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
各位观众朋友以及菩萨们: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要说明的是《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二)「不思议是灭谛」这个单元。
上一集我们为大家说明了:为什么菩萨摩诃萨能够具足解脱及解脱知见?那是因为菩萨摩诃萨的证悟是真实的,所以解脱与解脱知见就会具足。菩萨摩诃萨所证是法界的实相——如来藏心,而如来藏心即是三乘佛法之根本,所以菩萨摩诃萨能够常照二谛为众生说法。
这一集我们继续来谈大乘菩萨所证的实相心。当大乘菩萨证悟了实相心如来藏,并且确实转依如来藏心之后,此时大乘菩萨便发起了实相般若智慧,由证悟如来藏而发起般若智慧开始,继续依止善知识修学别相智与种智,便能渐次圆满一切种智,最后成就佛地的果证。我们刚刚谈到了实相般若智慧,但什么是实相般若智慧呢?实相般若智慧函盖极广,从初悟开始一直到佛地究竟圆满。稍微具体来说,若发起了实相般若智慧,就是能实际理解法界万法的根源就是如来藏,也能了知万法都从第八识——也就是如来藏——中出生的;如此的实际理解,绝非仅是靠意识思惟而来,而是依于菩萨对所证悟的实相心的现前实际观察,而有的实际理解,这是依于实证实相心而有的见地,绝非仅是知见。一旦发起了实相智慧,从此便了解了万法的种子是含藏在如来藏心中,接下来地地进修直到究竟了知如来藏中的一切种子,此时就是一切种智成就而成佛了;所以大乘菩提当然更要依如来藏而成立,因此而说三乘菩提都是以如来藏一法为依。也许有人听到这里时,心里想:「如果我这一世都不想证三乘菩提,那我就不用以如来藏为依了。」这其实是背离事实的错误想法,因为即使不证三乘菩提,仍然要以如来藏为依。如果没有了如来藏,有情众生就不可能继续生存,也无法再去入胎,也就没有下一世的名色了!若是如此,法界中的众生也是早就灭尽了,哪还有三界有情可说呢!众生都要靠如来藏心去入胎,才能有下一世的名色,否则死后就变成断灭了,所以世俗人仍然是以如来藏一法为依,只是无法了解一切有情众生皆以如来藏为依的这个事实。
如果是断灭见的外道说:「所有众生都断灭了,总不必依如来藏了吧!」这样的说法当然也是背离事实,因为他能表达这个断见,仍然是以如来藏为依;再者,众生无量无边,何时灭尽呢?即使是这个断灭见外道这一世的五阴坏灭了,他的下一世的五阴仍然依如来藏而继续出生,完全没有办法不以如来藏为依的。再谈到众生所存在的山河大地,仍然是以如来藏为依,因为山河大地并不是无因而有,山河大地是共业有情如来藏中的共业种子共同变现出来的;若没有如来藏,山河大地也将随之不存在。所以器世间与有情仍然是一依,也就是同以如来藏为依。因此说这个〈一依章〉,既含摄世间法,也含摄出世间法;如来藏一依其实正是世出世间法,这才是真正的一依。能够了解这个一依的真实理的人,就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若是有人将如来藏全面否定,如果他们否定如来藏的意思是指如来藏不存在,若如来藏真的如他们所说不存在了,那就代表有情众生与山河大地也就都不存在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如同先前我们说过,实际上是一切有情众生与山河大地因如来藏而有,一切有情众生与山河大地以如来藏为依。因此,真正的〈一依章〉是说要依于各个有情唯一而不二的如来藏心,而大乘法的灭谛正好就是依这个如来藏心而实修、而为人演述。然后,从菩萨所证大乘四圣谛中的灭谛,来看二乘人所证的灭谛,也仍然是依如来藏,这样才叫作一依——全体都是一依。所以,三乘菩提的灭谛都是依如来藏而有,否则,苦灭了以后就变成断灭空了!这才是〈一依章〉的真实义。
接下来,我们来看〈颠倒真实章〉第十二的这段经文:【不思议是灭谛,过一切众生心识所缘,亦非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智慧境界。譬如生盲不见众色,七日婴儿不见日轮;苦灭谛者亦复如是,非一切凡夫心识所缘,亦非二乘智慧境界。凡夫识者二见颠倒,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智者则是清净。边见者,凡夫于五受阴我见妄想计着,生二见,是名边见,所谓常见、断见:见诸行无常,是断见,非正见;见涅槃常,是常见,非正见;妄想见故,作如是见。于身诸根分别思惟,现法见坏;于有相续不见,起于断见。妄想见故,于心相续,愚闇不解;不知剎那间意识境界,起于常见。妄想见故,此妄想见,于彼义若过、若不及,作异想分别,若断若常。】(《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这一段经文是〈颠倒真实章〉。颠倒与真实是两个法,这一章是在显示颠倒见、真实见。真实见与颠倒见,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当然也要探究。这就是说,修学佛法时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佛时不能够单凭人家怎么说,我们就怎么信,而是要能够有自己的见地可以发起。在佛法中一定要依真实的见地来学,有了见地才能知其所以然;否则,只知其然时,当人家问你说为什么是这样,那就无法回答,这正是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其然,就只是知识,就叫作佛学知识,那已经不是真实亲证的佛法了。所以,为什么是颠倒?为什么是真实?当然也要弄清楚。
胜鬘菩萨说:「不思议的法是灭谛,这个灭谛超过一切众生心的分别的所缘。不但众生的分别能力无法缘于大乘不可思议的灭谛,乃至这个大乘灭谛也不是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的智慧所知的境界。譬如有人出生时就瞎了眼,不能看见种种色尘相;又譬如有些人是如同出生才七天的婴儿,把他抱到大太阳底下,他只能看见一片光亮,仍然看不见太阳。大乘苦灭圣谛的道理也是像这样子,并不是一切凡夫觉知心所能加以识别及攀缘的,也不是二乘圣人所能臆测的智慧境界。凡夫所能识别的智慧,都是落于两种心行颠倒的见解中,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的智慧则是清净的智慧。边见的意思是说,凡夫在色受想行识这五受阴上面去领受,认为自我是真实存在的,以种种的虚妄想来执着自己;或是误以为五受阴坏灭以后就是断灭空,而这种执着都是因为对五受阴错误的认知所导致的,因此就出生了两种见解,各落一边,这叫作边见;边见的意思是说落到两边:一边是常见,另一边则是断见。」
「假使有人不知常住法,当他对五阴的每一阴作了详细观察之后,看见五阴有种种行,并且在身口意行中看见每一阴都是无常,便认为只要五阴坏灭了,未来不会再有五阴,这就是断见,这不是正见。有的人则认为涅槃是常住不变的,误以为五阴中的识阴或意识就是涅槃心,这就是常见,这也不是正见。由于都是妄想所见的缘故,而作出了断见或常见的说法与见解。可是为什么会产生了断见与常见呢?是因为对于色身五根作了分别与思惟,现前看见色身会毁坏,也看见色身中有受想行识,而老死以后全部都会毁坏消失,所以生起了断见。反过来说,有人由于不如理作意而产生虚妄见解的缘故,对于有一个真实心一直相续不断地存在,但因为他智慧不足而不能理解这个事实;又由于不知道每一剎那都在不断变化的意识境界,误以为意识心及意识所住境界是常恒不坏的,对于意识所住的境界全都是剎那变异的事实不能理解,因此误认为意识是常,所以就生起了常见。由于都是虚妄想所见的缘故,这一些由虚妄想产生的见解,是因为对于实相心如来藏非断非常的正理,有着过于事实的错误见解,或是有着愚昧性而无法理解实相心的正理,因此就作出了种种不同的了解以及错误的分别,所以就有了或者断见、或者常见的出现。」
胜鬘菩萨所说的「不思议是灭谛」这句话,每一位解说的人的说法通常各不相同,那到底谁说的才是正确的呢?若是对灭谛的真实理不了解的人,对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是无法分辨真伪的。譬如有人说:「人生无常,所以别太计较。」他说这样也是灭谛,但其实他说的只是世俗人所知的灭谛。这就是用世俗法来解释佛法,对真实了解灭谛的菩萨来说,这个说法并未能说明灭谛的真实意义;可是对不了解灭谛的人而言,却无从分辨,从而误认为「人生无常,所以别太计较」这样的说法也是灭谛。这是因为学法者,对灭谛了解的程度不同的缘故。但若直接按照胜鬘菩萨所说的大乘灭谛的真正法义来为所有的学佛人说明,当我们说到「不思议的法是灭谛,这个灭谛超过一切众生心的分别的所缘」,可能会有许多人无法理解我们所说的内容。所以菩萨为众生说法时,仍然要按照上一集所说的诸佛度人的常规来说法: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诸法无常不可久住,然后才解说大乘道。在说法时要观察众生的因缘,若众生对所说的法可以接受了,便按照诸佛度人的这个次第继续往下说明。
上面提到那种「人生无常,不必太计较」的灭谛,只是以世俗法来解释佛法;但即使如此的世俗法,年纪太小还是听不懂。譬如一个小孩子,若是才三岁、五岁,我们跟他说「人生无常」,他一定听不懂;又跟他说「不必太计较」,可是小孩子就会很在意「每天得到多少糖果、多少玩具」。得要等到他七岁、八岁了,看见人家出殡,就问:「老爷爷死了,什么是死?」这时才能慢慢告诉他,要先从身体会烂掉开始讲:「就说人死了就不会动,也没有呼吸、心跳,不会吃饭也不会讲话,都不知不觉,然后身体会烂掉。」小孩子对死的初步认知只能是这样,这时若为他说这样子就是「人身无常」,他才终于知道第一分的无常;但他还是只能想象,还是不太懂这样子叫作死。所以,对小孩子来说,即使是世俗法中的灭谛、人生无常,小孩子没有这样的观念;在小孩子的观念中,这是不思议的。
稍微再进一步的灭谛层次,则是一般所说的五阴无常;至于我们说的不可思议的灭谛,叫作涅槃。这个涅槃不但一般人无法理解,即使是佛门中有些人的著作中,仍然错说了涅槃的真正法义。由此可见,灭谛真的不可思议,乃至 平实导师在许多年前写的《邪见与佛法》这本书中说,阿罗汉入涅槃是灭掉五蕴十八界的全部,这就说明了意识乃至十八界的全部都是可灭之法,不是常住法。但直到现在,仍然都还有人主张意识常住不坏,如此说法代表无法理解断我见的真正意涵,何况能知涅槃?
我们要知道:如果要能够在大乘法实证实相心如来藏,断我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办法断我见,对于实证大乘的这个真实的灭谛,那是绝对办不到的。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也祝福大家:烦恼远离、安乐自在!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