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胜鬘经讲记(二)>

第029集 牛角与兔角 正德老师

[胜鬘经讲记(二)]  发表时间: 2021-05-05 15:43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视频播放: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今天我们这个单元要来探讨“牛角与兔角”。在唯识经典中常常会出现“牛有角”以及“兔无角”这两个名词;那牛有牛角、兔子没有角这两件事情,为什么会出现在经典中成为说法的譬喻呢?佛陀运用牛角与兔角的譬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牛有角”主要在譬喻三界现象界的法,而“兔无角”是指有外道他看见没有真实自体的法随着因的消失而灭尽,他认为一切都无所有的一种譬喻,或者譬喻不存在而纯粹属于虚妄想像的法。
首先我们来探讨现象界牛有角的法,就以十二因缘中所说的爱取有这个“有”来说吧。这个“有”指的就是三界有,也就是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欲界有,它是来自于欲界爱的烦恼为因,而产生了希望追求,去满足欲界爱的受用过程,造作了相关的身口意业,所以就有了必须在欲界受果报的后有五蕴种子,这就是欲界有;色界有,来自于色界爱的烦恼为因,为了追求满足色界爱的受用,造作了四禅种种定的身口意业,产生了他必须在色界受果报的后有五蕴种子,这就是色界有;无色界有,它是来自于无色界爱的烦恼为因,去追求满足无色界爱的受用所造作的四空定意业,产生了必须在无色界受果报的这种后有四蕴的种子,这就是无色界有。
那我们现在就以欲界为例:欲界有情的五蕴身,就是过去世所造作的欲界有,在这一世因缘成熟所受的果报,这个果报身必须藉着父母的缘入胎,经由母亲的血液吸收四大养分,再依据业的缘,胎身慢慢成熟后出胎,全新的五蕴身是本来没有、现在才出现的。这个五蕴身,有生住异灭的现象,是无常的法不能常住,因此五蕴法不是真实法,有生必有死的缘故。那欲界的有情是这样,色界、无色界的有情也是同样道理的,有生就必定有死。
二乘人修解脱道,就是要脱离在三界中生死的现象,经由佛菩萨、善知识的教导,二乘人在五蕴的现象上分别——为何会有老病死这些苦?原来这些苦都是因为有五蕴出生的缘故;五蕴之所以会出生,就是因为三界爱引起造作身口意业产生了后有,知道应该要灭除三界爱,才能脱离后有生死业的造作,于是遵照佛菩萨、善知识教导的八正道如实去修行。
在知苦、灭集、修道、证灭的见道修道过程,二乘人所分别的都属于三界有五蕴的范围,知道了五蕴虽然在现象界存在,但是都不离无常苦,不是真实常住的法,要在五蕴的一一法中找真实我是不可得的,所以是无我空。那这个在现象界存在的五蕴,就好像牛角一样,引用成为譬喻,就说牛有角;而五蕴法中没有真实我啊,就好像兔无角一样,因为兔角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五蕴真实我这个兔角是不存在的,是从牛有角虚妄想像得来的。
二乘人证得解脱果,必定历经断除我见以及我执的过程,也就是彻底地观察清楚所存在的五蕴法,它每一法都不能够自在,全是因缘所生法,都是无常变异的生死法,认知到因为无明起颠倒想,才将五蕴分别为真实的我;观察确认了牛有角以后,运用三十七道品将我执断除,不再对五蕴生起有我的分别,也不再执著五蕴无我空,因为证得阿罗汉解脱果的境界,觉知心完全不反观、不领受自己证得无我解脱果,所以是不再领受牛有角,也不会系念着在兔无角的分别上了,这是二乘人见道、修道的境界。
但是,二乘人的解脱果与解脱境界,毕竟仅是佛法的一小部分,佛法最大、最重要的内涵就是佛菩提道了。二乘的解脱道不能含摄佛菩提道,本质上是归属于佛菩提道中的基础成分;因此从进入佛菩提道中修学的菩萨来说,亲证五蕴的实相是第一要务。因为在基础知见上,已经如实了知五蕴中的每一法的不自在性、无常性、生灭性、无我性;也如实了知二乘人断除我见、我执、不受后有,舍报以后不再有五蕴出生并不是断灭,仍然有涅槃的本际如来藏独存。
无余涅槃指的是如来藏不再出生任何一法在三界中现行了,如来藏这个本际独存,就称为无余涅槃,所以才说涅槃的本际就是如来藏,而如来藏正是出生五蕴的实相;在二乘人修证解脱道之前,乃至修证到阿罗汉果还没有舍报之前,出生他五蕴的如来藏与他的五蕴一直都是同时同处,一直都以祂的真如佛性在运转着祂所出生的五蕴法,一直都显现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菩萨在亲证自心如来藏之前,必定要具备这些正确的般若知见,在福德与菩萨性到达六住位满心该有的水平的时候,经由善知识的指导与帮助,以及最重要的是智慧启发等等摄受以后,能够现前观察领受所找到的、与五蕴同时同处的自心如来藏确实是本来就在,不是被任何法所出生的,无生所以必定没有灭的时候。
自心如来藏有真实自性,并且本来就具足五蕴十八界的种子功能,所以能够出生五蕴诸法。由于如来藏心体与所出生的五蕴同时同处,所以能够现观自心如来藏真实、如如、无我的清净法性,具备独一无二的中道法性。例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中道性就是涅槃性,也就是不二法性。菩萨现前观察到自心如来的真实性与如如性,常住世间贯穿三世,祂才是真实我,而这个真实我却一向没有我性,无人我也没有法我,菩萨因此转依如来藏的真如无我以及性净涅槃,不再认取五蕴为我。
此时的般若智慧,现前观察如来藏真实的同时,也观察到五蕴十八界全部都归属于如来藏,没有一法可以独立于如来藏之外,也没有一法会被如来藏忽略而丢弃。因此而明了为何在《般若经》中 佛陀会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都是同样的道理。
原来 佛陀是在教导找到如来藏的菩萨,如何现观这个中道实相,观察到五蕴十八界都属于如来藏。难道说,本来属于无常变异的法,就会因为这样而变成真实不坏法吗?开悟的菩萨就会变成长生不老不死吗?佛陀说的不是这样的意思,说的是五蕴十八界的功能,都是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功能,所以这些本来就含藏在如来藏心体的种子功能,与如来藏心体一样是不生不灭的,就算阿罗汉舍报入无余涅槃,也仅是将种种生起后有的缘灭除,而不是消灭这些法的种子功能。
藉缘生起的五蕴法,在现象界所出现的相貌,本质上都是如来藏这个实相法界藉缘变化而有的,但是如来藏这个实相主体一向不分别,也就是如如不分别。不分别有眼耳鼻舌身五根,不分别有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不领受根尘相触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一向都是舍受,不对六尘见闻觉知。所以《般若经》中 佛陀又说:“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这也就是教导开悟的菩萨要在中道实相中,明确地简择自心如来能生种种法相,而自体却是无相、无分别的。
菩萨亲证法界实相的无分别,因此生起了根本无分别智以及后得无分别智。这个意识觉知心所获得的无分别智,是经过现前观察实相心如来藏运行所出生的五蕴法,如实的分别、了知、领受到自心如来藏的真如无分别、无相的行相。意识觉知心一定是有分别的,而无分别的是实相心如来藏,这才是无分别智的内涵。菩萨能够转依不退,运用后得无分别智,从实相的角度观察自心如来所出生的五蕴十八界,他完全不同于二乘人仅是纯粹在现象上分别牛角而已。
实相的范围函盖了现象,而现象仅属于实相的表面成分,就好像海浪仅是海面上波动的现象,从整个大海的深度、广度来看,必定能看清楚在海面上波动的海浪从来没有离开过大海,海浪的来处就是大海;同样的,大海它也不分别是海浪、或者是聚沫、或者是水泡。换句话说,开悟的菩萨以般若无分别智,观察分别的是大范围的实相法界,也就是整只牛,牛角必定归属于整只牛,而不能再像二乘人一样,仅是分别现象上的五蕴牛角。
另外,开悟的菩萨也不能落在兔无角的见解中,我们从两个层面来说。首先,不能把五蕴中识蕴觉知心的变相,认定为不生不灭的真我。例如定中一念不生的离念灵知,或者不反观自我的未到地定,或者禅定中种种微妙的身觉境界,如果把这些意识觉知心的某一种变相,认定祂是可以去到未来世,那就是落在兔无角的见解中——因为五蕴法再怎么微细,再怎么出神入化,都没有真实我的本质,全都属于生死法的缘故——如果有这样的见解,表示开悟的部分已经退转了,退失了实相般若正观的现量了,也同时退回到现象法的牛角上,产生虚妄想像。
第二个层面,开悟的菩萨在生起了根本无分别智以后,不能进而从实相函盖现象的角度,去观察现象界五蕴诸法,在真实如来藏的法中没有真实自体,仅是假名施设而有;就好像海浪它从没有真实自体,它是依附在海面上的一种波动现象,全部归属于大海,海浪这个名称就是假名施设得来的,因为并没有一个真实的海浪实体独立存在。如果不能这样进而生起后得无分别智,就会偏在五蕴是无常苦没有真实我的兔无角法上,那这样的话,就会障碍生起大悲心的、障碍般若的解脱功德受用,容易趣向二乘解脱道的修证,那这也是诸佛菩萨所不乐意看到的。
因为要转依的是真实常住的自心如来,倘若偏在二乘解脱道的修证,就相当于把觉知心转依在五蕴无常、苦、空的无我上,对于菩萨来说,这也是一种退分。在智慧层面上要生起的大乘择法觉分,得要明确地认知五蕴诸法在如来藏法海中,仅是依表面的假相分别所得,根本没有五蕴的真实自体;在没有真实自体的五蕴法中所呈现出来的无我、无常、空,不可能是真实常住的——没有真实自性而可以生万法——不是万法的根源,也不是涅槃本际,没有丝毫的道种智无生法忍可以从中发起,是不可转依的。
那我们再回到牛角与兔角的譬喻上来说吧。以整体实相函盖现象的范围为准则来看,如果有人在表相分别牛角,觉察牛角没有真实主体的本质,再以这个基础为出发点,进一步去观察、分别牛角它没有真实的自性,因为不能推翻牛角在现象上的存在,也不信受有一个本来自在解脱、能生万法的自心如来,因此就改称所分别的没有真实主体、没有自性这个缘起性空,就是解脱自在的空性,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那这样的结果就成为兔无角的错误理论了。因为这是依据牛角而去想像的兔无角,也就是依据五蕴被缘起而无自性空去想像,那是一个不生不灭的空性,这就是兔角了;想像它能生万法而涅槃寂静,这就成为兔无角了;但是兔角是不存在的。
因为五蕴法没有真实主体、没有自性,仅是在自心如来这个明镜中出现的影像,影像它归属于明镜,也就是五蕴归属于自心如来,看到明镜就会知道影像是因为明镜而有;一旦否定明镜的存在,就不知道五蕴仅是影像了。对于五蕴生灭的现象,仅能观察到没有真实自体、没有自性,以为缘起性空就是五蕴的来源;但是法界不存在这样的来源,那种没有自体、没有自性的空无能生五蕴法是不存在的,仅是虚妄想像的认定而已,这就是错误的兔角理论。
也就是说,一切法都由法界实相自心如来藉缘变化而有,离开了自心如来所作的种种牛有角、兔无角的分别,都是不能成立的戏论。在经典中 佛陀这样教导菩萨:
大慧!不得分别一切诸法离于有无。大慧!若有人离于有无,作如是言:“无有有兔角分别,不得分别无有有兔角。”彼人见相待因,不得分别无兔角,何以故?大慧!乃至观察微细微尘不见实事,离圣人智境界,不得分别有牛角。(《入楞伽经》巻2)
佛陀说:“大慧啊!一切诸法含摄在如来藏中,归属于实相法界,实相法界不是三界有,也不是断灭空无,因此,归属于实相法界的一切诸法,也同样的不是三界有,也不是断灭空(也就是说,归属于实相法界的五蕴牛角非有也非无)。大慧!如果有人在离开了实相的情况下,发出这样的言论说:‘没有所谓的有兔角可以分别,所说的没有得到兔角的分别,也就是兔无角。’是因为那个人是相对于看到牛有角这样的因缘,然后他才去想像、分别兔角的;事实上不能去对兔子分别有角或者无角,所以你不能去分别兔无角,为什么呢?大慧!五蕴牛角的法,去一一分别观察到微细成分,都没有真实常住不坏的本质可见、可证,圣人的实相现观智慧境界,是远离这种五蕴牛角表面法相的分别与见解的,也只有从圣人的实相智慧境界,才能分别五蕴牛角是附属于全牛这个实相;也就是说,必须有实相的智慧,才能观察到五蕴归属于实相,源于实相才有五蕴法相可得。”
这一段经文,这个 佛陀所开示的,很清楚地在告诉已经开悟以及求开悟的菩萨们:《般若经》所说的一切法空是第一义空,指的是自心如来真实法身没有五蕴的生死法相,没有五蕴的人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真实如如运行五蕴诸法而不分别,这就是第一义空的内涵与性质。真如不分别自法以及五蕴诸法,哪里有五蕴牛角可得?又哪里有五蕴虚假不实、无我的兔无角可得?而开悟的菩萨以般若智慧分别观察实相法界的时候,就要以自心如来第一义空的内涵作为见地,以根本以及后得无分别智去简择的话,也同样没有牛有角以及兔无角的分别可得。
但是,不信受外于六识觉知心有自心如来藏真实可证,不信受如来藏阿赖耶识才是 佛陀所说的能生万法的根源、是涅槃本际,这样的人误解般若、错解般若以后,就仅在五蕴现象上分别,误认五蕴生住异灭是来自于缘起性空,认定有个缘起性空能生五蕴、十八界;当五蕴、十八界法灭尽了就是空无,这个时候假想这个空无缘起性空本来就在、不会变,如来藏只是这个情况下假名所说而已;具备这样错误见解的人,就不信受有真实如来藏可证了,这种错误的见解,就出现了兔角以及兔无角的戏论了,连牛角的分别也变成戏论了。
首先,将缘起性空当作本来自在,能生五蕴、十八界法,那就是兔角的妄想假设;而再去创造五蕴灭尽后,缘起性空的空无不变,那就是进一步的兔无角妄想了。而且否定自心如来第八识如来藏以后,去分别五蕴法的现象,那就好像什么呢?隔着围墙看牛角,不知道牛角它是属于牛身,仅是牛身的一小部分,这种情况去分别牛有角,也是属于戏论的。因为那样的理论,就成为牛角它可以无因无缘的出现,不需要有牛身了。
有心想要学习大乘法的菩萨,对于牛角与兔角所说的譬喻得要了解,佛法是从实相法界的范围去建立的,亲证实相所生起的般若无分别智的境界,依据 佛陀的至教量、在实证的现量与比量上,是有凭有据可以验证的;而邪见导致的虚妄想像的境界—兔角以及兔无角—是在损减佛法的情况下,他把这种实无的事,然后增益、执著为真实,过失非常的大,我们要在这里有所警觉才好。
禅宗祖师有说:“头角混泥尘,分明露此身;绿杨芳草岸,何处不称尊。”(《人天眼目》巻3)禅宗祖师的所悟就是实相心如来藏,这个公案如果用缘起性空的角度来看,肯定会被判为无头公案,可是禅师指的明明有头有尾。为何差别那么大呢?因为只有具备了实相般若的慧眼与法眼,才能够穿透表相、穿透时空与十方诸佛以及真悟的禅师以心印心。坚持缘起性空兔角理论的人,也只能在文字上打葛藤了。
今天就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