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25)----张善思 居士(3)
《楞严经讲记》第十三辑中有详细介绍二禅的内涵,平实导师是亲自实证二禅的过来人,想要深入了解的读者们,赶紧去请书回来详细阅读喔!
第三目 三禅
有了二禅圆满具足修证的基础后,接著才可以进修三禅,而要证得三禅同样是必须舍弃了二禅的境界才能发起;又三禅名为离喜妙乐地,就是要把二禅的喜心给舍掉了,才能进入三禅地。三禅天人有三种境界,因此说三禅有三天,《楞严经》卷9: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平实导师在《楞严经讲记》第十三辑中白话翻译如下:
阿难!像这样的光音天人以圆满光明化成法音,披开各种法音而显露胜妙的清净法,发起而且成就了精细的清净行,通联于寂灭无扰的清净乐中,像这样的一类人名为少净天。清净的空相现前之后,引发了没有边际的身心轻安,成就了寂灭之乐,像这样的一类天人名为无量净天。世界与身心等一切全都到了圆满清净的地步,清净行的功德已经成就,殊胜的身心依托现前了,归于寂灭的快乐中,像这样的一类天人名为遍净天。阿难!这三种殊胜的天人流类,具有对于寂灭境界的大随顺功德,身与心都已安隐而获得无量的快乐,虽然依旧不是真正证得真实常住的三昧境界,安隐无忧的心中欢喜全都已经具足了,名为三禅。
证得三禅者也有五支功德,第一是舍,第二是念,第三是智,第四是乐,第五是一心。
这些内容 平实导师在《楞严经讲记》第十三辑有详细介绍,读者想进一步了解者可以详细阅读。
---------------------------------
注1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26 中说:“若唯有贪行,应于不净缘安住于心,如是名为于相称缘安住其心。若唯有瞋行,应于慈愍安住其心;若唯有痴行,应于缘性缘起安住其心;若唯有慢行,应于界差别安住其心;若唯有寻思行,应于阿那波那念安住其心。”
注2 关于不净观在后面谈到“欲为不净”的章节中,还会再深入探讨,在此就不多作说明。
注3 缘起观也就是观察十二因缘,欲知详情请看 平实导师所著的《阿含正义》,书中有详细说明。
注4 界就是“种子”,意思就是功能差别,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尘和六识等十八种功能差别,读者若有兴趣了解可以详阅 平实导师所著的《阿含正义》,书中有详细开示“界─种子─功能差别”的内容。
注5《大般涅槃经》卷26〈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第10〉:“善男子!我昔住于波罗奈国时,舍利弗教二弟子,一观白骨,一令数息。经历多年各不得定,以是因缘即生邪见,言:‘无涅槃、无漏之法,设其有者我应得之。何以故?我能善持所受戒故。’我于尔时,见是比丘生此邪心,唤舍利弗而呵责之:‘汝不善教,云何乃为是二弟子颠倒说法?汝二弟子其性各异,一主浣衣,一是金师。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以汝错教,令是二人生于恶邪。’我于尔时为是二人如应说法,二人闻已得阿罗汉果。是故我为一切众生真善知识,非舍利弗、目犍连等。”
注6 如《杂阿含经》卷27 中说:“何等为贪欲盖不食?谓不净观,于彼思惟,未起贪欲盖不起,已起贪欲盖令断,是名贪欲盖不食。何等为瞋恚盖不食?彼慈心思惟,未生瞋恚盖不起,已生瞋恚盖令灭,是名瞋恚盖不食。何等为睡眠盖不食?彼明照思惟,未生睡眠盖不起,已生睡眠盖令灭,是名睡眠盖不食。何等为掉悔盖不食?彼寂止思惟,未生掉悔盖不起,已生掉悔盖令灭,是名掉悔盖不食。何等为疑盖不食?彼缘起法思惟,未生疑盖不起,已生疑盖令灭,是名疑盖不食。譬如身依食而住、依食而立;如是七觉分依食而住、依食而立。”
(待续)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张,善思,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