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无相念佛----林玉杯居士
一、缘起
我同修从公元1984 年开始接触佛教,寻寻觅觅的换了多处道场,但觉得都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直到公元2004 年,偶然得到一本薄薄的、不起眼的书─《无相念佛》,是由平实导师著,佛教正觉同修会印行的。喜欢看书的他,一看完之后就说:“这书里‘有东西’,能写出此书的人一定是有实证者,才能写得出这番道理、方法与次第。”于是,求法心切的他就积极的找到正觉台中共修处(旧址),开始了每周两次(周二听经、周四禅净班)竹山←→台中往来的求道路程。
刚开始时我不以为意,还是像以往一样,他修他的,我忙我的工作,偶而念几声佛号安安心。后来他常要邀我一起周二去听经,我总以忙为借口,不跟他去。心想:“他这次找到的共修处,大概会跟他以前去的一样,反正不久就会离开了,我又不是‘樱樱美代子’(台语:闲闲没事情),我不必跟他一起瞎搅和、浪费时间。”
转眼二年半的课程快结束了,他不但没有要离开,还要换到周六的进阶班继续上课,并极力游说我去报名参加接下来新开的“周四禅净班”,并说愿意载我去上课,我愿意上多久,他就载多久。也就是说为了载我去上课,他每周得多跑一趟台中。我这人一向迷糊、不积极、没什么企图心,只要家庭、工作能顺利正常运作就很阿弥陀佛了,什么是生命的实相?没空去想,也没兴趣寻找!但看他这么热心,就勉为其难的答应,可是心里是打算:“只是去听听看,不喜欢就不去了。”后来才知道:“学佛,尤其能学大乘如来藏了义正法是难遭难遇的”。听说有师姊还得闹家庭革命,才能如愿去上课。而傻傻的我何其幸运,不但备受同修鼓励,还有专车接送呢!真不知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德因缘啊!
二、修学过程
我在公元1996 年时,曾学著手拿念珠持名念佛(念佛?当时不知念与念之差别)了一段时候后,觉得麻烦,自己改为不拿念珠而用“心念心听”的方式念佛;但因事忙又定力不足,念佛念得断断续续的,想要念佛至一心不乱,真是不可能达成的事。而我一向也不喜欢拗腿打坐修所谓的“禅定”方式,所以多年下来,仍然功夫不得力,心识散乱,只在原地踏步。
公元 2007 年5 月3 日星期四晚上“周四禅净班”在台中正觉讲堂(已迁至现址)第一次上课。亲教师上宽下道法师安排的学习进度:讲述学佛观念、菩萨正道、修习无相念佛之知见和方法,使学员能养成念佛之生活习惯,以达到净念相继,引导学员动静中皆能忆佛念不断。
上了几周课之后,渐渐听出兴趣来了,经过亲教师讲授条理分明、有系统的基本佛法知见及无相忆念拜佛方法之后,因为有以前持名念佛、心念心听,行住坐卧心中默念佛号的些许基础,“无相念佛”只要把心中的佛号声音去掉,专注在忆佛念上缓慢的拜佛即可。所以,学习“无相忆念拜佛”这种修持方法时,就觉得很相应,也非常喜欢这种:“直接从意根入手,以‘无相忆念拜佛’方式,让忆佛净念相继不断,来训练动中定力的方便善巧法门。”这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叙述的念佛圆通法门,所谓“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境界。
从此,“无相忆念拜佛”是定课,是运动,是休息,也是心灵的充电时间。拜佛前,万缘放下;拜佛时,系心于忆佛之念,身体放松、缓缓拜下……起身,全心融入浸润在清净的忆佛念中;拜佛完,忏悔、发愿、回向后,离开佛堂,踏著轻快的步履下楼,遍身舒畅,内心喜悦盈满。
但好景不常,到了9 月学校开学之后,事情一忙,懒散放逸的老毛病又犯了,拜佛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少到只有每周禅净班上课之前的几分钟而已。还自我安慰:“已会无相忆念拜佛了(其实还差得远呢!),等不忙些了,再继续用功吧!”(多像“龟兔赛跑”里的兔子啊!)
同修在2008 年4 月第二次上“禅三”被平实导师印可明心破参过关,在同年10 月去“护三”之后,我自己一人在家,觉得有点孤单,就随手拿起他要我看而我一直都没看的《我的菩提路(一)》。我一看就舍不得放下了,是既感动又惭愧,流著眼泪看完的。虽然见道部分的道理都看不懂,却会不自觉的跟著起欢喜心而泪如雨下,赞叹于每位见道报告者的般若智慧,也感动于他们对追求法的执著及精进用功的精神。相较之下,自己真的像无知的井底之蛙,都到这把年纪了还一直浑浑噩噩,自以为是“无所求”(如来藏才是真正“无所求”),全然不知这就是活在无明当中啊!
上了佛堂,在佛前痛哭忏悔之后,心甘情愿的开始重新认真的拜佛。佛堂位在顶楼,三面采光,景观很好,意即太阳是从升起照到下山的,尤其夏天时的佛堂像烤炉一样,就算开电风扇也是热风;前段日子不想拜佛,这也是原因之一。但现在因心境不同,没想到居然也可以改变对热的忍受度,甚至于可以完全不在意。在拜佛时汗水不断滴下,却因专心忆佛而浑然不感觉热,直至约一小时后拜佛完,才发觉衣服已湿透了;可是,真的不觉得热,还轻松清凉呢!
这次的拜佛经验,让我体会到亲教师所说的:“想懈怠的人,就会有种种的理由、借口,如:太冷、太热、太忙、太累、没时间……;想精进的人,就会尽量排除困难、找时间修行,即使再忙、再累……,都会坚持把定功课作完。”、“俗法:背觉合尘;佛法:背尘合觉。要能安忍,才能继续精进下去。”、“修行过程中一定会遇困难,但这是菩萨的庄严。若能克服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则以后回味起来,都会是甘甜的。所有的菩萨都是这样经历过来的,从没有安安稳稳就能有所成就的。”真是句句智慧良言啊!
同修在“护三”之后第四天晚上很晚才回到家,我因看过《我的菩提路(一)》里见道报告者的概略叙述,所以知道了要能明心破参之难度,不但要定力、慧力、福德,最重要的还要真正发明菩提心及种种的因缘皆具足,才能被印可明心破参。而他才上二次“禅三”就能过关,以前因为他不能跟我说“禅三”里的事,而我不是好奇心重的人,所以至今我才知道他这么行,真是“近庙欺神”(不!不是神,是七住菩萨!)、有眼无珠啊!他淡淡的回我说:“没什么!这才刚刚开始而已,以后要努力的更多、要承担的责任也更重呢!”
因为同修的明心破参,而使我对在正觉所学的:可对治一般大众攀缘躁动心念的善巧方便行门—无相忆念拜佛,起了大信心,也更愿意拜佛了。在拜佛时,偶而脑中会闪过已作、该作、未作的事,而不断攀缘著。刚开始还满为此苦恼;但后来已会一经觉察到有所缘念,便像平实导师《无相念佛》书中教的:“随即收摄自心,使摄归于忆佛之念,不让悔恨或责备之心来影响当下之修行。”若遇有外缘(声音、……)干扰,就稍“用力”作意持住忆佛念,使自己不受妄念影响。若无外缘干扰时,就“轻轻的”看住、持著这一忆佛之念,不用力、不作意,最后念而无所念,心中清晰明净。这时,忆佛拜佛对我来讲,是享受,已不再是苦差事了。
惭愧的是放逸习气使然,还常会有意识说服不了末那,或因忙就找借口不拜佛的时候。但在日常生活中,会尽量随时提醒、观照自己是否看住忆佛念;虽然忘失忆佛念的时候居多,但希望日久功夫深了,能“将这一忆佛念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成片……最后能在二六时中、四威仪中持续不断,将忆佛念时时刻刻自然存在心中,使眼根所见、耳根所闻……,自然起念佛之心,莫非忆佛之念,最后能不忆而忆、自动自发的无相念佛、直至功夫成片。”
但终究已浪费了一年,自己也不是利根性,禅净班课程到后段,亲教师安排的学习进度:学员动静之中皆能忆佛念不断、看话头、观行、起疑情、发起菩萨广大愿海,全力参究、……。自我检视之下,竟没有一项能够确实做到,越学越心虚,离课程结束的日子越近,越知自己的定力、知见、慧力、福德各方面皆严重不足,后悔没好好把握时间修习而让日子空过,辜负同修专车接送的美意及辛劳,也已来不及了。硬著头皮交出“禅三”报名表,没如实用功而心存侥幸,哪有可能有机会?结果当然是如预期—没被录取!
禅净班课程结束,接著到“周日进阶班”上了半年后,深感学得吃力,就以“定力、知见不足,需重新修习”理由,经亲教师同意而转回到“周三禅净班”,重新回锅温习,以期能提升智慧、加强无相念佛定力功夫、增强菩萨心性。
三、修学“无相念佛”心得
修学“无相念佛”有以下几点心得:
1、“无相念佛”之净念相继,是心中的那一清净之念,是离却语言、文字、形像的忆佛念。
2、 要如实忆佛、念佛、拜佛才会有功夫。
《无相念佛》:“近代人学佛参禅之所以不得力,多因定力不足所致,尤以动中功夫之缺乏为甚。”忆佛念不得力,皆因常常断断续续,所以不得力。没有如实忆佛、念佛、拜佛就不会有功夫,这是很实际的问题。“修一分,得一分”要老实修行,“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功夫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若忆佛念佛能“像滴水不断的滴下来,日久就产生穿石的作用”一样的,念念相续不断,即能早日修成“无相念佛”,以后要学“止、观、看话头、观五蕴的作用”时,较容易得受用。
3、拜佛只是施设来帮助忆佛念佛而已。拜佛并不在于动作是否非常标准,不在于腰是否能弯90度,也不在于一拜是否可以拜10 分钟。念佛、拜佛都是有相,是要让我们慢慢熏习→渐渐与法相应、契合→修学者能安住不乱,心能专一,即产生“定”,则能定力越增强,性障、习气越减→进入无相→至“一心不乱、净念相续”的境界。
4、拜佛工夫成就不成就,还包括福德因缘、是否有正知正见、发心。例如:诵大悲咒要先发起慈悲心、发愿,与 观世音菩萨之心、愿相应,再持诵,那才会有大功效。所以,想学好“无相念佛”之前,理念要清楚正确、要以将来愿利益众生的慈悲心为出发点来修学,并常怀有“慈心念有情,愿众生离苦得乐”之心,拜佛功夫才容易成就。
5、要时时作意忆佛念佛。除了以拜佛方式忆佛念佛,还可以坐禅方式忆佛念佛,平时在走路、等车、等红灯、吃饭、作家事等,行、住、坐、卧中,若不是必须要集中精神处理事情、工作之外,任何时间、地点,无时无刻都可以无相念佛。例如布施时,若能带著忆佛念行布施,说不定能在布施之中得“一念相应”而明心破参呢!(明心并不一定是在静坐时修定中才能得。)
6、透过实践,才能得到所要的。“无相念佛”是行门,就是要透过身体力行去做、去实践,要能不怕遇困难、克服种种障碍,来提升自己,而不只是个理论而已。
“来道场学法,是为了成佛,利益众生。”要常“检视自己有多少时间是用功在这法门上,也要检视自己有多少时间是没有用心在用功修行上。”有无成就,端视自己的发心;是否能成就,就看是否能坚持;有多少成就,就看自己有多想要!
四、期许
我于第一次的禅净班课程中,因为不够精进用功,使该修学的知见、该完成的定课、该具备的定力……都没如期确实做到,以致到进阶班上课时,学得吃力而只好再重修禅净班课程。很惭愧!我算是一个“不良错误示范”,现在我不覆藏自己之过错,也不因才思不敏捷、文笔不佳而愿意花很多时间(真的很多),很努力的写出这篇小小的文章,除了想“漏气求进步!”(台语)之外,最主要是希望能给大家有一点警惕、激励作用,如果您是刚上禅净班的学员菩萨,请您务必把握“说长不长、说短不算短”的二年半时间,好好用功精进,学好“无相念佛”。二年半时间一晃眼就过去了,真的是过得很快的,千万不要像我这样,切记!
祈愿 世尊及诸佛菩萨慈悲,护佑弟子及所有同修菩萨们—学法无碍!
五、结语
常听人说:“学佛一年,佛在心田;学佛三年,佛在天边。”有不少学佛人,早课、晚课、念佛、拜佛、持咒、诵经发心精进,但几年下来,仍然妄念、烦恼不断,习气依旧,以致后来热情渐渐消失,就远离佛而去了(其实佛从没有离开过他);也有些学佛人,精进用功了很多年(或许10 年、20 年、30 年?),却一点消息也没有,连“我见”都断不了,茫然不知所向,内心著急却不知如何是好;还有的是跟随附佛外道(心外求法者),只修人天善法还以为这就是在行菩萨道;更甚的是修习西藏密宗,最后只有成就下堕三恶道之果报,殊为可惜又可怜!
以上所述,皆因没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没有得到真正的善知识教导正知正见、引导明确可行、可证的方法行门所致。学佛要有正确的知见、方向、方法、次第,才可能渐渐达到目标,否则“就像打陀螺一样,陀螺在原地打转、就算转得再多转,还是只在原地转啊!”
但来正觉就不一样了,在正觉学佛是很幸福的!正觉是个清净的菩萨僧团,有证得甚深缘起的平实导师演述殊胜的如来藏妙法,有已见道、谦和亲切的亲教师教导“无相念佛”以拜佛的方式修习动中定力—能帮助学员实证一心不乱的工夫,并且传授佛学正确知见、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正理、第一义谛法、参禅知见等……,循序渐进的让学员具备扎实的佛学基础、定力、慧解力。学员在行六度中修集福德资粮,发起菩萨种性,再为第二阶段开悟明心、眼见佛性而努力,至第三阶段学习一切种智……。要学的、要用功的太多太多了,时间都不够用了,怎会茫然无从呢?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我与,无相,念佛,----,林玉杯,居士,缘起,我同,公元,
- 上一篇:我的学佛之路——学佛后的转变----尤宏娟老师
- 下一篇:如何迈向正觉----林祝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