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成佛之道>三乘菩提>

大乘菩萨的志愿

[三乘菩提]  发表时间: 2018-12-06 21:46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平实导师说到这一部《起信论》既然是为了大乘人所说,那么我们就应该了解“大乘”是什么?佛法中的三乘又有什么不同?在这一段开示中,我们请 平实导师为我们来介绍。导师说:
 
“小乘人不一定每一个人都是决定性的,有的人是会回心的;本来是个小乘的阿罗汉,后来因为他不是定性的声闻,所以后来心量改变了,回入大乘来修行。”(《起信论讲记》第一辑,引言)
 
也就是说,有的时候也有反过来的,菩萨种性的人却出生在只有小乘教法的地方,那么他虽然修学着小乘的教法,但是却会以众生为念、以佛法的长久弘传为念,自然而然的就会去从事菩萨的行为。比方说现在在泰国的南传佛教,很多人都以为南传佛法纯然只是二乘的解脱道佛法,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子的;例如在泰国的二乘佛法,虽然修学的是解脱道,但实际上也有很多僧人的修学,反而是以这个paramita波罗蜜的精神而努力,愿意为利乐众生放弃自己的速证解脱,而愿意一世又一世的去帮助有缘众生,以这样子作为修行的主轴;这样子的修行人,虽然表面上修的是二乘法,但实际上他的心却是大乘的心,未来必定速能实证大乘佛菩提。比方说现代泰国佛教有一位名僧,他发的本愿就是:“你想念我的时候,我也正在想念着你;即使你不想我的时候,我还是想念着你。”为了能与更多的众生结缘,他用石膏做了几十万面的小佛像,发给四方的弟子,发愿任何只要拿到小佛像的人,他都要帮助他们、跟他们结善缘,而且直到这些小佛像化为水才终止,然而石膏是永远不会变成水的。意思是说,他度化的对象没有限度,他帮助众生的愿永远不停止,也就是这一位僧人,他的系念不只是在蕴处界空上面,他更是系念于要利乐无数的有缘众生。有人问他:“师父啊!你要修习入涅槃之法吗?你会入涅槃吗?”他回答说:“怎么能够修那个入涅槃法呢?世间需要帮助的众生这么的多!”这是不是让我们联想到阿弥陀佛还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所发下的大愿:“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各位可以判断看看,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不也是一个坚持菩萨行的修行人吗?此世是否能够断结证果是另一回事,但是难得有这样子的菩萨大愿,想必他未来一定能速入大乘的见道位与通达位。
 
相对的来说,那么不具有菩萨种性的佛弟子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回到课本上来看。平实导师说:
 
“有的人是决定性的声闻,始终不会成为菩萨种性,他的根性就是声闻种性,在舍报之前会随缘度众生,可是到了舍报的时候他就一定入涅槃,不愿再来人间。所以就只有一生,也就是他成为阿罗汉至入涅槃前的那一段时间可以度人,所以他度的人少,而且他讲的是无我法,而他的无我法又只是人无我,就是蕴处界空,不牵涉到法界实相理体。”(《起信论讲记》第一辑,引言)
 
“辟支佛是中乘,他平常并不度众生,辟支佛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不说法的,可是他常常会现神通。如果你有幸遇到了辟支佛,供养他一斋,他就现神通,一般众生容易相应,看见他当场现神通的人就会相信他说的法义了,就觉得:学佛这么好,大家都来学因缘法,他度的人也就多一点。可是辟支佛舍报时还是要入涅槃,不再来人间继续广度众生。”(《起信论讲记》第一辑,引言)
 
------《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一》  <第003集 起信论导读三>  余正伟老师
本文标签:大乘菩萨(2)菩萨行(14)菩萨种性(40)通达位(6)见道位(3)利乐众生(2) 本文关键字:大乘菩萨,见道位,通达位,菩萨种性,利乐众生,菩萨行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