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成佛之道>五十二阶位>明心与初地释>

明心与初地释 第01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2)

[明心与初地释]  发表时间: 2015-04-22 18:20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第二个,“业的因缘”,业的因缘告诉我们什么?你为什么会起心动念?对不对?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会起心动念、会去做那个事?为什么会起这个念、会讲那句话?为什么会起这个念,会做那件事?为什么?哪一些是业的因缘?这个我们就来取十二因缘法里面来说的,从这里我们把十二因缘法了解以后,归到这几个重要的项目来。
十二因缘法里面第一个是什么?无明嘛!因为无明会造作一切行啊,所以无明缘行,行呢,为什么会有这些行?就是业的因缘。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业的因缘会告诉我们这些。那我们先把这个所谓的识、名色、六入、触、受先把它们放一边,我们先来看,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后面是受缘爱,对不对?好!我们从这里来看:爱呢,后面是什么?取、有再来是生,生了就有老病死,老病死以后再生,生了以后又老病死。看到的现象是不是这样子?生了老病死。可是为什么会生?十二因缘生的前面是什么?是“有”嘛!“有”这里就是说,到底你会生到哪里?生到欲界叫欲界有,生到色界就叫色界有,生到无色界就叫无色界有。那怎么样会形成欲界有 ?怎么样会形成色界有?怎么样会形成无色界有?前面是什么?是“取”嘛!对不对?你取的欲界的一切,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取欲界的色声香味触法、财色名食睡,那当然会成就到那里的这个有。有的意思会说,一定有这个种子会萌芽叫“有”啦!譬如说种苹果,苹果在种的时候,你一直给它灌溉、土壤给它松土,然后给它灌溉,接着又是施肥,又是阳光,对不对?不停地给它阳光、给它施肥、给它水分,它一直在增长,一直增长,增长以后,你一直在不断给它长养这些,要么它怎么生出果实来,有没有?生出果实来以后,很青涩、很青涩的时候,你要不要摘它?不要,你要等它熟一点,熟一点。可是你这个时候该给它什么?该给它水、该给它阳光,通通要去让它能够成熟果实,那么成熟果实以后,出来里面的那个种子,请问会成为水梨的种子吗?会成为凤梨的种子吗?一定是苹果的种子,对不对?但是苹果的种子,它如果是富士苹果一定是富士苹果,青龙一定是青龙,不会说这苹果你一直给它灌溉,没有去改变它,结果你是富士的苹果,结果种出来变成青龙,青龙是比较酸的,富士比较甜,青龙皮比较绿,富士比较粉红嘛!青龙咬下去比较脆,富士比较没那么硬嘛,两个完全不同啊!所以这个意思是说,你今天所灌溉的内容是什么,这个种子就在那里会去生出那样的一个果,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你如果在欲界里面,欲界我们刚讲的五趣嘛,欲界里面嘛,所取的是人天,人天这方面的,你所造作的这个业,以及让你造作业的因缘是属于人天的部分,那么这个前面的爱是什么,因为为什么会取,会取就一定是爱嘛!你这里面的爱是属于什么爱?欲界的贪爱,欲界的贪爱不一定到畜生道啊,欲界的贪爱不一定到饿鬼道、不一定到地狱道,不一定。而是说,你对欲界的贪爱,你所这个爱所引生你的去制造的这些内容、这些业的,刚刚说起心动念、身行口行是什么?就是会影响这个"生",对不对?"爱、取、有"影响那个生嘛!生到欲界的什么地方?欲界的人。欲界的人是生到有佛法的地方,还是佛法的边地?还是八难之处?这个都有分嘛,不是说只有欲界一个类别而已。
后面讲到“业的品类”,品类就表示你会生到哪里去嘛!那么这个业的因缘就是你对于这个欲界的贪爱的程度,引起你所造作的身行口行意行是什么?你对欲界贪爱是说,我要在人间,然后孝顺父母, 然后对于一切众生我就谨守五戒,不去生起杀念,对于五戒的内涵都能够遵守,对于成为人的格、人品的这个内容的你都去做,可是失去人品、失去人格这些业,你心生厌恶,你不会去造作,譬如杀人掳掠这些,抢人家的东西,去非法获得人家的东西,这个你不去造作,那么你虽然一样是欲界爱,可是这个时候你希望保有这个人身,然后在人间过着幸福快乐日子,你就因为这样子你不会去做其他逾越的事情,那么你的果报本身,这个你的欲界爱的这种造成的因缘,你的业的自性,就是你起的念头,造作了身行口行,那就是在这个范围。假如说,有的人在欲界认为人间很苦,我希望离开人间五欲的折磨,有的人认为五欲是煎熬嘛,认为财色名食睡是煎熬,要去很辛苦地去工作,很辛苦地维持家庭的关系,很辛苦在人间里面做种种事,他想要离开,那么他又想说,到哪里去升天享福?不要在人间这里面,色身又经常病痛,不想这个色身病痛,又没有一个人告诉他说:“你可以离开欲界”,他只想说,我怎么可以离开人间这种粗糙的生活?所以他开始听到说:“你持戒行十善可以升天享福”,告诉他以后,开始想说:“好啊!那我向往到那边升天享福。”那么这样的欲界的爱,他的爱在哪里?欲界天的爱,让他这个因缘去成就他的业,身行、口行、意行,起心动念造就口行造就身行,就这样子引起他造作这些业;有人告诉他:“这个人间欲界很苦,你看寿命百岁,病痛一堆。”那怎么样离开欲界呢?告诉他:“你要修禅定,不要在欲界,男女欲太苦了,永远没法满足,色身一直在变化,这个东西都不是让你永久,永久的生起贪爱就能够拥有的东西,还不如到色界去,色界有禅悦,禅悦这个享受殊胜于所谓男女的关系,男女的接触。”他一听说:“好!那我要离开这个欲界最粗重的东西”,结果他一开始去喜欢色界的这个内容,不喜欢欲界的五欲,所以他的爱转移了。我们说爱、取、有,对不对?十二因缘,他的爱转移,转成色界爱,他开始去降伏他的欲界爱。所以我们刚刚讲说,你不要作什么?不要做什么业?也不要起心动念生起什么?就不会有什么业;你生起什么样的念头?你就会有什么样的身口意行的一个结果。所以有人告诉他以后,他就开始修禅定,开始努力地降伏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疑盖、掉悔盖。告诉他,你要降伏这些五盖,你才能够发起初禅,甚至往二禅三禅四禅去修证;而且他接受善知识的教导,开始去除欲界爱,开始向往所谓色界禅悦为食、色界天身殊胜,比人间殊胜,不必饮食,饮食太辛苦啦,饮食吃了,又吃喝拉撒都不能停,色界至少不要饮食,色界天,色界不要饮食,禅悦为食多殊胜;所以他以色界爱为因缘,来成就他的业,这就是差别,对不对?所以根据这样的情况你可以知道,这个“爱”本身要看他爱在哪里?因为这个爱他所造作的内容,追求的内容叫“取”,他去追求禅定的境界就叫取,所以他就在色界取。如果是追求欲界的欲界天以及人间的这些,譬如说眷属之情、朋友之情啊,或者是欲界种种这些事业,那么就是欲界取,叫作“欲取”,他所取的欲界的内涵,因为这样子,所以他就会成就业引发这个因缘,引发他的业所造作的内涵没有离开欲界,或者他造作内涵不会离开色界;所以我们要知道“业的因缘”是说你是什么念头?你贪爱什么?你这时候贪爱的是什么为因缘,当然欲界的贪爱就会引生欲界的瞋,在里面一定有欲界的痴嘛!因为不了解欲界不是常住的,所以一定有欲界的痴,所以在里面,爱里面包括贪嗔痴。
前面的无明,我不是给大家讲嘛,因为无明所以造作一切行, 那么行怎么来的?就是由后面的这个爱、取、有;刚刚讲了名色、六入、触、受就是造业的工具嘛,因为造业一定要有工具呀,有这些工具才能成就果报,所以起心动念一定是以前面这个识、名色、六入、触、受,不离开这些。
我们今天的主题现在先讲到这里,我们先错过前面的名色、六入、触、受,先讲这个无明缘行。造作行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爱、取、有,所以因为这样你就知道说,业的因缘就看是什么样的烦恼,我们回到这边讲,什么样三界的烦恼让你生起这些成就这些业的,是欲界的贪爱吗?是欲界的瞋恚吗?欲界的嫉妒心吗、慢心吗?或者是其他的烦恼吗?或者恨、或者其他更深的烦恼?那么这里就说,欲界的烦恼最重要的还是有关源头,我们刚刚说欲界的取是欲取,可是前提有一个就是“我取”,取欲界的五蕴--色受想行识为我,前面所说的名色,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这个如果是属于在欲界果报,那就是把这个当作欲界我,把欲界的六识当作我,把欲界的名色当作我,把在欲界的一切的十二处,六入跟十二处有关嘛,这个所谓的眼入、耳入、色深香味触当作我;然后欲界诸受,六根触欲界六尘的一切受当作我,这个叫作我取,取我嘛,你在什么地方取作我?所以业的因缘这个都叫烦恼,贪嗔痴以及所谓的我见这些都是烦恼。贪嗔痴慢疑我见,六根本烦恼,都是业的因缘,看你现在的烦恼是不能离开欲界呢,还是已经离开欲界落在色界?还是已经可以离开欲界色界落在无色界?完全都要看,这些东西都要实证的哦!不是用口头说说喔,你得经过实证才可以检验的喔!
我们等一下,下边就要说啦,因为起头所说的东西,后面都要用到它了,所以你只要明了这一点,就知道后面说的是什么啦。也就是说,你的烦恼断了没有?才能说你有没有证这个果。修学佛法刚刚说不是研究佛法,一旦是真的修学佛法,一定要有真正的断,才能够有果,才有那个所证的果,你才能说证什么果;你没有断什么烦恼,你说你证了果,你就很严重,那等于说不管你受不受戒,都是违背这个法毗奈耶了,违背这个法界因果了,不是说有受戒才叫妄语、才有因果,不是!是本身就已经违背了法毗奈耶了,所以说从业的因缘也就知道是什么样的烦恼,让他造这个业。
再来说,“业的品类”,就是根据前面的道理,到底他这个业是欲界里面的人的品呢?还是欲界里面畜生道的品?往哪个方向去?还是属于饿鬼道的品、地狱道的品?还是属于欲界天的品?或者不是欲界天的品?刚刚讲了,他到底起什么心念?贪爱在哪里?所造出来的身口意行呈现出来是什么样的业?身行、口行的前提一定有意业嘛!意业就是起心动念,他所作身行、口行的背景,都是有着他的意念。他现在的意念是,他想拥有名声,被人家称为老师,“‘我’的座下弟子通通开悟,每一个人一开悟就出去上课,传授开班授课,那么‘我是不是很厉害啊!’我带出来的每一个人一开悟都出去讲课”,那就是他对于“我”的名声很重啊,以“我”的名声为主,而不是以这些人到底适合不适合,到底他们走过的路,有没有走过那些路?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实证?他没有考虑这些。是以我为主,“我今天带出来的人赶快每一个人都开悟,每个人都去开班,那我是不是当了他们的宗师啊!”一百个人开悟,一百个人在每个地方都开一个班,那他是不是名声很好,对不对?欸!对这个名闻很喜欢的话,他起的这个念头、所作出来的事情,你就看出来他是往哪个方向走?不会管法界定律的,不会管法毗奈耶的;可是如果说不是为了名闻,而是为了这个法本身的弘传,以及学法者的法身慧命,他就不是这样作,他就会说:“我来培植你,我来灌溉你,我需要你做什么,你就要做什么,你还没有做什么,你就要做什么。”我怎么样让你能够去完成你该做的事情?你应该要走五年、走十年,你还要走三世、五世、六世,他就得培植你三世、五世、六世、七世,培植你走二十年、三十年,而不是在于“我”,对不对?是不是方向不一样了?方向不一样。这品类就是说,起的念头是什么?造的业呈现出来就不一样了,一定是这样的。不会说:“我为了法、为了大家,所以我才赶快帮大家开悟,开悟了就去开课。”那不对呀?可是他们明明因缘没到,明明佛有交代不能这样随便把这个开悟的法拿出来当人情送,当作说是以你的想法为主去作,明明不可以,为什么他要这么做?这表示还是以“我”的名闻为主,一定可以检查出来的,表示他的我见未断,这个很容易检查的。也就是说佛法里面因为牵涉到实证断烦恼,这个果一定和实证相联系的,所以它是可以检查的,不是用讲的、用封的。我今天封他叫初地菩萨,我封他叫十住菩萨,不是用封的,一定要有实证的内涵,所以业的品类就是这样子,起了什么心念?看它的内容是什么?贪嗔痴慢疑整个我见的内涵是什么?到底是不是见取见、戒禁取见等等都具足?那他一定没有断烦恼,那就没有那个果;没有那个果,那他所造作的一切有可能违反了法毗奈耶的法戒,那么他铁定不是往善的方向、不是往善的品类,这个业的品类未来生处绝对不是善处,这样因果才合乎,对不对?才合乎因果的律则。这个法毗奈耶不可思议点就在这边,因为法界的轨则不是有任何人来制定的,而是有这样的缘,你起了念以后所造的身行、口行自然成就,它就一定成就那个果,那就一定有个法去执行嘛!这个我们下面会说。这个法就是祂不会分你我啊,这很公平啊!完全无我去执行,这个就是我们所信赖的,我们最信赖这个法,对不对?信赖这么一个无我的法,能够在三界里面去执行这些,不是受人家操纵,不是受任何人可以操纵的这个果报,这样我们才会对因果生信嘛。
本文标签:明心与初地释(6) 本文关键字:明心,初地,01集,孙正德,正德,老师,主讲,刚刚,就是,其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