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宗通与说通【共130集】>

17、禅宗的宗通(四) 余正伟法师

[宗通与说通【共130集】]  发表时间: 2015-04-11 13:05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
 
正伟老师 主讲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
 阿弥陀佛!
不知道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恼否?游步轻利否?道业精进否?众生易度否?
前面的课程我们已经进行到,平实导师的着作《宗通与说通》讲到宗门正义,也就是真如如来藏的教法传入这个世界的过程。我们说了对于宗门第一义谛,也就是如来藏的教法,早在 世尊尚未来到人间之前,先来到印度的这一些菩萨们,就已经开始在传授众生相关的背景知识;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众生的习气,培养众生对于实证万法本源如来藏的追求,告诉众生真正的实相,祂是在名法跟色法以外,可是又跟名法、色法不即也不离,那才是真正的万法根源如来藏。在经上也说到,众生对于实证宗门第一义谛,一定是无量百千劫要一心虔恭求,这样子才有可能实证宗门如来藏,才能够进入大乘见道位;在进入大乘见道位之前,要历经菩萨的十信位以及初住到六住所应该要经历的定、慧、福德资粮。这一些背景知识一阶一阶该具备的东西,就是这些比 佛陀更先来到印度的菩萨们,他们借着各种机会与方便,把这些东西教导给此土的众生,让众生熏习。
所以我们就能够理解,尽管 佛陀在经中把《吠陀经》的这一些哲学,把《奥义书》的思想以及后来的沙门思潮,统统都把它定为“不了义”,说他们都是落入断见、常见的这一些恶见;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一些东西也都是菩萨们为了 世尊出世弘法所做的事先的准备,目的就是要把众生的习性,从凡夫位把它提升上来。先让众生学习各种相似之道,然后立下了一个朝向真如如来藏一个总的方向目标;也就是要让众生在相似法中一一地去碰壁,教训学得够多了,才知道正确的方向在哪里;因为众生的习性,就是必须要把这一些错误的部分一一地予以辨正,那众生才肯甘心情愿地来信受正确的道理。所以,这些先头部队的菩萨们就留下了这样的记录,说到:【太初只有大梵,大梵识知的只有自我,他如此思量:“我就是大梵。”如此,他与世间万物合一。同样道理,众神之中,只有明白个中奥秘的神灵,才能与大梵合一,对仙人与人类来说,也是这个道理。】这段话当中有正确的部分,也有错误的部分,具有宗通的菩萨们就能够看出哪里正确、哪里错误。那么各位懂是不懂呢?说懂的不一定懂,说不懂的才是真的懂。
宗门下的事看似不平,实际上是真公平。大家觉得为什么有的菩萨证悟如来藏宗通轻而易举,而大部分的菩萨却是一辈子参究,始终得不到一个入处,为什么?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他自己不够努力,有人说那是因为他不够聪明,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他没有遇到好的善知识。其实统统不对!各位可以想一想:一直在我们身旁的佛菩萨为什么不肯出手帮忙?像是我们的导师  平实导师,在被错悟的大师误导之下,尚且可以自参自悟出来,所以众生不能通达宗门真正的原因,是证悟所需的福德资粮尚有所不足。平实导师常常说:“当我们证悟的福德资粮够了,我们不急,可是佛菩萨也会出手帮忙,因为要用我们来弘传正法。”所以总归一句话:证悟所需的福德具足了,剩下的就是等一个机会,等佛菩萨安排一个因缘。
有人听到这边可能会不服气,因为现代很多人都认为说:“只要我努力,只要我敢拼敢撞,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我们可以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他的福德不够,今生甚至连佛的名字都不曾听闻,那么这个人他要怎么能够求证宗通呢?不但大乘见道的要求,要要求福德庄严具足,即使是在二乘法里面也是这样子。比方说解脱道它的实证位阶有“四向四果”,在初果之前有一个初果向的阶位。初果向的人他对于初果所应修应断的知见,他都非常地清楚,还可以为别人解说;可是他自己就是没有办法确认身见我见的虚妄,没有办法把我见真的给断了,或者说他舍不得把我见给修断。这其实也是一种福德不足的现象,所以意识心知道身见我见虚妄不实,但是就是丢不掉对于身见我见的执着。
就像前面说的这样子,宗门的正见就混合在各种世间法的教授当中,在古印度流传了下来。在 世尊下降之前,印度人就已经知道要去追求那个万法的根源,但是又不在名色当中的那一个“大梵”;而且也都知道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一个人都是承受着自己过去生的业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报,互不相干不会错乱。例如在《大森林书》里面就讲到了,说到业有三类:第一个,前生之业,今生受果者是,这个叫prārabdha;第二个,今生之业,储存为下一世的果,这个叫作sańcita;第三,未来的诸生之业,这个叫āgāmin。就这样子“如是则轮回”,就这样子我们有了世间的轮回。可是如果是见道者,他能够把二、三,也就是现在生的业、未来生的业统统把它消融,只剩下过去生的业,今生来承受;等到这一生“销尽”,等到这一生受完了,这一生结束之后,就能够入涅槃。各位可以看一看,在 佛陀出世之前,这一些先来的菩萨们已经把整个因缘果报——业的异熟果报的道理,大致上地为世间的人解说;而且告诉世间人想要得到解脱,想要真正地离苦得乐,生命唯一的出口就是要寻求见道,也就是要追求通宗;见道的人就可以在此生结束后,不再进入下一生,永远地停止了轮回,而进入了涅槃。
吠陀诸经其他的教义,像是“缘起性空”的道理也已经出现了。现在佛教界大部分的法师都说:佛陀来人间所教授的不共道,也就是外道与佛教不同的地方,是佛教所独有的道理,就是“性空唯名”的缘起性空。也就是诸法不孤起,必得待缘而起,任何一个法它不是单独地出现,必须依靠着其它的缘,才能够生起。譬如说玻璃杯,一个杯子会能够出现,需要先有做玻璃的材料,需要有做玻璃的工厂,需要有做玻璃杯子的工人等等;每一个法都是这样子,一定是依于其他的法才能够出生。而这个杯子从出现以后,就已经不断地在衰减,所以这一秒钟的杯子已经不是下一秒钟的杯子;然后这样的杯子终究会破灭,所以杯子本身它并没有实际的意义。没有一样事物是常存不坏的,世间的万法都是由五蕴所集成的,而五蕴之法本身就是不断地在改变之中、在坏灭之中;所以任何一个法都不过是一个名称,它都只是暂时而有的聚合,并没有一个永恒真实的存在,这个叫作“性空唯名、缘起性空”。
各位想一想,过去听法师讲经他们所说的“空”,是不是都是这样说的?然而这样子的教法,在 佛陀还没有出生之前,从《吠陀经》发展到《奥义书》的时期,这一些说法都已经存在了。所以,如果以上所说的“缘起而性空、所以性空而唯名”,这个说法就是 佛陀出生在人间的真实义的话,那请问大家,世尊还需要下生人间来讲那一些别人已经说过的法义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佛法跟外道法是不是就变成一样的呢?那么佛法就不能够不共于外道,佛就变成了共外道,所以 佛就变成了外道,是这样的吗?这样子讲就是诽谤 佛陀世尊,这就是天下最愚痴的人了!
所以,性空唯名、缘起性空它是一种表相、一种外相,它是依于万法有根源,也就是有“第一因”来说的。就好像我们说一个小孩子很健康,可以跑来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看到了食物会吃,看到了水会喝,这个先决的条件是得先有一个孩子的妈妈出生了这个小孩;如果说没有妈妈就忽然出现了一个小孩会做这个、会做那个,合理吗?这就是只看到了缘而忽略了它所出生的因,这叫作没有因的邪见,也就是无因而唯有缘起。这样子的说法,就连外道尚且都不如;因为在 世尊出世之前的印度,就已经晓得缘起性空的道理,晓得万法有本源、缘起性空必须依于第一因而出生,这样子的话,有缘有果有因。当时的世间人,就已经知道了这一点,只是没有人能够真正地证得这个第一因,没有人能证得那个“大梵”。没想到的是两千多年以后,现在的佛教界竟然回过头去认定那个无因的缘起性空,去捡拾 佛陀还没有出世之前那一些连古人都不屑的东西,这真的很叫人感慨!所谓的末法时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这一点我们后面还会有更详细的介绍。
接下来,这一些前行的菩萨们将印度的客观环境都准备好了之后,佛陀就从兜率陀天下生,由摩耶夫人的右胁来到人间。在这里就已经蕴含了宗门的深义。各位想想看,一般的法师大德讲到这里都是说:“世尊从摩耶夫人的右胁出生人间。”但是各位想一想:婴儿可以从腋下出生吗?人的身体有这种功能吗?个中有深义,只是难懂更难会。可是当时 佛下生的时候,在现场那一些本来早就已经证悟、那些已经通宗的大菩萨们,一看就知道:世尊开始说法!而且说的正是宗门第一义谛。在禅宗里面常常说:法不是用耳朵听闻,而是要用眼睛来听闻。这是如实之语!
再接下来,还记得 世尊出生以后怎么做?向前走七步,脚下出生金莲托足;然后这个婴儿样子的 世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所以现在我们在浴佛节用的那个小佛像,就是 世尊在小孩子的时候的样子,依照那个时候的 世尊形像做的。所以“金莲”这个词,本来是用来形容 世尊的,是很好的词,现在却被误解变成了不好的词汇。这就好像 世尊本来说的是有因有缘的缘起性空,现在却被拿来解释成为无因的性空唯名,变成了不好的意思了。这是 世尊慈悲,知道众生难会,不懂右胁出生人间的妙义,所以再一次地 世尊为众生开示宗门正义:接下来就是行走七步,金色的莲花从地涌出,托住 世尊的脚。会得宗通的大菩萨们看到这里,个个欢喜泪流,拍手叫好;因为等了这么久,人天至尊终于出生了;一出生世间,虽然还只是个婴孩之身,就已经把佛门中的宗义给具足演说了,这就是真正的佛世尊。所以是真佛还是假佛,一出生便已见分明。
那请问大家:如果当时我们也在现场看到 佛出世,我们会怎样地欢喜赞叹?要用什么东西来供养 世尊呢?云门禅师的供养最了不起:【举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师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却,贵图天下太平。”】(《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二)云门禅师说:“这个 世尊刚刚出生人间的时候,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然后走了七步,环顾四方,世尊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云门禅师就说:“如果当时我看见的话,我就一棒把祂给打杀了给小狗吃,这样子天下从此太平啊!”
在 世尊出生之前,天下本来太平,因为所有的众生不是落入常见就是落入断见,各自造业,再依照各自的善恶业去轮回三界,日子就这样子一天一天地过。然而,世尊出世以后,开示众生解脱三界的解脱道,还教导众生去追求第一因,也就是过去所说的“梵”,叫作“一”、叫作“万法本源”、叫作“见道”、叫作“祖父”等等,就是要证悟这个真如如来藏。而且是从一开始就已经完全地教导众生,使得众生有能力不再受到轮回的限制,有能力离开了轮回,而且还可以教导别人如何证悟。所以,如果是用天魔的角度来看,就会认为说:“哎呀!都是因为 世尊出世了,所以搅乱了这一池轮回的春水。如果 世尊没有出世,天下倒也太平啊!”因此,云门禅师说:“我就一棒把祂给打杀了,喂小狗吃,天下就太平了。”用这个来当作对于 世尊最无上的供养。这个供养好!渔人在演唱千古绝唱,林边的樵夫也不能无语,当然要献上最好的“渔樵对唱”,当作是供养。
那么为了众生说完了宗门正义之后,世尊就回复成为一个跟一般一样的婴儿,然后像世间一般的婴儿一样长大成人,示现说 佛陀也是由一个凡夫、一个小孩而长成的。大众就会认为“有为者亦若是”,世尊走过的道路,任何人都可以重复 世尊的行履,这样子众生对于自己能够证悟、能够通宗、能够成佛,才能够有具足的信心。
接下来,佛陀出家离开王宫,向当时的修行人求教。这里要先说明的是,当时印度社会上的修行人有两种:一种是依于外来的亚利安传统而修行,也就是俗称的婆罗门教;另一群则是当时恒河下游的原住民们,他们不是白皮肤的亚利安人,他们不但学习《吠陀经》,而且还依着达罗毘荼人古老的传承而修行,也就是所谓的新沙门主义,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说过的那一些依于山林河边修行的鲁士(Lersi)。由于 佛陀本人是亚利安民族当中的统治阶层——刹帝利,所以祂本来对于吠陀诸经、对于婆罗门的教义都已经有相当的了解了,因此祂是向那一些新沙门主义的人修学。
今天时间关系,我们就先介绍到这一边,下一次再继续为各位讲解。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禅宗(58) 本文关键字:禅宗,宗通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