般若智慧。只有无明凡夫于世间法中才会说能观即是智慧,宗喀巴正是如此,误以为能观察就是智慧;在佛法中说,“能观”只是意识的别境心所法中之慧心所,是对六尘境的观察慧而不是般若智慧。宗喀巴否定了第八识如来藏,就没有法界实相可证,当然就不可能了知法界实相,更不会有法界实相的智慧,只好把意识了别六尘的慧心所,建立为般若智慧,所以他说意识的毗钵舍那—对六尘境界的观察慧—就是佛法的般若智慧,完全违背佛的说法,显示他对般若完全不懂。
宗喀巴否定有第八识—空性心如来藏,故其所说的“空性”是外于如来藏妙心而说空性,成为心外求法,说的都是意识觉知心而落入常见外道见解中;譬如他认为“觉知心不具人间之粗形色故空”,名之为空性。亦如观想出来的所谓天身是不具人间粗形色者,宗喀巴说为“空色金刚身”,即是宗喀巴所谓的“空性”。又如“系界不漏名为不变”、“不变之乐说为无得”、“无住之性为不变乐”,皆是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所说的空性。此处之“界”,藏传佛教密宗说的是男性精液,“不漏”是不向外泄;就是喇嘛与明妃行双身法时,到达第四喜要保持不射精,名为“系界不漏”,说这样名为“不变”,也就是指全身乐触保持不失;宗喀巴说的“无得”是指乐触本来就是自己色身所有,不从外得;“无住”是说长住于全身遍乐中而一心不乱,对其他的事情不生起任何牵挂妄想,名为“无住”。如是名为不变之乐、常乐。
因此宗喀巴乃是依无上瑜伽双身法的内涵来说止观,在《菩萨道次第广论》中是隐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则是明说。如《密宗道次第广论》456 页说:溶菩提心任持不泄而修不变妙乐。由第六支于初二支所修成色,自成欲天父母空色之身,随爱大印得不变乐,展转增上,最后永尽一切粗色蕴等,身成空色金刚之身,心成不变妙乐,一切时中住法实性,证得双运之身。
藏传佛教密宗说的菩提心是明点,是男精液与女淫液的溶合体,宗喀巴说:“明点溶合保持不泄漏,就是修不变妙乐。由前所说修法,观想成就自己本尊与明妃互抱淫乐之像,及观想头顶上有勇父与空行母互抱淫乐之像,自己就成为本尊与明妃互抱,或自己成为勇父而与空行母双修;随著爱欲而两根交合得到不变乐,不断的修习,使乐触辗转增上,最后除尽除有形之色身,只剩下淫乐触觉而成为空性色,观想自己身成为金色金刚身,自己心住于乐触中而忘了自我时即成为不变妙乐,一切时中住于如此的‘空性’中,就是证得乐空不二双运之身。”由上可知,宗喀巴认为藉观想而忽略一切粗色蕴,观想成就金色的金刚身影像时,就是成就金刚不坏之身,就是空性体;双身法中所得长时间的第四喜乐触不失不变,就是不变妙乐,就是智慧体,如此修法就能即身成佛。因此,对宗喀巴及喇嘛们的“修行”来说,第八识空性如来藏的修证是不必要的,喇嘛教的教义是只要有意识觉知心不灭,然后透过男女行淫修双身法而常常住于遍身淫乐境界中,即有藏传佛教的“空性”可证,即有藏传佛教的“般若智慧”可得。
但是 佛不曾说过淫行之遍身乐触即是佛法的正修行,也不曾说过那是报身佛的快乐境界,反而开示要灭尽这种贪著才能证得三果,要否定这种境界而破斥能贪著的觉知心与被贪著的淫乐我所,才能证得实相般若;而藏传佛教密宗摄取了这种种外道邪见,妄说为佛法,诬说为报身佛的快乐境界,这是以外道法来取代佛教正法的破法者。佛于方广诸经中说有第八识如来藏,说只有如来藏才是空性体,才是般若体,无别无他。
宗喀巴因未证真实存在的第八识如来藏,观察自己确实也没有能力实证故,只好诳言及欺骗大众说:“佛说有第八识者,为方便说,非真说有第八识心。”此等谤佛、谤法之语,于其著作中处处可见,而佛门大众对于真正佛法不知不解,竟然信以为真,还称彼为大师、至尊;宗喀巴谤佛、谤法早已下堕无间地狱了,随学大众不审不察,竟也自愿跟随著他的邪径、邪踪而行,死后不免踵随宗喀巴的脚步而入地狱,诚是末法时期众生之悲哀。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