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实修>福德资粮>禅定>

定力、定相、定境的差別

[禅定]  发表时间: 2018-07-12 03:43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我们一般人只要听说修定,直接想到就是要把腿盘起来坐在蒲团上,就好像老僧入定一样。大家总以为说用七支坐法,有模有样的正襟危坐着,不许别人来打扰,以为这样就是在修定,其实这样叫作“定相”,是修定的一种表相。透过这样的定相,我们应用一些方法,譬如说数息法、观心法、观念的起处,或者是持名念佛等等方法,使我们的心渐渐的安定下来了,妄想就渐渐的变少。到后来连妄念也很少了,可以安住在某一些定的境界里面,这时候我们就说他已经证得一些“定境”了。这种人虽然可以证得某些定境,但是这种定的功夫,通常是在打坐中才有,在下了座以后,心又照常散乱,很容易又照样发脾气,或者照样的贪瞋痴不断。如果我们是有这种情况的话,就知道说我们的定力是偏在静的一边了。
然而对于一个能够眼见佛性分明的菩萨来说,他就能够把从静中修来的定力带到动态当中来,因此在动静之中都能够制心一处、正念分明,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静一如”的境界。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想要实证眼见佛性的境界,定力的锻炼不但是在静中要做,在动态当中更要做,最后能够在动静之中都能够心不散乱、制心一处。而且不但能够制心一处,还要有一个正念,清楚分明不会遗失,这样才能产生真正的定力。这也是一切想要眼见佛性的菩萨们所应该具备的基础行门功夫。任何一个眼见佛性清楚分明的菩萨,他一定具有这样的功夫,这个时候他一定就可以很清楚的分辨,什么叫作“定力”,什么叫作“定相”,以及什么叫作“定境”。这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差别,他都能够了然于胸没有疑惑。
各位菩萨,您也许想要问:“那到底什么才是定力呢?”其实所谓的定力就是心不随定、亦不舍定。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的心随着定的话,就会进入定境而没有办法参禅。我们的心如果舍定的话,心就会散乱,没有办法制心一处,话头当然也就看不见了,也因为没有办法保持正念,所以就没有办法参究如何是佛性的话头。一个眼见佛性分明的菩萨,他一定可以深刻的了知,我们修定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参禅;能够在真参实证的时候,不会落到意识思惟妄想当中。而定的作用,则是因为定的力量所产生的作用,这种定的作用,使我们能够清楚的眼见佛性。菩萨们如果能够确实了知修定的道理,自然就不会对定境和定相产生执着,而被定境和定相所拘束了。
各位菩萨,经过这样的说明,您是不是对“定力”、“定相”和“定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呢?如果您对我们这一段的说明能够如实理解,那么对于您将来要求证实相念佛法门,一定有非常多的帮助。
一位实证实相念佛的菩萨,他完全明白了禅与定之间的差别。对于一个已经明心见性的菩萨来说,定的功夫他已经锻炼起来了,参禅的过程他也已经体验过了,所以他对于修禅与修定之间有什么差别完全了然于胸,没有丝毫的疑惑。譬如说,当有人以持咒或者是持佛名号、数息或者是修止观种种方法,把它当作修禅来修的时候,这一位菩萨就知道他们都错了,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他完全能够了解,为什么呢?因为禅是般若,禅不是禅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知道:禅定是功夫法门,属于事修;而禅是般若,是智慧法门。菩萨们由于这样的清楚认知,所以就能够远离一般人“以定为禅”的种种过失。
各位菩萨,这种“以定为禅”的现象,也是一般参禅人最容易落入的境界相,总是会错把各种离念、无念的觉知心所安住的境界,误以为是找到如来藏实相心呢,却不知道这些知见都是错误的知见。各位菩萨,如果想要真修实参的话,就应该要赶快远离这种“以定为禅”的错误见解。这样才会有明心见性的因缘。
修定并不是仅仅在静中修一念不生的功夫就可以了,而主要是应该要在动中修学“正念相续”的功夫。那到底什么才是“正念相续”的功夫呢?所谓“正念相续”,并不是说在心里面保持没有妄想、没有杂念的状态,就可以叫作“正念相续”,而是要有一个清净的念存在。譬如说我们是体验真如的念,或者是眼见佛性的念,甚至于我们在忆佛想佛的念,都是属于清净的念。假使有人是用修数息观的话,只用一个数目字的声音在心中,譬如说“一”……不停的在心中延续,这也算是正念,甚至于在心更细腻的时候,我们把“一”这个声音也把它舍掉,而住在“一”的数目字的意念里面。
各位菩萨,这和参禅人所谓的“看话头”,其实都是一样的意思,这样才叫作“正念相续”。而不是说心中完全无念的“一念不生”状态可以叫作“正念相续”。各位菩萨,这一个“正念相续”的知见很重要,希望大家都能够明白。
实证实相念佛的菩萨,他能够明白接下来的修行必须要继续的修学禅定功夫,以及要修学无量百千三昧的事修功夫和境界。大家心里一定会这样想问,菩萨们为什么能够自己明白悟后起修的道理呢?其实这都是由于大乘见道的功德所引生,才会有这样的智慧出现。已经见道的大乘菩萨们一定会深刻的了解到,我们经由参禅而明心见性了,这是属于慧的解脱。然而菩萨即使证得了慧解脱了,仍然没有办法自己自主生死,生死仍要待缘。假使菩萨们想要求证俱解脱的话,就必须要加修四禅的功夫,有了四禅的定力以后,才能够提前舍报或者延后舍报,也就是说什么时候要舍报,完全可以由自己来决定。当然除了舍报的时间可以由自己作主以外,未来生要在什么地方,要在什么样的家庭出生,也可以由自己来作主。这种可以自主生死的功德,完全是菩萨所具有的俱解脱的证量,所展现出来的功德力。所以说菩萨在明心见性以后,如果要往俱解脱的境界前进,除了必须要修学静中的定力以外,也要在动中进一步去修除烦恼和习气,这样才能一步一步的往俱解脱的修道之路迈进。在悟后起修的过程里面,实证实相念佛的菩萨会渐渐的明白,修除烦恼和习气是修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一般人总以为,要修四禅八定就必须要不停的打坐、不停的锻炼功夫,认为这样才是修定。但是对于一个真正有禅定证量的菩萨而言,他会告诉我们:假使我们要修初禅、二禅、三禅,乃至四禅的功夫,除了一方面要增强定力以外,另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地断除各种烦恼和习气;这样两者相辅相成,才是使我们的定力可以快速成就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当我们修学很久,才终于可以进入二禅,也就是可以证得“无觉无观”三昧以后,对于应该要修除烦恼和习气的体验最为深刻,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们的烦恼不断除、习气深重,那么绝对是不可能进入二禅以上的禅定境界。因此我们说修除烦恼和习气,也是修定的人所必须要努力下功夫的地方。
各位菩萨, 虽然说“非定不禅”,也就是说假使没有相当的定力,绝对是不可能开悟明心、眼见佛性的,但是六祖慧能大师却也告诉我们:“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六祖坛经》卷一)。这个意思是说,佛法的修证还是以能够开悟明心、眼见佛性最重要,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禅定解脱的境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解脱是要靠智慧去断除烦恼,才能解脱生死轮回之痛苦,而不是靠四禅八定把烦恼给暂时降伏,不让它起现行就可以说得解脱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禅定即使修到了四禅八定都具足了,在舍寿以后却仍然必须在三界当中流转,没有办法解脱于生死之苦。因此说,对于一个精进的修行者而言,能够如实的了知“禅”与“定”的分际和其中的差别,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如实了解以后,才不会走错路头白费光阴,乃至浪费生命。希望有缘听闻这一段法义的菩萨,都能够确实的了解定力、定相以及定境之间的差别法相,并且能够经由禅定的帮助,大步的迈向明心见性,实证实相念佛的境界。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定力(58)定相(4)修定(33)正念(24)定境(10)动静一如(1) 本文关键字:定力,定相,定境,动静一如,正念,修定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