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究竟有几个心?
现代科学家把人类的心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和层次,您可知道,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说的吗?
根据 释迦牟尼佛的教导,我们每个人都有八个心,在佛经里,这八个心通常被称为『八识』。
『识』是指能够认知的功能:
眼识是视觉功能,能分辨色彩。
耳识是听觉功能,能分辨声音。
鼻识是嗅觉功能,能分辨气味。
舌识是味觉功能,能分辨味道。
身识是触觉功能,能分辨身体的各种感觉,譬如冷热痛痒。
第六个心
第六个心是意识,也就是我们用来思考、推理以及做抽象的思惟心智。意识也分析前五个心所接受的信息,由于意识功能多元,一般人都会把祂当成是自己的心智。
第七个心
一般人大概不知道第七个心是什么,佛教经典将祂命名为末那识,在这八个心当中,负责做决定的就是末那识,譬如我们决定要睡觉,要吃饭等,都是末那识下达指令,我们很难察觉到祂的存在。
第八个心
第八个心叫阿赖耶识,也称为根本识或如来藏,祂是最神秘的心。因为祂像一台万能的录影机一样,钜细靡遗地记录我们做过的每一件事情。我们完全不知祂的存在,但祂却是每个人的生命主体。
八个心合和运作
前六个心接触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和资讯。
第七个心时时裁决,第八个心完整无缺地记录并收藏一切。
如果我们的身心是一家大公司,这八个心就像合作无间的董事长、总经理、经理、柜台员工,让我们可以正常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如来藏
在释迦牟尼佛尚未出现在这个世界之前,没人知道我们都有八个心。一般人都认为意识就是我们的灵魂,我们死后,祂还能继续存在,开展下一个阶段的生命。
佛陀清楚的告诉我们,意识无法永远存在,我们睡觉的时候祂就消失了,祂也不能让自己延续到下一世,真正可以永远存在的是如来藏。祂会执行因果律,也就是依照我们过去的造作因,公平地呈现我们的果报,丝毫都不会错乱。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自己的如来藏所出生,任何有情生命体,即使微小如蚂蚁,也有祂自己的如来藏。至于银河星系、山河大地,也是由大家的如来藏,共同感应所变现出来。
如来藏是一位名符其实的神奇隐形魔术师
佛陀告诉我们这个生命的秘密,就是希望我们了解生命的根源,而能离开一切烦恼与痛苦,当我们找到第八识如来藏,并且全面开发祂所具有的神奇能力,我们就会像佛陀一样,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生命,得到最终极圆满的智慧。
古人以一首偈,说明我们身中八个心和合运作的道理。
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
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在家把帐开。
后记
《八个奇妙的心》一书是依据玄奘菩萨的著作,向所有读者介绍佛法所说的八识法义。
第八识名为如来藏,又名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庵摩罗识)。
禅宗名之为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本地风光、无心(无见闻觉知)、真心、金刚心、佛、法、莫邪剑等。佛教基础与核心的教义,以及佛弟子证悟的常住真心,都是指这个第八识。
证悟祖师
十几岁就悟得如来藏的玄奘大师,为了求取悟后进修的成佛之道次第与内涵,前往天竺取经。主要是想得到《瑜伽师地论》,玄奘菩萨停留印度期间,应戒日王之邀,召开了法义辨正无遮大会,大众信服,名震五印。被天竺外道与佛弟子尊称为解脱天、大乘第一义天。他深解如来经中所说的法义,而在回国后,翻译了许多经典,后来接受佛教界的请求而写了《成唯识论》、《八识规矩颂》,深入解释这八个识的自性等,可谓甚深广大、胜妙无比、至今流传不歇。
中国佛教史上,玄奘菩萨不是唯一证悟第八识的佛子。
禪宗开悟所证,同样也是第八识。禅宗二祖慧可悟得如来藏,菩提达摩以《楞伽经》印证他开悟。
六祖慧能悟得如来藏,五祖弘忍以《金刚经》为他印证开悟时,六祖就说:「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到了宋朝,弘传看话禅的大慧宗杲、默照禅的宏智正觉,也都是悟得如来藏而出世弘法,所悟相同,所以后来成为莫逆之交。
在西藏地区,笃補巴与多罗那他两位大师,也都证得第八识。证悟如来藏的笃補巴写了《山法了义海》他空见钜著,悟得如来藏的多罗那他写了《他空要义》等重要著作。
意识可以去到下一世吗?
相对于不生灭的第八识来说,意识心在眠熟、闷绝、无想定、灭尽定、正死位中都会断灭,是有生有灭之法。不是从前世来到此世,也不能去到下一世。
第六意识要依意根与法尘作助缘,才能从第八识中生起及运作,这是从 释迦牟尼佛以来,古今一切证悟者的现量观察所知。静坐中的离念灵知(包含与五尘同在的离念灵知,以及离五尘的第二禅乃至非想非非定中的离念灵知)与喇嘛们乐空双运中不离五尘的离念灵知心都是意识心。
意识依意根与法尘才能从如来藏中生起,意根与法尘也是从看似痴呆的第八识中生起,生起后的意识、意根、法尘都要在第八识的支援下才能继续存在及运作。
结语
简要来说,佛法修行人证悟的心是指第八识,不是意识心。
也因此故,凡是不信受佛法经教所说第八识法义,而信受唯有意识存在的人,就永远无法实证第八识,都无法实证三乘菩提。
佛经摘抄
大慧,如来藏世间不生不死,不来不去,常恒清凉不变。复次大慧!依如来藏,故有世间涅槃苦乐之因,而诸凡夫不觉不知,而堕于空,虚妄颠倒。--------《入楞伽经》卷第八