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

47、菩萨戒含摄出家戒+修三十二相业(一) 正礼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礼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一集我们说到大乘菩萨的道场是四众平等,我们也提到 佛在《长阿含经》里面有说:

“佛说涅槃最,不以除须发害他为沙门。”(《长阿含经》卷1)

也就是说,如果要称为沙门、要称为真正的修行人,他一定要能够探讨到涅槃这个最殊胜的法。而涅槃祂一定是不生不灭之法,所以涅槃的本际,事实上就是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这是最殊胜而胜妙之法,而且不是以除须发害他作为沙门的。也就是说,如果要称为沙门、要称为是一个修行人,他一定不害他。怎么样不害他呢?要能够把法界的真实相告诉众生,这样才是不害他。如果法界中确实有第八识如来藏而说没有,这样子就害他了,因为这样子会令众生堕入断灭见之中,那就是害他。如果法界有第八识如来藏,结果错把一些意识心或是假施设的一些法,什么虚空、冥性…作为永恒不灭的根本因,那这样子就堕入常见,堕入常见也是害他。所以不论堕入断见或是堕入常见,统统都是害他的行为,那就不能称为是真正的沙门。所以佛陀说不以除须发害他为沙门,事实上就是在表征着大乘菩萨僧团,真正的大乘法它是四众平等的,它是不取外相、不取相貌来论是否修行。所以这个人是不是修行人、他是不是沙门?不是以他的外观说有没有剃除须发来分辨的,而且也不是以他表面上所行的人天善法来论述的,因为有些表面上行人天善法,可是他本质是断灭见或常见的人,这样子也是害他。

所以一定是能够真正谈到涅槃本际这个最殊胜、最胜妙的法,这样子才有可能是真正的沙门,所以要以涅槃本际的实证来作为是不是真出家、是不是真实的修行者,来作为判断的标准。所以说出家菩萨它的意涵,它有很多的意思,我们要看他是不是真正的出家,就要以他的实证来论述,而不是从表相来论述。这也涉及到一件事情,有人会提出一种评论,他们会认为:你们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你们所受的戒法本来就比出家人少啊!因为我们出家人有受三坛大戒,你们只受一种戒。譬如说你们在家人只是受五戒、菩萨戒,就这样子。可是我们有受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我们还受三坛的菩萨戒的大戒。所以有些人就会以这个来说他们所受的戒比较多,来证明说受了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的出家相的菩萨,超胜于在家菩萨。可是我们可以仔细来分辨这一点,如果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它是超胜于菩萨戒的话,那这样的话,在我们北传的佛教里面,那出家菩萨不应该受三坛大戒里面的大戒——菩萨戒啊!因为如果说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是这么殊胜的话,那就不需要在受了第一坛、第二坛之后,就不需要再受第三坛的大戒。可是为什么要受第三坛的大戒——菩萨戒呢?事实上就是因为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戒跟比丘尼戒,它不是能够帮助佛弟子成佛的戒相,因为这些戒都是一世持守的,都是尽形寿来持守的戒相;可是菩萨戒才是千佛的大戒,才是菩萨成佛所依止的大戒。

所以出家的菩萨,他进入寺院修道的时候,他所受的三坛大戒,事实上最后的依止是菩萨戒。如果在家菩萨在家修行,他虽然受五戒之后再加受菩萨戒,他也是获得了菩萨戒。如果我们从戒法来看,在家菩萨受了菩萨戒,跟住在寺院的出家菩萨所受的菩萨戒有什么不同?事实上没有任何的不同,因为同样都是受菩萨戒,所以所依止的都是相同。住在寺院里面要加受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那是因为在寺院道场里面的修行,他必须要有一些约束,有一些彼此相处的约束,所以他们必须要加受这些戒相;可是如果以修行的本质来说,菩萨戒已经含摄了这些声闻戒。

为什么说菩萨戒已经含摄了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呢?我们可以来思考一件事情:佛陀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成佛了,可是佛陀在成佛之前,显然祂是菩萨。那祂是菩萨,祂是依止什么戒来成为菩萨呢,然后最后成佛呢?显然就是菩萨戒!所以菩萨戒是生生世世都需要持守,而永不舍弃的一个戒法。可是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他们都是尽形寿而持守,然后舍寿之后就舍弃了,所以每一世都要重新受持。而且他的持守都是尽形寿而已,所以这些声闻戒相是可以舍弃的戒,因为它是依于五阴而建立的。可是菩萨戒它是以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如法性来建立的,所以它是生生世世不可舍弃的戒法。而且我们也可以知道,释迦牟尼佛成佛既然是依于菩萨戒而成就的戒法,然后成就佛果,所以 佛陀在成佛之后,祂的菩萨戒还是成就的;所以 佛陀依于大乘的菩萨戒来成佛之后,当 祂度了五比丘,乃至以后度了更多的这些声闻众的时候,为他们施设比丘戒、比丘尼戒的时候,显然这个比丘戒跟比丘尼戒,是从 佛陀的菩萨戒中所流出的;所以乃至沙弥戒、沙弥尼戒,也都是从菩萨戒所流出的。

如果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是超胜于菩萨戒的话,那显然 佛陀就不应该有能力来制订比丘戒跟比丘尼戒,或者是沙弥戒或沙弥尼戒。可是 佛陀之所以能够制定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就是因为大乘菩萨的菩萨戒已经含摄了这些声闻戒。因为这个缘故,所以 佛陀依于菩萨戒的戒体,来建立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菩萨戒含摄了这些声闻戒法。所以从这个道理我们可以知道,在大乘法里面四众是平等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是四众平等没有高下的,这个才是真正大乘的教法里面,大家所应该要注意的事情。

除了这个之外,虽然我们说四众平等,可是我们正觉同修会对于出家的僧宝,我们还是崇隆的。为什么我们要崇隆出家的僧宝呢?因为出家的僧宝,他可以代表佛戒,他们穿了袈裟就代表了解脱法;所以说我们正觉对于出家的菩萨,他现了出家相,我们还是崇隆之,因为这是崇隆三宝的一个殊胜的行为。那我们可以看看有些修行者他虽然号称他们也崇隆三宝,可是事实上他们本质上并不是真正崇隆三宝。譬如说:我们归依三宝,事实上就是在崇隆三宝,而且我们要知道:归依三宝是要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那显然佛跟法是超越于僧的。也就是说如果说他是一个僧众、他是一个僧宝的话,他一定要遵从 佛陀,知道 佛陀的实证是超越声闻缘觉的;而且也要能够崇隆法宝、遵从法宝,知道法界有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所以才使得 佛陀能够永恒的存在。所以僧宝一定要崇隆佛宝跟法宝,如果有僧众他不崇隆佛宝跟法宝,那事实上他就不成为僧众了。所以我们在崇隆僧宝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这个僧众、应该被尊重的僧宝,他的前提是什么?如果他不遵从 佛陀、不尊重法宝的时候,事实上他也不是真正的僧宝,所以我们应该要崇隆所有遵从佛宝跟法宝的僧众。

那另外有些虽然他们也号称归依三宝,可是事实上,他们不一定真正归依三宝。譬如说有些教派,他们除了在三归依之外(归依佛法僧之外),他们还要归依上师;也就是在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之外,在归依佛之前他要先归依上师。那显然这个上师不就超越了 佛陀、超越了法宝、超越了僧宝了吗?那这样的话 事实上,他不是真正在尊崇三宝,不是在真正归依三宝,事实上这个是不崇隆三宝的。像这样子的四归依,他就不是真正的佛教,因为真正的佛教是归依三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而不另外归依于上师。所以我们正觉同修会是崇隆僧宝的,我们崇隆出家的菩萨修行;可是这些出家修行的菩萨,也应该要先崇隆三宝,对于佛宝、对于法宝应该要尊重。这样子才能够令佛教界,完全能够畅 佛陀的本怀,让 佛陀因为第八识如来藏的这一大事因缘,能够永续的流传,让佛教兴盛、让正法兴盛。

那我们所介绍的这个部分告一个段落,我们现在接下来要来谈论菩萨要成佛的时候,所应该行的菩萨正行。这菩萨正行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修三十二相业。我们看经文它怎么说:

“ 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身力,何时成就?’佛言:‘善男子!初修三十二相业时。’”(《优婆塞戒经》卷1)

这就是说善生菩萨他提出一个问题,因为经典说 佛陀有不可思议的身力,善生菩萨就问说:“佛所说的菩萨的身力,什么时候可以成就啊?”也就是如何成就菩萨的不可思议的身力。佛陀就说:“初修三十二相业时”,也就是说一个菩萨开始来修三十二大人相,来造作可以成就三十二大人相这些业的时候,那个时候就可以逐渐来成就菩萨的身力。那我们说什么时候是初修的时候呢?如果我们从菩萨的五十二位阶修行来看,要初修三十二相业,显然是在三贤位的时候;也就是说在十信位的修行里面,事实上他很难真正修三十二相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说在十信位还没有满足的时候,显然他对于真正的大乘正法的信受、对真正的三宝的信受,他是不满足的;当他没有满足对于大乘法教的信心的时候,他没有办法真正的修三十二相业。

譬如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在人间里面有很多人相貌堂堂,可是当我们知道,虽然他相貌堂堂,可是他所说的法是违反了大乘的正法所说的义理。譬如有人否定了第八识如来藏、有人修双身法,这个时候虽然他是相貌堂堂,可是我们可以知道,他目前所现的人身——人的相貌,他是没有办法常保的。因为他很有可能会毁谤了正法,很有可能毁坏了佛教,所以他舍寿之后,他不能保持他的人身的。如果一个人他不能保得他的人身,那他如何能够成就三十二大人相的修行呢?所以显然要能够修三十二大人相的业,一定是要能满足十信位;满足了十信位之后,这个时候他开始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乃至智慧等等菩萨万行,他才能够逐渐地成就三十二大人相的业行。所以三十二大人相的业,事实上就是在成就菩萨的身力。所以菩萨的身力什么时候成就呢?佛陀就说是初修三十二相业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他进入初住位,开始广行布施的时候,他的三十二大人相才逐渐成就,而他的身力也才逐渐的成就。如果他没有满足十信位的修行,没有进入初住以上的修行,他的三十二大人相业就没办法开始真正去实践,那菩萨的身力就没有办法真正的成就。

所以菩萨的身力的成就,就是要从开始修行,在三贤位开始修布施、持戒、忍辱等等的这些业行,来逐渐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如果信位不满足,他即使在某一世很努力的广行布施乃至持戒,可是他对于三宝的信受不具足,他所修就容易丧失;一丧失之后,他的三十二大人相所修的业是不坚固的,因为不坚固,所以説他的身力也就不坚固了。所以菩萨的身力的坚固成就,就是要从修三十二大人相的业来开始成就;可是三十二大人相的这个业,不是只是世间里面的修行而已,他还涉及了一些菩萨法的实证。至于菩萨法的实证的内容,经典也有开示,我们逐步来看。

今天因为时间已经到了,所以我们关于这个部分,我们在下一次再跟各位逐渐地解说,谢谢各位菩萨的观赏。

阿弥陀佛!

【浏览量 711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