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释疑>学佛释疑三>

第031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下)

[学佛释疑三]  发表时间: 2015-04-22 09:02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周正铭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长。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我们将延续上一集的题目,有人问到: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
上一集我们有提到,其实真正的精进是心不放逸。上一集我们也介绍了,心不放逸事实上是不容易的,真正的苦行是心不放逸,我们也介绍了什么是放逸。
上一集当中,首先我们提到,精进必须要脚踏实地,按部就班来修,也引用了佛在《百喻经》里面,所提到的“六枚半饼”的一个比喻,以及 佛在《百喻经》里面,也提到的“三重楼阁”的比喻,同时我们也强调了次法的重要。
上一集当中我们也说明了,什么是邪精进、什么是正精进。也强调了理论上来讲,应该没有所谓的邪精进,因为精进是善法,所以邪精进只是一种方便说。我们也提到佛在《优婆塞戒经》里面对正精进的定义,我们也约略了说明精进的法门。
上一集的最后,我们介绍了精进的法益,及精进的法益的第一个部分:可以令善法增长广大。也提到只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如来藏这个根本因,才能够执持这些业种及习气,才能让精进有其依据,也才能让精进有它的果报。
接下来我们继续这个题目,精进的法益第二个部分是:胜魔。精进为什么可以胜魔呢?因为魔有五力,也就是色、声、香、味、触这五个力。魔就是用色、声、香、味、触这五力,把欲界众生绑住。一般欲界众生要脱离魔的这五个力是很难的,因为他们对五欲贪的执着还是相当大的,所以脱离魔的五力控制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佛在经文里面有提到:“圣弟子只要成就一力,就可以胜魔五力。”这个就是不放逸力。也就是说圣弟子只要成就一力,就可以胜魔的五个力,那到底是哪一个力呢?就是不放逸力。也就是佛弟子只要成就不放逸力,就可以胜魔的五力。也就是说,佛弟子只要精勤、精进、不放逸;逐渐的对五欲贪的执着就会越来越淡薄,这时候天魔就无法以色、声、香、味、触这五力来控制我们。所以圣弟子只要成就不放逸力,就可以胜魔的五力。
第三个法益是:果报至疾。也就是说,当我们修行能够非常精进的时候,这个果报是相当快的,不需要再经过太多的劫数的时间,就可以成就可爱的果报。所以如果我们很精进在修行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年在过一劫,也可以用一天在过一劫,如果再精进的话,我们也可以用一秒在过一劫,甚至于用一刹那在过一劫,所以我们修行佛道很精进,果报就非常的快。
有关果报至疾方面,佛在《杂譬喻经》里面有提到“伎儿乞牛”的一个比喻。佛说:“古代有一位伎儿,他能作种种的伎乐,有一天,他向一位长者乞讨一头牛。这位长者并没有想要给他那一头牛的那个心,所以就用很敷衍的话就跟他讲:‘如果你能够很精勤地奏这个伎乐,而且昼夜都不休息,能够这样持续奏乐一年的话,我就给你一头牛。’这个伎儿就跟这个长者说:‘可以啊!但是主人,你能不能一直都听?’这个长者说:‘可以啊!反正你奏乐我就听。’所以这个伎儿听完以后,就很高兴,就非常专注地一心去奏他的伎乐,三天三夜这个伎儿都没有休息也没有懈怠。但是这位长者在旁边听,听到最后,他实在是非常的厌烦,所以只好就叫他的子弟,牵一头牛给这位伎儿。”这个譬喻是在说:精勤修行的人,不会认为劫数很久远,只要精勤、精进的在修行,果报是相当相当快的,所以不必要等到好几劫。
第四个法益是说:诸天帮助。也就是说,当我们修行能够非常精进的时候,连诸天的天主、天人都会来护持我们,来帮助我们。
有关诸天帮助的方面,佛在《杂宝藏经》里面有提到“鹦鹉灭火”的比喻。【佛说:有个国家国名叫作南方山,佛想要到那个国家去,在路途中路过一个聚落,也在那个聚落里面去住宿,那个聚落刚好在办一些庆祝的活动,这个聚落人们也在饮酒作乐,突然间这个聚落发生了火灾,这个火灾很迅速地烧了这个聚落,所有聚落的人们都很害怕,不知道要往哪里跑。这时候每一个人就在想说:“我们只能依靠佛了,只有佛可以灭掉这一次的火难。”所以就去禀告佛说:“世尊!不知是不是愿意救济我们?”佛就回答说:“一切众生有三种火:一种是贪欲、瞋恚跟愚痴,也就是贪、 瞋、痴这三把火。我用智慧的水,就可以灭掉这三种火,如果这些话属实的话,这些火自己应当就会灭掉。”当佛把这些话讲完的时候,这些火也立即就灭掉了。所以所有的人,就非常非常的欢喜,也非常信受而尊重于佛。然后佛就对他们说法,佛讲完法的时候,这些聚落的人们,也都获得了须陀洹--也就是证得了初果。
因为非常的殊胜,所以诸比丘就问佛说:“世尊出世真的是非常的奇异,也非常的独特,世尊为这聚落作了很大很大的利益,这个聚落除了火灭掉以外,连他们心里的污垢也灭掉了。”这时候佛就跟这些比丘说:“不只今日我为他们作利益,其实在过去世的时候,我也曾经为这些人作过利益。”诸比丘又请示佛说:“不知道世尊过去是如何来利益他们的呢?”
佛就跟比丘说:“在过去世,在雪山有一片竹林,有很多鸟兽,是依靠这个竹林而生活,竹林里面有一只鹦鹉,这个鹦鹉的名字叫作欢喜首。那时候在林中,刚好风吹动两根竹子,这两根竹子互相摩擦,最后就摩擦出火花来,也把整个竹林都烧起来。这时候竹林里面的鸟兽都非常的恐怖,因为没有依处了。这只名叫欢喜首的鹦鹉,就发起了很深的一个悲心,悲悯这些鸟兽,所以就展翅飞到有水的地方,在翅膀里面沾了水,然后再把那水洒在火上面。这只鹦鹉发起了很大的悲心,而且非常的精勤,竟然令整个忉利天里面的天宫,突然间发起了大震动。这时候,释提桓因用天眼去观看:到底是什么原因我的宫殿会震动?原来是世间有一只鹦鹉,心怀大悲心,想要救济这竹林中的大火,但是尽其身力仍然不能灭火。
所以释提桓因就到鹦鹉的地方,跟鹦鹉说:‘这个竹林广大数千万里,你用翅膀里面的所取的水,不过只有几滴,你怎么可以灭掉这么大的火呢?’鹦鹉就跟他说:‘我的心非常的宏大广阔,我精勤不懈一定会灭掉这个火,如果尽这一生没办法灭掉,那我来生也一定要把它灭掉。’释提桓因感受到这只鹦鹉的坚定意志,就为它降下大雨,那大火马上就灭了。”
佛就说:“那时候的鹦鹉,就是我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当时林中的所有鸟兽,就是这些聚落的人们。我在那时候,为了灭除竹林中的大火,使他们得到安心,今天我也灭掉这聚落的大火,令他们能够安住。”这些比丘又问:“那什么因缘使他们能够见道呢?”佛回答说:“这些人民在迦叶佛的时候,曾经受持五戒,因为受持五戒的关系,所以在今生就能够断掉我见,证得须陀洹果。”】
所以从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知道,受持五戒也很重要,因为受持五戒,不仅来世保住人身,而且这些人民在迦叶佛的时候,因为受持五戒的关系,所以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有因缘能够断掉我见,证得须陀洹果。而且迦叶佛跟释迦牟尼佛,分别是贤劫的第三尊佛跟第四尊佛,仅隔一些时日就有见道的因缘,相当殊胜。所以这一生,如果大家能够跟正法接触,在正法道场修行,在正法的熏陶之下,就有机会明心,进而有机会见性,甚至于有机会证得更高的果位;只要我们持续地精进,在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比现在有更高的证量。所以精进法益,除了善法增长广大、胜魔、果报至疾以外,还有一个是诸天帮助。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有关精进的几个须留意的事相。首先精进要有节度的,我们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缓。我们举一个《杂阿含经》“二十亿耳弹琴”的故事,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怎么会有二十亿个耳朵呢?其实不是,二十亿耳是一个人的人名。
《杂阿含经》卷9的经文里面谈到:【在那时候,尊者二十亿耳,二十亿耳住在耆阇崛山里面 (耆阇崛山就是灵鹫山),二十亿耳尊者,常精勤修习菩提分法。这时候,尊者二十亿耳,独自在静静的禅思,而起了一个念:“在所有世尊精勤声闻弟子里面,我算是其中的一位,但是我到现在都还没尽诸漏(也就是还没证得阿罗汉),我是名族姓子(也就是说,二十亿耳出家前是一个贵族),家里又有很多的钱,我干脆宁可回去再受五欲乐,也可以藉由广行布施来修福德,不要再修行了。”就在这个时候,他动了这个念,当然世尊就知道了。世尊就告诉一位比丘,你去到二十亿耳的处所,跟他说:“世尊在叫你。”这个比丘接到佛的指令,就往二十亿耳尊者的地方,并告知“世尊在叫你”。二十亿耳尊者一听到世尊在叫他,当然遵守世尊的法令,直接就到世尊的处所,礼拜世尊后就退住一面,这时候世尊就告诉他说:“你自己独自在静思的时候,是否起了这样的一个念头?在所有世尊的精勤声闻弟子里面,我算是其中一位,但是我到现在还没尽诸漏,我是名族姓子,家里又有很多的钱,我干脆宁可回去再受五欲乐,也可藉由广行布施来修福德,不要再修行了。”二十亿耳马上起了念:“世尊已经知道我的心了!实在是太厉害了!令人惊怖毛竖。”所以就很老实地跟佛禀告说:“实在是这样子的,没错,世尊!”佛就告诉二十亿耳说:“我现在问你,你就随着我所问的问题来答,二十亿耳你在还没出家之前,你是不是很会弹琴?”二十亿耳就回答说:“对啊!”世尊又问他说:“你意下如何,你弹琴的时候,如果把这个弦拉得很紧很紧,能够弹出很微妙跟很和雅的声音出来吗?”二十亿耳说:“不可能,世尊!”佛又问他说:“如果你把那个琴弦,弄得很松很松,能够发出很微妙和很和雅的声音吗?”二十亿耳回答说:“也没办法,世尊!”世尊又问他:“如果我们把琴弦调得不缓也不急,是不是就能够发出很微妙跟很和雅的声音?”二十亿耳就说:“对啊!就是这样。”所以佛就跟二十亿耳说:“精进不能太急,太急反而会落入掉悔;但是精进也不能太缓,太缓又会令人懈怠。应该要平等修习摄受,不要太执着,也不要太放逸,也不要太取相。”所以尊者二十亿耳听到佛所说的话,就欢喜随喜作礼而去。】这个故事里面,佛在教导我们,精进是要有节度的,我们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缓,太急会落入掉悔,太缓又会令人懈怠,所以需要适度。
另外,我们也要深观眷属跟环境的因缘,也就是说要注意到我们的眷属的感受,及目前我们所处的环境的因缘。比如说,我们很精进的学佛,但是我们的同修或者是我们的长辈,因此而起了很大的烦恼,甚至于有更大的反应,例如以离婚、自杀相逼等等,这时候我们还是要放慢脚步,不然的话,一定会造成对方更排斥佛法,不仅在这一世,即使到下一世,我们要度他们也会很困难。何况这些眷属,也是我们要广结善缘的对象,所以必须要去善观这些眷属的因缘。同样情形,也必须要善观环境的因缘,比如说,有些人连三餐都不继了,一心只想修行,硬是抛妻弃子,弃堂上二老及家庭于不顾,这个部分也是一样会有过失的,所以我们也必须善观这些环境的因缘。
此外我们也要提醒一个重点,还记得上一集,我们有提到什么叫精进吗?其实真正的精进就是“心不放逸”。所以虽然在眷属跟环境的因缘之下,我们没有办法朝着我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去精进,但是我们仍然是可以安住在心不放逸上,把这些不顺的因缘,当作是我们这一生的功课之一,这样依旧是在精进。我们也一定要非常清楚,每一个人的福德是不一样,不要跟别人比,即使我们的福德不够,也不要去嫉妒别人。有些人的福报好,是因为他前世已经修了很多福德,所以他这一生就有很多很多的福报,即使他碰到一些问题或环节的时候,也会有贵人去帮他转折。但是我们就不一定会有这样的机会,这时候,我们就要安住,不要把自己拉得太紧,当然也不能放得太松,藉由正法的正知正见,来了解自己不足的地方,不应该自艾自怜,而应该把它化为动力,再持续精进。
另外菩萨虽然不会爱惜自己的身命,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这个色身是虚妄的、是无常的;但是我们为了护持正法的缘故,我们还是应当要爱惜自己的身命,何况它还是我们修行的道器。所以我们在精勤精进的时候,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最后,大家如果有因缘,能够在正法道场修行,也有因缘开悟明心的话,提醒大家开悟明心以后,如果能够“安忍”于如来藏的“本来无生”的体性,而仍然能够持续修行不退转的人,这样才是真正的精进。很多人悟后,就会觉得已经明心了,如来藏之总相也已经了解了,这一生的目的也达到了,就满足了,这是有过失的。因为明心仅仅是七住位而已,离成佛还很远很远,不能因此而得少为足,必须要继续随着善知识的教导,来修学如来藏的别相智跟一切种智等等,这样才是真正的精进。
本文标签:精进(53) 本文关键字:精进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