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锋与应对(2)
要说是机锋处,到底是个什么?一个人近来,大声一喝,当如何?糗他去喝茶吗?还是束手无策?还是说他也有开悟?有人喜欢猜测密意的,您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进退,也不清楚到底为什么有这个机锋,却喜欢去猜测,这会障碍您的修行之路。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人近来,另外一个近来,又一个近来,最后加上两个,五个之中,一个是久悟之人,一个是初悟之人,一个是解悟之人,一个是猜测之人,一个是完全野狐之人,请问如何分别!这中若是迷糊,您还是重头老实的好!佛法之中并非是哑谜,也皆有道理,并非是后人所施设的,这禅宗皆是有传承的,如果这五种之中不得分辨,那还是很浅,还是不要去猜测的好,把所认为的都舍弃,这样还好些;一二三以前劝人要精进,早日悟道,可是这都是以自己来推想他人,如今知道以前还是认知不清,还是不如老实劝人,慢火慢镦,将先前的功夫作得扎实一点。
禅师的应对有许多的技巧,对于机锋猜测者来说,到底是要个什么,通通只能拍拍脑袋,实在是不知道!
《虚堂和尚语录》卷5:「
邓隐峯辞马祖。
祖云。甚处去。
峯云。石头去。
祖云。石头路滑。
峯云。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便去。到石头。绕禅床一匝。振锡一下。
问云。是何宗旨。
头云。苍天苍天。
峯无语。回举似马祖。
祖云。汝更去。待他道苍天苍天。汝便嘘两声。
峯又去。依前问。
头乃嘘两声。
峯又无语。回举似马祖。祖云。向汝道。石头路滑。」(CBETA, T47, no. 2000, p. 1021, a17-24)
隐峰可是货真价实的真悟之人,可是这两度问道却是无有开口处,如此对于真正的机锋和应对一概不知,请问喜欢把玩公案机锋者,可以从中省乎!这公案的机锋和应对,不是您以为如何就如何的,虽然这样的公案是应该初悟的人就可以多少知道,可是解悟的人根本只有看戏的份,这样把猜测当作是佛法,以为这样就可以安住贤位之名,这样到底是哪一个我在称名呢?以为懂得这公案者,且说说看,如果马祖还要劝他再去,应如何说?石头禅师又会如何施略?若是有个自信,而说当如何者,请问永远继续不断地来往者,最后应当是个什么?如果您不知道,说不出来,奉劝休息一切猜测公案之心,请怀抱着疑情去参究,好好地将无相念佛拜佛功夫做好,也将 平实导师的书籍不断地阅读,了解如来藏的体性,乃至护持正法,培植福德资粮,这能利益自己,也可以利益他人。
所以猜测机锋的人,即使会了,也是愚不可及,因为接下来不知道如何信受佛语,不知道如何继续修行,总不能继续猜下去吧。佛法不是猜测的游戏,佛法太尊贵了,佛法所开示的第一义谛是这么的可贵,所以没有福德资粮的众生根本生受不起,禅师所开示的公案、机锋,也都是让众生要生起疑情,直接下手去找这个第一义谛到底何在,这个完全是因为慈悲,所以可以让如是的学人未来生起疑情,进而参究,一时动念而会本参,并不是要去猜测这当中到底密意何在的。因为真悟者没有机锋可说,只是慈悲,所以施设了机锋作略,但这其中也不是说没有意思在里面,因为禅宗的传承有点复杂,会的人就很自然地会了,一念之间就通达了,有的师兄是因为精进而无相念佛、忆佛,最后参究,就将许多的公案、机锋同一个时间打通,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这也说明了机锋不论是动作上或是言语上,各有差别,会者入处都是不同:
举《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17:「老汉十七年参也。曾零零碎碎悟来。云门下也理会得些子。曹洞下也理会得些子。只是不能得前后际断。
后来在京师天宁。见老和尚升堂。举:
『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
门曰。东山水上行。
若是天宁即不然。如何是诸佛出身处?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向这里忽然前后际断。譬如一綟乱丝,将刀一截,截断相似。
当时通身汗出。虽然动相不生。却坐在净裸裸处得。
一日去入室。老和尚曰:
『也不易尔到这个田地。可惜尔死了不能活。不疑言句。是为大病。
不见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须信有这个道理。』
老汉自言:『我只据如今得处。已是快活。更不能理会得也。』
老和尚却令我在择木寮作不厘务侍者,每日同士大夫。须得三四回入室。
只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
纔开口,便道:「不是。」
如是半年间。只管参。
一日同诸官员在方丈药石次。
我只把箸在手。都忘了吃食。
老和尚曰。这汉参得黄杨木禅。却倒缩去。
我遂说个譬喻曰。和尚。这个道理。
恰如狗看着热油铛相似。要舐,又舐不得;要舍,又舍不得。
老和尚曰。尔喻得极好。只这个便是金刚圈栗棘蓬。
一日因问老和尚。见说。和尚当时在五祖。曾门这个话。不知五祖和尚如何答。和尚不肯说。
老汉曰。和尚当时不可独自问。须对大众前问。如今说又何妨。
老和尚乃曰:
『我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时,如何?
祖曰。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
又问。忽遇树倒藤枯时如何。
祖曰。相随来也。』
老汉纔闻举便理会得。乃曰。某会也。
老和尚曰。只恐尔透公案未得。
老汉曰。请和尚举。
老和尚遂连举一络索誵讹公案。被我三转两转截断。如个太平无事时,得路便行,更无滞碍。
老和尚曰。如今方知道。我不谩尔。
我既会了。却倒疑着几个禅头。乃问老和尚。
老和尚曰。我个禅如大海相似。是尔将得个大海来。倾取去始得。若只将得钵盂来。盛得些子去便休。是尔器量只如此。教我怎奈何。能有几个得到尔田地。旧时只有一个璟上座。与尔一般。只是死了。
过得几时。便举我立僧,后来在云居首座寮。夜间常与兄弟入室。老和尚爱来听。有时入室了。却上方丈。见老和尚。同在火炉头坐。
老和尚曰。或有个禅和子。得似老僧。尔又如何支遣。
老汉曰。何幸如之。正如东坡说:作刽子,得一个肥汉剐。我却倒与老和尚入室。被我拶得上壁。老和尚呵呵大笑。」(CBETA, T47, no. 1998A, p. 883, a12-b28)
平实导师千年之悟的公案,这些机锋猜测者,您可得半点分说得来,这一段落中,有多少公案,这些语言上的机锋,您哪有下手处呢?不是如猜测的一般,随便照作个动作,或是照样说个ㄧ句话,如果继续下去,下一个动作是什么,下ㄧ句话是什么,到底又是为了什么,而有这个动作中的下一个,言语中的下一个?又到底什么是前后际断,这是个什么,您还是不知道啊!而所开示的两段言语公案,前一个且不去管它,因为这正是禅师随说其证量,您不懂也没有办法,但可以成就「前后际断」,真是奇特!而后一段落的参究,参究者是如何的用心参,有心者当知,「我只把箸在手,都忘了吃食。」,「恰如狗看着热油铛相似;要舐,又舐不得;要舍,又舍不得。」,这是用心之处啊!而才会有点答案要说,便被说不是,所以这样才是参学,众菩萨何不想想,如果您真的有答案,为何一下光景,便被遮止而说不是,机锋不是以伶俐心去猜测的,那种有何受用啊!
所以真正破参而了解机锋的人,是因为他很早就生起疑情,只不过模模糊糊,不怎么清楚,等到那个时节因缘到了,就都知道了,这下子的深刻和理悟会很彻底,到了以后,随时随地都会想起来当时是怎么悟的;一二三当时想参一参,顿时破参,想如是清楚之事,我口既能够说,又能够写出文字来,只是不认得祂,如今只是这剎那间,便风平浪静,因此如果自己东猜西凑,伎俩全施者,哪里有破参之时的受用可说;所以没有真善知识的言语,累积了如来藏等正确的知见,如何可以寻觅得着!所以自以为是的猜测,只是延宕自己的成佛之路,未来辈子您参究,如果不聪明伶俐,就变成了野狐了,不然就是要去探听密意,不过如上种种,都不能够发起菩萨种性,根本不是菩萨的人,发不起菩提心,这样想要贪图菩萨法做什么呢?
一心以为这参究的人所下的苦工,直是笨人的人,将来必有苦果;当别人都辛辛苦苦地参究,只有您一边尽情地猜测,偷窥密意,直如一个窃贼,以为 佛陀无上密意就应当如此被您所窃取,这样心态之人根本不算是学佛之人,未来极有可能,一切三大阿僧祇劫一切重头来过,反正没有真正破除我见者,没有断尽三缚结者,根本不是七住位菩萨,就算是知晓个密意,争得什么用处,知道如何猜测一个机锋,下一个不会,就算是会了,对于上述一二三所举的五个人近来,以及石头上面如何继续滑下去,以及 导师的公案,又都插不上ㄧ句话,以为佛法只是打哑谜的笨人,您到底是有没有真的十信位满足,是不是真的相信三宝,是不是愿意真诚地皈依三宝,这才是您这辈子要去好好反省一番的!
要知道:机锋中的动作,都是色蕴这个四大,不断地产生运作,构成了行蕴,不断地变化,这里面您要将这些色蕴、行蕴当作是真实,那根本就是违背实际,这哪里有点道理可说!就算是您所动的念头,那还是识蕴,也不是真实啊!即使说道这机锋中还有您的所受和所想,也都还是落于受蕴和想蕴之中,总上五蕴都是真正大小乘人不会错认的五阴,因缘积聚而成,生灭不已,本是无常,这机锋中到底有何实相可说!五蕴所生法,剎那剎那变异,如何说为真实,如何可以说为实相!果如此可说为实相,岂不是存心垄罩人,这大地一切明了文字之人,皆是开悟之人,岂需要如汝所猜,只要依样画葫芦,动作照作,这样就是佛法,那何必学佛!还不如好好地去跟俗家人去动动筋骨,照顾身体,免得到处说这个是密意的时候,让一切众生哑然失笑,以为您发神经病!不是真悟的人不肯您而已,是连全天下没有学佛的人都不肯您!
当一位禅师跟您说:「喝茶去!」您要猜测这是一般闲话,先找个自己以为「心安理得」的答案,这样来安慰自己,这样赶快地将自己的「无知」驱走,这样就是世间一般人,包括世间所说的大师等级的解释公案,这些人间凡夫不管出家在家,都不是家里人,都是在外门积累福德资粮的人!许多人志向虽然偏小,但还是有真正皈依三宝,知道不能够随便着相去批评他人弘法,像这样不会因为真善知识身在家而行菩萨高座说法时,心生不满,顶多不能够完全接受,但不会去诽谤善知识,因为他至少还有一个印象:许多菩萨都不是露出剃发的出家相,不论是耳熟能详的 观世音菩萨,几乎没有现出过一般人以为的出家相,都是现出在家而无染之相,因此只有认得这个的,才不会像现今的许多大师们如此大胆地去诽谤世间的善知识。虽然如此,心里还是老大不能够接受,但至少不会口出恶言,在不能够释怀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因为脑海中 菩萨一直没有剃头的影像一直存在,就不敢造次,顶多顶多就是愚痴地说:谈人家是非的,即是「是非人」;或者说我们应该不要去介入别人的辩论,佛门以和为贵;如是等语,还算是愚痴中的一点好话。只是这些无知的愚痴语假如不说,道业就可以提前,不必一定要等待 弥勒佛成佛的时候,将这遗法弟子成就小乘法中的初果人了。可是如说话诽谤善知识,这根本不是遗法弟子,即使僧腊几十年有何用处,就算是几百年,多少辈子都不济事,就算是曾经亲见本师 释迦牟尼佛,今日诽谤善知识,即使是一句嫌弃的话,都是在造未来的苦果,至少舍报后也要到三恶道走个一遭。不要心存侥幸,想我只是在这么遥远的地方,又不是在善知识的面前,而且只是跟几位「好友」聊聊,这样不会到三恶道去吧?正是如此大意慢心,所以菩萨道上面一直颠坡不已,这样的人即使别人成佛以后,他还是再继续闲聊中过日子,就是不断地于自我说自己如何,说他人如何,总是于事相上以这「声色」来观 菩萨,明明自己在讲解《金刚经》的时候,就随口说众生一般凡夫不理解自己已经取着人我,已经取着出家相,取着衣服装饰,取着他人的口吻、语气,以为不符合己意的,就不是善知识,但在事实上,却自己完完全全不能够逃脱这样自己的说法。
所以如是之人一谤法时,一诽谤善知识,这可是远胜过于说善知识的闲话,这其中讥嫌的小业是畜生道,但如果恶意诽谤者,包括故意显扬自己的语言之意,要让他人知道自己实际上很不屑的意思,乃至有人愚痴到直接将善知识归类于魔,大胆地对徒众宣说,或者是说这个善知识也没有悟,等于说这个善知识就是假的善知识,乃至还有的极笨之人,干脆说世间上没有如来藏这等事,善知识说的如来藏子虚乌有,唯有一切皆空,连诸胜义谛也空,实相也空,如此之人真是从来不愿阅读大乘经典的愚人;乃至还有一种愚人中的愚人,干脆说大乘经典就是后人虚妄说法、虚妄集结,根本伪造,甚至诬说没有极乐世界,诬说本师 释迦牟尼佛只是凡夫而成佛,因此涅盘后就永久消失了,如此之种种,岂能够胜数,都是不忍自己的无知,都是不忍善知识的说法,如同一个身穿着华丽端雅的袈裟的人,就以为自己是胜义僧的愚人,心里洋洋得意,不知道如上的诽谤,就是地狱业,以为身上穿上衣裳,这衣服穿久了就是道,就是法,以表相想要逾越本分,如上之种种,有一处犯之,今生佛道可免,此业必定抬头,地狱不饶,极重之苦果岂能够更改呢!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应对,网络,大家,喜欢,讨论机,讨论,公案,如果,是因为,好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