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有眼(连载20)----郭正益老师(2)
所以,目前佛门四众大多唯有凡夫性,多数人还无法发起习种性,因此没有实证三乘菩提的善根,便于三乘菩提无法相应。如是者说起法来,好似在三乘菩提中游走,以佛法名相相近的缘故;然而几乎都在理路上打了死结,再也拆解不开,于密宗四大派等外道法中却是猛作攀缘,这正是因为无有真正理解三乘菩提基本要义的缘故。
所以,佛陀于经典中,直说不信大乘菩提的人,“即使是经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也不可能有任何成就佛果的机缘”[注7],何况是这样连小乘法的声闻菩提都不能真实理解、不欲观行蕴处界苦、空、无常、无我而坚持意识常住邪见的娑婆世界的出家僧尼呢?所以说这些出家人之中有许多人还不具声闻种性。
以真正的声闻种性者,必定爱乐声闻菩提,必定能于如上所说处而作真实观行,必定觉得世间度日犹如少水鱼之煎熬,斯有何乐?必定会于世间之名利都无所用心,不可能广建大道场,一心求出三界生死苦。以此种性者,其一心所求者,唯有快速修持而得了脱生死,不会与善知识诤论而坚持意识是常住的不坏心。是以今日佛门四众应知检点自己是否于此娑婆世界本来就难以相应三乘菩提?是否自身于此三乘菩提的修学无有真正的意乐?果真如此,出家何用?
此间佛门四众会将真实佛法当作是必要修学的功课者,实在不多,而盲修瞎练的人则是甚多。因此学外道打坐,或直接与谭崔密教的魔法相应者众,具足凡夫性而未生起声闻性或菩萨性,实在是难可与语。这些广大的出家学僧,纵使可以远离魔教的非戒——密宗双身法的三昧耶戒,不作婬欲行,但带领在家信众一起犹如外道之打坐,反而对于如上所说的六妙门或五停心观的正理从无亲近之意乐;以如是不能理解经论乃至强行曲解经论,最后终不免将庄严的佛寺道场变得面目全非,误己误人。(待续)
[注1]《大般涅槃经》卷21〈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第10〉:“譬如有人闭在深狱门户坚牢,唯有厕孔,便从中出到无碍处。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布施时,亦复如是。”(《大正藏》册12,页493,上22-25。)又如经典所说《长阿含经》卷7:迦叶言:“诸天亦尔!此阎浮利地臭秽不净,诸天在上去此百由旬,遥闻人臭甚于厕溷。”(《大正藏》册1页43,下1-3。)这世界的臭秽不净是出名的,而且真的是臭到不行,连天上距离人间这样遥远,闻到人体的臭秽可是比厕所的溷秽还臭,然而即使是如此,菩萨行者还是没有想太多,就来到这里,真的是令人赞叹!《增壹阿含经》卷5〈不逮品 第11〉:“我今说提婆达兜诸罪之原首不可疗治,犹如有人而堕深厕,形体没溺,无有一净处。有人欲来济拔其命,安置净处,遍观厕侧及彼人身颇有净处,吾欲手捉拔济出之。彼人熟视,无一净处而可捉者,便舍而去。”(《大正藏》册2,页567,上19-24。)如今更能明了经典意旨,以此世间之
浊恶如是,众生之不可爱如是,众生之浊恶臭秽如是,声闻便于此中不行诸救护之事,或而勉强救护,然而无有一清净处可下手,便急于舍离。至于菩萨们尚且发愿于地狱中救护群生,根本无罣碍于自身是否沾惹最极臭秽之染污,所以这正是菩萨种性与声闻种性之所不同之处!又提婆达多(提婆达兜)本来就是菩萨摩诃萨,现此因缘而在阿鼻地狱一劫,这是为了佐证本师 释迦牟尼佛的教化而来。如《大般涅槃经》卷25〈师子吼菩萨品 第23〉:“定乐行者,所谓菩萨摩诃萨怜愍一切诸众生故,虽复处在阿鼻地狱如三禅乐。”(《大正藏》册12,页768,上2-4。)《大方便佛报恩经》卷4〈恶友品 第6〉:【提婆达多言:“我处阿鼻地狱,犹如比丘入三禅乐。”佛言:“菩萨摩诃萨修大方便,引接众生;其受生死无量大苦,不以为患。若有人言‘提婆达多实是恶人,入阿鼻狱’者,无有是处。”如来尔时即为大众显发提婆达多微密妙行大方便。】(《大正藏》册3,页148,中20-26。)所以,菩萨连地狱都不在意,何况是此界人间呢?因此,我们菩萨行者更应该以大菩萨的志行为模范,勇猛地护持正法!
[注2]《佛临涅槃记法住经》卷1:【故于彼时,复有苾刍、苾刍尼等,少欲知足,护持禁戒,修行静虑,爱乐多闻,受持如来三藏教法,广为四众分别演说,利益安乐无量有情;复有国王、大臣、长者及居士等,爱惜正法,于三宝所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护持建立无所顾恋,当知皆是不可思议诸菩萨等,以本愿力生于此时,护持如来无上正法,与诸有情作大饶益!】(《大正藏》册12,页1113,下12-20。) 时值末法,三藏正法教以凡夫种性之僧尼难以维持的缘故,因此菩萨行者当奋发!
[注3]《思益梵天所问经》卷4〈授不退转天子记品 第15〉:【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事,而说偈言:“譬如大海,能悉受一切众水无满时;此诸菩萨亦如是,常求法利无厌足。又如大海纳众流,一切悉归无损益;此诸菩萨亦如是,听受深法无增减……又如大海渐渐深,此诸菩萨亦如是,为众生故修功德,回向甚深萨婆若。又如大海不宿尸,此诸菩萨亦如是,发清净心菩提愿,不宿声闻烦恼心。如大海有坚牢宝,其宝名曰‘集诸宝’,劫尽烧时终不烧,转至他方诸佛国。正法灭时亦如是,坚精进者能持法,知诸众生不可度,转至他方诸佛所。三千世界欲坏时,火劫将起烧天地,百川众流在前涸,尔时水王于后竭。行小道者亦如是,法欲尽时在前灭;菩萨勇猛不惜身,护持正法后乃尽……迦叶当知,此菩萨,我所称赞诸功德,于其所行不可尽,犹如大地举一尘。若发菩提心不退,三千大千供养具,若复有供过于是,悉应供养如是人。若人发心愿作佛,是则恭敬供养我,于诸去来现在佛,亦皆恭敬供养已。”】(《大正藏》册15,页58,中3-页59,上25。)
[注4] 相关的经文有《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卷1:【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花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华上结加趺坐,百千天子作天伎乐,持天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华,以散其上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阎浮提广修福业来生此处,此处名‘兜率陀天’,今此天主名曰‘弥勒’,汝当归依!应声即礼,礼已,谛观眉间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罪,是时菩萨随其宿缘为说妙法,令其坚固不退转于无上道心。如是等众生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亦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于未来世值遇贤劫一切诸佛,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诸佛世尊,于诸佛前受菩提记。”】(《大正藏》册14,页420,上10-29。)其中“星宿劫”根据经典有多翻译名称而内容实一,如西晋竺法护翻译的《贤劫经》有“喻星宿”与“星宿”,玄奘菩萨则将“喻星”改翻为“星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05〈观照品 第3〉:【佛告阿难:“是从座起三百苾刍,从此已后六十一劫星喻劫中,当得作佛,皆同一号,谓大幢相如来。”】(《大正藏》册7,页26,下14-16。)根据经文,贤劫过后无佛,要到六十一大劫后,方有星喻劫诸佛出兴于世,即星宿劫在此贤劫过后六十一大劫,玄奘菩萨多次提到六十一劫是星喻劫,此吻合《佛藏经》卷3〈嘱累品 第10〉:“是劫过去后,六十劫无佛。”(《大正藏》册15,页805,上8。)即贤劫过去后,六十劫没有佛,要等到六十一劫这星宿劫出现,才会有佛出现。其他诸经对星宿劫的时间记载略有出入,现以上述两部经典对照,以贤劫过后六十一劫为准。另外根据经典所说,星宿劫会有许多佛,所以称为“喻星”、“星宿”、“星喻”,像天空繁星那么多,不止千佛,这个劫是很长时间的大劫,法界如是不可思议。《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卷1:【佛告优波离:“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诸禁戒,造众恶业,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是诸恶业速得清净,未来世中诸众生等,闻是菩萨大悲名称,造立形像、香花、衣服、缯盖、幢幡,礼拜系念,此人命欲终时,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与诸天子雨曼陀罗花,来迎此人,此人须臾即得往生,值遇弥勒头面礼敬,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于未来世得值恒河沙等诸佛如来。”佛告优波离:“汝今谛听!是弥勒菩萨于未来世当为众生,作大归依处,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弥勒菩萨成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时,如此行人见佛光明即得授记。”】(《大正藏》册14,页420,中6-20。)得佛授记者,必定将来成就佛果!以得佛授记者,于许多经典中说,也得无生法忍。若以无生法忍而说,《大宝积经》卷38〈如来不思议性品 第4〉演说十力说:【“舍利子!‘如来无上智力处非处’者,所谓于‘是处’如实知‘是处’,于‘非处’如实知‘非处’。……又舍利子!若得无生法忍菩萨有退转者,无有‘是处’!定得菩提无有退转,斯有‘是处’!……舍利子!是名‘如来处非处智力’不可思议无量无边!”】(《大正藏》册11,页215,下10-页216,下28。)所以,菩萨行者虽于此贤劫头出头没,然可得诸佛授记,若得无生法忍,佛力楷定永无退转,何可轻言放弃护法之职志!
[注5]《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3〈十地品 第22〉:“种姓尊贵,无可讥嫌”(《大正藏》册9,页544,下19-20。)
[注6] 六妙门可参考《坐禅三昧经》卷1的“数、随、止、观、转观、清净”——〈阿那般那三昧〉六种门,其中的“转观”就是“还”。又于《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卷1:【时,佛坐行安般守意九十日……复言:“……安般守意有十黠,谓‘数息、相随、止观、还净’四谛……数息为遮意,相随为敛意,止为定意,观为离意,还为一意,净为守意……意乱当‘数息’,意定当‘相随’,意断当行‘止’,得道意当‘观’,不向五阴当‘还’,无所有当为‘净’也。”】(《大正藏》册15,页163,下16-页164,中8。) 检查此中有“佛说有五信:一者、信有佛有经……”和经首的 佛自说的语气不同,符合翻译所提:“似是书者之错《经》、《注》不分而连书者也。”虽是如此,台湾佛教界的僧尼若以为打坐就是无念,则离开佛语甚远。应禅思五阴无常而断除种种不净之觉思。若不知意旨,则才下蒲团,便马上追寻五阴境界,如是数息尚且错会,其余五妙门处岂能如法奉行?
[注7]《无量义经》卷1〈十功德品 第3〉:【若能修行,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有众生不得闻者,当知是等为失大利,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终不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不知菩提大道直故,行于险径,多留难故。】(《大正藏》册9,页387,上26-中2。)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苍天,有眼,连载,----,郭正益,老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