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集 圆成实性心阿赖耶识 正龄老师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节目,今天我们要谈的子题是:“圆成实性心阿赖耶识”。上一集节目中,我们说了天竺安慧论师造了《大乘广五蕴论》,弘传着第七识意根、第八识阿赖耶识含摄在因缘生灭的识蕴中的邪见,其徒弟般若趜多受其影响也如此认为,并且造了七百颂的《破大乘论》;被当时在天竺取经,即将回大唐的玄奘菩萨以一日一夜的时间,造了一千六百颂的《制恶见论》所破。并在五印共主戒日王的召集下,召开十八天的法义辨正无遮大会,却无人敢上台与玄奘菩萨论辨,玄奘菩萨因此而折服了般若趜多,也让般若趜多不再毁谤大乘法;但是他所造的《破大乘论》已然传出,其师安慧的《大乘广五蕴论》仍然继续流传着,至今仍然有人在弘传、流传这部邪见论著。唐时玄奘菩萨的弟子窥基大师所著的《成唯识论述记》,是为了弥补当时力劝玄奘菩萨不要指名道姓评论邪见者的过失所写,《述记》中多引玄奘菩萨《成唯识论》原文,加以指名道姓,明白指出邪见者是谁,以彰显正法。平实导师《识蕴真义》这本书,也是因为当今仍有人在弘传《大乘广五蕴论》,为免不知情的学佛者被邪见所误,也为救那些继续在弘传《大乘广五蕴论》的人能减少恶业;因此引用《成唯识论述记》中窥基大师所举安慧师徒邪见略加评论,希望邪见不要再流传下去,不要再有人受误导。
上次我们说到窥基大师注解,为何 佛陀不为凡、愚开演阿陀那识深妙法,也说到即使是不回心的声闻行者,只要他不愚于大乘法,也就是不会因为听到大乘种智妙法后而产生恐惧、也能理解,还是会为他开示大乘种智妙法。可是这样子却有人提出质难,《述记》中说:
然后有难:“如外道等虽为不说有阿陀那,亦有分别‘我、法’障生。此何不为说者?”(《成唯识论述记》卷4)
后来就有人提出质难,质疑问难说:就像那些外道,虽然他们也不说有阿陀那识,但是依然会有分别“我、法”智慧的障碍出生;对这种人,你师父玄奘大师,为何不为他们宣说阿陀那识或种智妙法而不救他们呢?这意思是说:外道们会因为有人、我、法等等的分别,观察一切法终归于空,因此认为三界中诸法实有,但人是没有来世的,死后就断灭了,这就是所谓的断见者。窥基大师接着又说:“不然!彼妄计我,沈沦恶趣;”(《成唯识论述记》卷4)这句论文,平实导师说明如下: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他们虽然是断见者,其实在五蕴我里面,都还会有虚妄的计着,也就是他们并非真的认为人死后一无所有,因此如果直接为他们宣说阿陀那识的正理,他们就会误以为离念灵知、外道神我之类的意识心我就是阿陀那识,就会误认为:“佛在四阿含中说无我,现在却又说有阿陀那识的意识真我,显然前后所说不相符合。”就会因为不能理解其中一个是第八识、一个是第六识的差异,不能理解第八识离六尘而第六识不离六尘的体性差异,而产生谤法的行为:诽谤阿陀那识同于外道神我,因此而沉沦在三恶道中。其实不为外道等人说的目的是:
冀其修无我,而得断除;今更为说,返增重病:彼便执为实体别有,分别“我、法”,深增恶趣,故不为说。(《成唯识论述记》卷4)
这是说:其实 佛是希望他们可以专心修二乘解脱道的“无我”正理,而得以断除我见获得解脱果,尤其在他们大乘法的信力还未成熟时,就为他们进一步宣说阿陀那识的道理,由于没有证得阿陀那识,听闻了阿陀那识的正理时,将会因为误会的缘故,反而增加他们流转生死的重病:因为还没有证得阿陀那识,所以当他们听到宣讲阿陀那识的深妙法以后,就会将阿陀那识的法性加以执著,以为另外还有一个像意识心一样有见闻觉知等等体性的心,就会错误地分别识蕴中的某一法为常住的阿陀那识;反而会堕于我见之中。会因为这样误会 佛所说的第八阿陀那识是同于外道的第六识神我,因此而谤佛、谤法,毁谤说 佛在前后一、二、三转法轮所说经义互相违背,因此更深深地增长了他们来世往生恶趣的种子;所以玄奘菩萨才不为他们宣说阿陀那识的深妙法。因此当时玄奘菩萨不为外道的断见者说阿陀那识与种智妙法,是怕他们未证得这个心而听不懂,会反过来否定或毁谤说没有这个心,或说这和外道的梵我、神我是同样的心;这样就造下了谤佛、谤法的恶业。
《述记》进一步又说:
【虽有种姓,可闻信解;根未熟故,亦不为说。如一乘法,信根若熟,即便为说。】(《成唯识论述记》卷4)
这意思是说:虽然有的时候会遇到大乘种性的人,在听闻以后可以信受与理解,但是因为他们证悟阿陀那识的善根还没有成熟的缘故,所以 佛也是一样不为他们说明的。犹如唯一佛乘的正法,当有人信根成熟时,佛就会为他宣说,这包括那些种性呢?
【此中约全五姓作论,非约少分,故不说言。虽有种姓,根未熟者生诽谤故,不为他说深细等义。】(《成唯识论述记》卷4)
这里所说的种性,是以声闻、缘觉、佛种性、还有不定种性与无种性等五种的种性来说,不是以其中的少数几种来说的;所以 佛只为这五种种性的人宣说唯一佛乘的道理,但是不为他们更深入地宣说阿陀那识的妙法。由此可以看出来,虽然有的人是适合修学唯一佛乘的种性,但是为了避免证悟的善根还没有成熟的人听了以后,会因为误解而产生诽谤正法的现象,所以虽然有人已经是大乘的种性,佛也是不为他宣说深细的阿陀那识等正义。
各位菩萨!由这两天的说明,您应该可以看出来,要亲证阿陀那识是非常困难的,连定性的二乘圣人都证不到,定性的二乘凡夫更无法亲证;所以都不相信 佛来人间的唯一大事因缘,就是教导众生亲证无余涅槃的本际——也就是阿陀那识。由此可知要亲证阿陀那识,只有智慧深利、心性又不疑的菩萨们,才能在 佛或者真实善知识的教导下而能亲证,定性二乘的凡夫都是不肯相信的;所以说“陀那微细识”,阿陀那识的了别心性是非常微细的,祂不像意识等六识一样地了别六尘,阿陀那识只了别六尘以外的器世间、种子、身根等法;而这种了别的功能都不在六尘之内,这种六尘外的了别性不像意识心对六尘的了别性、也不是外道神我在六尘中的了别性,这不是世间凡夫与阿罗汉、辟支佛等愚人所能了知,唯有随佛或真善知识修学之后,证得阿陀那识的菩萨们才能了知。所以说祂的了别性——也就是识性,非常微细、非常深奥,不容易了知、也不容易亲证。
接下来进入今天的主题:圆成实性心阿赖耶识。我们先来看一段论文,在《成唯识论》卷8中,玄奘菩萨如此说:
【如是三性何智所行?遍计所执,都非智所行,以无自体、非所缘缘故,愚夫执有、圣者达无,亦得说为凡圣智境;依他起性,二智所行;圆成实性,唯圣智境。此三性中几假、几实?遍计所执,妄安立故可说为假;无体相故,非假非实。依他起性,有实有假:聚集相续分位性故,说为假有;心、心所、色,从缘生故,说为实有。若无实法,假法亦无,假依实因而施设故。圆成实性,唯是实有,不依他缘而施设故。】(《成唯识论》卷8)
论文大意是说:依他起性、遍计执性与圆成实性,这三种自性是什么样的智慧所运行的境界。遍计所执性都不是智慧所运行,因为没有真实自体性,也不是像六识有所缘缘,也就是说不是六识所运行的境界;遍计所执性运行于依他起性诸法时,愚夫执著为真实有,而有智慧的圣者了达这只不过是因缘和合的假法,实际上是虚妄之法,因此也可以说是凡夫与圣者智慧所运行的境界;而依他起性则是凡、圣二者的智慧所运行的,圆成实性唯是圣者的智慧运行的境界。那在这三自性中几个是假有、几个是实有的法?遍计所执性由于是虚妄建立的缘故,可以说是假有的,另外由于遍计所执的是没有实体的假相法,因此可以说非假、非实。依他起性则有实、有假,因为是众法聚集且相续存在而有分位差别,故说依他起是假有;但是六识心及其心所法以及色法,都是从因缘所生的缘故,还是有实际的影像存在,故说是实有;实际上如果没有真实恒存的实相法存在,依他起的假法也就没有了,依他起的假法是因为真实法的因而存在,依此实因而得以施设。圆成实性单纯就是实有之法,不必依于他缘来施设建立。
从这段论文中可以知道,依他起性及遍计执性这两个法都必须依于圆成实性才能够成就,其理由是:在众生的八识心王中只有第七识意根具有遍计执性,摄属在十八界里的六根中。意根是心法,不同于前五根是色法,色法无了别性,而意根是心,因此有了别的作用;然而意根的了别主要在于法尘,法尘的大变动能引起意根的注意,而促使如来藏现起前六识来帮忙作更深入的了别,由于这种特性,使得意根常常是依着祂的习性在运作;也因为这样,而不论好坏、善恶、美丑一律都会执取,甚至加以执著。意根在前六识断灭不现的睡眠、昏迷、入无想定及灭尽定等位时,也一样在执取一切法,所以说意根具有遍计执性。依他起性的六识心由于是依于意根及前五根的缘,而从实因如来藏中出生的,所以说是依他起性心;六识与意根最大的不同在于六识由于意识具有学习、思惟与判断的能力,因此六识和合可以对一切法作深细、广泛,或如理、不如理的了别,是可以很专注了别境界的心,但毕竟六识还是依于如来藏因,及六根、六尘等俱有依及缘才能现起,所以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圆成实性心阿赖耶识,什么是圆成实性?阿赖耶识心体具备无漏有为性,因此能够出生一切法,但阿赖耶识心体自身又是无为性,而虽然出生了有为万法之后却又恒住于无为法中;也就是阿赖耶识出生了前六识了别六尘,本身却不住于六尘中加以了别,如此双具有为性与无为性,因此能够圆满成就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性、恶性、无记性及清净法,所以名为圆成实性。因此圆成实性是指阿赖耶识在遍计执及依他起中能显现遍计执及依他起诸法,但是阿赖耶识自身却是远离遍计执性,没有遍计执性、更不是依他起性之心。
由于八识体性的差别,可以知道阿赖耶识是八识心王中的第八识,不是依他起性的前六识,也不是遍计所执性的第七识意根末那识;再说阿赖耶识双具有为性与无为性,有为性是指阿赖耶识能出生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虽然阿赖耶识又因为自体真实存在,于六尘万法如如不动而名为真如,但祂不是无作用的法,因此才能出生有为诸法;但阿赖耶识本身是无为体性,无始以来不与烦恼相应,不会生起人我以及六尘的分别,自性清净而不作主,如此体性与依他起性的六识、及遍计执性的意根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说圆成实性是第八识。
而第八识又有种种不同的名称,如《成唯识论》卷3所说:
【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谓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或名阿陀那,执持种子及诸色根,令不坏故;或名所知依,能与染净所知诸法为依止故;或名种子识,能遍任持世、出世间诸种子故;此等诸名通一切位。或名阿赖耶,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见爱等执藏以为自内我故,此名唯在异生有学,非无学位不退菩萨有杂染法执藏义故。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此名唯在异生、二乘、诸菩萨位,非如来地犹有异熟无记法故。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有;菩萨、二乘及异生位持有漏种可受熏习,未得善净第八识故,如契经说。】(《成唯识论》卷3)
论文大意是说:第八识虽然各个有情都成就,然随着第八识所具功德不同的道理而别立种种名称。如名为心,是因为这个心积集种种法熏习所成就的种子;或名为阿陀那识,因为第八识具有执持种子令色身不坏的功德;或者名为所知依,是一切染净法及众生所知法的依止心;也名为种子识,因为第八识能普遍任持世、出世间各类种子的缘故。以上这些名称通一切位,也就是在三乘菩提修道过程中,任何位阶的第八识都可以有以上这些名称。另外第八识也名为阿赖耶识,这是因为阿赖耶识可以摄藏一切杂染品诸法而不会漏失、遗失;而这个阿赖耶识因为含藏各类种子,因此会有我见、我爱等烦恼种子执藏着,也因此会让众生恒内执阿赖耶识为我,但是这个阿赖耶识的名称只有在凡夫位及有学位才有,不是无学位的阿罗汉、或八地以上念不退的菩萨还有杂染法执藏着。也就是说无学阿罗汉与八地以上菩萨,由于断尽分段生死、菩萨更已断除一念无明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因此三乘无学位的第八识就不会再有这个杂染法执藏。或者名为异熟识,因为阿赖耶识能引生分段生死所摄的善业与不善业的异熟果报的缘故;而这个异熟识的名称,只有在异生、二乘圣人、诸菩萨果位中才可以使用。如来地就不可以用这个名称来说第八识了,因为到了如来地以后就不会再有异熟性的生灭和无记法现行的缘故。第八识又名为无垢识,这是表示菩萨已将第八识修行到了最究竟清净的诸佛如来的纯无漏所依止的缘故;这无垢识的名称只有在如来地才有,因为菩萨一切位、二乘一切位、及异生凡夫的第八识都或多或少的执持有漏法种,仍然可受熏习,还未曾证得善净第八识的缘故。
从《成唯识论》论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众生都唯有八个识,其中第八识在不同位阶有不同名称的施设,由这些名称可以了知 如来施设这些名称来显示第八识有各种不同面向的功德、以及在不同修行层次上第八识所含藏的种子的清净性也有所差异,因此虽有很多名称,其实都是指称第八识。另外我们也可以很明显看出来:众生唯有八识,众生并没有九个识;而第八识又名心、种子识、阿陀那识、所知依、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等,从这些种种名称的施设就已经显示出成佛之道的修行次第与位阶、也显示菩萨修行到什么阶位了。既然第八识、阿陀那识、阿赖耶识都是指同一个识,上面我们也说明了八识中的圆成实性是指阿赖耶识的自性,具有圆满成就一切世、出世间法的体性,而圆成实性心阿赖耶识与如来藏有什么关联,我们下次再来说明。
时间的关系,说明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色身康泰,一切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