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又问言:《试问虚空与根身识界等,可以别别性住于一方吗?》今反问君:“假设虚空如君所说是实有法,虚空即是真如,亦遍十方,则虚空与根身识界就可以如君所说别别性住于一方吗?”君若答言可以,则违前来所论,业、行、果报、染净、熏习、因果......等悉皆必同故;既然必同,则必无君此函质余,所熏习同故、思惟必同,云何以己之同质己之同?既然必同,云何君言有情之根身识界与虚空相摄而得各有体性各住一方?君若答言不可,则违自说。
谓若“虚空得别别性同时住于各方,而虚空即是真如”者,亦应君今住于器世间时,可以同时拥有欲界六天身、色界十八天身、及无色界四天想身,而同时学佛破佛,一时同现十九身(无色界天亦得现色像)同时质难于余;而实不能,佛于《长阿含》中说此不能成立。若君改言:“虚空即是真如,故真如得同时同性住于一方”,则应君今可以同时有二色身,同来质余,以君两舌胜余一舌,然实不能。
若君改言:“虚空即是真如,故真如得同时别别性住于一方”,则应君今可以同时有二元览居士同来质我--一人性暴燥,一人性温文;然实不能如此。若君改言:“虚空即真如,故真如得同时同性住于十方”,则应君可同时有多人身、多傍生身、多佛身、多菩萨身、多阿罗汉身、多辟支佛身、多阿修罗身、多天身、多鬼道身、多地狱身而同时分住十方世界,则理不成;人非狗故,狗非鸟故,鸟非鱼故,鱼非佛故,佛非菩萨乃至地狱身故;则非同性故,依君意旨,应虚空遍十法界故。
若君改言:“虚空即是真如,故真如得同时别别性住于十方”,则应君于此界现人身、阿修罗身,于极乐世界现菩萨身,于琉璃世界现佛身,于上方世界现声闻身,于下方世界现缘觉身,于南方世界现傍生身,于北方世界现饿鬼身,于诸方地狱现地狱身,于诸方天道现天身;而实乖理,不能成立;何以故?以君言真如即是虚空
故,虚空遍十方每一方分故,则应君现十法界身时,应于每一世界虚空之每一方分,同时现十法界身,然今现见不能。
是故,主张虚空即是真如者,虽作以上四说,皆有大过;若主张真如是虚空性,然非虚空,非住虚空,各各摄受藏隐于各自之五阴十八界中,斯则无过。故不应说真如即是虚空、虚空即是真如,不应说真如在虚空中。今君坚执此说,进退失据,自坏汝宗,不免他人随应取破,何况能破他人?君之所以有此一问者,乃因错认“虚空无为”即是虚空,错认虚空有真实法故,故错误认知:“以为此方虚空以余平实之性与余根身识界住于此方,彼方虚空以君聪明之性与君根身识界住于彼方,故虚空能与汝我不同之根身识界各皆相摄相入,故虚空即是真如,真如遍满十方。”于君此一错误之认知,不免责君数典忘祖--弃本真实、求他虚妄;以虚空无实法故,虚空不能有熏习用故,虚空不成染净依故,虚空不知有情七识心行而不互动故,虚空不能生吾人根身识界故,虚空不能对现内相分故,虚空是吾人心想所成故,......。而君将一切法之所依,推与虚无飘渺之虚空无法,同于藏密中一分虚空外道,可谓智者乎?
如君说言《......所引经文都无一语提及真如不遍虚空,唯言藏识住于有情五蕴身中。》而诸经中处处说言有情之真如各各住于自己之五蕴身中,岂未明其意旨耶?何须再言“真如不遍虚空、不住虚空”?犹如小时失散之父母,忽然重逢,彼告汝曰:“我是你爸爸!我是你妈妈!”即足明旨,岂须另行指认一人乃至万人曰:“他不是你爸爸!他不是你妈妈!”而君竟向父母言曰:“汝等只说你是我爸爸妈妈,都无一语提及别人不是我爸爸妈妈,是故汝等所未指为非我父母之别人,应该也是我爸爸妈妈。”试问此理成否?此若不然,彼亦不然;此理浅显,人皆尽知,乃君太过聪明,是故唯君不知尔。
如佛说言佛性犹如虚空、真如犹如虚空,众生不知不解,便道佛说真如佛性即是虚空,便道离于众生而有真如佛性,君亦如是不知不解佛意,致生偏执。《大般涅槃经》佛云:“善男子!我又说言众生佛性犹如虚空,虚空者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非内非外、非是色声香味触摄,佛性亦尔。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说众生佛性离众生有。”
《唯识述记》云:“二我既空,依此空门所显真如为其自性。梵云瞬若,此说为空。云‘瞬若多’,此名空性。如名空性,不名为空;故依空门而显此性,即圆成实是空所显。”以空性非形非色,能生诸法,不同于空,故不言空,言于空性。是故空性非是虚空,不可错执。
证悟之人虽于一切有情五蕴身中现见虚空无为,而此虚空无为法,佛犹说为方便施设,何况虚空不可现见,乃至佛亦不见,以无物障说名虚空,是故不可说言虚空实有。《大般涅槃经》云:“复于一时,我为目连而作是说:‘目连!眼不牢固,乃至身亦尔,皆不牢固;不牢固故名为虚空。食下回转消化之处,一切音声皆名虚空。’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如来决定说有虚空无为。”君亦如是,错将虚空认作虚空无为,便道“真如即是虚空,虚空遍十方故,真如亦遍十方”,便成大过。
恭录《成唯识论》之文供养于君:《又虚空等为一为多?若体是一,遍一切处;虚空容受色等法故,随能合法,体应成多;一所合处,余不合故;不尔诸法应互相遍。若谓虚空不与法合;应非容受,如余无为。又色等中有虚空否?有应相杂,无应不遍。一部一品结法断时,应得余部余品择灭;一法缘阙,得不生时,应于一切得非择灭;执彼体一,理应尔故。若体是多,便有品类;应如色等,非实无为;虚空又应非遍容受。余部所执离心心所实有无为,准前应破。又诸无为许无因果故,应如免角,非异心等有。然契经说有虚空等诸无为法,略有二种:一、依识变,假施设有--谓曾闻说虚空等名,随分别有虚空等相;数习力故,心等生时,似虚空等无为相现;此所现相,前后相似,无有变易,假说为常。二、依法性,假施设有--谓空无我所显真如,有无俱非,心言路绝,与一切法非一非异等;是法真理,故名法性;离诸障碍故名虚空;由简择力灭诸杂染,究竟证会故名择灭;不由择力,本性清净,或缘阙所显,故名非择灭;苦乐受灭故名不动;想受不行,名想受灭;此五皆依真如假立,真如亦是假施设名;遮“拨为无”故说为有,遮“执为有”故说为空;勿谓虚幻,故说为实;理非妄倒故名真如。不同余宗离色心等有实常法名曰真如,故诸无为非定实有。》
虚空无为等六种无为法,证悟之人或修定有成之人现见为有,非不可以慧眼见,而亦说彼为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色十一、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等共同显示,非是所生之法,只是立此六种无为名相以显示之,尚非实有;何况虚空无法,乃至圣慧眼所不能见,唯以不见有物,假名为见虚空,云何以无法而执为有情生命之本体
?而言遍于虚空、是一是多?是故君不应言虚空是有情之真如,经说其过极多故,繁不及引。又无为法,譬如真如无为等,虽然非世共知定有,然真证道者,能知能见无为法性,以六无为是悟者所知性故,是色心等所显故,不离色心,不应偏执“离色心等有真实无为法性”,否则即成《法华经》中舍父逃逝之劣子,心外求法,名为外道,君宜思之!
又:《瑜伽、显扬、摄大乘、成唯识》诸论及《唯识述记》等,皆云真如不离依他起性,《唯识三十颂》云:“由彼彼遍计,遍计所执性;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成唯识论》云:“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性,名圆成实;显此遍、常,体非虚谬,简自共相、虚空、我等。”又云:“说于彼言,显圆成实与依他起不即不离。”谓真如于依他起性--五蕴及法处所摄一切法上--远离遍计执性,本性清净,无分别性。真如之清净体性--圆成实性--即于依他起性之五蕴所生一切法蕴上显现,与依他起性之五蕴法蕴不即不离,不可离于五蕴而觅真如。
虚空非依他起性法,云何汝令众生向虚空无法求觅真如?真如非无作用,能生法蕴;虚空非有作用,冥顽不灵,不生法蕴一切法,体非真实,虚谬顽空,非有实法,云何汝令众生向虚空无法求觅真如?《述记》亦云:《真如是空之性,非即是空,空为所由如方显故,如体空者,何所妨也?真如离有及离无相:若言于空,虽离有相,非离空相;故此“空”言非真如体,故致“性”言,深为有用。真如离空,名“有性”;真如离有,名“空性”。病多起有,但说空门;若空病生,亦立有性。》是故空性非谓空无或虚空也。今君病空,即合“有性”对治:“有性”者--乃真如能现依他起性,于五蕴法蕴等依他起性中,显现其远离遍计执性之圆满、成就、诸法实性。是故真如唯蕴中现,住于五蕴十八界中;是故虚空实非真如,君莫颠倒。
今君主张“虚空即真如,虚空遍一切处故,真如亦应遍满虚空;故月溪法师并没有错”,即与藏密中一分虚空外道执虚空及虚空之星团爆炸能量及星球运作能量为真如者相同,名为佛门中之外道,心外求法故;若不幡然悔改,转向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一切法蕴中觅,欲修一切种智而得道种智者,无有是处,君宜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